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儆戒愚顽 劝善惩恶──谈《聊斋志异》中的民俗描写何梅琴《聊斋志异》是“蒲松龄搜集民间传说写成的一本小说集”①,又是作者“触时感事”、“以劝以惩”的“孤愤之书”②。全书近五百篇,绝大部分故事直接或间接来自民间,广泛反映了明清时期的社会制度,风土人情,博...  相似文献   

2.
谈谈《聊斋志异》的思想和艺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们对于《聊斋志异》的研究,成果甚丰。本文则结合蒲松龄的生平和思想,着重地论述了《聊斋志异》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同时,也论述了《聊斋志异》的创作源流及其在中国小说史上的地位和影响,并对《聊斋志异》作出了中肯的评价。  相似文献   

3.
《公孙九娘》是《聊斋志异》中具有强烈艺术魅力的一篇小说,其独特的艺术魅力,给后世留下了深远的影响。本文立足于小说文本,分析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并尝试着分析它在《聊斋志异》中独特的悲情结局,以引导读者更好地欣赏《聊斋志异》和作为今天创作的借鉴。  相似文献   

4.
《聊斋志异》是我国古代志怪体文言小说的典范作品,其中的短篇小说多具有寓言化写作特点,对中国新时期寓言化小说创作具有很好的启发意义。在此,以《画皮》为例,从寓言化的内涵、形成和典型意义三个方面,分析《聊斋志异》的寓言化特征。  相似文献   

5.
从佚名《传记摘录》成书时间的推断及其对《聊斋志异》题材的借用与复合、文字的袭用与糅合 ,来讨论《聊斋志异》对于越南汉文小说《传记摘录》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冯镇峦是著名的《聊斋志异》评点家。他评点《聊斋志异》的重要特点是对文章之学,尤其是时文文法的借鉴。其人物塑造的"性情伦次"说、情节设置的"以文不以事"说、结构安排的"跌宕起伏"说,以及对小说教化功能的阐释都进一步丰富了我国小说评点理论。  相似文献   

7.
《聊斋》是一座艺术矿山,其中蒲松龄对旧题材及传说的改编又是一座宝库。对此加以探索和整理,对于认识、学习《聊斋》艺术不可缺少,对于《聊斋》影视的改编,对于历史小说的创作、民间传说的改写,更有直接的借鉴意义。一、部分变化根据朱一玄的《聊斋志异研究资料汇编》《本事编》所列,《聊斋》取自旧书及传说的约有140篇。  相似文献   

8.
天妃信仰最早的记载始于文言小说《夷坚志》,在经历了一个较长的民间传说过程及官方化后,终于在明代出现了较完备记叙天妃故事的小说--《天妃娘妈传》.本文叙述了这一过程的演变.  相似文献   

9.
蒲松龄在《聊斋志异》的创作中,主动将诗歌这一文学体式纳入自己的小说作品中,意图将诗歌与小说结合起来,在小说中起到推动情节发展、塑造人物形象、表情达意、小说的诗意化等重要作用。《聊斋志异》中的诗歌出现的成因,除了小说自身的需要,与小说作者的身份、才学、交游、所在文学团体、文学观以及诗歌羼入小说的文学传统相关。  相似文献   

10.
从《吕氏春秋》《楚辞章句》到明清以来历代官修《嵩县志》,对伊尹出生的传说均有记载,但多只述遗址,不叙梗概,传说中的许多问题并不能得以明确.征之嵩县民间传说,当地许多地名都很巧妙地嵌入故事当中.将传世文献与民间传说互相结合可以发现,伊尹极有可能是野合而生.  相似文献   

