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 毫秒
1.
本文从诗歌艺术最基本最重要的艺术单元—-意象入手,对中学语文诗歌鉴赏教学中的意象解读这一论题作一些相关的研究与探讨。指出诗歌鉴赏教学中,找出意象性语词是引导学生鉴赏诗歌、解读意象的第一步;然后,将意象串联起来,进行整体解读,这样才能领悟诗歌深层次的意蕴,感受诗歌的整体审美效应。  相似文献   

2.
伊丽莎白·毕肖普是20世纪美国最重要的女诗人之一。对于她略带神秘的人生经历和扑朔迷离的诗歌,评论界总试图与其他诗人比较,或进行拆分重组。文章从毕肖普阅读达尔文的感受出发,解读毕肖普诗歌灵感和创作过程,发现她的诗歌是一个艺术的有机整体。在表面上,它就像是现实主义画作,细节描绘栩栩如生;但仔细读来,诗歌更像超现实主义、印象派画作,陌生诡异的意象、壮美的自然景观和惊人的动物正是毕肖普诗歌的独到创新。在顿悟的瞬间,诗歌、诗人与读者的三者合一,产生极强的诗歌效果,提升了诗歌艺术的统一性。  相似文献   

3.
姜秋霞博士在格式塔审美心理学的基础上提出了评价和执行文学翻译的“格式塔意象转换模式”,具体说就是原文艺术形象的整体吸收及再现。诗歌风格作为一种抽象的艺术意象也具有格式塔质,本文称之为风格格式塔,格式塔意象转换模式同样适用于诗歌风格的翻译。本文将以李白诗及其英译为例说明在格式塔意象再造理论关照下翻译诗歌,有利于实现诗歌风格的整体吸收与再造,且这一模式体现了翻译中主客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充分肯定了译者的能动性。  相似文献   

4.
中国和印度的诗歌艺术理论最早都是建立在语言学的基础上。刘勰的《文心雕龙》,钟嵘的《诗品》,婆摩柯的《诗庄严论》,檀丁的《诗镜》等诗歌艺术理论都使用语言学话语。以皎然的《诗式》和欢增的《韵光》为标志,中、印的诗歌艺术理论形成了以诗学话语建构的诗歌艺术理论体系。中、印诗歌艺术理论话语的演变,反映了诗歌艺术理论发展的某些规律,其异同与它们的文化传统,语言信仰和思维方式等有关。  相似文献   

5.
在现代文化语境下 ,诗歌借鉴是进行艺术交流和推动诗歌发展的主要手段之一。中国新诗就是在外国艺术尤其是外国诗歌的影响下诞生和发展的。所谓诗歌借鉴 ,就是对外国诗歌的艺术观念、手法等有所借用 ,从而使本民族的诗歌具有更强大的艺术生命力。诗歌借鉴主要包括直接借鉴、中介借鉴、间接借鉴等几种方式 ,它们各有特点 ,既有优势也有不足。试图从新诗对外国诗歌的借鉴出发 ,对这一问题进行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6.
现代派诗人对西方现代主义诗歌所表现的亲切感以及现代中外诗歌艺术某些相通的因素在他们心中所产生的共鸣是他们寻找和融会中外诗歌艺术方法,共同构建了我国现代主义诗歌的基础。我国现代诗歌中的现实主义因素正是如此诞生的。  相似文献   

7.
意象是诗歌的普遍艺术,也是揭示诗歌内部构成奥秘的一把钥匙。诗歌意象化是对传统式具象化的直述其事和直白式抒情的反拨。意象变形是指诗人在诗歌创作过程中对表现对象原始形态的改造和变形。意象变形同时也是现代主义诗歌最重要的艺术手段和审美特征。  相似文献   

8.
陈敬容既深受中国古代诗歌艺术的熏陶和“五四”新诗精神的洗礼,又深受西方象征派诗歌艺术的影响,使她在诗歌创作中善于将中国古代诗歌讲求意境统一与音节和谐的传统诗美,同西方象征派诗歌注重象征、暗示、意象迭加的艺术手法和哲理思辩自然地结合起来,其思想内容紧扣除旧布新的时代脉搏,成为“九叶诗派”主体倾向的真正代表诗人。  相似文献   

9.
宋初隐逸诗人诗学"晚唐"宗贾岛,苦吟琢句,又吸取了山水田园诗派的艺术特长,故呈现出较为独特的艺术风貌。诗歌创作格调高雅绝俗,诗境清苦荒寒,时见冲淡闲逸之趣,整体诗风趋于平淡自然。其诗歌艺术主要是对晚唐五代诗风的继承,但他们摆脱功利主义专门致力于纯自然的题材,清新幽远的诗风在宋初诗坛独树一帜。  相似文献   

