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益是1993年作为兰州大学生化专业的本科毕业生分配到中科院上海原子核研究所(现改名为中科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工作的,当时他主要是跟着李民乾老师作一些与物理学和生物学交叉的研究课题.李民乾教授是他那一代中国实验物理学家中最早关注并投身于纳米科技研究的学者之一.  相似文献   

2.
中国的陶瓷事业后继有人──访上海优秀科技启明星施剑林研究员施剑林给我的第一印象是他很高,不但人长得高,学问出很高。他是中国最出色的搞先进陶瓷的研究所──中科院上海硅酸盐所的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博士生导帅。本月中旬的一天,我到小施的实验室里访问这位上...  相似文献   

3.
正[本刊讯]中科院上海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胡荣贵研究组通过使用空心二氧化硅纳米球(HMSN)负载蛋白酶体抑制剂类化疗药物硼替佐米改善药物剂型,有效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及肿瘤杀伤效果。此项工作也是该课题组承担的973项目"针对蛋白质修饰及降解途径的药物筛选  相似文献   

4.
正大气科学家高登义教授以年届80的高龄,再上青藏高原,奔向他向往已久的墨脱。他与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的陈学龙研究员一行,一路科考,一路思考……墨脱,我来了!几十年来,我长期从事青藏高原的科学研究,特别是观测研究雅鲁藏布江下游水汽通道,但因种种原因,却没有去过墨脱,实在遗憾!这次,机会终于来了。2019年10月22日上午8点半,我们"雅鲁藏布大峡谷水汽通道考察队"一行10人乘车离开波密,奔向墨脱。  相似文献   

5.
<正>氧化铝是重要基础材料,性能优异,价格低廉,是应用最广泛的陶瓷材料,被用作结构陶瓷、功能陶瓷及生物陶瓷,也是冶炼铝的原料.2014年氧化铝全球年产量达1.1亿t,中国产量约占43%.然而,氧化铝的脆性限制了其更广泛的应用.1987年Nature报道了德国萨尔州大学H.Gleiter研究小组发现纳米晶微结构的Ca F2和Ti O2陶瓷在低温时发生很大塑性变形,这一研究为解决陶瓷材料脆性问题提供了可能性.英国材料科学家Cahn在Nature撰文指出,纳米晶微结构是解决陶瓷脆性的战略途径.随后,纳米晶陶瓷研究在世  相似文献   

6.
为适应植物分子生物学和生物工程的蓬勃发展的需要,1986年经国家计委批准投资,开始筹建植物分子遗传国家重点实验室,1988年10月通过了国家验收,正式对国内外开放. 植物分子遗传实验室是在中国科学院上海植物生理研究所的植物分子遗传和基因工程有关课题基础上发展而成的研究实体,依托于中科院上海植物生理研究所.现有研究人员39人,其中高级研究人员13人,另有客座人员15人.现任实验室主任:许智宏研究员(中科院上海植物生理研究所)副主任:洪国藩研究员(中科院上海生化所).学术委员会主任:洪孟民研究  相似文献   

7.
正2016年12月26日,瑞典人类学和地理学会发布消息称,鉴于在青藏高原冰川和环境研究方面所作出的贡献,2017年维加奖将授予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所长姚檀栋教授。姚檀栋是首位获奖的中国科学家,也是获此殊荣的首位亚洲科学家。过去30年,青藏高原及其相邻地区的冰川面积由5.3万平方千米缩减至4.5万平方千米。这是中科院院士、中科院青藏高原研究所所长姚檀栋一直关心的事。"研究冰川变化,青藏高原是理想之地。"也许是带领团队进行几十次科考活动,抑或是100多  相似文献   

8.
我国中科院化学所工程塑料国家重点实验室,经过8年多的攻关研究,最近研制出令世人瞩目的"纳米塑料"。1纳米为1米的10亿分之1。"纳米技术"的定义是:一种在纳米的尺度范围内,通过直接操作和安排单个原子、分子创造新物质的技术。"纳米塑料"中所用  相似文献   

9.
《科学通报》1957,2(14):424-424
一近二年来,中国科学院技术科学方面的研究机构已从7个增长到13个。从1955年开始我們先后筹建了化工冶金研究所、冶金陶瓷研究所长沙分所、水工研究室和动力研究室;根据全国科学規划,我們又开始筹建电子学研究所和自动化及远距离操縱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技术科学部所屬研究单位的总人数此1955年6月增长了76%;各级研究和技术人員的水平  相似文献   

10.
病树前头万木春──中科院上海有机所开发公司改革侧记在这个闹哄哄的世界里,在这个精彩纷2、生活节奏越来越快的社会里,很多事如过眼烟云,很多人接触不久就淡忘了,但我始终难忘的是中科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开发公司的几位朋友。在他们身上我找到了“先天下之忧而忧...  相似文献   

11.
今年3月8日我从中科院网站上看到一则消息,称由中科院上海技物所黄志明博士主持的启明星项目“高红外吸收室温型铁电薄膜红外探测器结构研究”通过专家验收。专家组的评议认为,黄志明主持的这一研究成果具有创新性,该项目的进一步研究将有利于我国的室温红外探测器的发展,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2.
近来,纳米相复合陶瓷的研究引人关注,而一般通过机械混合引入纳米相的制备方法存在粉料难以混匀、纳米颗粒分布不均等问题.我们探索性地研究了用反应烧结引入原位生成的AlN亚微米晶粒制备AlN-Al_2O_3复合陶瓷.  相似文献   

