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全球平均温度在21世纪将怎样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钱维宏  陆波  祝从文 《科学通报》2010,55(16):1532-1537
采用HadCRUT3全球平均温度距平序列和北太平洋海温年代际涛动(PDO)指数及赤道中东太平洋海温距平序列,探讨了全球温度变化中的长期趋势和多时间尺度周期性波动.研究发现,过去159年(1850~2008年)的增暖速率是每100年0.44℃,其间叠加了1910年前后和1950~1970年前后的两次冷期,以及19世纪70年代、20世纪40年代和1998年以来的3次10年际暖期.器测的全球温度变化中存在准21a和准65a的周期性波动并受百年尺度波动的影响.最近的10年际暖期是这3个周期性波动正位相叠加的结果,形成了器测温度以来的首次叠加现象.3个周期性波动叠加的最大增温是0.26℃,时间发生在2004年.准21a和准65a的周期性波动反映了太阳辐射和海洋变化的影响.根据这一长期趋势和3个周期性波动,能够预测21世纪30年代会出现一个冷期,而在21世纪60年代出现一个暖期.21世纪的最大增暖幅度在0.6℃附近,远小于IPCC报告的预估.  相似文献   

2.
王跃  翦知湣  赵平  党皓文  肖栋 《科学通报》2013,58(4):379-384
在中等复杂程度地球系统模式(UViC-ESCM)中, 受过去7千年来瞬变太阳活动驱动, 北半球冬季太平洋上层水体热力结构表现出百年尺度变化特征, 西太平洋暖池(WPWP)的三维热力响应被大幅度增强. 太阳活动最大值期, 热带西太平洋表层海水温度变化幅度比Niño3区域大30%左右, 而次表层海水温度变化幅度在副热带北太平洋比赤道西太平洋大40%; 太平洋纬向表层海温梯度(西-东)和经向次表层海温梯度(北-南)同时增强, 且在百年尺度周期上线性响应于太阳活动驱动. 表层海温梯度的208 a周期最为显著, 而次表层海温梯度在大于208 a的周期上更为显著. 此外, 表层海温梯度在百年尺度周期上的相位滞后(响应时间)要比次表水海温略小, 表层海温梯度中出现的148和102 a周期并未见于次表层海温梯度. 上述模拟结果初步指示WPWP古海洋记录中的全新世百年尺度波动可能来源于太阳活动变化.  相似文献   

3.
通过资料分析,对比了东太平洋型El Nio(EP-El Nio)和中太平洋型El Nio(CP-El Nio)的生消演变与赤道太平洋次表层海温异常的关系.其结果表明:两类El Nio与赤道西太平洋次表层海温异常都有明显的负相关,但在不同相位阶段相关性的变化明显不同;两类El Nio的发生与赤道温跃层结构的变化密切相关,但其生消演变过程中温跃层东西向的梯度和显著变化的区域以及温跃层振荡的幅度和时间都有显著差异;两类El Nio生消过程中,赤道次表层海温异常的传播演变均起到了重要作用,但在暖SOTA的聚集时间、强度、持续时间以及位相反转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此外,两类El Nio事件中,次表层海温异常的传播有着明显不同的路径:东太平洋型主要的传播回路在赤道及其北侧,在赤道以南虽有SOTA的传播,但没有形成显著的回路;而中太平洋型主要的传播路径在赤道及其南侧,在赤道以北其传播路径则远不如赤道以南清晰.本文还初步讨论了两类El Nio与赤道纬向风异常关系的异同,结果表明EP-El Nio更多是对赤道中西太平洋大范围异常西风的响应;而CP-El Nio则更多是对赤道西太平洋地区异常西风的响应,并且一定程度上需要赤道东太平洋区域异常东风的配合.  相似文献   

