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中国文学史著作在论述宋代诗歌时,总要谈到南宋江湖诗人。所谓南宋江湖诗人,一般是指那些作品被收进宋代江湖诗集的诗人。根据目前所掌握的资料看,最早出现的江湖诗人的总集叫“《江湖集》”,它是南宋宝庆元年临安书商陈起为一批江湖诗人所编刻的一部著名诗集。由于这部诗集刊行后引起了震惊朝野的“江湖诗祸”,不仅书商陈起遭流放,一些诗人受贬斥,而且连诗集也被劈板。不过也因祸得福,江湖诗人从此有了更大的社会影响,诗集也越出越多。到明初永乐年间,社会上已流传着名目繁多的江湖诗集。今在《永乐大典》中可以找到一批性质与陈起《江湖集》相近,但名称各有不同的江湖诗集,目前尚能列  相似文献   

2.
《孟子》是记录战国时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孟轲的政治活动,政治学说以及唯心主义哲学伦理,教育思想的总集。南宋朱喜把它同《论语》《大学》《中庸》合为“四书”,成为儒家经典之一、唐宋八大家的韩愈相当推崇盂轲,说“孟轲好辩,孔道以明。”八大家的苏洵生平尤其喜欢《孟子》,据传他曾端坐读之七八年,在《上欧阳内翰书》中称赞《孟子》“语约而意尽,不为刻斩绝之言,而其锋不可犯。”  相似文献   

3.
《水浒》这部反映北宋末年以宋江为首的农民起义的长篇白话小说,其成书无疑是在元末明初;在建都临安后的南宋时代便是“水浒”故事的产生、丰富和传播、演变的重要时期。水浒的民间故事与杭州“水浒”故事的的形成,最早阶段自然是民间故事。据南宋遗民周密在《癸辛杂识》续集上引龚开《三十六人画赞序》说:“宋江事见于街谈巷语,不足采者。”龚开与周密都是南宋时人;而《癸辛杂识》便是周密在南宋亡国之后,隐居在杭州的癸辛街时所著。周密还是一个熟谙杭  相似文献   

4.
辛弃疾字幼安,号稼轩,是南宋杰出的词作家.《稼轩长短句》凡六百二十首,无论是数量之丰,还是质量之高,皆雄居两宋之首.他“铁板铜琶,继东坡高唱大江东去”(郭沫若语),“于剪红刻翠之外,屹然别立一宗”(《四库提要》),开创了豪放词派.在内容上无意不可人,无事不可言,在艺术上也有着突破性的贡献,成就了独具一格的“稼轩体”.下面试以《沁园春·叠嶂西驰》一词为例,来探讨一下“稼轩体”的主要特色.  相似文献   

5.
金山钱氏家族长期从事藏书、刻书事业,尤以刻书为盛.家族成员中以钱熙祚所刻《守山阁丛书》《指海》《珠丛别录》《小万卷楼丛书》等最负盛名.钱熙祚广搜书籍,集众人之力,刊刻完成了《守山阁丛书》《珠丛别录》《指海》等丛书,并兴建藏书楼,以"守山阁"命名.其刻书搜罗美备,采择严谨,校勘精审,虽有疏漏,但不失为善本古籍,在近代文化史上作出了巨大贡献,颇具影响.  相似文献   

6.
陈亮(1143—1194)字同甫,号龙川,浙江永康人。南宋著名的思想家和文学家。一生忧国忧民,以天下为己任,曾四次上书孝宗皇帝,又上《中兴论》,“极论宗庙社稷大计”(《戊申再上孝宗皇帝书》),对南宋统治者的苟且偷安腐败无能极其愤概。“尧之都,舜之壤,禹之封:于中应有,一个半个耻臣戎。万里腥膻如许,千古英灵安在?磅礴几时通!”(《水调歌头·送章德茂大卿使虏》)很希望为收复河山、驱逐金兵出力,但却一生  相似文献   

