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4 毫秒
1.
万树《词律》是清代乃至整个词学史上最重要的词学书籍之一。《词律》体现了万树深刻的词律思想,他摒弃了前人制作词谱空疏的弊病,主张严守唐宋词作的四声情况,力主"词无衬字",坚持把诗、曲二体从词中剔除出来,分析中肯深刻,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词学价值与词学地位颇高。  相似文献   

2.
陈锐词学思想与常州词派词学理念迥异,其推尊柳永,重字句、协韵与守律,且填词较好地实践其理论主张。不惟如此,柳永词谱之功与婉约风格受到陈廷焯、郑文焯、刘熙载、王国维以及朱祖谋等词学家的青睐,反映了柳词经过清初、中叶传播的沉寂之后于晚清民国再次进入词学家的接受视野,亦体现了晚清民国词学思想的兼容并包。  相似文献   

3.
分析二十世纪80年代以来国内有关旅游价值的研究进展,概述旅游价值研究分为三个阶段,分别集中研究了旅游价值反映了旅游资源的吸引力与知名度、人类活动对旅游价值的提升、旅游价值持续存在的基础是旅游资源的潜在活力.旅游价值的研究应突出综合性,着力于游客的感受和素质培养.  相似文献   

4.
本世纪90年代,东坡词的研究进入了一个全新阶段,其中东坡“以诗为词”、词学观、思想与词作关系等五大问题的研究取得了显著的成果。90年代东坡词研究有着研究方法多元化且趋合理求实、研究广度和深度空前拓展、总体趋向“边缘”化“世俗”化、队伍壮大等特点,但同时也存在着以诗论词、注重评价性研究等不足。  相似文献   

5.
王灼《碧鸡漫志》自南宋刊刻以来,后世书目多有著录,笔记、词话中屡见征引。建国以来,越来越多研究者致力于该书的研究。特别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研究的论文和专著大量涌现,涉及著者生平、版本系统、词学思想等诸多问题。  相似文献   

6.
陕甘宁边区借贷关系的研究可划分为三个阶段:20世纪80年代以前,除了一些调查报告和时事性文章中包含有借贷的信息外,并没有专门的学术论著问世。上世纪80年代到2000年之间,边区借贷关系的研究主要是附带在学术界对边区减租减息政策、合作社、农业史、金融史等相关领域中研究的。近十余年来,学者们开始著文对一些专门的借贷组织、特殊的借贷人群等进行了论述,陕甘宁边区的借贷关系越来越得到学术界的关注。  相似文献   

7.
洛夫为当代华语诗坛杰出诗人,其诗歌创作生涯已跨越半个多世纪。50余年的洛夫诗歌研究可分为三个阶段:早期1950年代至1970年代,中期1980年代至20世纪末,近期新世纪以来;并在洛夫生平、诗学理论、创作阶段、整体风格、审美意象、张力系统、语言特征以及代表性诗歌文本的研究等诸多方面有深入的探讨并产出了一批丰饶的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8.
20世纪日本学者的宋代科技史研究,有以下5个显著的特点:一是时间较长,每个阶段研究重点不同;二是内容丰富,研究领域广阔;三是研究群体以科技史家、历史学家、经济史学家等为主;四是三种研究方法并重,即日本考据学研究法、“唐宋变革”研究法和西方科学史研究法;五是成果显著,在国际上产生一定的影响.20世纪80、90年代以来,日本学者开始用社会史、文化史以及考古学、人类学等新理论和新方法研究宋代科技史.  相似文献   

9.
晏欧词自北宋至今,约有千年的研究历史,而20世纪以来的110余年无疑是这个研究史中最为丰富最为光彩的一页。以1949年为界,这个百余年研究史大致可分为四个研究阶段,借助数据统计分析考察,可以发现20~30年代和80~90年代是20世纪两个研究高峰,而解放后的30年则是低潮与重构时期,新世纪开始的10年其研究总量大大超越了此前的任何一个时代,无论研究观念、研究手段和研究形式都是推陈出新,阔步向前,标志晏欧词的研究已经达到新的里程碑。就晏欧三家词内部研究状况而言,有关欧阳修研究成果居多,而二晏父子的被关注量基本相似。展望新时期,有关晏欧词的研究可在文献、研究视角等方面寻求新的突破。  相似文献   

10.
改革开放30年以来,中国女性主义批评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即20世纪80年代是为女性文学批评正名以及女性文学批评与女性创作互为动力,初显蓬勃发展态势的阶段;90年代是女性主义文学批评作为一个有价值的学科开始确立独立学术地位的阶段;2000年以来,女性主义批评打破文学的限制,呈现文化化、多样化的走向。  相似文献   

11.
况周颐编有词选《粤西词见》,是广西词有总集之始,在广西词史上具有重要地位。且词选名为“词见”有两重含义,除了看见之外,还含有对广西词史和词人的见解之意,况周颐编选粤西词人词作,是用《粤西词见》来追溯临桂词派兴盛的原因,向世人展示地方词学实绩,传播粤西词人词作。此词选本大致上先按词人时代、辈分顺序,其中又约略再按科甲、仕宦之先后,诸生、布衣等编次,闺秀列于最后,体例有致。这是继承第一部文人词总集《花间集》的编排体例,但是坚持了况周颐自己的选词标准。  相似文献   

