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请看封面这张照片:一块巨石拔地而起,直破青天,多神!多奇!这就是梵净山有名的蘑菇岩.由于特殊的地形地貌和特定的气候条件,这里也能出现峨嵋山、庐山那样的"宝光"奇景.每当月夜,人们还会发现自己巨大的身影清晰地映射这块巨大的岩石上.大自然的奥秘再加上神话般的渲染,梵净山这个有名的游览圣地不仅吸引着古往今来的游客,也吸引着探索大自然的科学家们.今年四、五月间,贵州省环境保护局和省环境科学学会邀集一些科学家和专业工作者,对梵净山自然保护区进行了一次综合性科学考察.  相似文献   

2.
库姆塔格沙漠综合科学考察的初步结果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库姆塔格沙漠位于中国西北干旱区,被称为我国第六大沙漠.由于技术手段等多方面原因,长期以来对库姆塔格沙漠没有进行过综合科学考察,成为中国沙漠科学考察的一个空白.2005年8月26日至9月24日,在甘肃省科研项目资助下(QS041-C31-03),甘肃省治沙研究所组织发起,聘请中国科学院郑度院士、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杨根生研究员和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卢琦研究员为科学考察顾问,在2004年9月前期考察的基础上,由甘肃省治沙研究所、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和兰州大学15名科技工作者组成的库姆塔格沙漠科考队,首次对库姆塔格沙漠的地质、风沙地貌、动植物种类及分布、地表水系分布特征和变迁、沙漠气候和风沙活动等进行了全面综合科学考察,取得了初步的研究结果.  相似文献   

3.
我院地理系讲师屠五麟、研究生方嗣昭、杨龙、李久林等人,于今年5月,参加贵州省环境保护局组织的梵净山自然保护区综合考察工作。在植被考察的过程中,于5月16日首次在梵净山烂茶顶发现冷杉。5月22日再次进一步考察核实。冷杉林在海拔2100—2350米的山岭北坡,约有450余亩。在详细调查的近19亩林地里,有冷杉120株,其中  相似文献   

4.
本文概述了梵净山的自然地理概况、考察经过及方法,重点介绍了考察结果及结果分析,认为:一、梵净山昆虫的区系组成,是以东洋种为主,并有一定数量的古北种存在,在中国动物地理区划中,则主要由华中、华南、西南三区种所组成,而以华中区种为主。二、具有明显的垂直分布。梵净山昆虫的垂直分布可分为:1.山麓丘陵带(海拔600m以下);2.低山带(海拔600—1250m之间);3.低中山带(海拔1250—1900m之间);4.中山带(海拔1900—2100m之间);5.亚高山带(海拔2100m以上)。文内叙述了各带的自然概况、种类、区系及森林被害情况。三、具有昆虫种类繁多、生态系统稳定的特点。考察所采标本已鉴定的有609种。分属108科、467属。其中新种56个,新属一个,且有一些珍稀种类、梵净山特有种及原始类群。各种类间互相依存,互相制约的现象普遍,这对抑制梵净山森林虫灾的大发生有较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正>"少年极先锋——青少年极地科学考察活动"是由中国科学教育促进会主办,国内多家科研机构与大学参加的大型青少年国际科学考察系列活动。2015年元月,在多名极地科考专家的带领下,考察队员们将远赴南美洲和南极半岛地区,通过十余天的考察生活,详细了解那里的自然、生态、环境、历史和文化,并通过对前期选定的课题进行采样、记录和现场检测,为考察结束后期学生进行数据分析、报告撰写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2012年10月对湖北省保康县五道峡自然保护区进行综合科学考察.考察期间采集到两栖动物蛙类标本1只,经鉴定,为无指盘臭蛙(Odorrana grahami),是湖北省两栖动物新纪录.  相似文献   

