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世界博览》2014,(11):66-67
正一部《北京遇上西雅图》使得取景地温哥华名声大噪,并以浪漫的形象为世人所知。没错,在不少游客闹乌龙涌向西雅图后,才发现真相是"西雅图在温哥华遇上了北京"!电影中90%的取景地是在加拿大温哥华,这不禁激起了年轻情侣对这里的无限向往。不妨跟随电影的脚步,踏上温哥华的土地,来一场浪漫邂逅吧!  相似文献   

2.
经济不景气,浪漫喜剧片赚钱。从浪漫喜剧中不但能看出经济形势,还可以推断出最浪漫的职业。  相似文献   

3.
正他是法国新浪潮电影的代表人物,在蒙太奇的色彩迷宫里寻觅,在"人间四季"的流转中放映着世间情感的风花雪月。法国人爱浪漫由来已久,在电影导演埃里克·侯麦(Eric Rohmer)的作品中,更习惯透过青年男女的情爱纠葛和微妙对白,发掘被忽视的情感哲理。这位神秘低调的电影导演,还是一位包揽写作、绘画、作曲,偶尔客串演员,在剧组身兼多职的全方位艺术家。正是因为多维度的艺术洞察力赋予了他超前意识和实验精神,所以,侯麦拍摄电影不像在创作,  相似文献   

4.
陈开和 《世界知识》2012,(16):60-61
"水门事件一直是美国人生活的一部分,它在小说、电影中,也在儿童读物和流行乐曲中,那是我们身上刚刚愈合的伤口,依然留着稚嫩的疤痕。"——《华盛顿邮报》专栏作家费舍尔  相似文献   

5.
中国近期有多部实验电影试图运用电影语言和叙事工具来关注中国都市的当代转型及城市中的日常生活.如果静止和沉思是第五代电影的主旨和准绳,那么"都市一代"的实验电影则以其动态性及其对当代城市生活的瞬息万变的高度知觉为特征.<月蚀>和<苏州河>两片激进的当代性体现在它们对于引入另一种现象学的政治与诗学的坚持.魅影姊妹是过去和当下相复合的人物形象,各自不完整却又相互重叠.她们表现了发展过程中的不平衡性以及这种单向度的意识形态对人的摧残,同时也借助多种方式的感官修复过程来确保社会记忆的持久性.从更宏观的世界影史的角度来看,这些电影造就了德勒兹所称的"直接的时间影像":它试图重新确立电影中的时间与思想.从这个角度来看,这些影片的视觉风格可以理解为是把现代人的失落感和疑虑调配到黑色电影的语法中来,改装出另一种适用的"方式与格调",再用它对消费主义大行其道的当代中国文化进行批评.  相似文献   

6.
石元  冯鸣 《世界博览》2014,(11):66-71
一部《北京遇上西雅图》使得取景地温哥华名声大噪,并以浪漫的形象为世人所知。没错,在不少游客闹乌龙涌向西雅图后,才发现真相是"西雅图在温哥华遇上了北京"!电影中90%的取景地是在加拿大温哥华,这不禁激起了年轻情侣对这里的无限向往。不妨跟随电影的脚步,踏上温哥华的土地,来一场浪漫邂逅吧!  相似文献   

7.
双城生活很浪漫,但是双城生活并不是谁想享受就能享受得了的,因为浪漫的背后需要经济的支撑,文化的融合,情感的坚守。  相似文献   

8.
董玉洁 《世界知识》2010,(18):26-28
<正>全世界1000万左右的吉普赛人中,有80%分布在欧洲,主要在东欧。欧盟东扩后,东欧大量的吉普赛人纷纷涌向西欧国家……大刀向吉普赛人砍去科特罗莎·诺娃高维奇是一名典型的吉普赛妇女,年轻时高挑的个子、妩媚的卷发,加上长摆的花裙,会让人不经意间联想起电影中的女主角"爱丝美拉达"和"叶塞尼亚"。如今的科特罗莎已是四个孩子的母亲,皮肤粗糙,脸上也有了皱纹,和年轻时相比,她少了些许浪漫,更多的是潦倒。今年8月,  相似文献   

9.
今年正逢纪念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在这个以和平为主题的年代里,在这个洋溢着春风的日子里,让我们在那些影片中共同追忆“革命的英雄主义和革命的浪漫主义”。苏联是二战的重要战场,苏联人民为二战的胜利付出了惨重代价,二战题材因此也成为苏联电影中最重要的表现内容。那些  相似文献   

10.
<正>登陆火星,"移民"到未来,在不同时空间穿越……下一个300年间,科技将带来哪些"酷生活"?10年后:触摸空气中的"你"我们经常可以在科幻电影中见到一种三维的全息通讯技术,可以把远处的人或物以三维的形式投影在空气之中,就像电影《星球大战》中的场面。而10年后,三维全息虚拟技术将进入生活,它可以最真实地还原每个场景,使人们可以实现"面"对"面"的交流。  相似文献   

11.
电影《特洛伊》是对经典文本《荷马史诗》的重述,它的改写体现了好莱坞电影产业的典型模式,在多个电影版本的比较视域下,其叙述策略更加清晰,这种策略具体体现在三个层面:一是强调自由主义英雄,神彻底隐退;二是戏说爱情,以其浪漫唯美面目取悦大众;三是进行存在主义的现代阐释,减弱了史诗故事的历史感。好莱坞模式已悄然移置和潜入经典之中,它不是历史电影,而是好莱坞电影工业制造出的虚假幻象。  相似文献   

