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方言是一个地区民俗的载体,它是民俗文化赖以留存、传承的媒介,它不仅是民俗文化的表现形式,它也是内容。"基于此,本文以南昌方言"大娘"为例,拟从音韵、媵制婚俗与大娘的关系二个方面来追溯南昌方言中这一表称谓的词的由来,得出"大"字在这一独特的称谓中含有"重叠"之义,并且简单谈谈这一特殊义在南昌方言中的具体应用。  相似文献   

2.
"X+人"这一表示由于外界的刺激给人造成的某种不舒服的消极主观感受的结构形式在汉语方言里广泛存在。在赣语新余(水北)方言中,"X+人"(如"热人"、"苦人"、"晒人"等)结构已经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并有自己的独特之处:这类"X+人"结构在历史上经历了一个由词组凝固成词的过程,在用法上相当于一个形容词。原为实语素的"人"意义不断虚化,显示出了词缀化的倾向。  相似文献   

3.
鄂东南通城方言中"女性称谓"缺失是一个较为独特的现象。文中通过对通城方言与普通话亲属称谓作对照,发现大量的女性称谓缺失,现有的女性称谓大多数也只在引称中出现,究其原因,本人认为主要是由历史传承、文化和宗教等因素造成的。  相似文献   

4.
闽、粤、客是东南地区比邻而居的三种重要方言,它们拥有一批语音相合、词形一致、词义相同或相近的共同的方言词。这些词有的是同源词,包括共同来自古代汉语、共同来自古百越族语言的"底层"、共同来自外国语;有的是借贷词,即三方言出于地缘上的直接接壤而相互借用的词语。本文在音韵论证的基础上,考证了闽、粤、客方言共同的方言词六十来个,以此透视闽、粤、客方言历时和共时上的某些关系。  相似文献   

5.
各地方言都有自己的称谓系统,亲属称谓词反映着婚姻家庭中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从一个侧面反映着一个地方的传统文化。本文列举龙岩方言的四大体系的亲属称谓词,漫谈其中蕴涵的传统伦理观念、反映着古老的婚姻形式和社会生活、折射出亲情醇厚的民俗民风。  相似文献   

6.
孙洁 《科技资讯》2012,(29):184-186
本文以中日礼貌用语比较——敬称的构成及特征分析为题,细致分析中日敬称的构成及特征。意在避免学习者受母语影响误用日语敬称,加强敬称互译的准确性。汉语敬称的人称代词是汉语的独有特点,亲族、拟亲族称谓系统丰富,社会通用称谓兼有敬称和礼貌称谓的双重特征。日语的敬称的由接头词、接尾词的构成是日语的特点。日语中有统一的社会通用称谓。由于不同历史文化的影响,产生了中日敬称的差异。  相似文献   

7.
岳阳柏祥方言中的亲属称谓词主要有“长辈”、“平辈”、“晚辈”三大类,经考证该方言称谓词有些沿用古代亲属称谓词。该方言称谓系统中最具特色的是称谓词性别异化现象,这种现象的出现可能是沿用古代称呼的传统并受男尊女卑思想影响的结果。  相似文献   

8.
本文所论是潍坊方言中主要人际称谓的“同指异称”与“同称异指”现象。一方面,潍坊方言中祖父母、父母等主要称谓对象,各县市区有着不同的称谓用词;另一方面,潍坊方言中“爷爷”、“爷”等同一个称谓词,各县市区往往又代表着不同的称谓对象。本文就潍坊方言中人际称谓存在的这两方面的问题,作了较为全面的分析归纳。  相似文献   

9.
普通话里的结构助词"的"①,语气词"呢"和方位词"里"在安阳方言中的读法一致,且三词都受其前面字音的影响而严格地分为四种读音。本文具体分析了这四种读音各自出现的条件,并试图探析这组语音合流现象产生的原因。  相似文献   