7.
张占仑  王建平 《河南科学》1992,10(2):205-212
通过系统分析的方法,指出我国综合科学考察从1979年开始进入新的发展时期。新时期综合科学考察的特征是:针对性,战略性,层次性,实用性.内容体系包括区域自然资源和社会经济条件考察分析系统、重大专题考察研究系统、定点开发试验系统、区域发展分析系统、理论与方法总结系统等五个子系统.其中定点开发试验与区域发展研究是新开辟的研究领域.  相似文献   

8.
徐霞客对西南民族聚落地理的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从民族地理学的角度,以徐霞客晚年对西南地区完整意义上的科学考察资料为依据,从聚落的数量、名称、形态、规模、内部结构、聚落景观与建筑、聚落与集市等多个层面,系统地揭示了徐霞客对西南民族聚落考察的贡献,以及他在考察过程中所体现出来的求真务实的科学精神.  相似文献   

9.
<正>7月20日,我国第八次北极科学考察队乘"雪龙"号科学考察船从上海极地考察国内基地码头起航,前往北极执行科学考察任务。这是我国首次环北冰洋考察,也是"雪龙"号首次试航北极西北航道。作为中国首次执行北极业务化观测任务。在本次考察中,中国北极考察队将首次实施环北冰洋考察,同时,"雪龙"号将首次试航北极西北航道。此次极地考察以"雪龙"号为平台,将开展北极航道综合调查、海洋生物多样性、海洋水文、海洋化学、海洋地质、海洋微塑料和海洋垃圾等污染物调查等考察工作,在白令海、  相似文献   

10.
今年4月7日上午,由西藏自治区藏北高原无人区科学考察组织委员会组织的藏北无人区综合考察队起程。此次考察是对藏北高原无人区的第四次大型科学考察活动,也是第一次深入无人区腹地,前三次的考察限于条件,只在无人区的边缘地带活动。考察队共有25人,由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西藏大学、西藏博物馆、浙江自然博物馆等多家单位的专业人员组成,领队由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地质科学院盐湖与热水资源研究发展中心主任郑绵平研究员担任。最高的天然动物园———羌塘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羌塘,藏语意为“北方空地”,由于地势高,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11.
 中国首次北极科学考察, 自1999年7月1日于上海正式启航起, 至9月9日靠港为止, 共历时71天。本次北极科学考察的主要内容是进行“北冰洋的海、气、冰相互作用综合研究”.考察的具体科学目标有3个: 一是探讨北极在全球变化中的作用和对中国气候的影响; 二是了解北冰洋与北太平洋水团交换对北太平洋环流的变异影响; 三是了解北冰洋临近海域的生态系统与生物资源对中国渔业发展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双翅目长角亚目(Diptera:Nematocera)的眼蕈蚊科(Sciaridae)为小型昆虫,触角分16节,复眼的内侧尖突并在背面相接形成眼桥,故有尖眼蕈蚊之称。幼虫多生活在蕈茵中,常为蘑菇的重要害虫。眼蕈蚊科的种类多,分布广,贵州省过去没有记录;本文初次报道梵净山的十一个新种。标本是北京农业大学植保系的昆虫分类研究生吴鸿和王象贤参加贵州科学院梵净山昆虫考察所采集的,插图蒙杨春清复墨,对以上三  相似文献   

13.
结合降水、地形、植被、土壤、水文和土地利用等数据构建最大熵模型和地理探测器模型相融合的乡镇单元尺度地质灾害易发性评价模型,以世界自然遗产地梵净山为案例进行模型应用.结果表明,梵净山地质灾害发生的高风险区和较高风险区主要位于梵净山东北侧的寨英镇、怒溪镇以及梵净山西侧的罗场镇、缠溪镇,中部的自然保护地灾害发生概率较低;梵净山地质灾害的发生与人类活动关系更大,最重要的影响因子为距居民点的距离;降雨是梵净山地质灾害发生的催化变量,能够强化多个影响因子的作用.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以及Kvamme增益统计对模型精度进行验证,训练集和测试集的曲线下面积值分别为0.890和0.885, Kvamme增益统计值为0.89,表明所构建的模型精度较高,划分的地质灾害易发性等级区分度明显.  相似文献   