7.
明代后期,山东诸城有一个影响深远的说书艺人瞽者李杲,他以说唱《水浒传》为主,精于塑造市井女性形象。李杲与《新刻金瓶梅词话》及其续书《玉娇李》原稿的收藏者丘志充关系密切。丘志充所藏可能就是对李杲演说武松杀嫂“关子书”(“扣子书”)的记录、整理。李杲与丘志充,还影响了丁耀亢《续金瓶梅》的创作。  相似文献   

8.
凡是研究书法或爱好草书的人,都熟悉唐孙过庭所撰并以草书自书的《书谱》(残)。但长期以来,人们所见到的大多是刻本,直到辛亥革命后,才有真迹影印本流传。据记载:《书谱》刻本,最早是宋刘煮等人集摹的《淳熙秘阁续法帖》本,亦称太清楼刻本,后有薛绍彭刻本,再后有明人的《停云馆法帖》本和《玉烟堂帖》本。以上诸刻,据杨守敬《学书迩言》(文物出版社1982年12月版)的评价,断为“皆不佳”。而杨守敬最推崇的,是安麓村于康熙初年在天津沽水草堂钩勒上石的刻本,亦称安刻本或天津刻本。杨守敬在《学书迩言》中称:“孙过庭《书谱》,……唯国初安麓村所刻绝精,有陈香泉释文。此石后归临川李氏,又归  相似文献   

9.
范成大既是文学史上的"南宋四大家"之,也是书法史上的"南宋四家"之一。本文着重考索了范成大传世书迹中流落海外的名作《西塞渔社图卷跋》,并考定是践署款后所钤的五分印章系后人伪托之作。同时,试对目前尚无明确之说的范成大自号"石湖居士"的年月问题作出考证。范成大《西塞油社图卷跋》是未见诸传世《范石湖集》和今人孔凡礼所辑《范成大佚著辑存》等书收录的"佚著",而"石湖居上"是范成大归居石湖时的自号,所以本文旨在补益文学史之缺,纠正若干史料之误。  相似文献   

10.
唐张彦远《法书要录》卷三载唐褚遂良《右军书目》有“第一,《乐毅论》四十四行,书付官奴”。相传南朝梁摹本《乐毅论》末刻“永和四年十二月廿四日书付官奴”,是登善所本。宋代黄山谷、米元章、姜尧章、陈思等皆以为官奴即献之,后世少有疑者。唯《河东先生集》卷四十二所附刘禹锡《酬家鸡之赠》“还思写论付官奴”下注云:“官奴,羲之女。”清姜西溟曾斥其误。《题官奴小女玉润帖后》云:“官奴,子敬小字。刘梦得酬柳子  相似文献   

11.
清代今文经学的兴起,与《春秋》“义”“事”之争有莫大关系.在乾嘉实“事”求“是”的学术氛围下,庄存与提出“《春秋》非记事之史”,认为《春秋》之所书,皆“约文以示义”,是“不书”重于“书”;孔广森提出“《春秋》重义不重事”,认为孔子之《春秋》,虽然是因鲁史而作,然每每赋予了新义.虽然庄、孔两人严格上讲,都未必可视同于嘉、道之后的今文学者,然这样一种重“义”不重“事”的问题意识,事实上已为清代今文学之滥觞.  相似文献   

12.
南朱《御枇石经》,又你《南宋太学石经》《南朱石经》。现藏杭州碑林。石经为宋高宗赵构(1107-1187)亲笔所书,部分为吴皇后代笔,时间约在绍兴五年至十三年(1135-1143)。临安知府张墩奉诏摹石,刊刻于绍兴十三年至十六年(1146),立于临安太学(今杭州庆春路西端前洋街岳飞旧宅)。内容包括《周易》《尚书》《毛诗》《春秋左传》全帙,节录《礼记》五篇和《论语》《孟子》等七经,卷末皆刻秦桧跋语(后皆毁去)。淳熙四年(1177),诏临安府特建“光尧石经之阁”贮立之。宋人《中兴小纪》《四朝闻见录》《石刻铺叙》等均有记载。  相似文献   