10.
李商隐精心锤炼诗歌结尾,往往以议论和唱叹结尾表达情思;用疑问、反诘、感叹结尾宣泄情感;借典型细节描写结尾表达主旨;用白描造境结尾抒写襟抱。这四点共同构成李商隐诗歌独特的结尾艺术。把握结尾艺术、从末句入手是解读李商隐诗歌,准确理解其诗歌主旨和情思的捷径。  相似文献   

11.
香港作家也斯的诗集《蔬菜的政治》实现了饮食文化与诗歌叙述的跨界结合。从饮食文化的角度出发,解析也斯如何在艺术技巧和诗歌的内容上呈现诗歌的艺术特征,尤其在内容上,重点解读诗歌中的批判性色彩和哲学式思考,继而从后殖民主义的视域,对诗歌内容进一步剖析,探索东南亚地方的食物文化以及揭示食物烹饪背后隐藏的历史文化。  相似文献   

12.
从中国现代诗歌对西方现代主义诗歌艺术的接受和融汇方面看,4O年代现代主义诗歌的发生乃是20-30年代象征派诗歌一个自然而然的新发展,是在新的诗学背景下对现代主义诗歌艺术一次新的接受和融汇;从40年代现代主义诗歌所拥有的现实关怀和生命关怀的双重主题看,1937年抗战爆发所带来的全面战争状态又是使40年代现代主义诗歌主题较之20-30年代象征主义诗歌发生重大变化和转移的关键契机.,  相似文献   

13.
司空图的《诗品》不仅在诗歌的艺术风格、艺术境界、艺术审美等方面做了颇具美学价值的探讨,而且在诗歌的艺术创造方面也不乏真知灼见;但是,由于《诗品》的论述缺乏系统性,关于诗歌艺术创造的论述散见各篇,所以这些真知灼见容易被人忽视.本文寻微探幽,力图能够全面分析空图关于诗歌艺术创造的理论.更为主要的是,找出这个理论各个论点之间的联系,将其组成一个探讨诗歌艺术创造过程的比较完整的理论.当然,诗歌艺术的创造过程复杂多  相似文献   

14.
五六十年代在西方文化无遮拦地进入台湾的特殊文化环境中,骨子里有着炎黄文化意识的台湾诗人,在西方现代主义诗潮与中国古典诗歌的撞击中站稳脚跟,探寻现代汉语诗歌的艺术轨迹。这就使汉语诗歌的艺术转变并未因为大陆的政治运动而中断,使新诗在海峡一隅获得了生存环境和艺术发展。  相似文献   

15.
古典诗歌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遗产的精品,是文学领域里一颗璀璨夺目的明珠。提起诗歌,人们总要为它反映社会生活的广度与深度而惊呼,更为它那独特的艺术表现而喝彩。对古代诗歌的基本艺术手法予以探讨,以期对广大学生赏析诗歌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6.
“回归诗性,建构经典”——论当代诗歌书写的精神向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坚、韩东为代表的口语诗歌写作,注重日常性,拒绝伪抒情,曾经推动了当代诗歌的发展,但是成为主流的"口语写作"也出现了书写的中心化倾向,背离了诗歌艺术的艺术指涉,渐渐远离了诗歌本体所追求的文学性、内歌唱、经典性。  相似文献   

17.
"意象"是中国古代诗歌艺术的基石和核心,它是"象"和"意"的有机结合,而"象"的具象可视与空间性以及"意象"本身"虚实"的空间性,决定了中国古代诗歌艺术是种空间(至少是偏向空间)性的艺术。  相似文献   

18.
李商隐精心锤炼诗歌结尾,往往以议论和唱叹结尾表达情思;用疑问、反诘、感叹结尾宣泄情感;借典型细节描写结尾表达主旨;用白描造境结尾抒写襟抱.这四点共同构成李商隐诗歌独特的结尾艺术.把握结尾艺术、从末句入手是解读李商隐诗歌,准确理解其诗歌主旨和情思的捷径.  相似文献   

19.
诗歌的“空白”艺术与诗歌的“张力”效应既有联系也有区别,前者多作为表现手段出现,后者则多作为表现的目的出现,空白艺术与张力效应构成因果关系。二者对于诗歌的创作及欣赏都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李金发是 2 0年代中国诗人中的另类 ,他别求新声于异邦 ,引入西方象征主义诗歌 ,开启中国现代主义诗歌的先河 ,完成了中国诗歌由以音乐为中心向以意象为中心的转型 ,并在新诗艺术建构中强行补足了中国传统诗歌艺术多解的一面。李金发诗歌的选择 ,代表了中国新诗的民族化、现代化追求的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