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正2011年8月5日,"朱诺号"木星探测器从美国佛罗里达州卡纳维拉尔角点火升空,开始踏上远征木星之旅。经过近5年的飞行,"朱诺号"成功进入木星轨道,成为自2003年"伽利略号"结束木星探测任务以后,首颗围绕木星工作的探测器。我们不得不承认,美国宇航局(NASA)在为各类探测器取名时,往往凝结着深厚的人文历史情怀。朱诺其实是罗马神话中天神朱庇特的妻子,传说朱庇特常常会施展法力,用云雾遮住自己的真容,让他人难以辨别。唯有朱诺能看透这些云雾,了解朱庇  相似文献   

2.
正所有射线都照射在我身上,我的太阳能电池板现在正面向太阳,我是离地球最远的太阳能探测器——来自"朱诺"号。在飞行五年、18亿英里(约28亿千米)之后,担负木星探测任务的"朱诺"号(Juno)探测器成功进入木星轨道。"朱诺"号的任务是探测云层笼罩的木星大气,并从两极上方的独特有利位置探测木星核心。解答困扰人们已久的问题:木星上有多少水?是否存在固态核心?其南部和北部的光线为什么是太阳系中最明亮的?"‘朱诺’  相似文献   

3.
正2016年7月4日,美国宇航局"朱诺号"太空探测器(以下简称"朱诺")进入环绕木星的轨道。这一事件引起天文学家和天文爱好者的高度关注。它为什么叫"朱诺"?美国宇航局解释说,"朱诺"之名源自古希腊-古罗马神话。宙斯神朱庇特用云雾笼罩自己,目的是掩藏自己的不幸。但他的妻子朱诺能看穿云雾,识破朱庇特的本质。木星被非常稠密的大气层包裹,正如朱庇特。"朱诺"探测木星,以这个名字命名这项任务十分贴切。  相似文献   

4.
正"朱诺"号探测器即将面对强烈的辐射、极强的磁场,还有可能与陨石相撞离开地球五年并飞行18亿英里之后,2016年7月4日,"朱诺"号木星探测器到达了目的地。但现在,它将面临极为恶劣的环境。当"朱诺,欢迎来到木星!"的声音响起时,真是一个激动人心的时刻。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的"朱诺"号(Juno)探测器已在太空遨游了五年之久,在飞行了  相似文献   

5.
正美国宇航局"朱诺号"探测器发回地球的最新数据表明,木星大气飓风起源于木星大气深层,持续时间比地球飓风长得多。木星南北两极巨型飓风是恒久性大气特征,在太阳系中很独特。科学家说,我们对木星的了解依然很少,需要新一代探测器从新视角更深入探测木星。木星上著名的条带发源于什么深度一直是谜。"朱诺号"在飞近木星过程中进行的引力测量如今终于提  相似文献   

6.
再探木星     
木星大红斑究竟有多深?木星上到底有多少水?木星星核附近有着什么样的奇异质?……对于木星尤其是它的内部情况,迄今仍有许多未解之谜.2011年8月5日发射的"朱诺号"木星探测器,目的就是要探寻上述奥秘的谜底。  相似文献   

7.
谭目 《自然与人》2011,(5):18-23
“朱诺”预计用一年时间在木星大椭圆极轨道上的辐射带内环绕,这比此前任何一个空间探测器都要靠近木星,为的是知道这个巨大的行星有多少水,什么引发了其如此强大的磁场,以及在其浓厚炙热的空气下有没有一个固体内核。  相似文献   

8.
正北京时间7月5日,跋涉27亿千米的"朱诺"号在中午11点18分(美东时间7月4日23点18分)进入木星轨道,开始了它探求木星和太阳系形成之谜的旅程。  相似文献   

9.
美国航空航天局举世瞩目的木星探索计划正在如期推进。继《伽利略号》空间探测器向木星大气层释放一枚探测器完成木星大气层成分和风速测试后,现在正沿木星轨道环绕运行并按预定计划对其云雾笼罩中的17颗卫星进行近地观测。近期空间探测器先后传回一组太阳系最大行星木星毗邻的木卫1,2,3号卫星地形照片.这些空间照片揭示了有关这些卫星地质构造活动一些耐人寻味、发人深思的线索。1996年8月中旬美国航空航天局向新闻界公开了这组照片,它们是《伽利略号》空间探测器为期5年对木星及其卫星科学探索计划期间拍摄和传回地球的首批照片。3颗…  相似文献   

