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石英位错墙中金的发现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石火生 《科学通报》1993,38(23):2174-2174
在韧性剪切带型金矿中,剪切带中的次级裂面、平行的透入性节理面(Penetrative joints)以及R面(Riedel shear plane)方位的构造裂隙(Structure crack)常被当作与金矿成因有关的构造。但这些构造都不是剪切带韧性变形阶段的产物,其形成不仅晚于剪切带中石英等矿物的动态重结晶,而且晚于糜棱面理的发育。哪么在剪切带韧性变形阶段,在不存在任何规则裂面的情况下,金元素是怎样从围岩单向迁移进入剪切带,并提高剪切带含金总量的呢?  相似文献   

2.
王义天  毛景文  卢欣祥  叶安旺 《科学通报》2002,47(18):1427-1431
以河南小秦岭金矿区Q875脉为研究对象,利用单矿用^40Ar-^39Ar同位素年代学方法对采自该区中深部的矿化蚀变岩样品进行了年龄测定。结果表明,Q875脉的主期成矿作用发生于128-126Ma,作为小秦岭金矿区一条典型的含金石英脉,由Q875脉所获得的这一成矿作用时限对本区在同一地质背景下所形成的石英脉型金矿床具有重要的约束意义,并为解决长期争论的本区成矿时代问题,进一步认识金矿的成因机制和成矿动力学背景提供了新的证据。  相似文献   

3.
浅层次微型韧性剪切带的发现及其形成机理讨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侯泉林 《科学通报》1995,40(7):636-636
多年来对韧性剪切带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较深层次(>10km)的韧性剪切带的应变分析和显微构造特征方面.关于小型至微型韧性剪切带的发育过程的讨论,近几年也有报道.但是关于发育于地壳浅层次(<5km)的韧性剪切带的报道则不多见.本次工作在闽西南地区的二叠系砂岩中发现了浅层次的微型韧性剪切带,本文主要讨论该种剪切带的特征及其形成机理.  相似文献   

4.
云蒙山变质核杂岩的变形规律与发育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位于燕山褶断带中部的云蒙山变质核杂岩记录了华北克拉通东部峰期破坏时的地壳伸展过程.该核杂岩受控于其东部总体NNE走向的大水峪剪切带.剪切带向SE倾,自南西向北东产状变缓,剥露程度变浅,中、南段出露韧性剪切带,北段为脆性正断层.露头构造、显微构造及石英C轴组构皆指示该剪切带为上盘向SE运动的伸展型剪切带.变形温度估计结果(300~520℃)表明,所出露的中、南段韧性剪切带起源于中地壳环境,其西侧下盘卷入的塑性变形带仅为1~3 km宽,反映没有发生过广泛的中地壳塑性流动.岩脉和岩体锆石U-Pb定年及变形岩石中角闪石、黑云母40Ar/39Ar定年表明,该核杂岩起始于135 Ma,在135~126 Ma期间经历了大水峪剪切带强烈活动、上叠盆地发育及同构造岩浆侵位(135~125 Ma).在125~114 Ma期间,该核杂岩快速隆升,大水峪剪切带同时发生伸展活动与被动隆升.剪切带及其上盘抬升至脆性域时被一系列脆性正断层所切割或取代,显示隆升是在持续的伸展活动中发生的.在随后的早白垩世晚期该核杂岩转入伸展背景下缓慢隆升阶段.上述现象表明,云蒙山变质核杂岩是早白垩世(135~100 Ma)NW-SE向持续拉伸背景下以滚动枢纽模式演化,是华北克拉通常见的板内变质核杂岩发育机制.  相似文献   

5.
西大别超高压榴辉岩中石英脉锆石年龄和Hf同位素组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西大别红安地区超高压榴辉岩中石英脉的锆石进行了U-Pb年代学和Hf同位素组成的研究. 结果提供了超高压变质岩石折返阶段流体活动的时间、条件和流体来源等方面的信息. 石英脉中的锆石具有非常完好的晶型, 振荡环带或弱分带结构, 表明它们是从石英脉形成过程中的流体中结晶出来的. 它们的206Pb/238U加权平均年龄为(224.7 ± 1.3) Ma, 是石英脉形成时间的最佳估计值, 记录了超高压岩石早期榴辉岩相折返阶段流体的活动. 热液锆石具有非常低的Lu/Hf同位素比值, 与它们形成于榴辉岩相变质作用阶段相一致. 这些锆石的Hf同位素组成与寄主榴辉岩中的锆石一致, 指示石英脉形成过程中只有小规模的流体活动, 流体为内部来源. 因此, 热液锆石的Lu-Hf同位素体系可以为流体的形成条件、性质以及来源提供有效的制约.  相似文献   

