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板块运动速度模式与驱动机制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给出出板块运动速度由重力与引潮力共同作用形成的模式;反演求出年均固体潮高表达式H(?)0.39628 V/sin2φ;把全球固体潮高理论分布与实际进行对比,得出二者具有一致性,从而证明文中板块驱动机制较为可信。并对有关问题与现象作了解释与探讨。  相似文献   

2.
触发地震的日月引潮力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统计了我国华北地区和西北地区地震发生的频次与月相的相关关系,说明引潮力可能是触发地震的一种因素,重点讨论了如何用日月轨道根素,最新的天文常数和资料计算引潮力位和引潮力的方法,计算地球上任一位置日月引潮力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分析了典型的震例,说明用引潮力的分量来预测触发地震时间的可能性,它可以配合其他预测地震的手段,给出一种短临的预报。  相似文献   

3.
成层地球模型对体势力及表载的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主要研究了成层具自重的弹性地球对日月体潮力及表载的响应。文中首先利用引潮力势、表载及其对应势的共同特征,找出了解型,推导出了较一般的方程及边界条件。接着对最新的PREM地球模型及最新的M_2波潮图资料,用本文所引入的矩阵传播法,计算了可与其他作者之结果比较的一些地表量,即体潮Love数及其组合因子、负荷Love数及由潮载引起的地表重力变化。所得二阶重力潮汐因子之值较之其它理论结果更为接近观测值。用本文所述简单级数求和法得到的M_2波引起的地表重力变化结果表明,用此法估计地表重力变化的幅度能得到较好的结果。最后着重计算了日月引潮力作用下,潮载作用下的地球内部位移场、应力场,并且详细地讨论了它们的特征。  相似文献   

4.
<正> 我国的一些学者研究引潮力对天气变化的影响,得出了肯定的结果。近来任振球同志研究三星一线时存在着一系列明显的气象上的效应,用三星一线预报暴雨等取得很好的成果。许多地方用引潮力作长、中、矩期预报都取得成绩,美国人布赖尔和布勒德利对暴雨资料分析,也发现有14.765天和29.530天的周期,说明是引潮力所起的作用。但对于引潮力影响天气变坏的理论,则很不成熟,以致许多学者以为引潮力只是重力的10~(-7),微不足道,而持否定态度,本文试从耗散结构理论,说明引潮力触发天气变化的机制。  相似文献   

5.
本文采用天体引潮力对地震诱发作用计算模型和NCEP数据提取异常增温信息,分析2009.7.9发生在我国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姚安县Ms6.0级地震。分析表明:NCEP异常增温图像可以较好的反映地震构造活动时空演变过程,并且天体引潮力对地应力处于临界状态的活动断层具有明显的诱发作用。两者的相互结合分析对于地震的预报具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6.
以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为例,考虑了结构构件几何尺寸、材料弹性模量、恒荷载、活荷载和地震作用的不确定性;采用概率统计理论中的K-S检验法,对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层间变形的概率统计特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在地震作用下层间变形的概率统计特征(分布类型与变异系数)与地震作用的基本一致,从而为研究结构可靠度分析的近似方法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前,对月表的线性构造研究得很少,对月表月海、月陆分布的起因同样不明.“嫦娥一号”遥感探测表明:月表大部分线性构造集中分布于月球面向地球的正面(48°W-54°N),统计的86条月表线性其走向主要是N-S、NE-SW、NW-SE;22个月海大部分位于月球正面,且其中的20个月海分布在中低纬度(33.7°S-32.8°N).基于我们之前对地球板块动力学的认识,对月表的线性构造及月海分布的动力学解释是:引潮力引起了月表南北向的挤压和东西向的拉张,产生了N-S方向的挤压性破裂和在NW-SE,NE-SW方向产生的剪切性质的破裂,且月球正面所受的引潮力比背面大,所以线性构造多位于月球正面.通过引潮位φ=Gm/r0nΣn=2(a/r0)nPn(cosθ)的分析,月球在公转过程中,中低纬度受到的引潮位更大,在引潮力-重力共同作用下,形成的月球正面不仅壳薄而且裂隙多,岩浆向月壳薄弱的地方喷涌,形成分布在月球正面中低纬度的月海.  相似文献   

