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在高温下合成了球型的锂离子二次电池正极材料镍锰酸锂(LiNixMn1-xO2,0相似文献   

2.
以纳米级单斜相ZrO2为反应物,按照n(Li2CO3) : n(ZrO2) : n(K2CO3) = 1 : 1 : 0.03的比例制备了可在高温460~650℃下直接吸收CO2的锆酸锂材料。使用热重分析仪(TG)进行了循环吸收CO2性能的研究, 采用扫描电镜(SEM)、X-射线衍射仪(XRD)对再次合成的材料分别进行了形貌、结构的分析。实验结果表明,在吸收CO2后材料的再次合成过程中合成温度及空气流量影响材料吸收CO2的循环性能,在再次合成温度为750℃,空气流量为100mL/min的条件下,合成的材料具有良好的循环吸收CO2的性能。  相似文献   

3.
扰动酉系综的1-级相关函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随机矩阵理论中,1-级相关函数 R1(x)(β一般称为Dyson指标)可以用来刻画在 x 附近能够发现能级的分布密度。直到现在,它的极限行为仍然受到许多数学家和物理学家的关注。在酉系综情形下(即 β=2),1-级相关函数 R1n2(x) 与经典多项式理论中的权函数 μ(x) 密切相关。文中,为叙述上简单起见,只考虑Gauss酉系综的情形。可以发现,在弱收敛意义下,给权函数 μ(x) 以“好的”而非平凡的乘积因子,1-级相关函数 R1n2(x) 的极限行为不受干扰。  相似文献   

4.
采用草酸盐共沉淀法合成一系列的Li(Ni1/3Co1/3Mn1/3)1-xCrxO2正极材料(0 ≤x ≤0.1),用X射线衍射仪(XRD)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分析合成产物的晶体结构及表面形貌;利用充放电仪测定了产物的电化学性能.结果表明,合成的Li(Ni1/3Co1/3Mn1/3)1-xCrxO2( x = 0.01,0.03,0.05,0.07) 均保持α-2NaFeO2 层状结构相,属于空间R3m点群.Li(Ni1/3Co1/3Mn1/3)0.95Cr0.05O2的电化学性能最佳,首次放电容量达158.6 mAh/g,在2.5~4.5 V区间30次循环后比容量衰竭率仅为3.92%.Li(Ni1/3Co1/3Mn1/3)0.95Cr0.05O2和Li(Ni1/3Co1/3Mn1/3)CrO2 的电极阻抗变化不同,进而影响其电化学性能.  相似文献   

5.
以过氧化氢为氧化剂,自制的十六烷基吡啶过氧磷钨酸为催化剂催化环己烯合成环氧环己烷,根据釜式反应器反应的最佳时间确定了管式反应器的管长,考察了反应温度、环己烯与H2O2物质的量比、反应溶液的pH和催化剂用量对产物收率的影响,并对这些条件进行了优化。实验结果表明,管式反应器最佳条件为反应温度50℃,反应时间30 min,投料比n(环己烯):n(H2O2):n(催化剂):n(氯仿)=1:0.75:0.000 25:2,pH=3,此条件下环氧环己烷的收率可达55.24%。同样实验条件下釜式反应器内环氧环己烷收率为44.42%。  相似文献   

6.
用碳酸盐同沉淀法合成了LiNi1/3Mn1/3Co1/3O2正极材料,采用XRD(X7-Ray Diffraction)、SEM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差分计时电位法和充放电循环等对材料的物理化学性质及电化学性能进行了测试分析。XRD分析表明在合成温度为800℃或更高时,所合成的产物均为α-NaFeO2型的层状结构,SEM分析表明在合成温 度为800或850℃时,产物为微小晶粒团聚成的球形颗粒,合成温度为900℃以上时,产物颗粒发生破碎,形状不规则。950℃合成的LiNi1/3Mn1/3Co1/3O2材料在2.5~4.4V电位区间内, 首次放电容量为162 mAh·g-1, 并具有良好的循环性能。随着充放电电压的升高,首次不可逆放电容量增大, 循环稳定性减弱。在低温(800, 850℃)下合成的LiNi1/3Mn1/3Co1/3O2材料与高温下(900, 950℃)得到的材料性能有很大差别,这是由于在高温和低温下得到材料的结构差别所造成的。  相似文献   