13.
方德声 《科学》2004,56(4):60-60
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2004年5月21日报道,由中国地质科学院岩溶地质研究所、南京师范大学、中科院地球环境研究所与美国明尼苏达大学、衣阿华大学联合进行的亚洲季风研究项目取得了重要进展。中美科学家联合研究了我国贵州董哥洞的两根石笋,通过氧同位素和钍230的年代测定,揭示了过去16万年来亚洲季风和低纬度  相似文献   

14.
<正>数亿年以来,它们在黑暗中一直保持着当初的模样,是现代机器和科学家们将它"吵醒"。如今,它们静静地躺在中科院古脊椎与古人类研究所的实验室里,成为研究所又一个镇馆之宝,一张白净的纸片上写着:三维立体翼龙蛋,发现地——哈密。科学家们在新疆发现了世界最大翼龙化石群——天山哈密翼龙化石以及首次发现的三维翼龙蛋。三维翼龙蛋虽然仅长约6.5 cm,约一枚鸡蛋大小,但在中科院古脊椎与古人类研究所眼里,它却有独特的美丽,是无价之宝。  相似文献   

15.
金属纳米结构表面等离子体共振的调控和利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李志远  李家方 《科学通报》2011,56(32):2631-2661
金属纳米结构的表面等离子体光学在光催化、纳米集成光子学、光学传感、生物标记、医学成像、太阳能电池, 以及表面增强拉曼光谱等领域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这些功能和金属纳米结构与光相互作用时产生的表面等离子体共振密切相关. 本文简单回顾国际上该领域过去十来年的一些重要研究进展和当前发展的前沿动态, 重点介绍我们课题组近年来在金属纳米颗粒和纳米结构的表面等离子体光学理论和实验研究上取得的一些成果. 同时还介绍了我们课题组目前在表面等离子体光学研究方面的若干新思路, 包括表面等离子体共振放大、紫外波段光学天线、纳米天线光学双稳态、表面等离子体辅助的量子相互作用等. 通过这些经验和教训的介绍与讨论, 期望能够达到抛砖引玉的目的, 与国内同行来共同探讨表面等离子体光学结构是如何在纳米尺度上实现对光的各种性质的调控和利用的, 并向等离子体光学的未知领域开拓进取.  相似文献   

16.
科尔沁之行     
六月中旬,我随中科院老科学家科普演讲团赴内蒙古通辽开展了为期近一周的"大手拉小手——科普报告行"。中科院老科学家科普演讲团是一支以科学院退休及未退休的专家教授为主的、包括各部委、院校、院所的有科普专长的演讲者共30人,10年来,在中国科协和中科院安排下已在全国200多个市、县演讲3000余场。我是去年才进入演讲团的一名新兵,随团到过江苏、浙江、山东,这次刚是第三次出征。  相似文献   

17.
从第一性原理分子动力学的角度对纳米晶钛酸钡陶瓷的铁电性起源和相变进行了研究. 基于第一性原理对钛酸钡陶瓷电子结构的计算结果表明, 即使晶粒尺寸小到8 nm, Ti-O之间仍然存在电子轨道的杂化, 而这种杂化对于纳米晶钛酸钡陶瓷铁电性的保持有重要作用; 采用密度泛函理论广义梯度近似方法计算了不同晶粒尺寸钛酸钡陶瓷不同晶相的振动模式, 计算表明, 8 nm钛酸钡陶瓷和大晶粒钛酸钡陶瓷一样随温度的降低经历从立方?四方?正交?三方的相转变, 和实验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18.
上穷碧落下微尘──高能能天体物理学家尤峻汉教授访谈录尤峻汉,196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物理系,现任上海交通大学应用物理系空间天体物理研究所教授、中国天文学会理事、中科院射电天文开放实验室学术副主任,主要研究领域是理论天体物理学。在切仑柯夫线辐射和类星体...  相似文献   

19.
谢存毅 《科学通报》1994,39(17):1554-1554
内耗测量可以给出陶瓷材料内部结构扩散以及晶界的力学行为等性能.有关陶瓷材料的高温内耗早有不少报道.近来纳米陶瓷/氧化物的研究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纳米ZrO_2和SnO_2块体的低温内耗已做了一些研究.纳米Al_2O_3可广泛应用于制作催化剂及催化剂载体,精细陶瓷和荧光材料等,关于它的一些性能已作了不少探索,然而纳米Al_2O_3固体的内  相似文献   

20.
几个月前,我在文汇大厦的一次座谈会上结识了中科院上海技术物理所的一位中年科学家——中科院红外物理国家实验室副主任褚君浩副研究员。那天,褚先生递上的一张名片赫然令我心动:中科院红外物理国家实验室……。作为跨越固体物理及光学两大学科的交叉科学,红外物理是近20年来蓬勃发展的物理分支学科,它和军事、工业、农业、航空遥感、卫星空间遥感等领域关系密切。去年爆发的海湾战争将红外探测器、夜视仪等一批科技新词推向寻常百姓,这些都促使我去了解褚先生及其实验室的工作,于是就有了相隔数月之后的这次采访。和褚先生一番交谈后我得知,褚先生近10年来主要从事碲镉汞(红外探测器的一种最主要材料)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