11.
《封神演义》又名《封神榜》,是神魔小说中的瑰宝.以姜子牙辅佐周朝(周文王、周武王)讨伐商纣的历史为背景.包含了大量民间传说和神话.以其巨大的篇幅和奇特的幻想闻名于世.曾经被翻译成多种语言.据传是明朝时期的道士许仲琳所编写的长篇章回体小说.本文选取《封神演义》的一个英译本,新世界出版社在2000年出版的顾执中的译本,依据归化和异化理论,从语言方面对此译本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2.
《聊斋志异》被誉为文言短篇小说的扛鼎之作,作为一部"用传奇法,而以志怪"的小说,《聊斋志异》尽管多记花妖狐媚之事,但实际上寄寓了作者的人生情怀。憎赌情怀即是其中之一,《聊斋志异》中对赌徒的描写可谓极尽批判揶揄之能事。蒲松龄对"饮酒"和"赌博"这两种为世俗所厌恶的恶习的不同态度,更凸显其憎赌情怀。蒲松龄憎赌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赌博本身的巨大危害,又有时代与社会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聊斋志异》以写神仙狐鬼精魅的故事著称,奇思幻想的情节、血肉饱满的人物形象,别具一格的美学理想,使得《聊斋志异》有一种独特的魅力。鲁迅称其用传奇法,而以志怪,但是《聊斋志异》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上有所超越,它把人物故事、环境都升华到一种诗歌般的意境,令小说变得丰美,富有生活情趣和文学魅力。  相似文献   

14.
《聊斋志异》中,已经出现了儒商的形象,这是文言小说的重大收获。儒商形象的基本特征是诚信为本的经商道德,义利合一的经商准则,诗酒儒雅的经商心理,科学理性的商务管理和回报社会的人文关怀。与此同时,下位性、官本位和农耕圈是《聊斋志异》儒商的历史局限。  相似文献   

15.
在美国,爱伦.坡是19世纪初的一位文学怪才,其小说、诗歌和文学批评理论都已成为全世界珍贵的文学宝库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组成部分,他的哥特式小说至今风行于世,他因而被誉为"美国恐怖小说之父"。在中国,蒲松龄的志怪小说《聊斋志异》可谓"家喻户晓,妇孺皆知",300多年来经久不衰。两位文学巨匠举世瞩目,都表现出对超现实的鬼怪题材的偏嗜。  相似文献   

16.
明清是古典小说的黄金时代.小说这种样式虽然发源较早,但在古典文学中却是最后繁荣起来的.它的影响也极为广泛,一些名著不仅在国内家喻户晓,而且在邻近的国家也拥有大量读者,近些年在西方引起人们的兴趣和注意.学术界对于古典小说的研究起步较晚,但发展很快,近几年来尤为活跃.明清小说的名作如《红楼梦》、《三国志演义》、《水浒传》、《聊斋志异》、《儒林外史》、《西游记》等都陆续召开了专题讨论会,有的成立了专门学术研究机构和专门刊物,取得了一些重施的科研成果.最近戏剧,电影,电视在改编这些名著方面又形成了一股热潮.这个势头是好的.但是对这些小说的研究还  相似文献   

17.
《聊斋志异》这一文言小说巅峰之作的产生 ,主要是蒲松龄继承历代文言小说、白话小说、史传散文等优良文学传统和艺术经验并不断开拓创新的结果。这种继承和发展创新主要表现在小说体式、创作方法、人物塑造、情节结构和语言艺术五个方面。  相似文献   

18.
在中国古代小说发展的历史长河中,文言小说从产生之日起,迄《聊斋志异》问世,其艺术功能一直是比较狭窄的。蒲松龄则在前人的基础上,大大地增强了对现实生活的干预意识和批判意识,从而使文言小说的艺术功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标志着我国文言小说的发展已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峰。  相似文献   

19.
香港作家李碧华写了小说《霸王别姬》与《青蛇》,一来源于历史故事,一取材自民间传说,陈凯歌和徐克分别据此拍成同名电影。电影和小说作为两种不同的艺术载体,分别表达了不同立意,表现了文化与艺术的不同侧面,折射出关于人性的多样思考。  相似文献   

20.
《仙人》是日本大正时期重要作家芥川龙之介(R·Akudagawa)的初期作品。从《仙人》与《聊斋志异》中《小二》、《雨钱》、《鼠戏》诸篇的比较中,可以发现芥川的《仙人》深受《聊斋志异》的影响,芥川的创作借鉴了中国古典文学并具有独创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