13.
<正>唐张嘉贞1作的一篇文章是研究赵州桥的重要历史文献,文中的记述常被引用。现在有许多书称该文为"《安济桥铭》"[1~3]。这值得商榷。南宋陈思编撰的《宝刻丛编》一书载有一则古碑碑目:唐石桥记唐张嘉贞撰柳识2书。[4]"石桥"是赵州桥的原名[5]。据研究,唐开元十三年(公元725年)曾任过中书令的张嘉贞(公元666~729年)被任命为定州刺史,在赴任途经赵郡(赵州,州治在今河北省赵县)时作有《石桥记》一文,随后由名士柳识书写,刻石立于桥畔。后来卫州司功参军柳涣为石  相似文献   

14.
《荀子》一书自西汉以来,治之者少,传刻讹舛,渐不可读,经过清人及今人的整理,始可一读。最近,我在阅读《荀子》一书时,摘出数条清人及今人的误改之处,以期有利于《荀子》一书的阅读。“凡说之难,以至高遇至卑,以至治接至乱。未可直至也,远举则病缪,近世则病傭。”(《非相》)  相似文献   

15.
《名公书判清明集》是南宋时期的司法文集,其文体属于散文,多口语。《〈名公书判清明集〉词汇研究》借助社会语言学的理论和观点,采用统计和分析的方法,对南宋中后期的语言词汇面貌进行较为全面的描写和探索,探讨了该集的同义词、数字人名、词汇特色等问题,并对《汉语大词典》的修撰提出了中肯意见。  相似文献   

16.
在晚清词坛上,广西临桂出现了两个有名的词家,一个是王鹏运,一个就是况周颐(1859—1926,原名周仪,字夔生,号蕙风,光绪举人,官内阁中书)。王、况与郑文焯、朱孝臧被称为晚清四大词人,而王、况又被称为“临桂派”,叶恭绰说他们“堀起天南,各树旗鼓”。二人同时在京做官,一起切磋词艺,王鹏运以词作和选篇《四印斋所刻词》著称于世,况周颐以《蕙风词话》名扬遐迩,可以说为八桂儿女赢得了声誉。况周颐的《蕙风词话》与王国维的《人间词话》可谓数十种清词话中的“双  相似文献   

17.
编者的话     
宋人吴自牧所著《梦粱录》—书,内中多讲南宋都城临安(现今的杭州)的风情。杭州靠海驻江,打渔自然是很大的产业,《梦粱录》就记叙了当时浙江渔业的盛况:“(杭州)城内外鲞铺,不下一二百余家”,后面又详载了四十多种河鲜海味的产物品名。“鲞”的意思即为干鱼,这些干鱼的原材料都来自浙江东部洋面不远处的舟山渔场。明人王士性  相似文献   

18.
《名公书判清明集》作为南宋后期的一部诉讼判词和公文汇编,其内容真实地呈现出当时社会上的田宅交易纠纷及其判决情况。通过判词可以看出,南宋田宅交易不仅有防止家族墓田外流的"先问亲邻"原则,还有保障业主及家族权益的"交易自愿"原则,以及减少法律纠纷和增加政府收入的"标准契约"原则,这些交易原则无不体现出当时政府注重维护正常的交易秩序、保护交易双方的合法权益,同时渗透着情与法相平衡的立法精神。  相似文献   

19.
叶适是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也是著名的文学家。南宋学者刘宰说:“水心叶先生之文,如涧谷泉,挹之愈深。”(《漫塘集》卷二四《书夏肯父乃父志后》)清四库馆臣在《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赞美叶适说:“文章雄瞻。才气奔逸,在南渡卓然为一大家。其碑版之作,简质厚重,尤可追配作者”;“能脱化町畦,独远杼轴,韩愈所谓文必己出者,殆于无忝。”(卷一六0《水心集》)  相似文献   

20.
枣木和梨木,旧时多用以雕版印书,所以,无益有害的书便被称为"祸枣灾梨",有益无害的书便被称为"梨枣添香"。最近,珠海出版社出版的胡军生著的《旗帜问题考与辨》,题材重大,选题新颖,持论允当,创获良多,谋篇精审,取材宽广,论述有力,语言考究,堪称是一本"梨枣添香"的核心价值观领域的力作,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