10.
小资料     
“伽利略”轨道探测器重2.378吨,载有近红外质谱仪、磁强计、等离子探测器和尘埃检测器等,探测数据通过直径5米的伞状高增益天线传回地球。它在1995年12月7日抵达木星轨道后,绕木星飞行,并飞临木星几颗卫星进行了近距离探测。它对木星的观测距离比“旅行者”号探测器近20倍,发回照片的清  相似文献   

11.
正7月4日,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的"朱诺"号探测器到达其五年旅途的终点,开始环绕木星飞行。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有一个惯例——将高风险控制操作安排在美国独立日。1997年7月4日中午时分,火星探路者计划将第一部火星探测车"索杰纳"号(Sojourner)成功降落在火星上。11年前的同一天,"深度撞击"号(Deep Impact)探测器与坦普尔1号彗星成功相撞,该成就被天文学家伊  相似文献   

12.
美国空间探测器先驱者10号和先驱者11号发出的信号表明,在太阳系中有第10颗行星。这颗行星到太阳的距离大约是冥王星到太阳的距离的两倍,其运行轨道一定是非常扁长的椭园状,并与其它行星绕太阳旋转的轨道有一夹角。 1972年发射的先驱者10号,是拍摄木星特写照片的第一个探测器。次年发射的先驱者11号,它掠过木星,并且首次飞近土星进行了探测。它们都不再访问其它的行星。然而NASA继续与它们保持联系,因为这两个探测器仍在继续测量太空中的气体和磁场的特性。  相似文献   

13.
《大自然探索》2011,(9):4-4
最近,在进入环绕小行星灶神星的轨道后,美国宇航局“黎明号”探测器发回了第一幅灶神星的近距离照片(下图)。2011年7月15日,“黎明号”成为环绕主小行星带(位于火星与木星之间)天体的第一艘探测器。这幅照片显示出灶神星前所未见的细节。当灶神星把“黎明号”俘获进轨道后,两者之间的距离约为16000千米。  相似文献   

14.
发现活火山 1979年,旅行者号深空探测器接近了木星,大量数据潮水般地涌到美国航天局喷气推进实验室的航天导航工程师琳达.摩拉比托(Linda Morabito)的办公室里。摩拉比托的工作是使用光学导航图像处理系统(Optical Navigation Imaging Processing System)分析那些来自探测器照相机拍摄的光学照片的各种数据,其目的是精确地确定探测器的位置以便为探测器作出导航。  相似文献   

15.
科技传真     
“伽利略”号延长木星 探测使命 德国航空航天中心宣布,已经围绕木星飞行了近4年的“伽利略”号探测器将不按原计划于1999年底结束它的探测使命,而将继续对木星及其卫星,特别是木卫一进行探测。  相似文献   

16.
青云 《科学之友》2004,(8):26-28
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发射的“卡西尼”号飞船(以下简称“卡西尼号”)在经过近7年的太空旅行后,于2004年7月1日成功飞入土星轨道,成为进入土星轨道的第一艘人造探测器。  相似文献   

17.
美国伽利略号宇宙飞船1989年从地球出发,1995年飞进木星轨道。木星虽是太阳系外行星(exoplanets)中距离地球最近的一颗,但伽利略号太空船光是飞行就超过6年,由此可见太阳系的外行星离地球有多远。  相似文献   

18.
2011年3月18日,美国“信使号”(MESSENGER)水星探测器将进行近水星制动而进入水星轨道,如果成功,它将成为世界第一颗水星探测卫星,对水星进行为期一年的科学考察。  相似文献   

19.
谢懿 《世界科学》2003,(11):11-11
被航天工程师称为“小型化先驱”的“伽利略”号探测器于9月21日(周日)撞入木星大气,结束其长达14年的辉煌探测历程。 在包括“挑战者号”航天飞机失事在内的一系列因故推迟之后,“伽利略”号探测器于1989年发射升  相似文献   

20.
自2012年8月6日耗资25亿美元(约合154亿元人民币)的美国"好奇"号探测器成功降落火星之后,科学家对这颗红色星球是否适宜生命存活展开了新一轮的探索。不过在太阳系中,火星并非寻找地外生命的唯一希望。综合考虑生命生存所需的基本元素、热量、液态水以及相对稳定的环境等条件,更遥远的木星轨道上还有其他有力候选者。1610年,天文学先驱伽利略用自制望远镜发现了木星的4颗卫星,这也是人类首次得知除地球外的其他行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