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针对机载前视平面阵列雷达杂波抑制问题,提出了一种利用阵列俯仰维自由度和慢时间自由度进行空时二维自适应处理的方法。分析了该模型中杂波在俯仰多普勒平面的分布规律,通过采用多普勒频移方法补偿了杂波的距离非均匀性,与常规方位多普勒空时二维自适应处理方法不同,所提方法可以同时补偿杂波的主瓣和旁瓣。最后通过仿真实验将所提方法与三维空时自适应处理、传统方位慢时间二维自适应处理作了对比,证明了所提方法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2.
HAMILTONICITYIN2-CONNECTED{K_(1,3)F}-FREEGRAPHS¥LIGuojun(MathematicsDepertmentofYantaiTeacher'sCollege,Yantai264000,China)LIU?..  相似文献   

3.
(x)?S.Ifg(x)=0,S*(x)=S*.MomnitS/0andnitS(x)2nitS,nitS(x)/0.Hellce(S(x))*=S*(x)hasacompactconvexbase,denotedbyA,andthecompactconvexbaseofQ*isdenotedbyB.{0}*=Re.LetC={xERe:IIxll=1}.ThenCisacompactbaseof{0}*.Letsupposethat(3dOER")(VPEV*\{0})(PTp)"(x;do)<0,fromLemma2.3thereedestsadER"togetherwithb>0suchthatInparticular,fixingTEBandA6A,settingp ̄(ET,ac, ̄)EV*withE>0andueC,weIndeed,ifthereexistsaalE(0,6)suchthath(x+a'd)/0,wecanchooseFIECsatisfyingU,"h(x+a'd)>0.In(4),lettingE-0,itfollowsthatU"h(x+rs'd)<0,wh  相似文献   

4.
波束域特征空间自适应波束形成算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波束空间法是阵列自适应处理的一种重要的降维方法,可使运算量大大降低;而特征空间法只需较少的数据采样数就可以加速波束形成的收敛。将波束空间处理与特征空间处理结合起来,给出了基于特征空间的波束域自适应波束形成算法。新算法降低了自适应处理中对数据采样数的要求,并且具有更好的信噪比特性和稳健性。仿真结果证明了算法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5.
毫米波共形相控阵雷达导引头波束形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针对毫米波圆锥台共形相控阵天线阵列低副瓣波束形成,提出了基于最优非均匀子阵划分及最优子阵激励的低副瓣波束形成方法.该方法利用多目标进化算法,先通过对整个扫描波束空间进行空间采样并形成空间采样点的天线辐射方向图,然后引入两个多目标函数对这些空间采样点的天线辐射方向图进行低副瓣约束,可获得指定扫描空间内任意角度的低副瓣波束形成.通过多目标进化算法优化子阵结构及其激励能够有效抑制辐射方向图副瓣电平.仿真实验证明该方法有效.  相似文献   

6.
阵列系统中,各个阵元的滤波器的幅度误差会对宽带波束形成造成影响.以频域宽带波束形成算法和滤波器幅度误差模型为基础,推导得到了存在滤波器幅度误差时频域宽带波束形成算法中自相关矩阵的表迭式.通过对自相关矩阵的分析指出:滤波器幅度误差会引起自相关矩阵的秩增加,在做自适应干扰抑制时需要考虑更多的空间自由度.此外,误差的存在还会造成波柬形成的性能下降.还给出了误差和性能损失之间的关系,为宽带相控阵系统中通道滤波器的设计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7.
并行广义预测自校正控制器(GPC)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旨在讨论GPC算法[1,2]的并行化问题,通过对原串行算法的数据流及数据相关性的分析,得到了一种三角阵列的并行算法。该算法自然导致Systolic结构,并具有良好的数值稳定性。对于一个 n阶系统而言,本算法采用O(n2)阶的处理器单元互连成三角阵列,可以把计算时间由原来的O(n3)阶(内积运算)时间提高到 O(n)阶,因而具有 O(n2)的加速比,其处理器的利用效率得到了很大提高。  相似文献   

8.
关于单整时间序列非线性变换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文献[1]提出了单整序列的非线性变换问题,并对变换序列的统计性质进行了分析.文献[2]也对单整序列的非线性变换问题进行了比较深入的研究,他们都得出结论:一般情况下,一个I(1)序列的非线性变换会产生一个长期记忆序列,但是变换后的序列未必是一个I(1)序列.本文讨论了文献[1,2]关于单整序列非线性变换问题的研究方法和基本结论,同时提出了一个新的问题:如果{Xt}和{Yt}都是I(1)序列,并且它们之间不存在协整关系,那么在什么条件下存在{Xt}和{Yt}的非线性变换,使得变换后的序列是协整的?论文首先根据ACE算法,提出了最优非线性变换函数的估计方法,然后对估计后的残差序列进行单位根的检验,从而检验变换后序列{f(Yt)}和{g(Xt)}之间协整关系的存在性  相似文献   

