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财经剪贴     
《世界知识》2020,(3):10-11
12019年我国GDP增长6.1%,人均GDP突破1万美元2020年1月17日,国家统计局公布了2019年国民经济运行成绩单。经初步核算,2019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GDP)为990865亿元,接近100万亿元大关,居世界第二位,同比增长6.1%;按平均汇率折算,人均GDP达到10276美元,首次突破一万美元大关。  相似文献   

2.
改革开放以来,浙江依靠市场化取向的改革先发优势,经济社会迅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到去年为止实现了4个突破:GDP的总量突破1万亿元大关,财政收入突破1000亿元大关,进出口贸易突破1000亿美元大关,人均GDP突破3000美元大关。浙江省GDP总量连续多年稳居全国第4位,浙江的人均GDP、浙江城乡居民的人均收入仅次于京、津、沪三个直辖市,处于全国第4位。  相似文献   

3.
目前,上海正进入新一轮发展的关键启动期。在新起点上,上海要跨越人均GDP 5000-8000美元台阶,并建成以信息化为重要功能之一的国际化大都市,就必须坚持把信息化放在优先发展的地位,加快实现信息化。  相似文献   

4.
改革开放以来,浙江依靠市场化取向的改革先发优势,经济社会迅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到去年为止实现了4个突破:GDP的总量突破1万亿元大关,财政收入突破1000亿元大关,进出口贸易突破1000亿美元大关,人均GDP突破3000美元大关。浙江省GDP总量连续多年稳居全国第4位,浙江的人  相似文献   

5.
美国著名策略家迈克尔·波特根据产业国际竞争各个阶段的特点,将一国或地区的经济发展划分成四个依次推进的阶段:第一是财富驱动阶段,第二是投资驱动阶段,第三是创新驱动阶段,最后是财富驱动阶段。目前,上海的人均GDP已超过5000美元,正向7500美元进发。比照发达国家的发展经验,上海正处于从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为主的过渡阶段。在这一阶段,一国或地区将致力于培育自身的创新能力,以实现从投资驱动向创新驱动的转变,获取竞争优势。上海实施“科教兴市”战略,表明上海正在采用基于创新驱动的经济发展战略,力图跨越人均GDP7500美元大关。借…  相似文献   

6.
现状回眸: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呼唤加快科技发展江西,素有“物华天宝、人杰地灵”之美誉,深厚的文化底蕴、红色革命根据地、蜚声中外的景德镇瓷器等等,如同一张张烫金名片,享誉大江南北。进入新世纪以来,江西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显著成就,以人均生产总值突破1000美元为主要标志,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实现了历史性跨越。尤其是“十五”以来,江西全面实施了科教兴赣、人才强省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推进区域创新体系建设,在经济、科技、社会文化等领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十五”期间,随着科技…  相似文献   

7.
从国际经验观察,一国或一个地区在不同的经济发展阶段对科技的需求是不同的:当人均GDP达到5000美元时,技术发展模式就进入自主创新为主的阶段,R&D经费投入通常占GDP的2%以上。2004年,广东的人均GDP已超过2000美元,发展水平仍处于世界银行规定的中下等水平的地区,处于消化、吸收、改进的技术发展战略阶段;但作为广东经济重心的珠三角地区人均GDP却已超过了5000美元,已经进入自主创新为主的技术发展阶段。另一方面,从经济发展现状看,珠三角长期的外延式粗放型的增长模式已面临土地资源短缺,人力供给乏力,社会成本过高等各方面制约,而国…  相似文献   

8.
2005年FDI在长三角地区呈现了下降的势头,我国2005年实际吸收和利用FDI为603亿美元(商务部统计资料),创下2004年突破600亿美元大关后的又一纪录。2005年,长三角地区GDP达33859亿元人民币,人均GDP超过38230元人民币,实际吸收和利用FDI达262.47亿美元,取得了历史性的突破。  相似文献   

9.
杭州,有一批如阿里巴巴、海康威视、华三通信、中控科技等创新型企业,这些企业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并引领行业发展,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坚持创新。杭州市政府的一份报告显示,"十二五"期间,杭州人均GDP将从1万美元向2万美元跨越,科技创新成为杭州新一轮发展的迫切要求。为此,杭州市提出,要率  相似文献   

