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新知短信     
天神拥吻中国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与神舟八号飞船顺利完成首次交会对接,中国载人航天首次空间交会对接取得圆满成功。空间飞行器交会对接技术是载人航天的一项基本技术,完成交会对接试验,突破和掌握这项技术是载人航天发展不可逾越  相似文献   

2.
空间交会对接技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郑永煌 《自然杂志》2011,33(6):311-314
空间交会对接是载人航天工程非常重要的基本技术。在介绍空间交会对接技术发展历史和中国首次交会对接取得圆满成功的基础上,阐述了空间交会对接技术的基本概念、技术难点、控制方式和交会对接过程,并着重介绍了四种交会对接机构的特点。最后介绍了中国首次交会对接任务规划、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和神舟八号飞船的特点以及两次空间交会对接过程。  相似文献   

3.
<正>我国正在制定宏伟的宇宙开发计划,包括2020年建成自己的宇宙空间站和2025年实现载人宇宙飞船登月。据我国首位进入太空的"飞天第一人"、现任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副主任杨利伟介绍说,我国将于2011年上半年发射首个空间实验室"天宫一号",同年下半年将发射"神州八号"宇宙飞船,并和"天宫一号"进行空间飞行器无人交会对接试验。  相似文献   

4.
"天宫一号"与"神舟八号"无人飞船在空间交会对接,标志着我国在载人航天和探索太空的征程上又迈出了一大步,这是里程碑式的重大突破,说明我国已成为继美、俄之后第三个掌握空间交会对接技术的国家。但是,和其他事物一样,光荣与梦想同在,因此质疑与不解的议论也与之相随,诸如"巨大花费是否值得"、"载人航天对百姓生活有什么意义"、"是否有点追逐政绩的‘面子工程’之味"等。本文就此做些议论。  相似文献   

5.
"神舟九号"飞船将于本月至8月择机发射,与"天宫一号"进行载人交会对接。此次将由航天员"手控"交会对接,全面验证我国的交会对接技术"。神舟九号"的发射将为最终建立空间站做准备,以"长征五号"为代表的新一代运载火箭将提高推力。2011年我国成功实施了"天宫一号"与"神舟八号"交会对接任务,经全面总结和综合评估,工程各系统均具备执行载人交会对接任务条件。  相似文献   

6.
当今掌握航天器太空对接技术的只有美国和俄罗斯。它是建设空间站,乃至国际航空大国的一个重要标志。中国已经成为世界掌握此项技术的第三个国家——2011年11月3日凌晨1时36分和14日20时00分,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与神舟八号飞船先后成功实现首次和第二次交会对接,标志着我国在突破和掌握空间交会对接技术上迈出了重要一步。这无疑是中国航空航天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自然引起世界舆论的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7.
2011年9月27日,长征二号F—T1火箭从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顺利升空,一举把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送入太空预定轨道,标志着我国航天器空间交会对接飞行试验拉开了序幕。在今后两年里.它将先后与神舟八号、神州几号和神州十号三艘飞船分别对接,初步建立长期无人在轨运行、短期有人照料的载人空间试验平台,为研制和建设空间站积累经验。面对这一航天动态,人们不禁要问:空间站的建设究竟是一种怎样的情况呢?为此,有必要介绍一下国际空间站的建造简况。  相似文献   

8.
读图时代     
《知识就是力量》2012,(8):1+81-82
神舟九号载人飞船在太空与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顺利进行了两次牵手联袂飞行,其返回舱运载三名航天员于6月29日安全回归地面,这标志着我国已成为世界上继美国、俄罗斯之后第三个完全独立掌握了空间交会对接技术的国家。  相似文献   

9.
神舟九号载人飞船在太空与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顺利进行两次牵手联袂飞行后,其返回舱运载三名航天员已于6月29日安全回归地面,标志着我国已成为世界上继美国、俄罗斯之后第三个完全独立掌握了空间交会对接技术的国家,赢得了国内外的广泛赞誉。  相似文献   

10.
北京时间2011年9月29日21时25分45秒,随着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后准确进入预定轨道,揭开了天宫一号、神舟八号空间交会对接任务的序幕,中国向空间站时代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相似文献   

11.
<正>4月2日8时15分左右,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再入大气层,再入落区位于南太平洋中部,绝大部分器件在再入大气层过程中烧毁。天宫一号于2011年9月29日发射升空,先后与神舟八号、九号、十号飞船进行了6次交会对接,完成了各项既定任务,为我国载人航天发展作出了重大贡  相似文献   

12.
2011年9月29日21时16分.中国全新研制的首个目标飞行器——“天宫一号”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载人航天发射场发射升空。“天宫一号”已准确入轨.运行在370公里高的低地球轨道上,先后进行了遥控指令、控制开关、图像发音设备、舱内温度湿度、交会对接设备等在轨测试工作,工作状况正常。  相似文献   