6.
在差应力条件下石英-柯石英转化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固体介质三轴实验系统中采用石英岩进行了石英-柯石英转化的实验研究. 实验结果表明, 在实验围压1.3 GPa, 温度950~1000℃, 差应力1.5~1.67 GPa, 应变75%~81%的条件下, 在塑性变形的实验样品石英岩接近端部的区域, 经Raman光谱分析证实出现了细粒柯石英, 显然, 在差应力条件下出现柯石英的压力远小于静压条件下柯石英稳定存在的压力, 这表明柯石英的形成条件不是惟一的. 在差应力条件下石英-柯石英相变边界向低压方向迁移受最大主应力和差应力的控制, 最大主应力形成了相对较高的应力环境, 差应力导致了样品的变形. 本实验柯石英出现在塑性变形的样品中, 而前人报道柯石英既出现在半脆性变形的样品中, 也出现在塑性变形的样品中. 发生在低温半脆性域的相变机制 是差应力产生的剪切变形引起力学不稳定, 发生在高温塑性域的相变机制是在差应力环境下石英强 烈变形产生的高位错密度引起应变不稳定, 而这两种相变必须在围压大于一定值(如大于1 GPa)时才能发生.  相似文献   

7.
小秦岭含金石英脉复式成因的流体包裹体证据   总被引:23,自引:1,他引:22  
小秦岭地区太古代变质岩、燕山期花岗岩及含金石英脉中流体包裹体研究发现,区域变质热液为高温高盐度的流体,燕山期花岗岩浆期拍热注伪含CO2的低盐度流体,而典型金太乱矿热液也为富含CO2的低盐度流体,但在金矿区无金或贫金地段的石英脉中残留有变质热液特有的埝放物高盐度流体包裹体,这说明石英脉可能是在变质作用过程中就已形成,后期又被燕山期后含金热液叠加改造并成矿。  相似文献   

8.
张晓晖  李铁胜  蒲志平  王辉 《科学通报》2002,47(12):951-956
娄子店正断层构成喀喇沁变质核杂岩的东侧基底剥离断层。野外构造解析和显微构造分析表明,娄子店正断层下盘岩石中的娄子店-大城子韧性剪切带主要表现为左行正斜滑的运动特征。采自该剪切带的2个单矿物^40Ar-^39Ar坪年龄分别为133Ma(黑云母)和126Ma(钾长石),与对应的等时线年龄一致,其中黑云母坪年龄133Ma记录了左行走滑韧性剪切带的形成时间。娄子店正断层所表现的晚期正断伸展与其下盘岩石中的韧性剪切带所表现的左行走滑之间的不一致性使喀喇沁(准)变质核杂岩有别于科迪勒拉型变质核杂岩。本次研究结果为精确限定这类韧性剪切带的形成时代及其成因提供了重要的年代学资料。  相似文献   

9.
乳山金矿床的成因机制——成矿流体和H,O,Sr同位素证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翟建平  胡凯  陆建军 《科学通报》1996,41(12):1119-1121
乳山金矿床位于胶东昆嵛山复式花岗岩体的黑云母二长花岗岩中,属石英脉型,其中Ⅱ号矿体是我国迄今为止所发现的最大一条单脉型矿体。根据各种脉体之间的相互穿插关系,可将成矿作用大致划分为3个阶段:第Ⅰ阶段为矿前期梳状乳白色石英脉;第Ⅱ阶段为成矿期多金属硫化物和菱铁矿石英脉;第Ⅲ阶段为矿后期杂色隐晶质石英脉.有些学者认为乳山金矿床是由花岗岩岩浆期后中温热液作用形成的。本文研究表明该矿床属大气降水成因。  相似文献   

10.
北秦岭含柯石英榴辉岩的发现及其意义   总被引:21,自引:1,他引:21  
胡能高 《科学通报》1994,39(21):2013-2013
近年来,在秦岭-大别造山带的东部相继发现了多处含柯石英榴辉岩,这些超高压变质岩均产在南秦岭造山带.1993年在陕豫交界的秦岭群中发现了榴辉岩等高压变质岩,最近又在榴辉岩中发现了柯石英,现予报道.  相似文献   

