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们都生活在同一片蓝天下,依靠大气和各种饮食生存着。没有谁能完全生活在一片纯净里,在我们身边处处隐藏着危险,肉眼难辨的病原体就是潜在的威胁之一。这些病原体包括病菌、病毒和寄生虫等。当然,我们的身体对这些可恶的小家伙并非束手无策,每个人的体内都有一道抵御病原体入侵的城墙,这道城墙就是免疫系统。  相似文献   

2.
我们都生活在同一片蓝天下,依靠大气和各种饮食生存着.没有谁能完全生活在一片纯净里,在我们身边处处隐藏着危险,肉眼难辨的病原体就是潜在的威胁之一.这些病原体包括病菌、病毒和寄生虫等.当然,我们的身体对这些可恶的小家伙并非束手无策,每个人的体内都有一道抵御病原体入侵的城墙,这道城墙就是免疫系统.  相似文献   

3.
在我们脚下的地壳中,有许许多多条我们并不知晓的地下暗河在静静地流淌着。这些暗河中生活着一些与地面生物外形和习性都不太相同的奇异生物。最近.德国科学家就在克罗地亚的一条地下暗河中发现了完全透明的蜗牛。  相似文献   

4.
我国古代的建筑.有许多是浩大的宫殿、庙宇和城墙。这些大型建筑工程需应有的起重方法与之配套。古时候.我国建筑工匠在缺少机械设备的同时,运用各种科学原理,以小力生产大力.创造出众多起重奇迹。  相似文献   

5.
提起北京古代的城墙,人们都会想到元大都遗址公园中的土城,那是元朝大都城墙。还有东便门明城墙遗址公园的明朝城墙。但是,人们很少知道,在北京还有几段存留至今的汉朝城墙、金朝城墙。笔者前不久听说了这些历史悠久的古城墙,专程作了探访。  相似文献   

6.
科学是人类实现梦想的翅膀,是人类到达理想彼岸的航帆。在科学发展日新月异,科学成就令人目不接的今天,科学带来的一场巨大的革命,正深刻地改变着我们每个人的生活方式。社会公众学习科学知识和科学方法,用科学思想和科学精神武装自己的愿望,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迫切。为此,我们开辟了”科学家平台栏目,希望通过这个“平台”.让科学家走近公众.让公众走进科学。这里选载的都是我国著名的专家、学者面向公众所作的专题演讲。这些演讲从不同的角度,以通俗而精妙的话语.向公众讲述了科学知识,传达了科学精神.可让我们读者同科学…  相似文献   

7.
陈耀 《科学24小时》2009,(12):36-36
《颠覆科幻(未来科学大预演)》为了追求未来更加美好的生活.各行各业的人们一直都在努力地工作着。而期间科学家们的各项科学研究更是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那么,这些科学家们现在正在做着哪些具体的工作呢?通过这些研究工作,人类未来的生活将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呢?……这些正是这本书要介绍的内容。  相似文献   

8.
生存之战     
<正>这是一场旷日持久的战争!它虽然悄无声息,却每时每刻都在进行着。打喷嚏、流鼻涕和喉咙有痰,这些症状恰恰说明我们身体里的免疫系统和流感病毒正在进行一场殊死搏斗。如果免疫系统赢了,病毒被清除,身体抵抗力再次增强,你就会更健康,否则……如果说我们的身体是一个王国,皮肤和黏膜是城墙,细胞是居住在城里的百姓,病毒或细菌是来犯之敌,那么我们的免疫系统就是保家卫国的军队。免疫系统是我们身体的一种防御系统,为我们的身体健康"站岗放哨"。它主要由免疫器  相似文献   

9.
我在去年由于生活不规律引起了内分泌失调。一张光滑的脸成了“赤豆粽子”,脾气也变得暴躁。对于我们这些20出头的女孩子.脸部的保养十分重要。可是青春痘却困扰着我。这次长痘来势汹汹,涂抹药膏和芦荟根本不见效。于是在一个周六的上午去国医堂挂了个专家号。那位专家是个老中医,先看了看舌苔.然后把脉。把脉后问了我几个问题:这些痘是什么时候开始长的?  相似文献   

10.
正在我们生活的城市里,每天都能见到环卫工人劳作的身影而在我们的体内,也存在着这样一群"看不见"的"环卫工人"从大脑到血液到骨骼,在我们身体的各个角落,都有"专职"的巨噬细胞为我们清除垃圾。巨噬细胞是人体中的垃圾吞噬细胞,也是免疫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吃掉的是我们血液中的病原体,肌肉和骨骼中坏死的细胞,以及肺部的尘埃。巨噬细胞的形状像个小小的荷包蛋,它们其实是一组复杂而多样化的细胞。小小的巨噬细胞能够延伸  相似文献   

