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数控回转工作台是数控机床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在回转过程中出现抖动现象,不仅破坏机床的稳定性,还直接影响机床的加工精度.该文结合实际,对数控回转工作台在回转过程中出现的抖动现象进行分析,并加以解决,为以后同类设计提供了理论及实践依据.  相似文献   

2.
在环面蜗杆螺旋线解析几何方程的建模和平面包络环面蜗杆三维实体构建的基础上,分析讨论了平面二次包络环面蜗轮的几何特征,应用蜗杆特征模型,采用有限次数逻辑运算逼近方法完成平面二次包络环面蜗轮实体构建,实现了平面二次包络环面蜗轮副传动的组建.该方法简洁实用,三维实体具有真实的运动型面,能为数控加工提供精确的坐标参数,也能为平面二次包络环面蜗轮副传动的性能优化提供有用的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3.
回转工作台是数控机床的主要组件之一,它的平衡控制对于工件的加工精度和加工质量有着重要的影响,以TK6915型数控落地铣镗床的回转工作台为例,通过PLC控制来设计液压控制系统,以改进在回转工作台的平衡控制中所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在研究平面二次包络环面蜗杆数控磨床加工原理的基础上,提出采用磨头部件内藏式和砂轮支撑座倾斜式的设计方式,将砂轮产形面与回转工作台中心轴的距离控制在300 mm以内,减少了蜗杆表面螺旋线误差和磨削的行程。采用第四轴分度盘驱动蜗杆旋转,实现磨削过程中的分度功能,提高了磨床的加工效率和加工精度。建立环面蜗杆加工原理的数学模型,推导出环面蜗杆齿面方程和砂轮产形面方程,并运用Matlab软件模拟仿真齿面方程和瞬时接触线方程,验证了新磨床结构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5.
曼德里五轴A轴修复,双导程蜗轮、蜗杆已磨损.原设计采用双导程蜗杆具有这种齿厚从蜗杆的一端到另一端逐渐增大或减少的特征,所以可用蜗杆的轴向移动来调整蜗杆副的齿侧间隙,使之得到要求的侧隙,而无须增加新的结构或改变中心距.通过测绘、计算,确定了蜗轮与蜗杆的几何参数,消除蜗轮副间隙恢复精度功能;测绘时,一定要选在蜗轮、蜗杆未磨损或磨损轻微的部位进行测量,多测几个点,取其平均值,这样可以缩小与原设计参数的误差;重新加工蜗轮副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陈建刚 《科技信息》2011,(35):249-249
介绍了回转工作台设计的基本内容和思路,提出了回转工作台的研究方向,拓宽了设计人员的设计思路。提高了回转工作台设计的效率,缩短了新型回转工作台的开发周期,通过本文的研究也为产品质量的预评价、确定生产加工的精度指标范围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7.
罗文博 《科技信息》2011,(35):250-250
介绍了一种利用ANSYS10.0参数化技术功能对回转工作台台面进行参数化建模的方法,大大提高了回转工作台台面设计的效率,缩短台面工艺结构的开发周期,提高设计质量。由于回转工作台的台面在运动过程中受力情况相当复杂,借助ANSYS10.0软件对参数化台面模型进行模态分析。为回转工作台的设计优化及工作平稳性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8.
弧焊机器人工作站中数控变位机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前言 我们在研究开发弧焊机器人柔性加工单元的过程中,从德国引进了一台弧焊机器人,为使其充分发挥作用,故研制了一台供其使用的数控变位机,现就有关构成、技术参数和控制系统作一介绍。2 数控变位机的构成该数控变位机的机械部分由三部分构成:工作台回转装置、工作台倾斜装置和机架,如图1所示。2.1 回转装置工作台可360度正反转,为保证其具有较高的回转精度及重复定位精度,采用了以下设计:在末级传动链选用了精度较高的内啮合齿轮传动副,保证具有较高的传动效率和较大的减速比,同时也获得了较高的传动精度;传动系统选用交…  相似文献   

9.
回转工作台台面参数化设计与稳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一种利用Pro/E的参数化技术功能对回转工作台台面进行参数化建模的方法,大大提高了回转工作台台面设计的效率,缩短台面工艺结构的开发周期,提高设计质量.由于回转工作台的台面在运动过程中受力情况相当复杂,利用ANSYS10.0对Pro/E的参数化台面模型进行稳态分析.为产品的预评价、生产加工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0.
本文提出了一个十六工位气动分度回转工作台的设计方案,并以研制中的主要技术问题为中心,对分度转台的分度超程、分度气缸的速度控制和气缸端部缓冲进行了分析,为多工位气动分度回转工作台的研制提供了系统的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11.
大重型数控转台采用静压轴承径向定位,双导程蜗轮蜗杆精密分度。蜗轮蜗杆啮合侧隙与静压主轴轴承的刚性耦合,影响转台分度精度、重复定位精度和动态性能。基于齿轮分配器的工作原理,建立了大重型数控转台静压主轴轴承的数学模型,分析了各个油腔的压强对应关系,阐明了转台径向承载能力、承载刚性与偏心率的关系。借助激光干涉仪测量转台分度曲线,针对蜗轮蜗杆啮合侧隙的不均匀的现状,推导了啮合侧隙的最大值,提高了转台的重复定位精度及精度保持性。  相似文献   

