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利用选择、配制出的两级相变材料体系,即:Ca(NO3)2·4H2O+4.7%碳酸盐成核剂+1.9%增调剂体系和Na2CO3·10H2O+6%硼酸盐成核剂+4.5%增稠剂体系作为第一、第二级隔热相变材料;设计、制作了单级相变材料复合体系和两级相变材料复合体系的实验装置.对单级与两级相变材料复合体系的隔热降温特性进行了探讨.实验证明,两级相变材料复合体系的隔热降温性能优于单级体系.  相似文献   

2.
串级复合相变体系的贮能降温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单级与串级复合相变体系的贮能降温特性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串级复合相变体系具有较好的隔热降温性能。中描述了相变体系的输出功率因数,并给出了其无因次关联式。  相似文献   

3.
基于Eshelby等效夹杂模型和Mori—Tanaka的场平均法,考虑到形状记忆合金材料的强物理非线性和基体材料的弹塑性,发展了增量型的等效夹杂模型.基于该模型,探讨了形状记忆合金短纤维增强弹塑性基复合材料在应力自由状态下的热相变特性,特别研究了基体材料的塑性对复合材料热相变特性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当基体进入屈服阶段后,在复合材料卸载过程中出现残余应力;弹塑性基体复合材料的特征相变温度偏移随纤维体积分数的变化规律与弹性基体复合材料的变化规律不同,其热相变特性有显著的区别.  相似文献   

4.
相变材料的选择主要依据是相变温度.根据实验要实现的致冷目标,依次选定相变温度,再据相变温度选择相变材料.通过加入适当比例的成核剂和增稠剂,以解决无机相变材料的主要问题:过冷现象和分层现象.最终选择、配制出合适的两级相变材料体系,即:Ca(NO3)2·4H2O+4.7%碳酸盐成核剂+1.9%增稠剂体系,和Na2CO3·10H2O+6%硼酸盐成核剂+4.5%增稠剂体系.  相似文献   

5.
聚乙烯—炭黑复合材料PTC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主要研究了两种炭黑和不同聚乙烯对聚乙烯炭黑复合材料的电导及PTC特性的影响,测量了复合体系的伏安特性.试验结果表明,使用炭黑B时复合材料的PTC特性不明显,复合体系的电导机理主要为隧道效应.用相变模型可以较好地解释PTC和NTC现象.  相似文献   

6.
硬脂酸/二氧化硅复合相变材料的制备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硬脂酸/SiO2复合相变材料.分别应用差示扫描量热仪(DSC)红外光谱仪(IR)和扫描电镜(sEM)测试了所制备复合材料的相变温度、相变焓、相变可逆性和微观结构.DSC测试结果表明该复合材料具有较好相变可逆性,相变焓和相变温度与纯硬脂酸相比均有降低.IR分析表明硬脂酸与二氧化硅之间是简单的嵌合关系.SEM表明复合材料表面具有多孔结构,改善了复合材料的相变可逆性。  相似文献   