14.
《甘肃科技》2010,(22):F0002-F0002
乌兰布和沙漠天然梭梭群落科学考察 2008年8月,阿拉善SEE生态学会会长王石在考察了民勤荒漠化防治情况后,前来我所访问并与我所商讨了关于发展乌兰布和沙漠天然梭梭林考察的活动。  相似文献   

15.
前言     
梵净山是我国在中亚热带地区同纬度的山地森林中分布面积较大而连续、发育历史古老、保存较好、原生性较强、生物资源十分丰富的一个自然保护区,由于它良好的生态环境与丰富的生物资源,具有重要的科学研究价值,经济开发潜力很大。早在本世纪初即引起了国内外一些学者及专家的重视,解放后不少单位曾对梵净山进行过考察,并取得了许多宝贵的资料及可喜的成果。但由于种种原因,对动物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份  相似文献   

16.
为了给鄱阳湖入湖污染物科学考察提供技术指导和理论依据,以入湖污染物筛选技术、入湖污染物途径、入湖污染物总量计算和入湖污染物科学考察技术为考察方法,重点阐述了入湖污染物各种筛选方法、污染物入湖途径的确定、各种入湖途径的计算方法以及现场考察技术和实验室技术等内容。  相似文献   

17.
《科技潮》1999,(7)
国家海洋局局长张登义于6月18日宣布,经国务院批准,中国首次由政府部门直接组织的北极科学考察将在7-9月间进行。7月1日,来自国家海洋局、中国科学院、国家土地资源部、农业部、教育部、中国气象局、国家测绘局等部门的近50名科技人员和20多名新闻记者将乘"雪龙号"破冰船从上海出发,奔赴北极。IBM 公司为首次远征北极的"雪龙"号的局域网建设和气象卫星接收处理系统提供了价值40余万元人民币的计算机设备。这是继1998年12月雅鲁藏布江大峡谷考察和1999年4月南极考察等活动后又一次得到 IBM 公司支持中国科学考察活动。  相似文献   

18.
中国首次北极科学考察 ,自1999年7月1日于上海正式启航起 ,至9月9日靠港为止 ,共历时71天。本次北极科学考察的主要内容是进行“北冰洋的海、气、冰相互作用综合研究”。考察的具体科学目标有3个 :一是探讨北极在全球变化中的作用和对中国气候的影响 ;二是了解北冰洋与北太平洋水团交换对北太平洋环流的变异影响 ;三是了解北冰洋临近海域的生态系统与生物资源对中国渔业发展的影响。共有来自海洋、生物、大气、地质、海冰等近10个学科的124名科学家参加了本次科学考察 ,其中来自大气、海洋、海冰等多学科的科学家在北纬75…  相似文献   

19.
随着气候环境的变化,植被类型的分布与其生长环境也受到了严重的影响,以梵净山自然保护区为例,通过GIS空间分析功能定量分析了梵净山自然保护区植被分布情况,并结合相关环境数据对影响梵净山的植被分布进行统计分析,通过分析不同植被类型与气温、降水、海拔、坡度和坡向5个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显示,坡度是影响梵净山植被类型分布格局的主要因素,并得出了梵净山各植被类型的最优发育环境区间,通过揭示植被与环境的相互关系及影响,将有助于梵净山自然保护区的管理与植被保护。  相似文献   

20.
吕月 《今日科技》2021,(9):43-44
身怀绝技的"实验6" "实验6"科考船由南海海洋所承担,总投资5.175亿元,是国家发展改革委立项的中国科学院"十三五"科教基础设施首个获批准并第一个提前完工交付使用的建设项目,不仅填补了目前国内中型地球物理综合科学考察船的空白,也成为我国3000吨级深海远洋科学考察的主力船舶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