8.
运用广义相对论的后牛顿效应,得到洛希(Roche)极限和引力作用范围的近似改正表示式,表明洛希极限不仅与牛顿引潮力及惯性离心力有关,而且受重力后牛顿近似改正的影响。并且估计、讨论了太阳系天体的某些具体情况。  相似文献   

9.
不连续介质静,动力分析的刚体—弹簧元法   总被引:17,自引:5,他引:17  
本文从力学和数学两个角度,阐明了刚体-弹簧元法的机理,首次导出了界面应力的一般公式;并且根据哈密顿原理,推导了刚体-弹簧元分析结构动力响应的计算公式,编制了相应的程序;数值计算了典型考题,印度柯依那重力的自振特性及该坝在实际地震波作用了的响应。计算结果与有关文献及该坝的实际震害均较一致。  相似文献   

10.
在强烈地震作用下,高耸结构的破坏除了因为水平地震的作用外,竖向地震作用的影响也很大。本文根据撞击原理对高耸结构的竖向地震作用进行了分析计算,表明竖向地震作用的大小主要取决于地震烈度和场地土的类剐,烈度和场地土类剐较高时,结构的上部有拉力产生。烈度和场地土类别越高,上部结构的受拉范围和最大拉力越大;地基基础和下部的质量越大,受拉范围下移。  相似文献   

11.
长江河口潮位站潮汐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横沙、马家港、堡镇和永隆沙4个潮位站2009年实测的逐时水位资料,分析了长江河口潮位站潮汐的时空变化特征、分潮组成、潮汐类型和变形.长江河口潮位站的潮汐存在日不等现象,主要表现为高潮位不等,其中3月份、9月份期间的日不等现象小潮比大潮明显,而6月份、12月份期间则是大潮比小潮明显.统计给出了潮位站各月最大潮差和最小潮差,长江河口的潮差呈现双峰变化,月最大潮差在3月份、9月份出现极大值,6月份、12月份出现极小值;月最小潮差在6月份、12月份出现极大值,3月份、9月份出现极小值.受径流和摩擦等影响,在南支向上游潮差减小.因北支径流分流比小,且地形呈喇叭口状,使得永隆沙站潮差比其他3个潮位站大.长江河口潮汐主要由4个主要半日分潮(M 2、S 2、N 2、K 2 )、4个主要全日分潮(K 1、O 1、P 1、Q 1)和3个主要浅水分潮(M 4、MS 4、M 6)组成.半日分潮占绝对优势,受河口水浅的影响,浅水分潮显著.潮汐类型系数除了永隆沙站小于0.25,其余3站的均大于0.25,表明北支属于正规半日潮,而北港、南港和北槽则属于不正规半日潮.4个测站的潮汐变形系数均大于0.1,表明长江河口潮位站潮汐变形显著,其中以北支永隆沙潮汐变形最为严重,变形系数可达0.173.  相似文献   

12.
为研究珠江河口岸线变化对潮波特征的影响,基于D-Flow FM(Delft 3D-flow flexible mesh)建立珠江河口二维水动力数值模型,模拟的水位、流速流向结果与观测数据吻合良好。利用T_TIDE对模型结果进行调和分析,通过振幅比、相位差和潮能通量探讨岸线变化对潮汐动力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珠江河口半日分潮M_2的振幅和1/4日分潮M_4的振幅总体均呈增大的趋势,潮能通量呈减小的趋势。珠江河口整体表现为潮汐不对称加剧,涨潮占优增强。岸线变化通过影响径流作用、河口形态、浅水效应和潮能辐聚作用,影响珠江河口的分潮振幅、相位、潮汐不对称和潮能通量等潮汐特征。由岸线变化带来的潮汐振幅增加、潮汐不对称性加剧和涨潮占优趋势加强,可能会导致风暴潮等沿海灾害和严重的淤积问题。  相似文献   