7.
采用柠檬酸盐法在不同温度下合成了LiNi1/3Mn1/3Co1/3O2, 并考察了不同合成温度对材料形貌及性质的影响. X射线衍射(XRD)结果表明, 900 ℃烧结的样品具有最完整的晶体结构,  电化学测试结果表明, 该样品具有良好的循环性能与倍率性能, 首次充放电效率达到91.3%.   相似文献   

8.
采用高温固相法制备LiNi1/3Co1/3Mn1/3O2,溶胶-凝胶法制备AlPO4包覆LiNi1/3Co1/3Mn1/3O2材料(AlPO4-coated LiNi1/3Co1/3Mn1/3O2).并用XRD、SEM检测等对材料进行了表征,用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分析以及电化学测试等手段对样品的微观结构、表面形貌和电化学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AlPO4-coated LiNi1/3Co1/3Mn1/3O2中,AlPO4以无定形态包覆于的表面;AlPO4的存在,阻止了电极与电解质溶液之间的副反应,降低了电极的表面膜阻抗和电荷转移阻抗,加快了锂离子的扩散速度,使得LiNi1/3Co1/3Mn1/3O2的循环性能和倍率性能显著改善.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锰酸锂废旧锂离子电池经放电处理后, 再对其进行拆解→活性物质剥离→酸溶→沉淀回收Mn、Li等工艺处理, 有效地回收了其中的锰和锂。实验结果表明:用2mol·L-1的HNO3+1mol·L-1的H2O2体系,在固液比为65g·L-1的情况下对经过600℃处理的锰酸锂进行酸溶效果最佳,LiMn2O4的溶解率为100%,锰的回收率达98%,所得Li2CO3沉淀纯度可达97%以上。  相似文献   

10.
K元素的掺杂对锆酸锂材料吸收CO2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以纳米级单斜相ZrO2为反应物,采用高温固相合成法在K元素掺杂的情况下,制备了一系列可在高温460~650℃下直接吸收CO2的锆酸锂材料——Li2K2xZrO3(0≤x≤0.4)。采用扫描电镜(SEM)、X-射线衍射仪(XRD)以及热重分析仪(TG)分别进行了形貌、结构以及吸收CO2性能的分析。实验结果表明,通过适量K元素的掺杂,能明显改善材料吸收CO2的性能,当K2CO3的添加量x=0.03时,制备的材料具有较快的吸收速度和较好的吸收容量,在500℃、20% CO2(80%空气)的气氛下保持160min即可达到吸收平衡,吸收量可达(25±0.6)%(wt),而且材料的循环性能也较好。  相似文献   

11.
采用共同沉淀和溶液浸渍相结合的方法合成了锂离子二次电池正极材料Li1+xCo0.2Ni0.8O2(0≤x≤0.10)。用粉末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ICP-AES)、电化学等方法对生成物进行了元素组成、形貌、物相与结构、充放电循环等分析。分析结果表明所得到的生成物为球形颗粒,粒径大小均匀,其结构为αNaFeO2型的层状结构, 生成物中无杂质相, 生成物的首次充放电效率高、比容量高、循环性能好。在2.00mA/cm2电流密度下,首次放电容量可达183mAh/g, 50次循环的保持率为3.4%。  相似文献   

12.
以氢氧化锂、醋酸铬、醋酸锰为原料,用溶胶凝胶辅助高温球磨法合成了尖晶石型LiCr_xMn_(2-x)O_4(x=0.05,0.1,0.2)正极材料.研究了掺杂不同量Cr对材料的相结构、形貌和充放电性能的影响,并与未掺杂的LiMn_2O_4对比.结果表明:掺杂Cr后材料的容量保持率相对LiMn_2O_4有很大提高;材料的放电比容量随着掺杂量的增大逐渐减小,当x=0.2时放电比容量已低于LiMn_2O_4;当x=0.05时,所制备产物的充放电性能最佳,在0.1倍率下,首次放电容量达到119.6 m Ah/g,循环40次后放电容量保持率为97.4%.而且,从0.1到2.0不同倍率下循环100次后放电容量保持率为96.3%.  相似文献   