4.
利用1895~2014年Had ISST月平均海温资料和CO_2浓度加倍前后600年海气耦合模式CESM试验结果,对比分析了全球变暖前后厄尔尼诺-南方涛动(El Ni?o-Southern Oscillation,ENSO)特征(强度及其中心位置、生命期与频率)的变化及其可能原因.主要结论如下:全球变暖后,在观测和模拟中气候平均的海温增暖中心分别位于热带西太平洋(类拉尼娜型增暖)和热带东太平洋(类厄尔尼诺型增暖),引起热带太平洋低层东风信风相应地增强和减弱,从而改变了热带太平洋最强海气耦合的位置,决定了ENSO演变特征的不同变化.ENSO事件强度中心位置在类拉尼娜型增暖背景态下更倾向于发生在赤道太平洋中部,形成"中太平洋ENSO",而在类厄尔尼诺型增暖背景态下则更偏向赤道东太平洋,形成"东太平洋ENSO".两种气候态的改变都会造成全球变暖后El Ni?o事件生命期的明显延长,其中,类厄尔尼诺型增暖的影响更大,最大可延长约3个月,极端El Ni?o事件生命期的增长更显著.其主要原因是:全球变暖一方面使热带西太平洋异常西风更早出现,有利于El Ni?o事件的提早发生发展,另一方面会减小热带太平洋温跃层的平均深度和热带中东太平洋赤道内外平均海温梯度,分别减慢了海洋次表层负反馈Kelvin波的东传速率和减弱了El Ni?o暖信号的"放电"速率,使El Ni?o事件衰亡速度减缓,持续时间更长.另外,观测和模式结果均表明,ENSO事件强度和频率在全球变暖背景下明显增强和增多,并且类拉尼娜型和类厄尔尼诺型增暖背景态会分别导致极端La Ni?a事件和极端El Ni?o事件频率显著增多.本文研究结果很好地统一了观测和模式中不同气候背景态下ENSO特征变化的现象和机理,为理解和预估全球变暖后ENSO特征的变化及其气候影响奠定了重要的科学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5.
华北汛期降水量年际变化与赤道东太平洋海温   总被引:19,自引:2,他引:17  
陆日宇 《科学通报》2005,50(11):1131-1135
华北地区汛期(7和8月)降水量具有明显的年际变化特征. 本文分析了华北汛期降水量的年际变化对应的环流和海温异常, 发现海温异常在赤道东太平洋有显著的信号, 而且华北汛期降水和赤道东太平洋海温对应的东亚高空急流变化具有明显的相似性, 进而给出了赤道东太平洋海温异常影响华北汛期降水年际变化的可能物理机制.  相似文献   

6.
地球自转与厄尼诺现象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任振球 《科学通报》1985,30(6):444-444
著名的厄尼诺现象——东太平洋赤道附近海温异常增暖,对全球尺度的大气环流和许多地区的气候异常,有重要的影响.对于厄尼诺现象的成因,有的认为由于前期西太平洋聚集暖水以及东南信风崩溃而产生的开尔文波向东传播所致,有的主张与东南太平洋高压减弱引  相似文献   

7.
<正>依据太平洋增暖事件当年及衰亡位相的热带海表面温度(SST)的分布差异,将其演变过程分成3种类型,即赤道东太平洋增暖衰亡至次年的拉尼娜位相(Ⅰ型),赤道东太平洋增暖衰亡至次年的正常位相(Ⅱ型),以及赤道中太平洋增暖衰亡(Ⅲ型).本文研究了三类太平洋增暖衰亡年夏秋季东亚热带气旋(TC)登陆活动的特征及其原因.研究发现,对于Ⅰ型,TC登陆呈现"偶极"型分布,即登陆华南、海南岛和北部湾的TC增多,而登陆华东的TC则  相似文献   

8.
东亚冬季风-暖池状况-ENSO循环的关系   总被引:36,自引:0,他引:36  
李崇银  穆明权 《科学通报》2000,45(7):678-685
基于观测资料的分析和海-气耦合模式(CGCM)的数值模拟结果,提出关于ENSO发生机制的一个新观点:持续的强(弱)东亚冬季风将导致赤道西太平洋地区持续的西(东)风异常;而异常的赤道西(东)风可使得已在暖池区存在相当长一段时间的正(负)次表层海温距平(SOTA)向东传播;沿温跃层东传的正(负)SOTA将造成赤道东太平洋正(负)海表温度距平(SSTA)的出现和 E1 Nino(LaNina)事件的发生.当 ENSO发生之后, E1 Nino(La Nina)事件的影响又将削弱(加强)东亚冬季风的活动.  相似文献   

