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数学哲学与科学哲学和计算机科学的能动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对存在于数学哲学与科学哲学,以及数学哲学与计算机科学之间的相互影响和渗透的关系进行了分析,冯此此为依据提出了“能动作用”这一知识与概念发展的普遍模式,即我们不仅应当高度重视在不同领域之间所存在的重要联系,而且应当明确肯定这种关系的能动性质。  相似文献   

2.
哲学和科学的关系何以可能的问题及与此相关的二者的中介问题,长期以来被我国哲学界所忽视。事实上,马克思主义哲学尤其在其经典著作中是非常关注这些问题的。蕴涵在思格斯《自然辩证法》中的科学问题的哲学解便是将哲学和科学沟通起来的中介。科学问题的哲学解是指科学主体在一定时代的科技知识背景条件下对某个科学问题不能从科学角度用科学方法作出准确的解答时,而从哲学的角度用哲学思维的方法解答的结果,其实质是哲学科学化和科学哲学化双向运动的结晶。这为哲学和科学的关系成为可能奠定了基础,一方面,科学问题的哲学解哲学通向科学的中介,使哲学作为科学的理论指导成为可能;另一方面,科学问题的哲学解是科学通向哲学的桥梁,使科学作为哲学的基础成为可能。该研究对于在科学发展的基础上充实、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对于加强马克思主义哲学指导科学的发展,以及对于深化哲学和科学的关系的理论等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当代西方科学哲学划界思想的演变和反思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科学与非科学文化的关系是贯穿于当代西方科学哲学的一条主线,但也是其至今未能解决的一个问题。当前,面对后现代科学哲学日益把科学与宗教、文学、巫术相等同的剧烈冲击,我们有必要回顾一下当代西方科学哲学划界思想的发展历程,分析各学派在划界问题上的成败得失,借鉴吸收西方各学派的正确思想,加以辩证地综合,形成我们自己关于科学与非科学文化关系的理论。  相似文献   

4.
维也纳学派与数学哲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对基础主义的数学哲学对于维也纳学派的科学哲学观及其一般哲学思想的重要影响进行了分析。由于维也纳学派在科学哲学的历史发展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因此,这就从一个方面十分清楚地表明了在数学哲学与科学哲学之间所存在的重要联系;在本世纪上半叶,数学哲学在这两者之中占据主导的地位,而科学哲学则主要处于前者的直接影响之下。  相似文献   

5.
海德格尔对科学与哲学关系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有必要重提科学与哲学的关系问题。海德格尔对这一问题的思考可以帮助我们澄清一些混乱的认识,更准确地把握科学的本质并确立哲学在技术时代的走势。  相似文献   

6.
生态环境哲学:哲学当代创新之域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生态环境哲学缘起于人类对自身当代生存状况与未来命运的忧虑和关注,人类生命中自然意识的觉醒以及人类文明范式的当代转型的科学基础与文化背景中。对于人与自然生态系统及人与自然生态系统中生物、非生物的关系思考和研究,生态环境哲学可在吸收与转换现代生态科学与环境科学的知识与原理的基础上而进行哲学当代创新。这种创新意味着哲学范式的一种根本性转变。  相似文献   

7.
关于科学哲学与科学史的关系,科学哲学家们大多是从科学史出发,讨论集中在科学史对科学哲学的意义上.本文立足于科学哲学,从科学哲学各个时期研究主题及问题的转换来分析科学哲学对科学史的意义.逻辑经验主义对知识的结构学分析,为科学历史的动态研究奠定了基础.历史主义学派以科学进步问题为核心的研究,提出了科学活动和科学成就的发展单元,关注理论之间的关系,倡导科学史与科学哲学的联合.科学合理性的研究,为科学发展的历史提供了规范性分析.  相似文献   

8.
在存在哲学的视域下,雅斯贝斯致力于明晰科学与哲学之间的关系.他从起源、对象、任务/目标、方法、确定性、公认性、进展性、交流方式、系统九个方面为科学与哲学划界,提出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工具,而哲学的力量于“世界指向”(Weltorientierung)下科学的界限之处彰显,从而将哲学在“自我遗忘”中找回.对于应对所谓“第四次哲学危机”,这是一条值得探讨的思路.  相似文献   

9.
简论工程哲学的基本问题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工程哲学的基本问题与一般的理论哲学的基本问题是不同的。一般的理论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工程哲学的基本问题是围绕着模式创造为核心的真理、价值与理想的关系问题。为了说明这个问题,需要首先从科学活动,技术活动与工程设计、工程创造活动的区别说起。  相似文献   

10.
随着神经科学与哲学的跨学科研究,传统的“心身问题”已经转变为如今的“心脑问题”。然而心智的“主体性”困境和第一人称与第三人称的解释难题依旧存在。还原性与非还原性神经哲学在解决心脑关系问题上同样难以摆脱心物对立的藩篱。因此,我们尝试在本体论层面对心智和大脑进行考察,进而对二者的本体论关系进行哲学重构,并为神经哲学最终解决心脑关系问题,揭开人类心智和认知之谜提供可能径路。  相似文献   

