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前,包括北京、上海在内的一些城市推行垃圾分类投放.但是,多年来的执行效果并不理想,原因之一是人们分不清手中的垃圾究竟该往哪种垃圾箱中扔.在芬兰,研究人员为了解决人们的这种困惑,开发出一种可以将垃圾自动进行分类的机器人. 从源头上对垃圾进行分类,便于垃圾进行分类处理,废纸、金属、玻璃、塑料等垃圾可以回收利用,用于制造新的产品;碳含量高的垃圾则可以送到垃圾焚烧厂发电;不能回收而且热值不高的垃圾则需要填埋.  相似文献   

2.
简介 SUPER位于中国某省X市,是一个智能科技与历史文化并存的城市.这里依山傍水,曾是楚国重镇.这里有丰富的自然资源,但垃圾处理问题及交通问题阻碍着城市的发展.在2020年,X市有很多垃圾,居民在没有进行分类的情况下随意扔垃圾是导致城市脏乱的主要原因.垃圾处理厂只能将未分类的垃圾直接焚烧或填埋.这种粗放的垃圾处理方式给X市带来了严重污染,对人的健康和环境都有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3.
随着垃圾回收利用的重要性日益显见,关于回收利用的问题就更加挥之不去。付出这般努力值得吗?回收利用有价值吗?回收的废品仅仅进了中国的垃圾填埋场吗?下面将对这些问题一一作出回答。  相似文献   

4.
正清晨从家到单位,经常会看到小区正在作业的垃圾车,一箱箱没有经过分类的混合垃圾倾倒车中,其中参杂了不少的生活湿垃圾,满载而出的垃圾车驶过的路面留下一条条散发出酸臭味的"长尾巴",正在出行的小区居民不得不捂着鼻子绕道而行。垃圾分类本就是个"细致"活,比如在一些发达国家,人们在喝完一瓶矿泉水后会撕下瓶子的标签,理由是塑料标签如果不撕,整体回收后再做出的塑料品质不好。而在我国,垃圾分类虽已实行多年,但实际的推行效果并不乐观,可能在一些经济发达的一线城市相对要好一些,但像  相似文献   

5.
正垃圾的定义:指"身边的散落土块或土粒"。现在指的是废弃无用或肮脏破烂之物,如生活垃圾、电子垃圾等。垃圾分类:可回收的非生物垃圾、不可回收的垃圾,以及有毒有害垃圾。可回收的非生物垃圾:纸制品、塑料制品、金属制品、玻璃制品等。不可回收的垃圾:腐烂垃圾、厨房垃圾、果壳、花草等。  相似文献   

6.
<正>随着垃圾分类知识的普及,人们渐渐养成垃圾分类的好习惯。身为青少年的我们,更应该了解和认真学习垃圾分类的知识,从我做起,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垃圾分为可回收物、易腐垃圾、有害垃圾和其他垃圾四个种类。其中塑料瓶、电池、狗粮、榴莲壳这四种垃圾看似毫无关系,却是人们投票选出的最容易被分错的垃圾。  相似文献   

7.
越来越多的垃圾是城市的主要病症之一,如何处理垃圾成为令人们头疼的事情。目前,人们处理垃圾的重要方法之一是将它们堆积或填埋。有的地区在对这些垃圾处理后再建立各种形态的公园或广场。如今,荷兰科学家决定把这种处理垃圾的方法移植到海洋中,利用海洋中各种各样的漂浮垃圾(尤其是塑料垃圾)建造人工生态岛。这些人造岛屿可以作为旅游胜地,或者作为在海洋灾难中受灾居民的安置地。  相似文献   

8.
漫画欣赏     
回收1吨废纸能生产好纸800千克,可减少自然环境留下的印迹。少砍19棵大树,节省3立方米垃圾填埋场空间,还可以节约一半以上的造纸能源,节省化工原料300千克。节水1.2万吨,节电600度,减少35%的水污染。每张纸至少可以回收两次。办公用纸、旧信封信纸、笔记本、书籍、报纸、广告宣传纸、货物包装纸、纸箱纸盒、纸餐具等在第一次回收后,可再造纸印制成书籍、稿纸、名片、便条纸等。第二次回收后,还可制成卫生纸。  相似文献   

9.
经典分类学     
目前现存两个主流植物分类学:经典分类学和分子分类学。前者采用形态观察、地理调查等传统方法对植物进行科、属的分类;后者足不出户,只需要在一堆高精尖仪器前,就能完成分类工作。于是,经典分类日渐式微,分子分类大行其道。那些少数坚持用经典分类方法对物种进行分类的人,宣称要"与分子生物学死磕到底",而他们坚守的原因是"认识一个物种的基础是从形态入手"。  相似文献   