13.
14.
粒径趋势分析法在细颗粒潮坪上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沉积物粒度数据除了可以用来识别沉积环境的类型和判定物质运动方式 ,还可用于沉积环境中沉积物输运格局的研究 .Gao&Collins模型方法曾在一些沉积环境 ,如欧洲北海潮流沙脊、法国西部沙质海岸 ,得到了较为成功的应用 ,本文将之运用于江苏省细颗粒的潮滩 ,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  相似文献   

15.
从潮沟分类、潮沟地貌形态特征及发育演变过程等方面回顾分析了潮沟系统的研究进展。认为Strahler在Horton分级方法基础上提出的潮沟分级模式相对更为合理;潮沟总长与潮盆集水面积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潮差与潮沟密度间存在正相关关系,植被对潮沟密度的影响尚无一致结论;对于潮沟截面形态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宽深比、不对称性以及沉积物和植被对其影响作用;潮沟发育演变动力机制的研究在定性层面的成果较多,定量研究成果相对较少。指出潮沟内复杂的水流结构、潮沟边壁稳定性,以及通过物理模型试验、数值模拟、遥感分析等综合性手段建立影响因素与潮沟形态特征的定量关系等是今后的研究热点。  相似文献   

16.
台州湾附近海域潮汐、潮流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临时验潮站横门站的1a潮位观测资料、下大陈站长期验潮资料以及4个垂线测站的大、中、小潮潮流同步观测资料,分析了台州湾附近海域的潮汐、潮流特征,并探讨了海平面空间分布特征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横门站与下大陈站的潮汐类型均属于正规半日潮类型;横门站年平均潮差大于下大陈站4 cm;2站平均涨、落潮历时相当;台州湾除T-1...  相似文献   

17.
长江下游河段受径流、潮流综合作用,水动力因素复杂。文章基于数值模型,结合径、潮流动力比的概念对长江潮流界的主要特性作了分析,研究了在不同径流、潮流条件下潮流界的变动特点,并根据江阴河段的模型计算结果分析了地形对径潮流动力分配的影响。结果表明径流对长江潮流界变化的影响范围比潮汐更大,且由于地形的差异,径潮比在同一断面中的浅滩部分小于深槽部分,即浅滩部分潮流动力相对更强。  相似文献   

18.
该系统根据要模拟的目标潮位曲线,利用微机计算出控制水池瞬时进出水量及尾门高度变化的时间信号,依此对多功能水池的尾门运行及进出水量进行实时控制和修正,以达到模拟目标潮位曲线的目的。使用表明,该系统自动化程度高,操作简单;不仅提高了试验精度,而且加快了试验的速度。  相似文献   

19.
选择镇江、江阴、浒浦、七浦、吴淞口等潮位站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沿江各潮位站日平均水位的影响因素,利用多元线性回归建立了沿江各站日平均水位与上游大通站日平均流量过程的相关关系;在此基础上,考虑到沿江各站日平均水位除了与上游大通站流量有关外,还与吴淞口天文潮的大小有关,增加了能够反映潮差大小的相关因子,有效提高了相关方程的...  相似文献   

20.
海岸带滩涂资源的开发利用与保护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归纳了滩涂可提供资源的不同类型及开发利用方式的基础上,探讨滩涂开发利用对海岸带水动力条件、泥沙冲淤环境、滩槽稳定性、海岸带生态环境、生物多样性及其他海洋资源等造成的主要影响。滩涂开发利用环境影响的评价模型主要有:生态-经济模型、多指标层次分析模型、DPSIR模型。根据滩涂开发利用中产生的环境影响中一些较突出的方面,概括了在滩涂开发利用规划、实施过程中普遍需要关注的方面,针对滨海湿地资源的保护、生物资源的保护、围垦区块生态环境的保护,提出了相应的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