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3 毫秒
1.
一去年7月四国政府首腦会議以後,在西方国家统治集团面前擺着兩条道路:一条是停止“冷战”,放弃“实力政微”,继续採取协商态度以解决懸而未决的国际問題,進一步緩和国际紧张局势,加强国与国之間的信任;另一条是拒絕协商,继续推行“实力政策”,重新展开“冷战”,加剧國际緊張局势。几个月来的事实表明,由於停止擴軍备战,就意味着西方国家壟断资本势力最大限度利潤的減少,因此它  相似文献   

2.
几年前,“第三条道路”在欧美风行一时,似乎西方就将沿着这条道路走向未来。而在发展中地区,“第三条道路”的大旗也被一个人高高举起———这个人就是特立独行的委内瑞拉总统查韦斯。如今,随着右翼势力的崛起,“第三条道路”在西方似乎受到了挑战,那么,它在发展中地区的命运又将如何呢?正因有这样的疑问,4月12日委内瑞拉发生的那场举世震惊的48小时政变,也就有了不同寻常的意味。一个多月过去了,人们在问:“第三条道路”在委内瑞拉、在拉美、在发展中地区行得通吗?  相似文献   

3.
两方“第三条道路”作为一种新的理论和实践,是西方国家面对全球化的挑战和机会,缓解资本主义内在矛盾所做的回应和努力。它不涉及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间的意识形态争论及制度选择,而是资本主义社会内部出现的一种社会改良主义。“第三条道路”作为一种社会改良的理论和做法,不仅直接影响着西方政党的执政方略和具体的政策措施,而且对中国经济和社会改革目标的制定和策略选择,深入研究社会发展规律,也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孔刚 《世界知识》2014,(20):40-42
9月27日,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在联合国一般性辩论上严厉批评美国及西方社会,抨击北约想重建国际秩序,称它们的“冷战基因”很难改变。9月4日~5日,北约首脑们在英国威尔士举行峰会。有西方媒体评论这可能是“冷战结束以来北约最重要的一次峰会”。首先,如果从1989年苏东地区开始剧变算起,今年恰逢北约迎来冷战后的第25个年头。  相似文献   

5.
顾美红  张明菊 《凉山大学学报》2004,6(1):125-127,130
第三条道路,作为社会民主主义的一种重要思潮,在不同的历史背景下呈现出不同的表现形式,担当着不同的角色。本文以第三条道路的发展历程为线索讨论其中庸性质的呈现,重点探讨布莱尔政府巧用“第三条道路”的时代背景、内容实质,从而揭示其现代意义。  相似文献   

6.
在党和政府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落实和贯彻科学发展观和建设和谐社会的宏伟目标中,建设服务型政府是必需而且迫切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第三条道路”理论,作为民主社会主义已经成熟的政治理论,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中都是我们建设服务型政府的有益经验。正确分析和借鉴“第三条道路”理论对于建设服务型政府有益积极的意义,能使我们少走错路和弯路。  相似文献   

7.
西方近来都在渲染走“第三条道路”;在“左右翼共治”的独特体制下,法国从两端向中间靠拢的趋势也许更明显。当法国总统希拉克在爱丽舍宫与来访的德国新任左翼总理施罗德握手告别时,  相似文献   

8.
“第三条道路”的理论认为,计划经济的社会主义只有在经济发展的水平比较低的条件下才是有效的,市场社会主义可能成为计划经济的社会主义与市场资本主义的弊端的结合,否认科学社会主义关于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历史必然性,把社会主义的价值和伦理看成是社会主义的实质。“第三条道路”是一种伦理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9.
冷战结束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国家为了推行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实现其国家和集团利益,以“人权高于主权”为借口,频繁干涉他国内政,已经成为新世纪人类和平与发展的最大威胁。我们应以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公认的联合国的宪章、宗旨和原则为依据,坚决捍卫国家主权,坚定地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人权发展道路,并为长期斗争,积极主动地回击西方“人权攻势”作好充分准备,为人权本意在世界的实现做出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10.
美国总统克林顿1月访问了西欧及中东欧,6月出席诺曼底登陆50周年纪念,7月中旬在参加西方七国首脑会议之后顺道第三次访问欧洲。舆论纷纷议论克氏如此频繁而集中地赶往欧洲,表明美国对欧洲地位的认识发生了变化,随之开始调整对欧政策。这种调整主要是为美国今年1月推出的以民主、经济和安全为三大目标的“融合欧洲战略”服务的,其主要内涵是抓住德国和俄国“两个重点”,争取对欧洲格局有重大影响的中、东欧国家这一“中间地带”,重新确立冷战后美国在欧洲的主导权。  相似文献   

