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张鷟《朝野佥载》是唐代一部较为重要的笔记小说,是研究唐代初期语言的重要语料。选取《朝野佥载》中的范围副词作为研究对象,将《朝野佥载》中的范围副词划分为总括、限定、统计、类同四大类。通过对其中各个类型范围副词的穷尽式统计,较为全面地研究了《朝野佥载》中不同范围副词的语法特征、语义指向以及使用情况,并分析了同一类范围副词内部的异同点。  相似文献   

2.
把《韩非子》中的副词看作是一个相对自足的封闭系统,根据意义和用法,把其中全部111个副词划分为程度、范围、时间、情状、否定、语气、谦敬等七类,每类副词根据需要再区别为若干小类。通过量化分析,对《韩非子》副词的构成、意义类别、语法特点及相关问题进行总结,勾画出《韩非子》副词系统的主要架构,以此来窥探战国末期汉语副词的基本面貌。  相似文献   

3.
副词是《楚辞》虚词中数量最庞大的一个词类。从使用情况来看,绝大多数副词能代表其在先秦时的主要意义与用法,还有一些词为先秦所不常用、少有或罕见。其中,时间副词、程度副词、范围副词的用法在先秦典籍中同样是比较重要的。  相似文献   

4.
以语义和语法功能相结合的原则对《儒林外史》中的时间副词进行分类考察。发现其仍保留了古代汉语时间副词的一些用法,新词出现多种语义和语法关系;而和现代汉语时间副词相比较,其搭配关系则更丰富些。同时,《儒林外史》中的时间副词还体现了汉语双音节化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5.
汉初,《论语》出现了不同的传本。最著名的就是《古论语》、《齐论语》和《鲁论语》。三《论》在出现的先后次序上是《齐论》、《鲁论》的出现要晚于《古论》。在内容、篇次、文字的异同上:《鲁论》与《古论》除篇次不同外。篇目、内容大体相同;《齐论》比《鲁论》和《古论》多“问王”、“知道”二篇,其他20篇中“细章文句”也多于《鲁论》和《古论》;在都有的20篇中,《齐论》、《鲁论》的篇次相同。在源流上,三《论》同源而异流。  相似文献   

6.
《绿野仙踪》是清代著名的长篇白话小说,代表了清代中叶语言的整体状貌。选取《绿野仙踪》中"极、太、甚、颇"四个高频率副词与现代汉语副词进行对比,其使用频率、所表意义、组合能力、句法功能等方面都与现代汉语副词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7.
朱少峰 《科技信息》2011,(9):I0134-I0134
《红楼梦》所使用的语言是近代汉语向现代汉语过渡时期的典型代表,标志着现代汉语的发端。本文以《红楼梦》为基本语料,主要结合语法意义、语义指向、音重、焦点和主观量等方面,按照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原则,对范围副词"就"的用法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8.
在详细调查《史记》列传的基础上,对其中的程度补语作了细致分析。"(主语)+动词+程度补语"格式出现频率最高,未出现"动词+程度补语+宾语"格式。充当程度补语的有副词"甚"、"笃"、"极"、"愈",动词"酣",形容词"困",其中,"甚"和"酣"出现频率较高;未出现后代常用的"死"、"透"等词语。现代汉语程度补语格式"动词+得+程度补语"在《史记》列传中未有用例。  相似文献   

9.
据东汉赵岐《孟子题辞》记载,汉文帝时已置《论语》博士,说明汉初《论语》已经存在,陆贾《新语》、董仲舒《春秋繁露》及其对策对《论语》的引用也说明了这一点。《论语》在汉初已出现,汉初鲁学、齐学并盛,故在这一历史时间已存在鲁学《论语》、齐学《论语》了,只是期间《论语》无定名,从而也无《鲁论》、《齐论》之称。但无名而实存的《鲁论》、《齐论》比《古论》出现得早。  相似文献   

10.
《吕氏春秋》程度副词的内部发展不甚平衡,表达程度高和表达程度变化的程度副词均已成体系,却未见真正表达轻微程度的程度副词。《吕氏春秋》表示性状或行为的轻微程度有其特殊的方法,主要是通过含有"轻微"意思的形容词或有明显程度对比的句式、部分"……而已矣"句式来体现的。  相似文献   

