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 毫秒
1.
宁宏宇 《科学之友》2002,(11):19-19
据英国<新科学家>杂志报道,美国科学家最近发现了一种挽救那些濒临绝种危险的动物物种的方法,即将该种动物物种中在同辈占据着性独占权的好色雄性个体诱拐或移走,使其暂时脱离群体一段时间.  相似文献   

2.
江南 《科学之友》2005,(4):55-55
动物从军,自古有之。现代象棋中的马,可以说就是古代动物参战的反映。动物跃上战场,不仅给单一的步卒画面增添了壮丽的色彩,而且常常可以取得意想不到的战果。  相似文献   

3.
众所周知,在海洋中每下潜10米,压强就要增加 10~5帕。在几千米深的海水下,其压强足以将钢制潜水器压扁。然而,在深不见底的黑暗海底却是许多海洋动物的乐园,这里生活着许多不寻常的动物,也有众多往返于深浅海之间的潜水动物。这些海洋动物是如何在水下高压中生存呢?经过科学家多年探索,终于有了突破性的研究成果。 1870年,法国一位生理学家发现,潜水的鸭子心跳频率会骤然减慢。到20世纪40年代,两位美国科学家创立了现代潜水理论,指出潜水动物心脏工作缓慢,只对特别需  相似文献   

4.
永亮 《科学之友》1997,(11):19-21
在动物世界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关系,这些关系远比人们想象的要复杂得多,科学家研究发现,在同一种动物中,血缘关系对动物的行为起着重要的作用。一般来说,同一血缘的个体,相互之间都能和睦相处,互助互爱。那么,动物是怎样识别亲缘关系的呢?气味是身份证科学家通过实验证明,有些动物是通过气味来分辨亲缘关系的。美洲癞蛤蟆的蝌蚪能通过气味,识别素昧平生的"兄弟姐  相似文献   

5.
尽管动物也有爱的观点被许多科学家所否定,但是现实生活中的许多例证说明,在动物王国的许多动物之间确实存在着与我们人类相似的感情。  相似文献   

6.
杨柳 《科学之友》2005,(7):55-55
正常人的眼睛能感知这个世界的五彩缤纷,识别红、橙、黄、绿、青、蓝、紫,以及它们之间的各种过渡色,总共约有60多种。那么,动物的感色能力又如何呢?科学家对此进行了研究。研究证实,大多数哺乳动物是色盲。如牛、羊、马、狗、猫等,几乎不会分辨颜色,反映到它们眼睛里的色彩,只  相似文献   

7.
当我们面对水族缸里五彩缤纷的热带鱼类时,也许会觉得有些困惑──这些鱼儿为什么具有如此艳丽的色彩?这些颜色有什么作用?仅仅是为了漂亮,还是有别的什么原因?在生物界里,动物们出于各种愿因,几乎具有了我们大脑所能想像、眼睛所能观察的所有色彩。这些色彩的出现,绝不是仅仅为了追求美丽,而是动物在亿万年的进化中发展起来的严肃的生存策略。那些色彩斑湖,在水族缸里看上去十分醒目的热带鱼类,在它们的老家——一热带浅海的珊瑚礁丛中,却恰恰难以被发现。鱼儿身上鲜艳的红、黄、蓝、白、黑等色彩,以各种条纹、斑块的方式组合…  相似文献   

8.
有时,我们在观察动物时会情不自禁地想:"它在想些什么?""为什么它要这么做?""它想干什么?"……近年来,科学家已经解开了有关动物心理的一些谜团.  相似文献   

9.
自2000年以来,有70多个国家的1000多名科学家开始参与“海洋生物大普查”的国际性研究项目,平均每年都会发现数以千计的新品种海洋动物。最近,参与“海洋生物大普查”项目的科学家又在夏威夷海域发现了一些新的海洋动物,其中一些动物色彩斑斓,美丽动人。  相似文献   