11.
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每一项新产品的出现和创新.都会使旧有的生活方式发生改变。近年来,随着计算机的普及和互联网技术的广泛应用,各种与之相关的电子产品已深入到我们生活的每一个角落,既方便了我们的生活,又让我们的工作和学习更为高效、快捷。给人们的思想、生活带来了很大的冲击。但是,这些技术的进步在推动我们社会向前发展的同时,也使我们原有的、习以为常的生活方式悄悄地发生着改变。  相似文献   

12.
在人们的物质生活日益满足温饱之后.更高的追求是使用一些新奇的产品,这些产品不仅仅具有实用价值,而且具有独特创意的趣味性.几十年来,英同伦敦每年都会举办一次国际发明展.展会上涌现出了五化八门的新发明。展会的负责人之一鲍威尔说:“新发明不仅令我们的生活更方便,还让我ffJ的生活更有趣。  相似文献   

13.
生活真好。我们都会这样说。今天我们享受着祖辈们甚至从来没有想到过的物质生活,这些物质生活好多都是用人类最伟大的成果——高新科学、技术构成的,惊世骇俗的科技发展催生出色彩缤纷的生活新生态。譬如,女性的化妆品,那真是琳琅满目令人眼花缭乱,从上面的每一缕青丝到  相似文献   

14.
<正>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肠道微生物在控制衰老和促进长寿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长久以来,人们一直期望能延缓,甚至逆转衰老。随着年龄增长,各种各样的致病微生物加大频率折磨我们。为了抵御这些病原体,人体集结了另一些微生物“卫兵”,它们大量存在于肠道中。  相似文献   

15.
地球上的人类每时每刻都离不开空气,这对生活在没有大气的星球上的外星人来说,简直是不可思议。也许在他们的眼中,地球人就是生活在“空气的海洋”中的“深海鱼”。 我们这些“深海鱼”实际上无时无刻不在承受着巨大的大气压力,但对此我们平常却毫无察觉,这是为什么呢?原来,从人体内也同样向外施放着强大的压力,其强度同人  相似文献   

16.
卞骥 《自然与人》2010,(5):26-28
“世博改变生活”,这话一点都不假。伴随着物联网时代的到来,上海世博会上展出的一些实用科技将陆续走进我们的家庭,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前所未有的便利。仅举几例如下。  相似文献   

17.
随着社会的发展.我们的美好生活将更加依赖于科技的进步。虽然现在每年都有很多的新发明涌现出来。但是有许多发明还将在实验室中酝酿,有的发明只是被少数专业人员所使用,真正能够直接改变我们未来生活的发明并不会太多。美国的《商业周刊》列举了将最有可能改变我们未来10年生活方式的20项重要发明。这些发明现在已经出现了雏形.但是尚未商业化,或者还没有得到推广,  相似文献   

18.
神奇的量子     
徐建科 《科学之友》2006,(10):60-60
在我们所生活的世界中,物质的运动是连续的,流水、风、奔驰的汽车以及我们自身的运动都无时无刻不在证明这一点;不仅如此,能量的流动也是连续的,光的辐射、热的传递以及电磁波的传播都被认为是在时空中连续存在的。所有这些都在我们心里造成了这样一个根深蒂固的观念:物质的运动和能量是连续的。在20世纪以前,人们丝毫都不怀疑这个判断,经验常识和经典科学都不容置疑地支持这一观点。  相似文献   

19.
我们都知道,我们自己和周围的事物都是真实存在的,它们都具有质量。然而。这个我们所熟知的现象却一度困扰着科学家.因为科学家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不知道物质为何具有质量。这个谜底在1964年被比利时理论物理学家弗朗索瓦·恩格勒、英国理论物理学家彼得·希格斯等人揭开了,他们认为有一种玻色子赋予了其他基本粒子以惯性.从而让物质具有了质量。他们也因此获得了2013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相似文献   

20.
我们对气候变暖的切身体会是气候本身。比如平均气温升高,暴风雨、大雪、龙卷风等极端灾害天气越来越多.天气出现时冷时热等异常情况。气候的变化影响了我们的生活.让我们出行不方便.健康受影响。然而,科学家告诉我们,气候变暖的某些影响并非是我们都能感受到的,一些恶果是需要科学仪器和广泛的调查研究来认知的。最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