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数字化虚拟中国人”计划研究项目由中科院、清华大学、北京大学联合发起并提出,两院院士吴阶平先生为第一建议人。它是利用来源于真人的解剖信息和生理信息,集成虚拟的数字化人体信息资源,通过计算机模拟构造出“虚拟人”,进而对虚拟  相似文献   

2.
中国的虚拟人技术“数字化虚拟人”有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虚拟可视人”即“几何人阶段”,把实体变成切片,然后在计算机中变成三维的,但没有生理变化,在医学上的应用也是有限的。第二阶段是“虚拟物理人”,可以模拟各种交通事故对人体造成的意外创伤开展实验研究,以及防护措施的改进,它是有功能的。这个阶段的虚拟人就像真人一样,骨头会断。血管会出血。第三阶段是“虚拟生物人”,可以用于研究人体疾病的发生机理,预测疾病发展规律,以及进行各种新药的筛选等。  相似文献   

3.
丘成桐 《科学》2006,58(1):7-13
很多人会觉得我今日的讲题有些奇怪,中国文学与数学好像是风马牛不相及,但我却讨论它。其实这关乎个人的感受和爱好,不见得其他数学家有同样的感觉。“如人饮水,冷暖自知”。每个人的成长和风格跟他的文化背景、家庭教育有莫大的关系。我幼受庭训,影响我至深的是中国文学,而我最大的兴趣是数学,所以将它们做一个比较,对我来说是相当有意义的事。  相似文献   

4.
有不少人靠“想当然”做事,常把不科学的生活习惯误认为是正确的,尤其是在寒冷的冬季,这些“想当然”的习惯对人体健康极为不利。  相似文献   

5.
“人际交往技巧团体训练小组”第一次活动,在“1分钟介绍自己”时,我听到一个响亮而单调的声音:本人叫俊,来自高一(5)班,家住本市中心区,家中有爸爸和妈妈。我平时酷爱电脑,号称“网络大虾”,平时极少与人交往,几乎没有朋友,自称“独行侠”。我寻声望去,这个叫俊的男孩,身材不高,皮肤白皙,有着一双可爱的大眼睛。他说话时像个机器人,双眼低垂,脸部毫无表情,一字一句仿佛从录音机中播放出来。“为什么他始终低垂着双眼?他怕跟大家进行眼神的交流吗?”在作完个人介绍之后,我要求每位同学说说:“你认识了几个成员”,有人说:5人、7人,最多的记住…  相似文献   

6.
在古代,中国有嫦娥奔月的传说,他们想象着月球上有房屋有宫殿。近代,通过望远镜,人们看到了月球上的“月海”和火星上的“河道”,于是人们猜测着“月球人”、“火星人”。但是现在人们知道月球上没有水,没有空气,早晚温差极大,火星也基本是如此——虽然它有空气,有四季变化。“月球人”、“火星人”等词也渐渐在人脑中淡薄。因为现代科学证实,火星和月球的环境不能存在生命。如果有人说月球上有生命,会被看作知识量极少的人而遭到耻笑的。但是我要说,“生命”未必一定是生命,在宇宙中存在着另一种意义,另一种形式上的生命。高…  相似文献   

7.
几年前,美国好莱坞影片《夜访吸血鬼》曾引起轰动。由于这部描述怪异主题的电影拍摄得引人入胜,看起来又十分真实,因此有不少人对“吸血鬼”究竟是否曾经存在产生了兴趣。如果坟墓里有吸血鬼,马就会直立起来……有关“吸血鬼”的最早记载,见于中亚波斯发现的一只史前陶罐。罐上有一幅画:一个男人和一个想吸他血的魔鬼搏斗。后来,巴比伦的女妖意利利图以吸儿童的血闻名,这个传说距今也有好几千年了。在古希腊和罗马神话里有许多吸血的神,例如人面蛇身妖怪和半鸟半人妖魔。“吸血鬼”从神话传说中走出来,出现在人们的生活中,则始于…  相似文献   

8.
中国当代著名作家柯云路,据说还是“中国生命科学研究院院长”。因此,他应该称得上是“科学家”了。又因为他出版了《柯云路新疾病学》,我想称他为“医学家”也是不会错的。我这个人就有点不信邪——你信,我不信。对于柯云路先生的许多著作拿来读一读,就会发现,他的所谓“破译”,不过是伪科学而已。说得不客气些,柯云路在科学的殿堂内,只能算得上是一个伪科学的鼓吹者。别的不说,就说他的新疾病学。尽管他写了洋洋十几万字,归根到底他总结为一句话叫:“你想病,你就生病”,或者叫“疾病都可以归结为潜意识制造的”。这是一个十…  相似文献   