12.
回转刀具数控磨削加工中的数学模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首先对一般回转刀具的刀刃曲线的广义螺旋运动参数进行了统一定义,然后遵循“回转刀具表面模型→刀刃曲线模型→前刀面、后刀面模型”的路线建立了回转刀具的数学模型,为刀位轨迹计算及回转刀具的数控磨削加工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3.
异形回转铣刀数控加工数学模型—前刀面成形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详细论述了用二次刀具精确地加工等螺角和等法向前角的异形回转铣刀前刀面的原理,建立了四维数控加工的数学模型,并通过了试验验证,为异形回转铣刀的数控加工提供了理论及实用指导。  相似文献   

14.
针对阿基米德蜗杆(ZA型蜗杆)磨削加工的要求,建立了阿基米德蜗杆磨削加工的数学模型,根据CNC砂轮修整器的成形原理,推导了磨削用砂轮截形的计算方法,利用MATLAB计算得到砂轮回转面的截形,在带有CNC砂轮修整器的数控螺纹磨床上实现了蜗杆的磨削试验。试验证明,该方法稳定提升了蜗杆的磨削精度,而且操作简单。  相似文献   

15.
基于特征的回转类零件CAD/CAM集成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作者已有工作,进一步扩展一个基于特征的回转类零件CAD/CAM集成系统,在新系统中,零件设计可利用DM特征完成,特征包括圆柱、孔、槽等。一旦零件设计完成,系统即可自动生成零件的加工工艺规划和数控程序。此外,该系统还能完成数控加工程序的整个过程的仿真及单步仿真执行,并直接通过RS232C串口实现计算机与数控机床之间的数控程序双向通讯传输,系统采用面向对象C++语言编程,已用在实际生产中。  相似文献   

16.
介绍了一种点到空间回转轴线距离的测量原理及方法,并结合具体零件,给出了详细的调整方法和测量步骤.通过测量误差分析验证了其可行性.该方法可以利用坐标镗床的双坐标工作台作为测量工作台,测量方法简单、实用、可靠,在一定条件下可代替三坐标测量机进行类似几何量的检测.  相似文献   

17.
龚志坚 《科学技术与工程》2012,12(25):6444-6447
针对在卧式加工中心上加工大型装载机变速箱体的问题,详细分析了箱体坐标系的原点、夹具上的参考点和加工中心工作台回转中心之间的数学变换关系。采用宏程序编程的方法,解决箱体数控加工中工件多面坐标系变换的问题。实现箱体工件坐标系的原点在工作台旋转后的自动补偿。提高了变速箱体数控加工的编程效率以及程序的通用性。保证了箱体数控加工的加工精度。  相似文献   

18.
大型精密套类零件形位误差的测试在国外已有相应的检测装置,但要求使用高精度的回转工作台.以便保证测量的可靠性。本文着重讨论了利用误差分离技术.使大型高精度零件形位误差可在一般精度的回转工作台上进行测量的原理和方法。所研制的测试系统在生产现场和强干扰的情况下,具有性能稳定、分辨力高和测量量程大等特点。  相似文献   

19.
LAMOST光纤定位系统高精度定位单元控制系统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针对LAMOST并行可控式光纤定位系统,论文介绍了基于双回转机构的光纤定位单元,定位单元采用了基于计算机并行口的开环控制系统,并行口的数据端口构成步进电机的智能脉冲分配器,由集成音频功率放大器TDA1521组成电机的平衡桥式功率驱动电路,论文研究了提高单元定位精度的主要措施,设置机械件辅以电子开关构成单元回转的基准零位以减小多次重定位的累积误差,采用弹簧消隙机构消除齿侧间隙提高系统定位的稳定性,实验表明本定位单元能够实现光纤的快速,高精度定位,定位精度达到40μm.  相似文献   

20.
首先对一般回转刀具的刀刃曲线的广义螺旋运动参数进行了统一定义,然后遵循“回转刀具表面模型→刀刃曲线模型→前刀面、后刀面模型”的路线建立了回转刀具的数学模型,为刀位轨迹计算及回转刀具的数控磨削加工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