9.
热带太平洋海气系统的一种年代际局地正反馈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利用大气再分析资料和海温资料等, 分析了热带太平洋地区海气系统年代际变化的内在联系. 结果表明, 在年代际尺度上经过热带海气系统的内部调整, 减弱信风的作用下海气间热交换减少, 导致了热带太平洋温跃层的异常, 有利于热带中东太平洋海温异常增暖; 同时, 海温的增加又促使热带东太平洋对流发展, 激发热带东太平洋局地上升运动和热带中东太平洋的西风距平, 进而减弱Walker环流, 把信号反馈给大气. 反之亦然, 如此构成了一种正反馈过程的年代际模态. 这个热带海气系统自我反馈的年代际“加幅”过程有别于以往用于解释热带海气系统年代际变率时所倡导的中纬度地区对热带地区的远程驱动机制.  相似文献   

10.
江淮梅雨建立的年际变化及其前期强影响信号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江淮梅雨建立具有显著的年际变化特征. 利用NCEP/NCAR再分析数据集以及NOAA提供的全球射出长波辐射和扩展重建海温等资料研究了梅雨建立的年际变化及其前期强影响信号, 并探讨了该信号影响梅雨建立年际变化的可能机制. 结果表明, 前期中太平洋ENSO(CP-ENSO)事件是影响梅雨建立年际变化的强信号, 该信号具有较好的短期气候预测准确率和实用性. 当前期冬季2月和春季呈现CP-ENSO暖(冷)位相时, 梅雨建立最有可能偏晚(早). CP-ENSO主要是通过EAP(或JP)遥相关型影响梅雨建立, 其中位于热带西北太平洋的反气旋环流起着重要作用. CP-ENSO暖(冷)位相年, 热带暖湿气流向江淮流域输送偏晚(早), 赤道附近的中太平洋地区海温产生正(负)异常, 通过海气相互作用, 使得西太平洋副高北跳和印度西南季风建立偏晚(早), 东亚上空大气环流由春到夏的季节性转换因而偏晚(早). 大气环流季节性转换和热带暖湿气流向江淮流域输送偏早(晚)是江淮梅雨建立偏早(晚)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1.
任何投资项目,从来都是收益与风险并存,BT作为一种新型投资建设形式,由于发展时间短,在操作上还处于探索阶段,没有成熟的运作模式可借鉴,因而容易引发各种风险,它更要求我们事先做好风险评估并规划好应对策略,因而全面认识投资建设BT项目的利与弊,成为我们更为关注的焦点.  相似文献   

12.
建筑工程施工监理工作是工程项目建设的一项重要程序,其对质量控制、进度控制、费用控制、合同管理等起着重要的作用.既相互对立而又相互统一的整体,环环相扣.因此,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会给工程带来不良后果,直接影响到建筑工程的正常进行.本文对建筑施工监理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3.
在班级管理中,因学生个性不同,其内心世界的反映也千差万别,班主任要因材施教、因势利导,让爱贯穿始终,让孩子们在爱的滋润下,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4.
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灵魂,它是在长期的生产经营活动中培育形成的为广大员工所接受并共同遵循的、具有先进性和独特性的价值观和行为规范,是企业的生命力之源.随着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入和经济一体化浪潮的冲击,企业文化建设越来越受到国内外企业界的高度重视,成为当今世界企业管理的新潮流.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区域活动的有效整合是幼儿园致力研究的课题.在研究中,尝试打破活动区与各学科存在的界限,建立各区域间的相互联系,将整合的教育观融入区域活动,使每个幼儿在整合性区域活动中获得全面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区域活动的有效整合是幼儿园致力研究的课题。在研究中,尝试打破活动区与各学科存在的界限,建立各区域间的相互联系,将整合的教育观融入区域活动,使每个幼儿在整合性区域活动中获得全面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笔者结合多年的实践经验,对如何有效控制现场签证,有效控制以确保公司和项目双赢.提高业主投资效益加以分析阐述,以供参考学习.  相似文献   

18.
笔者结合多年的实践经验,对如何有效控制现场签证,有效控制以确保公司和项目双赢,提高业主投资效益加以分析阐述,以供参考学习。  相似文献   

19.
随着社会不断进步,经济建设的迅速发展及建筑技术的日益提高,桩基础在城市建设中得到广泛的应用.但在业主要求工期的前提下,施工单位为赶进度却往往忽视了桩基施工质量问题.文章指出了桩基施工过程中容易忽视的问题,并作了简要分析,仅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20.
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灵魂,它是在长期的生产经营活动中培育形成的为广大员工所接受并共同遵循的、具有先进性和独特性的价值观和行为规范,是企业的生命力之源。随着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入和经济一体化浪潮的冲击,企业文化建设越来越受到国内外企业界的高度重视,成为当今世界企业管理的新潮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