12.
被一些评论家称为新浪漫主义者的凯鲁亚克,在其成名小说《在路上》中刻画了一些人物,他们试图构建一个脱离空虚堕落的现实社会的浪漫之梦,这个浪漫之梦是建立在过去—现在、纯真—腐败、精神主义—物质主义,以及浪漫主义—理性主义几组二元对立之上的。但是,这几个对立是不稳定的,随着它们的自我消解,主人公的浪漫之梦也随之幻灭。对小说《在路上》的解构主义解读有助于理解作者对"垮掉的一代"看似乐观实际上却悲观的处世态度——他们尽管可以用疯狂的行为来表示对当时社会的不满,但为了生存最后只能妥协。  相似文献   

13.
纵观近20年来世界优秀的儿童寻亲题材电影,我们发现相异的故事往往共有相同的主题元素。"寻找"是儿童寻亲题材电影的叙事起点和内在推动力。寻亲的旅程都是艰辛而危险的,一段寻亲的旅程即是一段自我成长的磨练。可以说儿童寻亲题材电影将寻找母爱与流浪汉小说的男性成长主题相结合,从而赋予此类影片以更为深刻的意义和现代色彩。这些相同的元素构成了影片的本质内核,契合了受众的审美特点和接受心理,也反映了儿童寻亲题材影片在近20年所达到的主题开掘的深度和想象力飞扬的高度。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视觉文化在传播学研究过程中所产生的作用入手,认为现代电影中造型元素(画面、色彩、声音、光)对电影越来越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一部好的影片的诞生,除了有一个好的剧本和构思之外,更加离不开电影造型中各元素对电影主体烘托以及它们在电影中的合理运用、创新及其之间的互补。而导演为了表达一个主题,也正是合理运用了这些造型元素所产生的效果,为了使研究变得简单,本文将从画面、色彩、声音、光四个方面入手,着力阐述视觉文化技巧的运用与引导和电影基本元素的作用与使用。最后强调本文观点与主张:运用好有效的造型手段将会影响和引导人们的视觉文化,并产生不同的传播效果。故而只研究影片要表达的内容是不对的,关键要掌握表达方式与表达手段的运用。至于本文没有涉及到的电影的造型元素可以暂时不予考虑,这还仍有待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5.
数字电影并非只是技术堆砌的"奇观",同时也是电影艺术创造不可缺少的支柱,是电影创作在时间和空间上的拓展。无论是从电影影像还是电影创作方面探讨,还是从电影受众角度观察,数字技术总能满足电影影像的虚拟真实、电影创作的无限可能。其次,数字电影可以满足电影受众的审美期待,由于这种可视的影像或意象与他们的生活经验相一致,所以会使他们产生认同感。  相似文献   

16.
正1942年,也就是好莱坞电影正式跨入黄金盛世的那一年,一部集谍战和爱情于一身的电影问世,它荣获了当年度奥斯卡最佳影片、最佳导演和最佳剧本奖,并入列《时代周刊》"史上最伟大百部佳片"。因为电影的缘故,使得位于摩洛哥的北非小城成为无数人心中的浪漫地,痴男怨女们不再畏惧炎炎烈日与漫漫黄沙,对非洲这片神秘领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相似文献   

17.
印度式爱情     
马宇歌 《世界博览》2009,(21):84-84
电影是印度国民最普遍的娱乐方式之一,而所有电影几乎都在讲述爱情。印度电影业以每年1000部的速度向全世界输出印度式爱情。那些伴随着歌舞的爱情故事在一两个小时之内由喜而悲,再转悲为喜,总给人们以浪漫的结局。然而,在次大陆从落后贫穷到渐渐觉醒的现实中,爱情远非那样简单。  相似文献   

18.
<正> 不管你愿不愿意,互联网离你是越来越近了,人们在不知不觉中开始利用互联网、喜欢互联网。就拿交友来说,可以和千里之外素不相识的人谈心,可以听声音,也可以看照片,还可以看视频;平时生活中,看新闻可以看到最新的,看电影可以让你选择,什么网上书店、网上商城、网上银行、网上学校、网上购物,等等,丰富而方便得简直不可想象。这些你能拒绝吗? 几乎所有的活动都能够在互联网上找到对应的形式,网络对人们生活、工作、学习的改变是那么迅速而彻底,网络对人们的生活质量的提高已经产生革命性的影响。现在已没有人怀疑这一点了。  相似文献   

19.
由于英美操持同一语言的特点,也因为历史上他们那种近乎兄弟的关系,一百年来,英国电影一直是在与好莱坞电影的纠结难分中度过的.然而这并不妨碍英国电影自身文化特点的存在.这种特点,可以在英国电影的文学传统、绅士与嬉皮的两极、种族、身份及意识形态等方面加以描述.  相似文献   

20.
浅谈英文电影欣赏对大学生英语听说能力的提高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俊 《科技信息》2008,(13):267-267
英文电影作为一种艺术作品,反映了英语国家的语言文化、生活习俗以及价值观等方方面面。在大学英语教学中,通过让学生欣赏英文电影,可以使学生摆脱学习英语时的枯燥、单调,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从而提高他们的英语听说能力。本文从英文电影的优势、英文电影的选择以及如何欣赏英文电影等方面探讨了英文电影欣赏对大学生英语听说能力的提高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