10.
对邵阳县金称市方言中重叠式名词从语音、语义和语法3个方面进行了描写分析。邵阳县金称市方言中重叠式名词语音上呈现模式化特征,同形重叠式名词通过异调变音来区别意义。这些词主要分布在器物、植物和人物称谓的具体性口语词之中,绝大对数不具备小称指爱等色彩意义。重叠纯粹是一种构词手段,重叠后一律不儿化,不带儿尾,子尾等词尾。从金称市方言中重叠式名词可以看出西南官话对湘语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安徽颍上方言中“搁”字的语法特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主要分析了"搁"字在颍上方言中的特殊用法。通过与普通话中"在"字结构的比较,彰显出颍上方言中"搁"字结构在语义涵盖、语法环境等方面的特色,并尝试探讨"搁"字结构不能引进动作终结点的原因。这对于挖掘颍上方言语法的地域特色,了解其语言发展的历史踪迹是很有价值的。  相似文献   

12.
"哩"是丰城话中使用频率较高的一个助词。本文拟对丰城话中助词"哩"的分析,得出"哩"总共有"哩1"、"哩2"、"哩3"、"哩4"和"哩5"五种用法。  相似文献   

13.
莲花方言是赣方言吉莲片的分支,其语法比较复杂多变,突出表现在表示语气、时态、行为方式的助词、副词、语气词异常丰富,且多为身兼数职,表达了极其详尽的语法意义,本文撷其中一个"来"字,分析了它在此方言中的八种用法及语法功能,分别从其不同的句法功能阐述其句法特点及其语义特点。  相似文献   

14.
江西赣方言的"吃价"是个性质形容词,有其独特的意义和用法,可以作谓语、定语、补语,是由一个动宾短语词汇化而来的."吃价"在江西赣方言中分布较广泛,也在吴方言中存在.它是否能像"忽悠"等词一样在全国用开,乃至进入到普通话中来,目前还很难下结论.  相似文献   

15.
普通话的“在”可以用作动词、介词和副词,玉林话的“在”,除了用作动词、介词和副词之外,还可以用作助词,表示动作行为正在进行或状态在持续,也可以表示确定语气。本文全面描述玉林话“在”的各种意义及其具体用法,并对其运用规律作了一定的探索。  相似文献   

16.
拉萨口语中的动词语尾bafyinv与语序、人称、动词、时态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只有正确地安排好语序,确定好人称,使用好动词及其时态,才能构建出正确的“bafyinv”句式。文章分别论述了与“bafyinv”相关的语序、人称、动词和时态,总结了“bafyinv”句式的规律。  相似文献   

17.
助词“着”与谓词性成分结合,在普通话中主要用于表示“进行/持续”。西南官话荔浦方言的“着”既可以用来表示“完成”,也可以表示“经历”等“体”意义。在西南、江淮官话,吴语,湘语,闽语等汉语南方方言及一些少数民族语言中,用“着”表示“完成”的比较多见,而同一方言点中“着”既表“完成”又表“经历”的则比较少见。“着”的特殊表“体”功能总体看来,其地域分布较为广泛。  相似文献   

18.
简化和繁化是汉字发展过程中的两个必然现象。简化是为了控制社会用字的数量和书写更为便捷;繁化是为了社会用字的词义更为准确。在物资文明和精神文明高度发达的今天,语言文字的规范化必须依靠国家的强制措施,必须依靠语言文字工作者的指导作用。整理规范语言文字,必须坚持科学性原则。适应社会的需要,是我们整理规范语言文字的根本目的。要确定现代汉语规范通用汉字,前提是颁布相关规定制定必要措施,整理、规范和限定“人名用字”、“生僻的地名用字”、“方言用字”。  相似文献   

19.
河南罗山地处鄂豫皖3省交界,多种方言在这里发生广泛接触,造成了比较复杂的方言状况。罗山定远话属于中原官话中的信蚌片,又深受孝感方言影响。定远话这种复杂的方言接触的特征在疑问代词中表现得较为突出。定远话的疑问代词主要有“哪”“么”“几”“多”“谁”等几组,各组中均有独具定远话特色的疑问代词形式,如“哪个。…‘么搞…‘几咱…‘多长远…‘谁个”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