11.
冷战结束至今已近六年。经过冷战后初期的大动荡、大变化,世界走向总体缓和已成定局。建立国际安全新秩序的步伐在加快。但天下“不太平”的问题尚未解决,在通往全球和平与安全的道路上还存在着诸多荆棘和波折。和解势头趋强,冲突仍起伏不定冷战后的冲突和战争史基本上可分为两个时期:一是1991年到1995年的“冲突多发期”,这一时期武  相似文献   

12.
回顾了以往研究对于严复的评价。在分析他的中西文化观的基础上,探讨了他救国道路(“第三条道路”)的选择及其客观必然性依据。  相似文献   

13.
布莱尔的英国高等教育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茜 《科技信息》2007,(12):18-20
布莱尔为英国设计了一条新的“第三条道路”,在这条道路指引下,布莱尔政府始终将教育作为首选目标。布莱尔领导的新工党将其“第三条道路”的理念价值在新世纪社会经济发展变革的背景下,渗入高教改革,并转化为具体操作的战略措施,这些具体措施,加强了政府对高等教育的指导和监督,同时把高等教育推向社会,提倡和鼓励更多的力量投入到教育行业中来,为高等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捐资献力。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西方第三条道路理论兴起。这一理论主张超越传统的左右政治理念,面对现实问题,协调国家与社会、市场与公正的冲突。在各方面革新社会民主党的理论,力图实现社会民主主义的复兴。  相似文献   

15.
外刊要论     
《生存》2004年夏季刊英国国际战略研究所出版混淆威胁招致惩罚JeffreyRecord(前美国参议院军备委员会顾问)冷战期间,因为对来自共产主义阵营的威胁辨别不清,美国政府错误地将越南民族解放战争视为带有“多米诺骨牌”效应的共产主义阵营对西方世界的挑战,并由此错误地介入了越南战争。9.11后,布什政府同样混淆了美国面临的安全威胁:首先,将无赖国家与“基地”组织相提并论,从而将那些并不对美国构成实质威胁的无赖国家视为“反恐”首要目标;其次,对全球恐怖主义集团不加区分,使本不以美国为攻击目标的恐怖主义集团调转矛头;第三,无视无赖国…  相似文献   

16.
编者 《世界知识》2022,(11):12-13
<正>受俄乌冲突刺激,重新聚力的北约正在构建新的地缘版图和合作范式,并将触角进一步伸向亚洲。在新冠疫情持续肆虐、全球经济长期不景气、各国民生水平下滑的背景下,以美国为首的“泛西方阵营”固守冷战思维,大搞排他性、对抗性“小圈子”,人为制造对立,其破坏性和长期危害值得关注。本期封面话题,聚焦北约的新“东扩”。  相似文献   

17.
西方学术界批评亨廷顿“文明的冲突”论主要有三点:第一,亨氏低估了民族国家的生命力和影响力。他认为,在21世纪,文化将取代意识形态成为国际纷争的焦点。随着全球化的进程,民族文化也趋于弱化,代之而起的超民族国家的文化集团各自代表独特的世界观和价值体系。这些文化集团对内趋于协调、联合,对外则倾向竞争、对抗,成为冷战之后国际政治中的主要冲突源。这些跨国文化集团便是亨氏所谓的“文明”。不言而喻,这一趋势在西方的确很明显,例如冷战期间建立的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欧洲共同体和现在的欧洲联盟,等等,都是西方文明内部…  相似文献   

18.
在人类社会发展中 ,西方发达国家和中国等发展中国家出现“先发展后节育”和“先节育后发展”两种不同的人口转变方式 ,实际上与中西方社会的政治、经济、历史、文化背景的差异密切相关 ,并在一定程度上表现了两者之间社会深层的许多区别。由于特定的历史条件和社会背景 ,发展中国家无法坐等经济发展以后再实行节育 ,只能走先节育后发展的道路 ;但这并不是一个理想的模式 ,而是一种无奈的选择。我们应该积极探索人口转变的第三条新路 ,这就是实行“节育与发展同步推进”的发展战略。自觉把握历史趋势 ,在积极控制人口的同时大力发展经济 ,只有这样 ,发展中国家才能在新世纪中真正走上健康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9.
苏联解体,冷战结束,一时间西方世界喜出望外,一种“胜利者”的心态油然而生。然而,曾几何时,面对旧的矛盾没有解决、新的矛盾又不断涌现的冷酷现实,西方报刊说,这种“愉快心情”已经“烟消云散”。近一个多月来国际上发生的一些事情,使得西方世界又陷入了迷惘、疑惑、不安……  相似文献   

20.
贺姝祎 《科技资讯》2009,(31):255-256
针对“去图书馆化”的种种不同理解,以及网络环境下研究所图书馆所面临的生存危机,本文重新诠释“去图书馆化”的含义。结合本单位实际工作,试图探索研究所图书馆在新形势下生存发展的道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