7.
相变材料对砂浆热效应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相变材料状态、掺量对砂浆热效应的影响;系统研究了有机相变材料(某多元醇)嵌入到导热系数较高的二氧化硅纳米层空间内,制备有机-无机纳米复合相变蓄热材料的工艺条件及其效果.结果表明:相变材料直接掺人砂浆中掺量达1%~3%(占砂浆胶凝材料质量分数),具有明显的蓄热降温效应,但在50℃环境下耐久性明显下降;复合相变材料较纯相变材料相变潜热提高1.66倍,50℃环境下耐久性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8.
以膨胀石墨为吸附介质,制备新型的相变储能复合材料.对膨胀石墨的制备及微结构的表征、有机相变材料的热物理性能测试、复合相变材料的制备及其储(放)热性能的测试等进行了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可膨胀石墨在600 w微波输出功率下处理10~15 s后,可以制得具有良好吸附性能的膨胀石墨材料.电镜观测和压汞分析都显示,膨胀石墨具有丰富的孔隙结构,孔隙尺寸以微米级为主.由于膨胀石墨为非极性材料,且具有多孔性质,很容易吸附有机相变材料,其最佳的吸附比例为12.5 mL/g.进行吸附处理后所制得的相变储能复合材料,具有明显的储能效应,能够起到调节环境温度的作用,同时根据上述特点可以达到将能量在不同的时间和空间进行转换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石蜡/膨胀石墨复合相变材料的结构与热性能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以有机物石蜡为相变材料、膨胀石墨为支撑结构,利用膨胀石墨的多孔吸附特性,制备出了石蜡含量分别为50%(质量分数,下同),60%,70%和80%的石蜡/膨胀石墨复合相变储热材料.采用扫描电镜(SEM)和差示扫描量热分析(DSC)对复合相变储热材料的结构和热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膨胀石墨吸附石蜡后仍然保持了原来疏松多孔的蠕虫状形态,石蜡被膨胀石墨微孔所吸附;复合相变储热材料的相变温度与石蜡相似,其相变潜热与基于复合材料中石蜡含量的潜热计算值相当.储(放)热性能测试结果表明,含80%石蜡的复合相变储热材料其储热时间比石蜡减少69.7%,放热时间减少80.2%.  相似文献   

10.
作者利用电阻法和伸长率一温度曲线的测试,研究了R相变和马氏体相变对TiNi记忆合金双向记忆效应(TWSME)的贡献,并研究了热机械训练对相变特征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热机械训练可导致降温时R相的出现,并且R相变对双向记忆效应的贡献远大于马氏体相变的贡献.在双向记忆效应训练过程中,由于位错的引入,能引起相变点Ms,Mf,Rs,As和Af的下降。  相似文献   

11.
党昕  孟多  高慧 《科学技术与工程》2021,21(34):14742-14748
与单层定型相变墙体相比,双层定型相变墙体依靠两层相变材料的潜热吸收和释放,可实现对室外冷热量的有效控制,发挥更加显著的改善室内热环境的作用。本文基于相变传热特性数值模拟的显热容法,以课题组近年来新制备的四种不同相变温度和潜热的定形相变材料为保温基材,构建具有两种不同相变保温层的双层相变蓄热墙体,建立双层定型相变墙体传热数值模型并利用COMSOL Multiphysics数值分析软件求解,针对夏热冬冷与严寒地区使用双层相变墙体的温度控制效果进行模拟,对双层定型相变墙体的传热过程及控温效果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为优化双层定型相变墙体的组合形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针对登月航天器激光载荷热控要求设计了一种采用十八烷作为相变材料的热控装置,使用ANSYS有限元分析软件对该装置的壳体进行了耐压强度分析,并搭建了实验装置,对该热控装置在振动条件以及真空热条件下的力学特性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在实验范围内,相变材料热控装置的壳体不会发生塑性形变和泄露.同时对其升温特性进行了实验研究,分别探讨了不同加热功率以及重力对相变材料升温特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相变材料固液共存阶段比单相阶段的升温速率慢、历时长且吸收的热量多,同时,相变材料在发生相变时引起的自然对流对换热的整体效果影响可以忽略.  相似文献   

13.
 冷却服能够为高温作业人员提供降温保护,提高人体微气候区的舒适度。分析了各种类型冷却服(气体冷却服、液体冷却服和相变冷却服)的降温方式、原理、特点及研究进展,着重阐述了相变冷却服的关键技术及发展方向:研究易塑性、耐腐蚀性的封装材料和相应的封装技术,解决液相相变材料存在的变形、泄露及水蚀问题;将纳米技术与相变材料微胶囊结合,研制作用时间长、散热良好的复合相变材料,提高相变材料的导热系数;将相变冷却技术与其他技术相结合,开发作用效果可调控的新型冷却服,同时研制可快速激活相变材料的设备或新型材料,使相变材料能够快速蓄冷。  相似文献   