12.
钱锺书的《宋诗选注》具有值得珍视的学术价值。作者继承传统考据学的严谨学风,博综群书,对大量诗篇本事、出典、字词加以考证,资料翔实,结论允当;扬弃传统考据学疏离义理阐发的旧习,坚持考证与评论结合,准确地揭示出所选诗篇的思想内涵和艺术成就。在写作风格上,注重文献资料的意蕴提炼和语言转换,行文深入浅出,灵活生动,富有艺术性。作者凭借深厚的学术素养与过人的文学才情,为中国古代文学精华的传承提供了一种范式。  相似文献   

13.
三声通协即平上去三声通押(含入派三声)是北曲的基本特征,也是词曲分别的关键。现存元散曲曲牌绝大部分用韵是三声通协,仅有的非三声通协数调多本为词调。而现存宋词中三声通押之调历来被视为词者多可以曲牌视之,或近于曲体。三声通协不始于古体诗,《康熙词谱》谈及宋词三声通协往往援引古例、古韵是不恰当的。今存三声通协者最早见于唐五代以民间词为主的敦煌曲子词,此正为后世曲体之源。不过,唐五代传统文人词创作罕用三声通协,依然十分严格地遵守平声押平声、上去声押上去声、入声押入声的用韵传统,这也是宋代包括后代词人所遵循的用韵传统。三声通协用韵宋代文人创作渐显渐多,应看做是受曲体用韵的影响,其形式有大曲、只曲,现存大曲歌词皆属曲体,只曲也多为曲体或近于曲体。从宋人曲体的创作环境来看,宋代产生曲韵之书并不奇怪。  相似文献   

14.
从《神话与诗》可看出,闻一多对神话与诗歌等古典文学的研究并不囿于传统,而是广泛吸纳西方新兴科学,从多学科、多角度进行综合研究,把我国神话学传统考据方法和西方现代性“理性”结合起来,并辅之以训诂考据等多种中国传统研究方法,把诗歌与神话中的一些看似孤立的毫无联系的意象串联起来,将散漫的神话片段还原成先民的生活画卷,从而在古典文学研究领域开辟出新的道路。  相似文献   

15.
晚清张道的《苏亭诗话》是宋元以来唯一的一部熔评论、补注、系年、辨伪、校勘与杂考于一炉的综合性苏轼研究著作。它打破了历代诗话闲谈与随笔式的写作惯例,多为杂考、补注,集中了北宋以来众多学者研究苏轼的大量成果,又时出新见,发前人所未发。但有的地方摘录材料多,而阐释不够;有的补注过于冗长,而语义不明。  相似文献   

16.
隋妍 《科技信息》2013,(5):228-229
词是中国古代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体现。词牌,作为词的曲调,词牌的背后也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本文将以文化翻译观为基础,讨论词牌的翻译。并通过对不同译文的比较,探索词牌英译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杨慎以考据之法治《选》,对开启清代实证性的《文选》学起到导夫先路的作用,厥功甚伟。其著述中涉及对《文选》典故的考辨、地理的考订、正文的校勘、语词的训诂等诸多方面,并对李善注、五臣注进行了补充、纠谬等工作,对五臣注的态度还相当通达科学。另外,他还议及了《文选》学史上的一些重要课题,有的识见对今天的《文选》研究者仍有启发意义。杨慎治《选》取得了重大成就,应引起当今《文选》学者注意。  相似文献   

18.
敦煌曲子词是敦煌通俗文学中的一类作品,它是千年词史的"椎轮大辂",作者众多,取材广泛,风格繁富,反映了词兴起于民间时的原始形态。敦煌曲子词构成了中国词曲发展史上的重要一环,是汉魏六朝乐府诗过渡到宋元词曲的桥梁,为两宋词甚至元曲的兴盛繁荣开辟了道路。  相似文献   

19.
秦观词素有美如春花的赞誉,这一美学特色毫无疑问主要体现在他词作的“天生好言语”上。本文着重对秦词语言的色彩美,音律美,灵动美和含蓄美的具体形态作了较为全面的观照,从而使我们对秦词的语言特色,有一个深入的体认。  相似文献   

20.
《人间词话》研究已有百年历史,在词学理论发展史上,对一部词学著作如此“关怀”尚属罕见.王国维及其《人间词话》的研究成果丰硕,适时总结其研究成果,有助于研究者把握学术动向,进行学术创新;梳理《人间词话》的研究史,可以窥探学术史发展之一隅.对于已然处于研究“末期”的《人间词话》而言,要想取得新进展必须寻求新的研究理路.学术的生命力在于材料与方法的综合运用,加之研究视域的转变,《人间词话》的研究尚有一片空间.《人间词话》百年反思将从版本、学术论文两个方面入手,探索版本的衍生过程,评估学术论文的理论价值,关注未来研究的动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