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科技历史资料数字化建设将全面搜集、整理有价值的科技历史资源,以多媒体数字化形式充分展示各个历史发展阶段和历史人物的经历、成就,让其成为历史宣传、教育、管理的信息库和参照系。文中分析了科技历史文化资源的数字化建设的现状,提出了科技历史文化资源数字化体系建设的框架设计,并指出了具体建设思路。  相似文献   

2.
随着信息通信技术(ICT)的快速发展,结合文化元素日益成为国家软实力的表征,在文化与科技创新双轮驱动的发展理念指导下,数字化技术在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中的作用也越来越凸显.以北京三山五园研究为例,利用历史地理研究中的历史地图数字化技术,梳理GIS云技术发布数字化历史地图及建立应用系统的程序,阐述数字化技术方法对于首都北京城市空间形态、主题要素的研究意义,并对未来进一步建设公众参与的历史地图公共服务平台提出设想.  相似文献   

3.
我国禅宗文化特色资源非常丰富,但存在资源整合不够,开发宣传力度不够,数字化建设水平低等不足。本研究提出以网络为依托,进行禅宗文化特色资源数字化建设的构想,并详细阐述了禅宗文化特色资源数字化建设的目标、内容、关键问题、技术路线等。  相似文献   

4.
科技与文化融合本身就是文化软实力和竞争力,中国坐拥悠久、丰厚的传统文化资源,而其文化产业在世界文化市场的占有却是超低份额,主要原因是文化与科技的融合度不够;河北省的文化旅游产业滞后,科技与文化融合度低是关键的制约因素;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提升对河北省文化旅游的竞争力,关键是对文化资源进行文本、文献的发掘、创新研究,为科技与文化融合奠定基础;运用数字化虚拟、数字化场景拼接等科技手段开发文化旅游资源;运用大数据挖掘、海量信息异构以及自助导游服务等科技手段提升文化服务品质。  相似文献   

5.
王辉 《科技资讯》2007,(29):120-121
面对网络环境下印本文献资源馆藏量严重不足,不能满足本地科技创新需求的局面,唐山市科技情报研究所提出信息资源建设只有走数字化、网络化的道路,开发以网络为服务平台的科技信息服务环境才是解决科技信息资源短缺的最佳方式,并对此进行了积极地谋划和实践.  相似文献   

6.
科技查新事实型数据库项目的事实型数据库建设,加速了各科技查新机构在查新业务和管理方面数字化建设的流程,科技查新综合业务管理系统使用为用户提供了数字化的科技查新业务流程管理,体现了先进的管理思想,极大地提高了查新工作效率,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管理成本。系统集成了历史查新报告的数据挖掘整理功能,使历史查新报告可以进行数字化存档管理;同时也为科技查新事实型数据库提供了数据导出接口,为科技查新事实型数据库建设提供了有力的数据支撑和保障。。  相似文献   

7.
从科技档案人才队伍建设、馆藏科技档案数字化和网络化建设及科技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3方面探讨了网络背景下科技档案的开发与利用。  相似文献   

8.
阐述科技信息数字化内涵及在高校地位作用,探讨如何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发利用高校科技信息资源,并结合我校图书馆资源建设实际,提出科技信息资源数字化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9.
文化数字化和资源构建是文化传承、传播与利用的重要方式和途径,研究在于以数字化技术为支撑,构建基于Web的可视化数字文化资源库框架,以利于系统开发以及资源的存储、检索与利用,并对资源构建提出相应策略,以期对数字化文化资源的建设、管理、传播等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0.
建立科尔沁文化特色数据库是科尔沁文化资源实现数字化、网络化和资源共享的关键.构建科尔沁文化特色数据库对于传播、弘扬民族文化、促进地方经济、文化的发展将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在分析了科尔沁文化特色数据库建设意义基础上,提出了科尔沁文化特色数据库建设的内容和建设方案,以及在建库过程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人类文明是一部文化与科技不断融合、互动演进的历史。认为科技创新在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过程中发挥支撑和引领作用,无论是少数民族文化资源的科学保护与合理开发,还是民族地区公益性文化事业及经营性文化产业发展,都离不开现代科技的支撑。提出用先进技术提升少数民族文化的影响力、表现力和传播力,需要深入实施文化科技创新工程,推动文化创意、技术创新的深度融合,不断强化文化科技创新人才队伍建设和公共服务平台建设。  相似文献   