11.
滑覆剪切作用形成的剑鞘褶皱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桂梁 《科学通报》1994,39(11):1015-1015
剑鞘褶皱(sheath fold)由Carreras研究比利牛斯海西期褶皱带中提出之后,一直作为深层次韧性剪切带鉴别标志(之一)而被世界所公认.最近国际上也只是在深层次变质岩中见到有关这类的构造现象.我国东南在浅层脆性构造域的二叠系煤系地层中,见到由重力作用的滑覆剪切形成的非常典型的剑鞘褶皱.  相似文献   

12.
李旭平  李一良  舒桂明 《科学通报》2005,50(10):1000-1006
高压-超高压变质榴辉岩中石英脉的产出反映了板块俯冲或折返过程中的流体流动, 但是对成脉过程的温压条件常常缺乏岩石学制约. 对大别造山带黄镇地区低温榴辉岩及其中蓝晶石-石英脉的岩石学研究表明, 脉中呈柱状形态的蓝晶石-黝帘石-石英集合体是硬柱石分解后的假象. 柯石英假象也首次在该地区榴辉岩的石榴石中发现, 证明这些低温榴辉岩经历了超高压变质作用. 热力学温压条件计算表明, 该榴辉岩经历的峰期变质条件为670℃/3.3 GPa, 已达到石墨向金刚石转化的边界. 石英脉中的石英晶体不见波状消光、折曲和碎裂现象, 也没有发现柯石英假象; 根据石英脉中矿物共生组合进行热力学平衡计算得到的成脉温压条件与寄主榴辉岩一样, 明显高于板块俯冲进变质过程中硬柱石分解曲线. 这些观察证明, 石英脉形成于峰期超高压变质之后的板块折返过程中. 因此, 硬柱石分解为蓝晶 石-黝帘石-石英并释放水的反应是在峰期变质之后的折返过程中发生的. 这表明陆壳深俯冲时不仅能够将含水矿物如硬柱石中的水带到地幔深处, 而且可以在折返时释放出来.  相似文献   

13.
贯穿辽西北部和东部、分别呈近东西向和北北东向的韧性剪切带控制着华北北部的构造格局,又制约着该区金矿床形成的主要动力学背景.野外构造解析和显微构造分析表明,前者主要具右行剪切特点,反映由北西向南东的斜冲推覆;后者主要具左行剪切特点,体现伸展兼走滑的运动特征.采自东西向剪切带的 1个样品给出了(219±4)Ma(Bi)的坪年龄;采自北北东向剪切带的两个样品分别给出了(116±2)Ma(Bi)和(127±3)Ma(Bi)的坪年龄.这些年龄为发生在晚三叠世的推覆事件和发生在早白垩世的伸展走滑事件提供了时代证据.  相似文献   

14.
西昆仑库地大型韧性剪切带的厘定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周辉  李继亮  侯泉林  肖文交  陈海泓 《科学通报》1999,44(16):1774-1777
在西昆仑库地有一套传统上被认为是前寒武基底的变质岩系,野外2发现该岩系发育透入性面理,拉伸线理定向性工有丰富的剪切运动学标志,前剪切指向为上盘自北向南上是一条大型韧性剪切带,  相似文献   

15.
西天山造山带以发育蓝片岩和低温榴辉岩著称,蓝片岩中的大量榴辉岩相脉体记录了蓝片岩-榴辉岩相转变时的流体活动.详细的野外调查发现,西天山超高压榴辉岩内也发育了大量的高压脉体,而与蛇纹岩伴生的榴辉岩则受到了明显的异剥钙榴岩化改造,这些都是俯冲带变质作用过程中流体活动的直接证据.超高压榴辉岩内发育的高压脉体主要有3种类型,分别为绿辉石脉、石英脉和黝帘石脉,这些脉体不同程度地切穿了早期的面理.脉体石榴石是物理迁移的结果,而其他脉体矿物如榍石、绿辉石、黝帘石、白云石和磷灰石等,是从高压流体中晶出的.高压流体对钡元素具有富集作用,流体成分在时空上存在不均一性.这些普遍发育的脉体形成于超高压榴辉岩折返阶段,表明在减压过程中也可以发生强烈的流体活动和微量元素迁移.西天山异剥钙榴岩的原岩年龄为-420 Ma,异剥钙榴岩化作用发生在折返阶段(-290 Ma).在部分异剥钙榴岩化阶段,流体富集Ca,Si,Ti,Mn,Nb,Ta,Zr和Hf,亏损Fe,Mg,Na,K,REE,Tb和Y,氧逸度高,流体对岩石的交代作用不彻底,发育不平衡矿物结构;在完全异剥钙榴岩化阶段,流体富集Ca,Mg,LREE,Ni和Cr,亏损Fe,Ti,Rb,Ba,MREE和HREE,流体作用强烈,富水流体相的强烈淋滤作用使大部分元素发生迁移.  相似文献   