11.
在《红楼梦》、《歧路灯》、《儒林外史》中,动词"饮"是个旧词,但使用频率仍然很高,不过绝大多数针对"酒",基本上不用于"水"、"汤"。《红楼梦》前80回、《歧路灯》、《儒林外史》中,表示饮用的"吃"的使用频率明显高于"喝",但程度有所不同,《红楼梦》前80回中"喝"比较活跃,《歧路灯》居其次,《儒林外史》中的"喝"最不活跃,出现频率很低而且只与"酒"、"茶"相搭配。在饮用这一义位上,"喝"与"吃"的嬗代消长呈自北向南推进的态势。这些情况一定程度上反映了18世纪北方官话词汇的内部差异和发展变化的趋势。《红楼梦》后40回"喝"的使用频率远远高于"吃",而且"吃"则不用于"水",从"吃"、"喝"的使用情况看,《红楼梦》后40回的语言较前80回更接近于现代的北京话,同时也说明"吃"的适用范围逐渐缩小最终从流质食品退出来的过程,是从"水"开始的。  相似文献   

12.
《张协状元》中是非问句根据疑问程度可分为三种类型:有疑而问的是非询问句、半信半疑的是非测度问句和无疑而问的是非反诘问句。三种类型的是非问句句末均不使用疑问语气词。是非询问句有的是只保留疑问焦点的省略式,有的是特殊的回声问。是非测度问句均使用测度疑问副词,即“莫”、“莫是”、“莫非”。测度疑问副词“莫非”的最早用例可能见于《张协状元》。是非反诘问句大多数使用反诘副词,即“岂”、“岂可”、“终不成”。反诘副词“终不成”可能最早出现于宋代,来源于“最终不能成为”或“终究不至于”义的超音步结构“终不成”。  相似文献   

13.
李熠 《科技信息》2010,(21):353-353,261
副词是由实词虚化而来,而且副词是可以列举的。《红楼梦》中的范围副词共有73项,根据语义和功能将其分为表总括、仅仅和另外三小类。  相似文献   

14.
在详细调查南朝刘义庆《世说新语》的基础上,对其出现的程度补语(简称程补)作了细致的分析探讨,认为其基本句式可以分为“动 程补 宾”、“(主语) 动 宾 (状)程补”、“动(形) (状)程补”三种。其中,“动(形) (状)程补”格式出现频率最高。在《世说新语》中充当程度补语的动词主要有“毕”“竟”“酣”等;形容词主要有“困”“良久”“危急”等;副词主要有“甚”“极”等。  相似文献   

15.
《水浒传》中情态副词共有87个,本文按照不同的分类标准对这些情态副词进行了分类,并对其进行简单分析,阐述其功能特征。  相似文献   

16.
《玄怪录》、《续玄怪录》中共至少出现52个并列式复音新词.语素之间的关系多样,但不全面,未见语素义相反的新词,语素词性和新词词性保持一致,整体反映出该小说用词保守谨慎.  相似文献   

17.
对《红楼梦》一书中“尤最”副词的探讨研究,可以全面揭示本书中此类副词的应用情况,同时也从另一方面从一个侧面探析了这一时期此类程度副词的总体发展情况,以及所显示的发展趋势,通过这一研究,可以看出此类副词对现代汉语的相关影响。  相似文献   

18.
范围副词可表示非常复杂的语法意义和语义关系。本文以《左传》为基点,对范围副词的句法意义及其来源进行了考证,并进一步分析了它的语义指向  相似文献   

19.
《张协状元》作为南戏早期的作品,其出现年代大致为宋元之际。通过共时与历时两个方面的分析,可以看出《张协状元》中的口语副词:(1)数量丰富,结构完备;(2)以复音词为主体;(3)产生了不少新词新又;(4)继承而又不断发展创新。从戏的角度,生动地体现了口语副词在近代汉语这一阶段的语言特征。  相似文献   

20.
本文将《歧路灯》中的情态方式副词穷尽性地罗列出来,对其从语义特征,语义指向的施事、受事和功能特征这三方面进行了研究分析.根据不同的语义特征,发现具有社会活动意义特征的情态方式副词在选择施事和受事上有自己的特点.同时文章也简单地分析了《歧》中情态方式副词在句法功能、组合功能和搭配功能上的特点并对其进行总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