14.
高温相变蓄热在空间太阳能热动力发电系统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介绍了空间太阳能热动力发电系统及高温相变蓄热技术在其中的应用 ,从结构和材料方面讲述了有关的技术途径以及关键问题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5.
在封闭静止的蓄热水箱中添加相变材料可以增加水箱热容量、延长水箱升温时间。分别建立了有、无相变单元蓄热水箱的物理模型,利用有限体积分析法对蓄热水箱加热过程进行数值模拟,探讨了封闭水箱加热过程中相变单元的熔化规律和相变单元对水箱温升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相对于纯水蓄热水箱,当蓄热水箱中加入占水箱容积9.05%(体积分数)的相变单元、其平均温升29 K时,蓄热水箱的整体热容量提高了25.58%,加热时间延长了1 100 s;蓄热水箱内只在垂直方向上存在热分层,导致含有相变单元的蓄热水箱较高位置处的相变单元先熔化,降低了较高位置处水的温升速率,使得相变蓄热水箱和纯水蓄热水箱的热分层剧烈程度存在差别;以最大温差值作为判断水箱热分层剧烈程度的依据,不同加热功率下相变蓄热水箱的热分层特征变化规律大致相同,但加热功率越大,热分层现象越剧烈。  相似文献   

16.
石膏基陶粒吸附石蜡复合储能材料制备及性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常温相变储能石蜡作为复合相变材料的储能介质,以多孔陶粒作为吸附载体,再通过海藻酸钠反应包封陶粒,复合制成热稳定性能良好、便于在建筑结构上应用、成本低廉的颗粒型相变储能材料.将该种复合的相变储热材料加入到石膏中,能明显提高石膏板的储能密度,延长储能材料的储热时间,同时明显降低石膏的水化热峰值温度并延缓其出现时间,对石膏水化过程温度峰值的控制有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7.
相变潜热储能堆积床蓄热放热性能的数值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了相变蓄热球体堆积床热性能的传热模型,应用焓法计算了蓄热体内部的相变过程,得到了蓄热体在同一点各时刻及同一时刻各点的蓄热与放热性能曲线图,分析了多种因素对蓄热放热性能的影响,为相变蓄热球体堆积床的性能分析提供了理论指导,为其在空调中的应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8.
相变储能材料的相变过程温度模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基于集总参数法和矩形相变等效比热假设建立了相变材料的相变过程温度模型.该模型与实验结果吻合很好.利用该模型定量研究了环境温度、相变潜热、相变温度范围和换热效率等多种因素对相变行为的影响,初步得出如下结论:环境温度对相变开始时间和持续时间均有明显影响,随着环境温度的升高,该二时间呈指数形式下降;相变材料的潜热对相变开始时间没有影响,对相变持续时间有明显影响,持续时间随潜热线性增加;相变温度范围对相变开始时间也没有影响,而相变持续时间随相变温度范围的增加平缓地增加;相变材料与环境之间的换热效率显著影响相变过程开始和持续的时间,二者随换热效率的提高呈指数形式下降.  相似文献   

19.
提出相变蓄热型Trombe墙应用于寒冷地区气候条件下的冬季辅助供热系统,对其供热性能开展了实验测试研究。建立设置相变蓄热型Trombe墙的实验系统,对其冬季室内空气温度、室外气象参数、集热板表面温度、空气通道温度及风速进行了测试。详细分析了通风量和供热量。实验测试结果表明:相变蓄热型Trombe墙具有良好的蓄热和辅助供热特性;通过相变材料的蓄热和放热,可以有效延长空气通道的通风时间,进而实现延续供热。测试条件下,内部上风口和内部下风口可在2 h关闭,在日出后1~2 h开启时,效果较好;在全天候可累计提供日所需供热量的28. 9%,具有较好的供热效果。  相似文献   

20.
相变蓄热球体堆积床传热模型及热性能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提高普适性和预测性,建立了相变蓄热球体堆积床热性能的传热模型,可以对系统多种热性能参数进行计算分析。经验证明模型结果与实验结果较吻合。表明该模型对相变蓄热球体堆积床的结构设计、性能模拟及运行管理可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