13.
正空间飞行器交会对接是航天领域公认的技术难关,难度大、风险高。工程技术人员总结前几次交会对接的经验,对神舟十一号与天宫二号进行了升级改进,那么这次交会对接与以往有何不同?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副总工程师孙军对此进行了权威解答。从打固定靶到打运动靶"天宫二号和神舟十一号交会对接的轨道高度为393千米,比前几次高了50千米。"孙军说,这个高度与未来空间站的轨道高度基本相同,大气阻  相似文献   

14.
关毅 《自然杂志》2013,35(4):298-306
中国取得的一系列成绩绝对配得上这个火热的夏天。神舟十号飞船圆满完成中国载人航天首次应用性飞行,15 天在轨飞行约350 h,绕地球233 圈,行程近千万公里,先后与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进行了一次自动交会对接和一次航天员手控交会对接,并进行了首次航天器绕飞交会试验;与此同时,中国超级计算机在时隔两年半后重返运算速度世界之巅——中国国防科学技术大学研制的“天河二号”以每秒33.86 千万亿次的浮点运算速度,成为全球最快的超级计算机。毫无疑问,广大科研工作者正在用他们的行动默默诠释着自己心中的“中国梦”。  相似文献   

15.
2011年9月29日21时16分",天宫一号"成功发射,从此太空有了"中国家"……人们对"天宫一号"的印象,最为深刻的是2009年的春节联欢晚会上闪亮登场的"天宫一号"飞行器模型。从那时起,中国人就开始企盼我国首次空间交会对接的一天,盼望早日揭开我国空间站的神秘面纱。这一天很快就来临了。2011年6月29日,这个"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及其装载的各项科学实验载荷已完  相似文献   

16.
一江 《科学之友》2013,(7):10-11
按照中国航天事业发展规划,中国载人航天工程计划分三步来实施。第一步是发射无人和载人飞船,将航天员安全地送入近地轨道,进行对地观测和科学实验,并使航天员安全返回地面。神舟五号飞船首次载人太空飞行的成功,实现了第一步的发展战略。第二步是继续突破载人航天的基本技术:多人多天飞行、航天员出舱在太空行走、完成飞船与空间舱的交会对接。在突破这些技术的基础上,发射短期有人照料的空间实验室,建成完整配套的空间工程系统。神舟十号任务完成后,意味着中国圆满完成载人航天工程第二步第一阶段目  相似文献   

17.
正[本刊讯]2013年6月11日17时38分,搭载着3名航天员的神舟十号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中国天地往返运输系统首次开启应用性太空飞行。神舟飞船和长征二号F火箭组成的天地往返运输系统已成为除俄罗斯"联盟号"飞船外,世界上第二个可供人员和物资天地往返的实用性系统。本次任务的主要目的有四项:一是为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在轨运营提供人员和物资的天地往返运输服务,进一步考核交会对接技术和载人天地往返运输系统的功能和性能;二是考核组合体对航天员生活、工作和健康的保障能力,以及航天员执行飞行任务的能力;三是进行航天员空间环境适应性和空间操作工效研究,开展空  相似文献   

18.
空间对接机构综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空间对接技术和对接机构已经成为航天技术的一个重要方向 ,是载人飞行的关键技术 ,也是今后扩展卫星应用能力的一个重要手段。图为“神舟” 4号箭船对接前  言对接机构最早是用来进行载人飞行技术的重要部分 ,实现飞行器之间 (如飞船、航天飞机、空间站等 )在宇宙空间的连接 ,航天员可以从一个飞行器转移到另一个飞行器。例如前苏联 /俄罗斯空间站飞行中 ,航天员利用飞船与空间站对接进入空间站 ;还有美国登月飞行中 ,航天员利用登月舱与“阿波罗”飞船对接进入飞船等。对接技术和对接机构是载入飞行技术发展的关键技术。由于运载能力的限…  相似文献   

19.
"天宫一号"和"神舟八号"的"太空拥吻"已载入人类探索太空的历史,也为中国载人航天事业迈向更广阔的舞台搭设了一阶新的"天梯"……  相似文献   

20.
《科学之友》2020,(6):12-13
正航天"少帅"袁家军在研制飞船初期,遭到了一位俄罗斯同行的不以为然。俄罗斯人认为,中国只是想造一个政治飞船"玩一玩"。事实证明,中国在载人航天方面是认真的。2003年,当航天英雄杨利伟乘坐"神舟五号"飞船平安返回,中国人以实力证明自己不仅能造出"两弹一星",也能把航天员送入太空。自1992年9月21日立项至今,中国载人航天事业自力更生、攻坚克难,先后成功发射了11艘神舟飞船、"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以及"天舟一号"货运飞船,逐一攻克载人航天各项关键技术,如今稳步迈向空间站时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