9.
“早晨上学路上,我遇到了某老师,我向他打招呼,可他不理我”;“上午语文考试,我发挥失常,能做出的题目却没有得分,真后悔”;“外地的奶奶病了,我好想她”;“这几天我一直在担忧,一旦地球爆炸了,人类怎么办?”……哎!真烦人。当我们在生活中遭遇各种各样的烦恼,情绪不佳的时候,你不妨试试“格式塔心理疗法”,或许它会改变你的生活。“格式塔心理疗法”是由美国精神病学专家珀尔斯博士创立的。“格式塔心理疗法”是自己对问题的觉察、体会和醒悟,是一种自我心理修养,实施简便易行,应用范围非常广泛。它的基本理念如下:一、…  相似文献   

10.
铁骨柔情     
我曾看过美国的科幻影片《未来世界》。该片中的机器人早已不是我们想象中的钢头铁壳的家伙,而是真人的复制,已达到乱真的地步。尽管是科学幻想,但科技的进步不可限量。最近我又听到一条消息,说日本已发明了一种机器人具备各种表情,你笑他也笑,你哭他也哭。这也好,人们有了这样一个知情知意的伴侣就不会寂寞了。 看过这幅画,我不能不为画家的想象力鼓掌,漫画家笔下的机器人已不是一般的工具,它居然也有了七情六欲——搞起对象来了! 艺术的想象有时比科学的想象还超前一步,君不见中国古老的幻想小说《封神演义》中早就有“千里眼”“顺风耳”的想象,当时世界  相似文献   

11.
人们常称那些习惯于早起的人为“百灵鸟”,而那些习惯于每天深夜才睡的人,常自称为“夜猫子”。大家都很清楚,早起或晚睡的习惯并不是遗传的,而是在具体的生活条件影响下形成的。一个人成为“百灵鸟”或者“夜猫子”,这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的行为方式和生活  相似文献   

12.
1997年度诺贝尔物理奖授予了在激光冷却气体原子研究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3位科学家,这件事对我国科技界震动很大。有几位与我同行的专家教授几次在学术会议上说“王育竹提出的激光冷却气体原子的物理思想与现在使用的机制是一致的。”有位教授激动的说:“王育竹距诺贝尔奖只差一步!……” 当然,事实并非如此,但不少人都关心过这件事,因此,我想谈谈诺贝尔奖的问题。首先,需要说明我不认为我能得诺贝尔奖,也不认为自己有这么高的造诣。但作为我在中国现实环境中所经历过的一段重要过程,应该总结一下经验,供年轻人参考或许还…  相似文献   

13.
有人在赌咒发誓时总会说:“天打雷劈”。当然,从字面意义上说,很少有人在被雷电击中之后能不被“劈”开的。但是也有例外。有一个人简直可以被称作是“人体避雷针”。他就是美国前森林警察罗伊·沙利文,他已经被雷电击中7次,但结果都安然无恙。1942年沙利文首次遭到雷击,结果失去了右脚大拇指的趾甲;1969年他被雷电烧掉了眉毛;1970年的雷击使他左肩膀烧伤;1972年他被雷击烧伤了部分皮肤;第二年又被雷电烧伤了头发和双腿;1976年他又遭到雷击,烧伤了脚踝;1977年则是胸口和腹部被烧伤。这么容易招惹雷电的男子自然难以找到自己的…  相似文献   

14.
金怡濂,江苏常州人,中国高性能计算机领域著名专家,中国巨型计算机事业开拓者,“神威”超级计算机总设计师,有“中国巨型计算机之父”美誉。金怡濂1929年9月出生于天津,1951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电机系。他曾在苏联科学院精密机械与计算技术研究所进修电子计算机技术,当选过中国工程院主席团成员,受聘过清华大学、浙江大学、北京航天航空大学、上海大学兼职教授,曾任中国工程院信息与电子工程学部主任,现任国家并行计算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中国计算机学会名誉理事,系中国工程院院士。一、花钱买不来高技术2003年2月28日,一个激动人…  相似文献   

