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亢霖 《世界博览》2011,(12):85-85
黑社会不仅存在于电影故事中,也存在于真实的香港电影业——他们怎么会放过电影业这么便捷的洗钱手段?当下内地电影票房迎来"大跃进",动辄冲击"亿元",相比之下,港片无疑是灰暗的。2010年香港电影年产量不足50部,跌入30年来最低谷。这不能不说是惨淡了。港产片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之交迎来巅峰。1992年产量达到210部,票房令人咋舌地超过120亿港元一那可是1992年的120亿啊!那时,港产片还无从在大陆获得多少票房,在简陋、昏暗的录像厅,  相似文献   

2.
香港电影金像奖近日落幕,《一代宗师》得到的12个奖杯,破了这个33岁电影奖此前曾给予一部电影最多奖杯的纪录。金像奖这些年来试过鼓励合拍片,鼓励纯港片,为的都是要港产片"不消失"。终于等到了《一代宗师》出现的这一天,这部电影很复杂,说不清楚它到底是哪里的影片,可偏偏所有人都觉得它应该是一部香港电影。  相似文献   

3.
亢霖 《世界博览》2011,(15):84-84
如果有谁内心深刻而不愿承认,甚至害怕被人看出来,那便是香港人。几乎每部港产片在"百分百的娱乐"前提下,都要尽量隐藏创作者的思想情怀。  相似文献   

4.
香港精神     
1997年7月1日,是香港的历史转折点,香港电影,也在回归的脚步中迈开了新的步伐,走上了跟内地电影相互融合的漫长路程。香港电影是香港社会现实的某种反射,因而也贯穿了香港人的重要精神面貌:乐观自信。《老港正传》是为香港回归十周年而拍的献礼片,讲  相似文献   

5.
香港电影人在80年代末以"一招鲜吃遍天"的急功近利方式,搞垮香港电影之后,在新世纪又把这种浮躁之风带到了内地,"地沟油电影"开始润物细无声。  相似文献   

6.
来信     
正@fdifds:最近娱乐圈好事不断呀!陈晓和陈妍希、霍建华和林心如,都送上祝福吧!也希望正能量的声音更多一些!@我的vifod:最近看了《寒战2》,对于经典的港式电影,我还是很有感情的。总觉得有一种情怀在里面。尤其是电影中讲到的,香港作为亚洲金融中心,如何把自己打造成最安全城市,也是香港警察几代人不懈努力的结果。这也是之前那么多年香港电影电视剧警匪题材屹立不倒的原因吧!期  相似文献   

7.
亢霖 《世界博览》2011,(6):82-82
对于卧底来说,"洗白"和"洗黑"的结果都是惨败,留给内心的终极困扰则是:我是谁?如果你生活在敌人当中又被当成自己人,你多半是警方派到黑帮的卧底。当然,你也有可能是个地下党。前者在港产片《无间道》里,后者在内地电视剧《潜伏》里。《无间道》成为近年来港产片的巅峰,"双卧底"叙事模式是主要原因之一。黑帮里有警察的卧底,警察里也有黑帮的卧底,搅和在一起,张力十足。  相似文献   

8.
我对作者写这本书一直有些疑惑,也问过作者两个问题:为什么与?给谁看? 作者很老实地回答:“没想过……” 在这个充满功利主义气氛的社会里,还有人不为什么就花好几年时间写一本也许根本没人看的书? 我很好奇,于是认真通读了一遍《密码传奇》。  相似文献   

9.
亢霖 《世界博览》2011,(13):85-85
香港影人的西方追寻不仅是价值取向,有时直接事关饭碗。我目前还没看过《建党伟业》这部影片,我最感兴趣的是周润发出演的袁世凯,据说导演黄建新曾交待他不要把袁世凯演成黄四郎。不知道当初发哥前往好莱坞找出路时,洋人导演有没有告诉他,别把"防弹武僧"演成小马哥。发哥近年来回归华语影坛,立足于永远记得"许文强"的大陆市场,从孔子到黄四郎再到袁世凯,一步步写出中年尾巴上的华彩。此时大概不止我一个人想问,如果当初不去好莱坞,会如何?周润发代表许多香港影人的共有经历,也浓缩着港产片一种方向。  相似文献   

10.
香港电影,一个东方的失意人,辉煌已经挥手告退,未来的路却不明踪影。香港电影曾是众人心中华语电影的高昂旗帜,留住香港电影独步亚洲的影子,是香港影人的理想,而香港电影始终是中国电影的一分子,因此这也是中国影人的理想。6月30日签署的“更紧密安排”将使香港电影界首先有所改变。  相似文献   

