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歌德的诗剧《浮士德》以它在文学和哲学上的价值吸引了不少十九世纪的著名音乐家为它作曲。舒曼付出十年的心血,用音乐语言出色地诠释了歌德的原著。清唱剧《浮士德》是不可多得的一部杰作,它是舒曼音乐艺术中的一颗明珠。  相似文献   

2.
许爱兵 《咸宁学院学报》2010,30(3):47-48,50
继荷马史诗,但丁的《神曲》,莎士比亚和他的悲剧之后西方文学的第四里程碑:歌德和他的《浮士德)。歌德的伟大:永远努力着,既内向又外向,天生的悟性,很高的资质和诗性的修养和冲动。歌德在政治与生活中的怯懦:思想进步,现实生活中却表现出一种市民的平庸。反映歌德现实生活的《少年维特之烦恼》,宗白华评论《浮士德》:近代人的圣经——《浮士德》:力求解决欧洲近代人所碰到的人生的全部问题,渴望获得生命最高价值的痛苦。浮士德的生命里程,冯至认为《浮士德》的主题在与自强不息;浮士德的两难命题。  相似文献   

3.
《浮士德》是歌德以毕生精力创造出的融诗的巨大力量与哲学思想的无限深度为一体的杰作,是歌德一生思想和艺术探索的结晶,它凭借博大精深的思想价值及鲜明的艺术特征谱写了"一部灵魂发展史,一部时代精神发展史"。  相似文献   

4.
靡非斯特是歌德诗体剧《浮士德》中的一个重要人物,是魔鬼的化身。从他身上看歌德在《浮士德》中的辨证艺术思想:他主观上作恶,客观上造善,对浮士德形象作了很好的补充;“恶”并非绝对的坏事;他既是社会罪恶的制造者,同时也是社会罪恶的揭露者。  相似文献   

5.
歌德的《浮士德》是"一种生活的发现艺术"。通过阅读作品,我们就会发现无论是"浮士德"形象还是"浮士德精神",其最终的指向都是人的心灵世界,是人类追求和寻找精神家园的一种艺术化表达,浮士德的一生是寻找精神家园的一次审美体验。  相似文献   

6.
歌德的《浮士德》是"一种生活的发现艺术".通过阅读作品,我们就会发现无论是"浮士德"形象还是"浮士德精神",其最终的指向都是人的心灵世界,是人类追求和寻找精神家园的一种艺术化表达,浮士德的一生是寻找精神家园的一次审美体验.  相似文献   

7.
歌德的《浮士德》是“一种生活的发现艺术”。通过阅读作品,我们就会发现无论是“浮士德”形象还是“浮士德精神”,其最终的指向都是人的心灵世界,是人类追求和寻找精神家园的一种艺术化表达,浮士德的一生是寻找精神家园的一次审美体验。  相似文献   

8.
歌德的《浮士德》究竟是悲剧还是喜剧?这种争论至今没有停歇。其根底在于《浮士德》“以悲剧开始,而以歌剧告终”。人们则往往各置一端来证明其或悲或喜。其实,浮士德失明与否是全剧的关键情结。正是这一情结使得《浮士德》在其悲剧之旅中有了光明的结局。也正因为如此,使得该剧充满了“痛苦的神秘”,使得人们对其悲喜剧精神的理解与把握变得扑朔迷离。本文试从神话原型理论出发,来解读“失明”这一情节意象的原型意义,并且全面把握《浮士德》所真正表达的精神。  相似文献   

9.
原型是一种在文学中反复运用并因此成为约定性的文学象征或象征群,歌德的《浮士德》中潜藏了许多《圣经》原型,在主题意向、情节结构、人物类型等方面均有所表现,既继承了《圣经》中的原型,又有所发展和超越。  相似文献   

10.
《浮士德》是德国诗人歌德的杰作。作品中主要人物浮士德和梅非斯托的个性特征体现了能隐寓古今的相反相成、对立统一的思想;作品还通过对不同阶层人物不同心态的淋漓尽致的分析,纷繁复杂的社会政治现象的揭示,和民间节会情景的描绘,向读者展示了文艺复兴以来欧洲社会丰富多彩、千变万化的历史、文化和民俗。《浮士德》所体现的思想、文化、学术观点,能给我们中国人特别是青年一代很好的教育和启示,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今年是歌德诞辰250周年。歌德的一生是紧张的思想探索和艺术探索的一生。倾歌德毕生之精力完成的力作《浮士德》,在世界学史上是独树一帜的,她总结了从艺复兴到启蒙运动300年间资产阶级所走过的道路,通过一个西方家喻户晓的人物浮士德的漫游,把这一过程形象化,并寓以深刻的思想内涵。在作品中,歌德第一次在学中大力讴歌千百万人的劳动,千百万人的开创性事业,是一种巨大的历史性进步。在艺术上,作曲折地表达了“劳动是美”的美学观,把通过劳动建立的理性王国作为实现美的具体内容,然而歌德所歌颂的劳动,是资本主义制度下的劳动,脱离了阶级属性的劳动,因而不可能使千百万人“安居乐业”,带有强烈的乌托邦性质。从这个意义上讲,歌德是“未来的宗教预言家”。  相似文献   