11.
“分析哲学和科学哲学专题学术讨论会”在京举行胡新和“分析哲学和科学哲学专题学术讨论会”于1996年7月13、14两日上午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学术报告厅举行。来自大陆、香港和台湾的20位学者与会,就有关问题作了报告并展开了热烈的讨论。7月13日上午,在中国...  相似文献   

12.
二十世纪的生命科学哲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命科学哲学是本世纪六七十年代兴起的一股科学哲学思潮,虽然它的兴起主要是以本世纪五十年代以后生命科学的蓬勃发展为基础,但从事生命科学哲学研究的许多哲学家并不局限于把他们的哲学看作是一门部门哲学,而是更进一步,把他们的哲学看作是科学哲学的新范式:一种与传统的根植于物理科学之上的科学哲学相对的新的科学哲学。本世纪70年代以前,大多数科学哲学家都把他们的注意力集中在物理科学上。当然也有一些例外,像伍德格尔(J.H.Woodger),迈尔(E.Mayr),内格尔(E.Nagel)等都涉及到生物学哲学,但他们的工作不是哲学…  相似文献   

13.
进化的系统哲学和我们的研究纲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系统科学和复杂性研究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系统哲学,它的发展可以划分为一般系统哲学,自组织系统哲学和进化系统哲学三个阶段;本文着重评介了近年正在兴起的进化系统哲学的一些学派的主要论点,它的成就及其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我们的复杂系统哲学的研究纲领。  相似文献   

14.
人们通常认为,拉卡托斯的数学哲学与科学哲学是具有根本性差异的两大思想体系,但本文坚持,拉卡托斯的数学哲学与科学哲学之间存在很大的继承性。本文从历史的角度考察了拉卡托斯的两个“摹本”及其重要意义。并论证了他的数学哲学五个基本论点与后来科学研究纲领方法论的五个核心论题具有“一脉相承”的关系;前者直接引发出后者。  相似文献   

15.
试论西方科学哲学介入经济学哲学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就八十年代初西方科学哲学介入经济学哲学研究的状况提出:科学哲学对经济学哲学的研究具有不可替代的辅助作用,进而剖析了西方科学哲学对经济学哲学研究的利与弊,认为:只有坚持逻辑与历史的统一,考虑到人的特殊性,并对经济学的根本性质作出回答的科学哲学,才能成为一种合理的经济学哲学的基础,而这正是马克思主义科学哲学的使命。  相似文献   

16.
新的连疆:从经济学哲学到科学哲学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认为,经济哲学是研究社会经济客观本质的本体论学科,而经济学哲学则是以经济学为对象,探讨经济学的认识认和方法论基础的研究领域,二者是迥然不同的,文章在结论中指出,要正确界定经济学哲学的研究域,重视从科学哲学角度研究经济学哲学问题,以促进有我国特色的新经济学的发展,为此科学哲学工作者必然熟悉经济科学。  相似文献   

17.
地学哲学的学科地位及其范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70年代末以来,我国地学哲学的研究出现了蓬勃发展的书面但目前学术关于“地球科学”和“地学哲学”的存在根据问题并没有完全解决。  相似文献   

18.
论恩格斯科学问题的哲学解答思想及其现实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一定时代的科学技术知识背景下,科学主体对某个科学问题在从科学层面、用科学方法不能进行“科学解答”时,而应当从哲学层面、有哲学思维方法进行“哲学解答”,即在特定条件下对科学问题进行的哲学解答,这是蕴涵在恩格斯哲学经典著作《自然辩证法》中的重要思想。恩格斯这一科学问题解答的思想,在现代自然科学的发展过程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推广,而且对现代科学和哲学的进一步发展具有重大的理论指导功能,因此,其现实意义是巨大的。  相似文献   

19.
社会工程哲学研究有两个主要视角:一个是以"工程"为核心范畴去阐发社会工程哲学,可称为规范性社会工程哲学;另一个是以"社会"为核心范畴来探讨社会工程哲学,可叫做反思性社会工程哲学。对于反思性社会工程哲学而言,它有三个基本问题需要研究,即社会工程的本体预设、社会工程的认识基础和社会工程的价值维度。对这三个问题的研究有助于去解决社会工程的根源性和基础性问题。反思性社会工程哲学体现了辨证理性的实践自觉,对于超越工具合理性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后现代主义思潮不仅揭示了科学发展及其与哲学关系的种种矛盾,而且展示了后现代主义语境下科学与哲学的新型关系。本文意在表明,这种关系的实质是科学主义与人文主义“两种文化”对立的新形式,而且我们只有立足于这一点,才能真正理解“后现代科学”的实质,并对科学和哲学的发展作出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