16.
五龙金矿是华北克拉通东部辽东矿集区的典型代表,属于石英脉型金矿.但是,对于其构造控矿机制长期没有明确的认识.本次构造与年代学研究表明,该区在早白垩世初经历了近南北向挤压,形成了多条北东走向左行平移断裂,及其派生的共轭剪破裂.在随后的早白垩世期间(约131~113Ma),该区遭受了西北西-东南东向拉张,形成了北东至北北东走向正断层,并且使得前期构造复活.在此早白垩世伸展期,五龙金矿区南部侵位了三股流岩体(131~120 Ma),北部侵位了五龙背岩体(127~126 Ma),而矿区内侵位了一系列闪长岩脉、花岗岩脉、花岗伟晶岩脉、煌斑岩脉、辉绿岩脉等,前两者与含金石英脉紧密伴生.本次锆石U-Pb定年,指示区内闪长岩脉与花岗岩脉的侵位时间为127~113Ma,属于伸展活动中的同构造侵位岩脉.这些早白垩世岩脉,一方面沿着新生的北东至北北东向张裂面就位,另一方面沿着复活的早期构造就位,从而导致了区内多方位岩脉的共生现象.五龙金矿含金石英脉与这些同期岩脉具有类似的形成机制,两者常呈伴生关系,推断区内金成矿发生127~113Ma期间,属于华北克拉通破坏峰期形成的金矿.但是,五龙金矿具体成矿时间还需矿石矿物直接定年的证据.  相似文献   

17.
深俯冲大陆板块折返过程中的流体活动   总被引:24,自引:4,他引:24  
郑永飞 《科学通报》2004,49(10):917-929
与洋壳俯冲过程中释放大量流体引起同俯冲岛弧岩浆作用、形成石英脉和变质矿床等现象相比, 陆壳俯冲过程以相对缺乏流体为特征. 但是在深俯冲陆壳的折返过程中, 含水矿物分解、原生包裹体爆裂和结构羟基出溶能够产生可观的含水流体, 成为碰撞造山带变质作用、岩浆作用乃至成矿作用研究的重要目标之一. 根据对大别-苏鲁造山带超高压变质岩中流体活动程度和总量的研究, 发现深俯冲陆壳折返过程中的流体活动具有如下效应: (1) 弥散式流体流动导致广泛的角闪岩相退变质; (2) 隧道式流体流动在榴辉岩内部形成高压石英脉; (3) 聚集式流体流动引起上覆岩石部分熔融, 在造山带内部形成同折返岩浆岩. 由超高压矿物降压释放羟基所形成的含水流体以低盐度为特征, 并且能够形成弥散式或隧道式流体流动. 因此, 研究超高压岩石折返过程中的流体活动, 不仅对于认识陆陆碰撞造山带的地球动力学过程, 而且对理解壳幔物质再循环及其有关的岩浆作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东天山康古尔金矿床磁铁矿绿泥石建造地质地球化学以及Sm Nd法和Rb Sr法同位素年代研究表明 ,该建造的Sm Nd法等时线年龄为 ( 2 90 4± 7)Ma ,Rb Sr法等时线年龄为 ( 2 82 3± 5 )Ma ,成矿作用发生在海西晚期 .矿床的形成与塔里木板块同准噶尔板块碰撞引起的大规模逆冲、剪切、形成巨型黄山 秋格明塔什韧性剪切带有关 .  相似文献   

19.
东天山康古尔金矿床磁铁矿绿泥石建造地质地球化学以及Sm-Nd法和Rb-Sr法同位素年代研究表明,该建造的Sm Nd法等时线年龄为(2904±7)Ma,Rb-Sr法等时线年龄为( 2823±5 )Ma,成矿作用发生在海西晚期.矿床的形成与塔里木板块同准噶尔板块碰撞引起的大规模逆冲、剪切、形成巨型黄山秋格明塔什韧性剪切带有关.  相似文献   

20.
谭运金 《科学通报》1984,29(10):616-616
在赣南某石英脉型黑钨矿床中,作者见到呈浸染状产于石英脉近矿热液蚀变岩石内的石榴石。研究表明,它们是石英脉黑钨矿床的一种新类型热液蚀变——石榴石化产物。一、石榴石化的地质产状矿床是一个产于花岗岩内外接触带的石英大脉型黑钨矿床。成矿母岩是隐伏于地表以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