12.
古籍是地方历史文化的主要载体.开发古籍资源,有利于充实地方文化的内涵,有利于提高城市文化的品位,对于建设历史文化名城,开发旅游资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而地方文化的建设又为古籍资源的开发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两者互相促进,相辅相成.  相似文献   

13.
南诏文化渊源流长,古籍卷帙浩繁,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是中华文化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南诏文化古老深邃的艺术魅力引起了国内外专家学者的广泛关注,建立南诏文化数字化图书馆是抢救和保护南诏历史文化遗产的需要,可以达到抢救、保护、开发、利用民族文化信息资源,实现资源共享,古为今用.  相似文献   

14.
红色文化遗产是我国重要的历史文化资源.当前,我国在红色文化遗产保护中面临诸多问题.从国外文化遗产保护的经验来看,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成熟,数字化保护红色文化遗产应该成为现有红色文化遗产保护的一种重要手段.政府的重视、对红色文化遗产的普查、相关数据标准和技术规范的制定、应用性示范工程的建设、基础信息数据库的建立、相关人才的培养是顺利实现红色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的基础和前提.  相似文献   

15.
“闽都文化”特色馆藏数据库建设的研究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颖 《海峡科学》2009,(11):82-84
数字图书馆是传统图书馆现代化的必由之路,馆藏特色资源数字化是数字化图书馆建设的主要组成部分。该文就“闽都文化”特色馆藏数据库建设过程中的软件选择、资源收集、加工和发布等内容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6.
倪清华 《科技资讯》2023,(16):213-216
该文探讨了公共图书馆地方特色文献资源建设的重要性和现状,并提出了一些建设思路和措施。首先,公共图书馆应该充分挖掘本地区的文化资源,建立地方特色文献资源库,以满足读者对本地文化的需求。其次,公共图书馆应该加强与当地文化机构的合作,共同推动地方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最后,公共图书馆应该注重数字化建设,将地方特色文献资源数字化,以便更好地保存和利用。该文的研究对于公共图书馆地方特色文献资源建设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7.
李国庆  张向群 《科技信息》2012,(12):38-38,41
本文的研究借助最先进的数字技术,以河南省为例,结合河南省历史悠久、蕴藏深厚的文化资源,致力探究建设文化资源数字化网络平台的重要意义、成功经验、技术路线和对策举措等方面的问题,从而促进河南省文化资源的数字化传播,提升河南省文化的知名度和国际影响力。  相似文献   

18.
李芳芳  刘正岐  郭涛 《甘肃科技》2012,28(10):65-68
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是目前高校着力解决的问题.通过对陇东学院118名教师和170位学生的调查研究,从数字化资源获取的途径,利用图书馆资源库现状,图书馆提供资源链接3个方面,分析了陇东学院数字化教学资源现状,探讨了数字化资源库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指出了陇东学院数字化资源建设的方向和重点.  相似文献   

19.
马林 《科技潮》2006,(12):8-9
19世纪法国文学家福楼拜曾有句名言:“艺术越来越科学化,科学越来越艺术化,两者在山麓分手,有朝一日,将在山顶重逢。”这句名言充分体现了科技与艺术水乳交融的一面,也从一个侧面显示出科技与文化创意产业密不可分的相互关系。今天,充分发挥首都历史文化和科技资源禀赋优势,以科技推动文化创意产业的大发展,对北京建设历史文化名城和宜居城市具有特殊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从数字化资源建设的理念、资源建设方式、资源建设内容、资源服务方式、用户关注度5个方面入手,将“新加坡记忆工程”与我国公共图书馆的文化资源建设进行了对比分析,在此基础上,探讨了“新加坡记忆工程”对我国公共图书馆文化资源建设的几点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