10.
声学黑洞结构作为一种新型的弯曲波调控技术,可以有效地降低结构中弯曲波的传播速度,减小边界末端的反射,形成具有高能量密度的区域,因此在减振、降噪、波动调控以及能量回收等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不同于以往复杂的减振降噪复合结构,声学黑洞因其结构与材料单一,在实际应用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时至今日,针对声学黑洞结构已经进行了大量的基础理论研究和实验探索,并取得了一定的阶段性研究成果.本文首先介绍了声学黑洞的起源和基本原理.然后,全面介绍了理论计算和实验研究方法,详细地综述了声学黑洞结构的4个主要功能性分类,即减振、降噪、波动调控和能量回收,并总结了现在研究存在的问题.最后,对声学黑洞的发展前景进行展望,并指出了未来研究的重点和方向.  相似文献   

11.
当我们吃完香蕉,将果使随手往垃圾桶里一丢,或许不曾想过这垃圾到哪儿去了。其实,这些垃圾还将经历一段漫长的“旅程”——通常先被送到垃圾堆放场,然后再送去填埋。  相似文献   

12.
最近,美国一家旅游杂志采用了问卷的方式,从世界各地搜索出十大令人惊叹的绿色生态建筑。这些生态建筑大多是旅游者十分喜欢的酒店类建筑,它们不但外观设计奇特,而且满足了人们接近大自然的绿色心态。更重要的是,这些建筑都具有绿色环保特性,它们有的采用了太阳能等绿色能源,有的采用了可以生物降解的建筑材料,有的则具有回收雨水或垃圾的功能。  相似文献   

13.
正在中国城市化的进程中,垃圾分类是一个老生常谈的民生话题,本刊以往的栏目曾对此类问题进行过探讨,令人欣慰的是在当下的一些城市,垃圾分类已成为新时尚。2019年起,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将全面启动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到2020年底,46个重点城市要基本建成垃圾分类处理系统,2025年底前,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要基本建成垃圾分类处理系统。  相似文献   

14.
目前,来自世界各国的建筑师,按照他们的创意和精心设计选材,为人们造出了干奇百怪的绿色住宅. 美国:回收垃圾盖的住宅 美国一家建筑公司设计建造出的生态楼,是用回收垃圾盖起来的.  相似文献   

15.
正科学家正在寻找塑料回收利用的新途径,使塑料不再被填埋。但是——你或许以为,只要我们尽可能地把饮料瓶、塑料袋和酸奶杯等从其他垃圾中分拣出来,或者尽可能多地让塑料垃圾进入蓝色的分类垃圾桶,就会让塑料远离填埋场和海洋。但实际并非如此。今天大多数塑料都是无法回收的,它们最终还会被填埋或进入海洋。  相似文献   

16.
最近,美国一家旅游杂志采用了问卷的方式,从世界各地搜索出十大令人惊叹的绿色生态建筑.这些生态建筑大多是旅游者十分喜欢的酒店类建筑,它们不但外观设计奇特,而且满足了人们接近大自然的绿色心态.更重要的是,这些建筑都具有绿色环保特性,它们有的采用了太阳能等绿色能源,有的采用了可以生物降解的建筑材料,有的则具有回收雨水或垃圾的功能.  相似文献   

17.
李辉 《世界科学》2014,(4):57-60
<正>项目名称:生活垃圾能源化与资源化关键技术及应用主要完成人:赵由才、陈泽智、赵爱华等完成单位:同济大学、南京大学、上海市环境工程设计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等所获奖项:2013年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项目简介:本项目系统地研发与应用了生活垃圾源头减量与废品回收、卫生填埋与填埋气利用以及焚烧发电、二次污染控制关键技术,使卫生填埋和炉排焚烧发电逐步成为我国生活垃圾大规模、快速消纳处置的两大主流技术。  相似文献   

18.
我曾有机会在日本群马县高崎市研修一年。初到异国他乡,语言不通,风俗习惯也不同。刚到日本那几天,日方专门请老师给我们讲当地的历史、风俗习惯和生活常识,还专门拿出一天时间给我们讲解如何处理垃圾。拿到培训时间表,我看到要用一天的时间讲述如何处理垃圾,忍不住笑了,心想日本人真是没事找事,倒垃圾这点小事也能讲一天。培训那天,一位中年女教师来为我们上课,她简单介绍了本地区的垃圾分类,然后给我们放了一部有关垃圾分类的录像片。通过这部片子,我才知道,日本人将垃圾分类做到了极致。这让我大开眼界,难怪需要一天时间来讲解呢。  相似文献   

19.
正简介SUPER位于中国某省X市,是一个智能科技与历史文化并存的城市。这里依山傍水,曾是楚国重镇。这里有丰富的自然资源,但垃圾处理问题及交通问题阻碍着城市的发展。在2020年,X市有很多垃圾,居民在没有进行分类的情况下随意扔垃圾是导致城市脏乱的主要原因。垃圾处理厂只能将未分类的垃圾直接焚烧或填埋。这种粗放的垃圾处理方  相似文献   

20.
都市探矿     
江泽珍 《世界科学》2013,(10):50-52
●随着自然资源逐渐枯竭和环境问题日显突出,人们正逐渐重视城市的自身矿产。首届城市矿产研讨会去年在欧洲召开,政治家们将回收利用废弃物品作为欧盟的战略目标之一,城市中大量"沉睡"或被遗弃的金属资源,正等着人们去开采。当马特斯·埃克伦德(Mats Eklund)在城市进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