11.
亢霖 《世界博览》2011,(9):84-84
香港人懂得"亮剑"才是唯一出路,只不过在现实中是含蓄的,在电影里则激情万丈。谢霆锋夺得2011年香港电影金像奖影帝,不说是众望所归,也在意料之内。同被提名的周润发在结果尚未揭晓之前,已经预祝"等会儿霆锋打败我"了。得奖的片子叫《线人》,情节、人物通通不离香港警匪片的基本传统,当然继续着这传统里的常见戏码:总有人"砍"人,总有人被"砍",也就是说,总有无处不在的刀。  相似文献   

12.
课堂奇遇记     
"《机器人总动员》可真好看!"早上,艾幻想刚进校门,看见嘻嘻哈,就上前跟她谈论昨天在电影院里看的电影。"我以后要是导演,你就是女主角。"嘻嘻哈吹牛道。艾幻想一脸不屑地说:"算了吧,你要是导演,那这电影估计也没人愿意看,没人看的话,我当你的女主角有什么意义?"两人聊着聊着,踏进教室,发现有些同学在窃窃私语。"他们在嘀咕什...  相似文献   

13.
按道理来说,拍给儿童和少年观看的电影应该会有好的反响。不仅题材上能够被各年龄段接受,还因为孩子看电影往往都由家长陪同,一次至少能挣三个人的票房。但是中国18到38岁年龄段电影观众的消费意愿太强烈了,这些人需要谈恋爱的空间,刺激荷尔蒙的场所,所以电影院里都是爱情怀旧动作粉丝电影,老板们导演们也就顺应市场拍这些电影。这种世界观的片子能随便给小孩子看吗?欧洲的情况就不太一样了,这是一片你说你喜欢看电影,别人不会认为你不务正业,反而觉得你有艺术素养的神奇土地。在这里,“文艺青年”  相似文献   

14.
九七香港回归后,香港电影业面临挑战,更大的国际市场和更广阔的内地市场使香港流失了很多电影人才,电影类型大多趋于"西化"和"内地化",而杜琪峰带领的"银河映像"团队致力于拍摄香港本土电影,并尝试多种类型,肩负了使香港电影重振旗鼓的重任。本文将对杜琪峰电影中的香港本土元素进行分析,并探究其电影对于香港电影业的贡献和意义。  相似文献   

15.
香港制造     
香港被誉为“东方的好莱坞”,以一座小岛创造了亚洲电影中的一个奇迹,而香港电影金像奖,是上世纪80年代初以来香港本土所举办的最重要的一个鼓励与促进本土电影发展的一年一度的重要活动。  相似文献   

16.
正陈木胜导演一直坚持拍热血电影、力量电影。他的作品,多数情况下,外壳上是动作片的手段、警匪片的配置,而在故事包裹内,则是燃烧的情怀和不死的斗志。上世纪的香港电影不乏龙争虎斗的传奇,拥有"尽皆过火,尽是癫狂"的辉煌。80年代始,香港新浪潮兴起,警匪动作片大热,成为行业新的类型宠儿。直到今天,警与匪在香港的各种街头暗巷、大厦商场里互相交锋搏杀、明争暗斗的情节也依然是大众提及港片时首先浮现的记忆符号。  相似文献   

17.
亢霖 《世界博览》2011,(16):84-84
对于香港,内地既是命运其同体,又是他者,因此港产片对内地和内地人的态度也充满了复杂的意味。  相似文献   

18.
警匪片一直是香港电影中经久不衰的重要类型,电影中男性话语占主导地位,女性话语处于弱势地位甚至缺失。本文以近十年几部较卖座的香港警匪电影为例,运用女性主义精神分析理论对影片中的女性形象进行分析,揭示男权文化对女性形象塑造的制约,并对香港警匪电影中女性边缘化的现象进行反思。  相似文献   

19.
地球之子     
郭述军 《少儿科技》2010,(11):30-31
这个星球上也有章鱼?它怎么和地球上的章鱼截然不同呢?章鱼怎么能生活在森林里?"袁教授,有这种可能吗?"有人问袁韶华,其他人也希望得到答案。"很有可能。生物进化的过程,在很大程度上说,就是适者生存的过程。  相似文献   

20.
香港电影具有良好的文化生态和结构,不仅在亚洲电影业鳌头独占,而且在全球电影业中也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多种文化声音的交融、碰撞与并存,人文关怀与商业诉求的齐头并进,艺术探索的先锋态势与类型衍生的巨大能量,欲言又止的文化身份与立足草根的创作姿态,成为香港电影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文化特征。近年来,内地电影产业问题成为理论界和业界的瞩目焦点,与之相对应的是,香港电影同时也在寻求艺术与商业平衡协调的良性运作机制。对香港电影进行观察研究,可以为国产电影的发展策略提供一些富有启发性的思考。本期“香港电影研究”专栏,将以王晶、陈果两位导演的个案研究和香港武侠影视剧的类型分析为选题进行探讨,以期为香港电影以及中国电影未来发展的可能性进行探索和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