15.
一见刘滨谊,听他一谈,我就有相见恨晚之感。正是这次访问使我知道了“景观建筑”这一概念。刚过不惑之年的刘滨谊已拥有令人羡慕的“高度”——他是同济大学建筑城市规划学院景观建筑学旅游管理系系主任、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建筑、城市规划、风景园林学会会员,美国景观建筑师学会荣誉会员,国际景观生态学会中国分会理事。此外他还是上海首届科技启明星,并于IWe年人选国家教委跨世纪人才培养计划。名片上的这一系列职衔是对他十几年来奋斗业绩的肯定,在素以挑剔、严谨著称的国内外建筑界,刘滨谊的名字获得了认同和尊敬。我…  相似文献   

16.
作为气象科学顾问,笔者曾随同中央电视台《正大综艺》摄制组亲历克拉玛依“魔鬼城”。克拉玛依位于新疆西北部,是我国著名的石油城。乌尔禾是克拉玛依市最北的一个区,距市中心约100千米,常住人口虽仅1万左右,不过在这“百里无人烟”的戈壁,也可称得上是个热闹繁华的“大都市”了。由于这里风大,乌尔禾也别称“风城”,但使此地闻名遐迩的却是那方圆数十里、位于乌尔禾东北方约8000米的“魔鬼城”。 “魔鬼城”名称的由来 “魔鬼城”远看起来,确实很像“城堡”。其中“建筑物”林立,与周围平缓山坡或河谷平原对照,显得十分特殊而神秘。我们驱车进入“魔鬼城”一条宽敞的东西向“大街”“大街”的南北两侧是各种形状的高大“建筑物”,但令人叫绝的还是在这些“建筑物”上的许多象形岩石。就在这条“大街”上,有一座高大“建筑物”顶上“长”着一个公鸡脑袋,鸡冠和鸡嘴等都惟妙惟肖还有一处岩石像马头,双眉、双眼、鼻子都很像,一直到嘴唇,头顶上还长着两只竖起的耳朵,如不算上这两只耳朵,它又很像一张老人的脸;还有的岩石像一只超级长筒靴子有的则像巨大的蛋卷奶油冰淇淋……笔者所见过的象形岩石不少,但还从未见过如此逼真而又活灵活现的。在这里,只要仔细观察,每个人都能...  相似文献   

17.
20世纪80年代初有部风靡一时的美国科幻电视剧《大西洋底来的人》,剧中那位既能在海中生活,又能在陆地上生活的两栖人“迈克”不知迷倒了多少观众,让无数青少年对大海充满了遐想。无独有偶,苏联著名作家亚历山大·别利亚耶夫在1928年也曾写过一篇名为《海陆两栖人》的科幻小说,书中的主人公全身披满细细的鱼鳞,闪着幽幽的蓝光,他的手是绿色的,脚上还长着蹼,耳朵下侧长着两片鳃。不过,“两栖人”并不仅仅是科学幻想而已。俄罗斯《真理报》近日披露,40年来,科学家们都一直在秘密研究让“两柄人”成为现实的技术,并已经在人身上进…  相似文献   

18.
传说在位于加勒比海的海地有一种巫毒教,该教的巫师能用世上最毒的东西对人施行妖术,让人变为“僵尸”。凡被施行妖术的人,外表看上去像死了一样,一些生命体征消失,甚至连一些富有经验的医生都觉察不出来,但他的神志是清醒的,成了名符其实的“活死人”。真的有这一妖术吗?  相似文献   

19.
梦飞 《科学之友》2006,(12):3-3
英国前首相劳合·乔治有一个随手关门的习惯。有一天,乔治和朋友在院子里散步,他们每经过一扇门,乔治总是随手把门关上“。你有必要把这些门都关上吗?”朋友很纳闷“。哦,当然有这个必要。”乔治微笑着说“,我这一生都在关我身后‘的门’。你可知道,这是每个人都必须做的事。因为当你关‘门’时,也将过去的一切留在了身后,不管是美好的成就,还是让人懊恼的失误。然后,你才可以重新开始。”随手关掉你身后的那扇“门”,如此简单的生活细节,却折射出一个不变的真理:关掉身后的那扇“门”,就是忘记昨天,一个人只有忘记昨天,着眼于现在,才能始终…  相似文献   

20.
关于两头蛇。有一个有名的古老传说,传说的主人公是战国时候的政治家孙叔敖。孙叔敖小时候听人说.有一种两头蛇,谁遇见两头蛇就要死了。有一天,他哭着回来,对他母亲说:“妈妈,我活不成了.不能给您养老了啊!”他妈妈问:“是怎么回事?”他说:“我真的看见两头蛇了。”他妈妈问:“两头蛇在哪里?”他说:“我认为它是个害人的东西,让别人看见了也要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