10.
据英国《科学家》杂志报道,英国科学家最近对灵长类动物能很快进化成为智能动物的原因,向传统的看法提出了挑战。为什么我们灵长类的祖先能够如此快地变得这么聪明,而其他动物却不能?迄今为止,最普遍的看法是,关键在于社会生活塑造我们的大脑。这一观点最近受到了一项研究的挑战。该研究认为,对灵长类动物变得如此聪明产生了巨大影响的原因,乃是由于灵长类动物自身解决日复一日的寻找食物的需要所致。  相似文献   

11.
野生动物的季节性集群迁徙活动一直是科学家最想解开的谜题之一。动物为什么要迁徙?是何种因素触发了动物的迁徙运动?面对数百甚至数千千米的迁徙路程,动物是如何定向,又是如何准确、及时地返回到原来的出发点的?迁徙途中,它们在何处停留,在那里又会发生什么情况……科学家目前正着手解答其中的一些最基本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识数的动物     
徐娜  肖夏 《科学之友》2008,(2):51-51
院子里有两堆麦子,一堆多一堆少,喜欢吃麦子的鸡会奔向麦子多的麦堆吗?有两盆肉骨头,一盆多一盆少,喜欢肉骨头的狗会选择骨头多的食盆吗?科学家发现,动物显然对食物的多少是有概念的,但是它们知道具体的数目吗?科学家进一步研究获知,不少动物有识别具体数目的能力,一些动物甚至能进行复杂的计算。动物的算术能力有的是天生的,有的是经过人类培训获得的。  相似文献   

13.
在大千世界中,人类的气功有颇多神秘之处,而我们的动物朋友是否也会发“气功”呢?科学家经过潜心研究后,欣喜地发现,动物大家族中确实不乏“气功师”。  相似文献   

14.
鱼龙吃什么     
《大自然探索》2006,(2):5-5
软骨鱼龙是一种生活在水中的史前动物。长久以来,科学家一直以为软骨鱼龙只吃鱼。软骨鱼龙具有像蛇一样的长颈、紧凑的身体和海龟那样的鳍状肢, 其长颈被认为是适应捕食鱼类及其他快速移动的水生动物的结果。  相似文献   

15.
靠紫外线求偶的动物。动物的求偶方式十分有趣而呈多样化,但总的说来,不外乎利用气味、声响和体姿等。然而,美国动物学家不久前发现,紫外线也是某些动物应用的择偶手段。科学家发现以紫外线求偶的动物,是生活在热带丛林中的安乐蜥。几年前,曾有人发现安乐蜥的眼底视网膜上,长有对紫外  相似文献   

16.
气候变暖将如何影响生活在北极的动物们?在上一期(2014第年9期)的封面文章《北极熊的明天》里,科学家们把目光聚焦于北极熊。这里,科学家们又将目光对准到了另外一种北极动物--北极驯鹿。  相似文献   

17.
新种章鱼     
《大自然探索》2010,(10):4-4
最近,科学家首次从南极海域捕获的章鱼身上提取了毒液,在此过程中他们还发现了四个章鱼新种(下图为其中一种)及两类全新的头足类动物毒液。科学家希望这些毒液有助于研发新的药物,以缓解疼痛、对抗过敏和治疗癌症。虽然动物毒液一直被视为是开发药物的潜在资源,但科学家只是在最近才意识到头足类动物(包括章鱼、乌贼、鱿鱼)的毒液性质独特。  相似文献   

18.
动物是否具备“数学头脑”?不同动物的“数学水平”又有何差异?这是各国科学家长期以来致力探讨的一大课题。  相似文献   

19.
楚杰 《科学之友》2007,(11A):49-49
人类有1/3的时间在睡梦中度过,且常常是“日有所思,夜有所梦”。动物们是否也和人一样会做梦?科学家给出了肯定的答案。  相似文献   

20.
德国和美国科学家的一项研究表明,研究人员通过改变分析实验结果的方式。可以减少实验动物的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