9.
设G是一个图,B = {v ∈V(G)|〈N(v)〉不连通}.如果B是独立集,并且v ∈B,u ∈V(G), 使〈N(u) ∪{u}〉连通,则称G是几乎局部连通图.本文证明:连通、几乎局部连通无爪图是完全圈可扩的.  相似文献   

10.
针对发射波形正交性退化影响机载多输入多输出(multiple input multiple output,MIMO)雷达的杂波特性,基于信号空间和子阵空间的变换原理,建立了波形正交性退化下的机载MIMO雷达杂波通用模型和标准模型。基于带限信号的最优逼近特性,分析了波形正交性退化下的空时等效阵列孔径变化规律,提出了杂波自由度(degree of freedom, DOF)的估计准则。最后,仿真验证了杂波模型及杂波自由度估计准则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1.
子阵级的数字波束形成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讨论了子阵级的数字波束形成(DBF)技术的特点,分析了产生栅零点和栅谱现象的原因,提出了克服栅零点的不均匀子阵划分法。  相似文献   

12.
本文讨论了在干扰环境中利用数字波束形成技术确定目标方向的方法,给出了计算机模拟结果。测量目标角度是基于单脉冲技术中的和差波束的方法。由于各路接收机幅相误差和算法本身的影响,差波束指向零点将产生漂移且零深不够理想,影响了测角精度。本文提出了在差波束的理想指向零点方向用正交化算法产生一零点的办法来校正零点漂移和加深零深,又不影响差方向图的其它性能,从而为用数字波束形成技术精密测角提出了一条路径。另外,本文给出了为消除主瓣干扰而对和差方向图影响的模拟结果。  相似文献   

13.
进化计算-自适应模糊控制新算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一种基于进化计算的自适应模糊控制新算法。该算法通过优化模糊控制中诸参数,显著提高了控制系统的动、静态性能,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4.
数字波束形成——方向图和算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给出了数字波束技术中和差波束自适应形成零点的算法,提出了同时得到和差波束自适应零点的一种设想。讨论了各路幅相误差对方向图副瓣及自适应零点的影响,提出了消除幅相误差影响的办法。指出了加权和LMS算法的不可互换性。  相似文献   

15.
从复杂适应系统理论的层面考察社会和谐问题,可以看出,社会适应性主体的相互作用是社会系统演化的主要动力,“适应性造就和谐性”,适应性是社会和谐的关键要素。  相似文献   

16.
以高频地波雷达为背景 ,提出了三维极化滤波方法 ,此方法能够滤除二维极化滤波不能抑制的干扰 ,扩大极化滤波的干扰抑制范围。为实现实时处理和自适应快速变化的干扰 ,推导了一种瞬时极化滤波算法 ,该算法可以根据单样本建立滤波极化矢量 ,按照取样率的速度自适应干扰极化状态的变化 ,为算法的实时处理提供了可能性。  相似文献   

17.
空时自适应处理典型方法综合性能评估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典型空时自适应处理方法的综合性能进行了评估,主要从误差鲁棒性、运算量、采样要求、自适应方向图、频响图、实现复杂度几个方面进行了比较与分析,为实际工程实现和发展新的空时二维自适应处理器作参考。  相似文献   

18.
对一类确定性Hammerstein系统,给出了基于神经网络的自适应控制算法。考虑到神经网络的非线性特点,特别是其自适应学习能力,控制系统采用两个神经网络分别作为估计器和控制器,通过在线训练网络的权重来获得模型参数和控制输入。神经网络的训练用Widrow-Hoff学习规则。对算法的全局收敛性进行分析表明系统具有总体收敛性,输入输出有界。  相似文献   

19.
为了降低对DCMP算法约束方向的精度要求,提出了修正的DCMP算法.修正的DCMP算法可以在不捐失输出信噪比的条件下,降低对约束角度的要求.更重要的是,修正的DCMP算法实现非常简单,而且对精度的要求连续可调.  相似文献   

20.
非线性振子混沌运动的控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一类同时含有平方项和立方项,且带有不确定性参数的受迫非线性振子混沌控制问题。采用速度梯度自适应控制方法,使其从混沌运动返回到周期运动。仿真结果表明,该控制策略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