10.
从国际经验观察,一国或一个地区在不同的经济发展阶段对科技的需求是不同的:当人均GDP达到5000美元时,技术发展模式就进入自主创新为主的阶段,R&D经费投入通常占GDP的2%以上。2004年,广东的人均GDP已超过2000美元,发展水平仍处于世界银行规定的中下等水平的地区,处于消化、吸收、改进的技术发展战略阶段;但作为广东经济重心的珠三角地区人均GDP却已超过了5000美元,已经进入自主创新为主的技术发展阶段。另一方面,从经济发展现状看,珠三角长期的外延式粗放型的增长模式已面临土地资源短缺,人力供给乏力,社会成本过高等各方面制约,而国际市场更遭遇到各种贸易壁垒,  相似文献   

11.
《合肥科技》2007,(12):14-14
2007年的长丰县,主要经济指标实现“五个突破”一人均GDP首次突破1000美元,财政收入突破5亿元,全部工业总产值突破100亿元,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突破2万元,农民人均收入3650元,以上五项指标同比大幅度增长。  相似文献   

12.
韩国人均GDP1987年进入3000美元,到2003年已经是12712美元,而巴西跟韩国差不多进入3000美元,可是到2003年还是在3000美元。为什么?因为在经济高速增长期,韩国选择了自主创新路线,拥有一大批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而巴西没有。我国经济目前正处在高速发展期,我们也正处在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转型期,人均GDP发展呼唤着也将紧紧依靠着创新的帆。  相似文献   

13.
随着余杭经济社会的发展,部分传统产业"高能耗、高污染、低产出"日益显现,这些都会影响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余杭区人均GDP已突破6000美元,正处于发展的黄金期,但也是矛盾凸显期、发展方式转变期.  相似文献   

14.
《信息化建设》2010,(10):14-17
世界经济发展的理论表明:当一个城市人均GDP处于9000-17000美元区间,经济增长将处于由“要素驱动为主”向“效率、创新驱动”转换的发展阶段。作为一个最早对外开放的东南沿海重要港口城市,宁波的人均GDP已经超过10000美元,其中中心城区人均GDP超过13000美元大关,走在全省乃至全国的前列。显然,宁波已跨入了新的历史阶段,需要寻找经济转型升级的新载体,创造新一轮发展的新优势。  相似文献   

15.
邓骞 《科技智囊》2009,(5):24-39
我国进入现代农业大发展时期“推进现代农业建设”,是我国“十一五”期间农业发展的重大战略方向。提出这一战略,基于重要的宏观背景:我国人均GDP已超过1000美元;中国经济已经进入了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新阶段;农业生产矛盾的主要方面已经从保障供给逐步转向适应需求;  相似文献   

16.
今后5年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是: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全面贯彻党的十五大精神,抓住世纪之交的历史机遇,坚持解放思想实现赶超目标不动摇,坚持加快两个根本性转变不动摇,坚持深化改革开放不动摇,大力实施科教兴皖、外向带动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加速农业大省向农业强省、资源大省向加工业大省、人口大省向经济大省的跨越,切实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民主法制建设,努力创造跨世纪发展的新业绩。根据这一指导思想,未来5年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目标是:到2002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000美元,人民的小康  相似文献   

17.
半个多世纪以来,我国的GDP从1950年的119亿美元增长到2002年的1.2万亿美元,增长了100倍,经济总量已处于世界前列。我国的科技竞争指数在全世界排在第38位,高于阿根廷、墨西哥等国家。国际上科技竞争指教与中国相近的国家,如澳大利亚等,人均GDP已超过一万美元,而我国人均GDP还不到1000美元这一严酷的事实一方面说明我国底子薄、农村贫困人口较多,另一方面也表明我国的科技对GDP的贡献大大低于国际水平(科  相似文献   

18.
上海是国际型的大都市,上海农业在全市国民经济中的比重虽仅占百分之一、二,但是它的作用却是百分之百的。上海农业同样是上海建设“一个龙头、三个中心”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年上海二、三产业的不断发展,整个经济持续稳定增长,人均GDP占有份额不断提高,1997年底人均GDP超过3000美元,至2000年人均GDP将达5000美元,使上海农业的发展基础越来越好。如何在世纪之交实现上海农业新的腾飞,从根本上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城郊型农业向都市型农业转变,正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9.
国力上台阶 2019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达到99.1万亿元,占全球经济比重达16%,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30%左右 2019年人均GDP首次突破1万美元大关 5年间,我国城镇新增就业累计超过 6000万人 宏观物价总水平保持稳定 外汇储备保持在3万亿美元以上 粮食产量连续多年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  相似文献   

20.
雪峰 《华东科技》2003,(5):18-19
上海的宏伟目标,是建设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然而站在人均GDP突破4500美元的高台阶上,继续超常规、跨越式发展,新的发展空间何在,新的前进动力何在?科教兴市,上海新发展的“华山一条路”。这是深思熟虑的谋断,这是审时度势的定位,这是实事求是的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