12.
张会忠 《当代地方科技》2012,(10):157-157,159
浪漫主义时期德国作曲家的音乐通常被人们誉为"诗的音乐,音乐的诗",这位伟大的作曲家就是舒曼。他十分注重用音乐来表现人物内在的情感,善于揭示人类精神世界,善于刻画人物丰富的心理活动,在他涉及的众多音乐题材中钢琴套曲尤其体现了他典型的独创性风格,《童年情景》即是其钢琴套曲创作中脍炙人口的一部经典杰作。钢琴套曲《童年情景》是舒曼于1838年2月是一部描写儿时情境的回忆录。其创作灵感来自于舒曼对恋人克拉拉的思念之情,由此而触发了他音乐创作的激情。  相似文献   

13.
(一)表演的历史 (二)表演的困难 (三)时代的影响 (四)个人的经验 (五)剧本的分析 (六)浮士德性格分裂的来源 (七)两种代表的表演方式 (入)戏子个性作表演根据 (九)浮士德统一性格表演的努力 (十)结论 一表演的历史 要讨论歌德浮士德上部的表演问题,我们先研究它表演的历史。(1) 歌德写浮士德悲剧上部的时候,并没有想到它能够在剧台上表演,因为浮士德中间包含许多表演的困难,当时德国剧台导演家,拿看不能解决,所以出版後差不多二十年,都没有人去正式表演它。固然歌德在浮士德上部出版後二年,一八一零年十一月,他就想到要把浮士德在魏玛戏院中…  相似文献   

14.
德国浪漫派作曲家舒曼同时也是一位出色的音乐评论家,他的音乐评论对于指引19世纪初期欧洲音乐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由舒曼一手创建的《新音乐杂志》集中了他绝大部分评论文章,并在德国艺术评论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文章集中研究舒曼创办杂志的初始过程,其中有很多珍贵史料,可供研究者参考。  相似文献   

15.
《天堂与仙子》是舒曼根据爱尔兰诗人摩尔的叙事诗《拉拉鲁克》 ,亲自撰写脚本并为独唱、合唱与乐队采用世俗清唱剧体裁写成的。舒曼是 1 9世纪德国前期浪漫派音乐的化身 ,是想用音乐表现浪漫派文学 ,追求纯浪漫主义的音乐家。浪漫主义是新的思想方法、新的宇宙观  相似文献   

16.
人类追求实现自我价值的光辉典范①———孙悟空形象新论李新灿勃兰兑斯说:“文学史,就其最深刻的意义来说,是一种心理学,研究人的灵魂,是灵魂的历史”①。荷马史诗、但丁《神曲》、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歌德的《浮士德》,之所以被称为十九世纪前西方文学史上四...  相似文献   

17.
从舒曼的艺术生平、钢琴作品、以及对其代表作套曲《狂欢节》的分析与鉴赏等三个方面入手。深入探讨了舒曼在钢琴音乐创作中的艺术思想、美学观念、基本特征和不柯贡献,令人信服地表明,舒曼不愧是19世纪西方浪漫主义音乐杰出的作曲家和音乐评论家  相似文献   

18.
:李斯特 ,这位充满传奇色彩的匈牙利作曲家、钢琴家、音乐评论家 ,第一个树起了标题音乐的旗帜 ,创作了《浮士德》和《但丁》两部标题交响乐 ,而其在创作方面的最大成就是首创了单乐章形成的“交响诗”。就连他的交响曲 ,似乎也是几首交响诗联成一体的套曲。如《浮士德》交响曲就是三幅“性格画”。  相似文献   

19.
德国作曲家舒曼的标题性套曲《狂欢节》以其深刻的浪漫主义思想、色彩缤纷的音乐形象和紧密精巧的音乐构思折射出舒曼独特的创作魅力,成为钢琴艺术作品中的不朽经典。  相似文献   

20.
舒曼的声乐套曲《诗人之恋》,在结构上各自独立,在情节上相互联系,是一个音乐统一体。《诗人之恋》的钢琴声部的和声,不协和和弦的广泛使用、下属功能意义的加重、频繁的离调、调式综合和弦的运用,以及半音化的线性的音乐特色,充分体现了舒曼的浪漫主义抒情风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