13.
 三元层状结构LiNi1/3Co1/3Mn1/3O2具有较高的可逆容量、结构稳定性、热稳定性和相对较低的成本,成为电动汽车领域最具前景的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之一。综述了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Ni1/3Co1/3Mn1/3O2的结构、电化学性能及对其进行性能优化的掺杂、表面包覆和制备特殊纳米结构材料的3 种方法。其中,纳米材料的研究是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研究热点之一。材料的电化学性能与粒子尺寸、形貌、多孔性、结晶性和比表面积紧密相关。因此,提高正极材料LiNi1/3Co1/3Mn1/3O2的电化学性能时,要充分考虑到这些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以共沉淀法制备钠离子层状氧化物正极材料NaNi0.4Mn0.4Fe0.2O2,采用Al3+有效控制和平衡共沉淀反应的过程.考察了加入Al元素带来的热力学耦合效应及对正极材料电化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Mn2+,Ni2+和Fe2+离子共存的环境中,由于Al3+更高的过饱和度和更负的吉布斯自由能变(ΔG)所产生的热力学耦合效应,显著改变了溶液离子之间的沉淀驱动力,加速Ni2+和Mn2+的沉淀并抑制Fe3+的沉淀.Na[Ni0.4Mn0.4Fe0.20.995Al0.005O2正极材料表现出优异的电化学性能,这归因于引入Al3+制备得到高质量的前驱体([0.4MnCO3·0.4NiCO3·0.2Fe(OH)30.995·0.005Al(OH)3).  相似文献   

15.
采用尖晶石LiMn2O4材料制作了18650型锂离子电池, 分析了影响锂离子电池大电流放电性能的主要因素如极耳、极片、电解质溶液等。又采用新型正极材料LiMnxNiyCozO2开发出性能更优越的18650型高功率锂离子电池, 该电池可10C连续放电和8C快速充电, 并具有优秀的循环性能和搁置性能。18650型高功率锂离子电池的开发, 为研制混合电动车(HEV)用高功率锂离子电池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6.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合成富锂锰基正极材料Li1.2Ni0.2Mn0.6O2,在前期配制金属离子溶液时,通过添加不同量的葡萄糖(葡萄糖添加量分别为试剂总质量的0,6%,12%,36%,48%)来分析其对Li1.2Ni0.2Mn0.6O2的结构、形貌、电化学性能以及倍率性能的影响.恒流充放电测试结果显示,少量葡萄糖(6%,12%)加入,可以明显提高材料首次放电比容量.0.05C首次放电比容量由未加入葡萄糖材料的174 mAh/g提升至添加12%葡萄糖材料的265.9 mAh/g.倍率性能测试结果显示,葡萄糖的加入可以明显提高材料倍率性能.其中葡萄糖添加量为48%的材料倍率性能最好,首次放电比容量达到141 mAh/g,经过0.05C,0.1C,0.2C,0.5C,1C循环测试后再进行0.1C循环测试30次,放电比容量为110 mAh/g,容量保持率为78%.  相似文献   

17.
为研究不同水肥条件下汉源花椒生长状况,指导合理的汉源花椒水肥管理措施,采用水和肥2因素3水平正交试验设计,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不同水肥耦合处理对汉源花椒幼苗生长、养分吸收和肥料利用的影响,运用隶属函数综合评价了水肥处理对汉源花椒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汉源花椒幼苗地径、苗高、生物量及氮、磷和钾养分吸收量均随施肥量的增加而增加,随土壤水分含量的增加呈先增加后降低的变化趋势; 氮肥、磷肥和钾肥利用效率随施肥量的增加而降低,随土壤水分含量的增加呈先增加后降低的变化趋势; 根/冠比随土壤水分含量和施肥量的增加而降低。汉源花椒生长状况隶属度(y2)与土壤水分含量(x1)和施肥量(x2)的关系式为y2 =-2.070 0-0.001 3x21-0.206 0x22+0.118 1x1+0.512 6x2(n=27, R2=0.962)。最适宜于促进汉源花椒幼苗植株生长和苗木质量提高的土壤水分含量为46.1%,氮(N)、磷(P2O5)和钾(K2O)施用量分别为尿素187 kg/hm2、过磷酸钙75 kg/hm2和硫酸钾187 kg/hm2。汉源花椒幼苗生物量与氮、磷和钾肥利用效率之间呈显著正相关(P<0.05)。因此,适宜的土壤水分含量和肥料施用量对促进汉源花椒幼苗植株生长和养分吸收利用,以及减免过量施肥造成环境污染等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采用固相烧结法制备尖晶石结构Li1.33Mn1.67O4样品. 不同磁场下的直流磁化率曲线、 磁滞回线和交流磁化率均表明该样品在低温呈团簇自旋玻璃态. 通过计算材料的几何失措因子, 可知掺杂非磁性Li离子破坏了失措的Kagome点阵, 从而诱导铁磁与反铁磁相互作用的竞争, 使体系呈自旋玻璃态.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