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三江平原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氮库的变化特征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通过分析三江平原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氮含量及储量的变化,揭示土壤氮库的演变特征.结果表明,湿地土壤的全氮含量及储量明显高于农田、火烧地和弃耕地土壤.开垦导致土壤全氮含量及储量下降,且随耕种年限增加符合一阶指数衰减模型(p<0.01);连续火烧5a导致土壤全氮含量及储量显著降低,而弃耕7a导致其值有所增加,但增加量较小,说明土壤氮库耗竭易、恢复难;土壤全氮与有机质之间呈显著正相关(P<0.01),说明湿地开垦后土壤有机质含量降低是引起土壤氮肥力下降的主要因素,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将有利于维持和提高农田土壤氮肥力;通过向连年火烧湿地输入适量人为氮(如农业排水)可减缓土壤氮的持续损失,进而可防止湿地植被退化及农业排水大量直接排入河流而引起的许多不利影响.图5,表1,参15.  相似文献   

2.
土壤有机质含量与土壤脲酶活性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空间移位长期定位试验,开展了土壤有机质含量与土壤脲酶活性及土壤铵态氮含量关系的研究。结果表明:土壤脲酶活性、土壤铵态氮含量在玉米生育期的变化是:灌浆期>大喇叭口期>收获期;在5种土壤有机质含量土壤中,土壤脲酶活性、土壤铵态氮含量与土壤有机质含量呈正相关,北安>嫩江>海伦>德惠>梨树。  相似文献   

3.
关中东部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理化性质对比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关中东部3种典型土地利用方式(花椒地、农耕地、苹果林地)下土壤理化性质的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的理化性质有所不同,①黏粒含量是:苹果林地〉农耕地〉花椒地,粉砂是:花椒地〉苹果林地〉农耕地,砂粒是:农耕地〉花椒地〉苹果林地,有机质的含量是:花椒地〉农耕地〉苹果林地。3个剖面总体趋势均表现为随着土层的加深有机质含量减少。②土壤有机质与土壤黏粒、粉粒含量、元素(Cu、Fe、Mn、zn)、水分含量呈极显著或显著正相关关系,与pH值和CaCO3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元素(Cu、Fe、Mn、zn)与黏粒、有机质含量呈显著正相关,与pH值呈显著负相关。图2,表3,参19。  相似文献   

4.
土壤有机质对土壤肥力与作物生产力的影响   总被引:21,自引:2,他引:19  
土壤有机质是土壤肥力和土壤质量的重要指标.有关土壤有机质的研究已有160多年的历史.人们对土壤有机质的最初认识是:它是作物营养的唯一来源,对作物的产量至关重要,这种观点到上世纪70年代被英国洛桑实验站的长期定位试验结果所改变.该站的研究证明:很多栽培作物的产量并不依赖于土壤有机质水平的高低.随着对全球变化的关注,近期有关土壤有机质作为重要碳库的研究也得到重视.毋庸置疑,土壤有机质对作物生长所具有的直接作用和间接作用是客观存在的,但其作用会因为不同地域、不同土壤管理方式及不同的气候条件而有所不同.土壤有机质仍是土壤学和作物栽培学领域普遍关注的研究热点.参63.  相似文献   

5.
研究不同利用方式对耕地土壤养分状况的影响,可以为有效地指导农业生产、促进土地资源的保护和持续利用提供科学依据。在获取大量土壤养分数据的基础上,系统地分析了不同耕地利用方式对吉林省德惠市土壤养分状况的影响。结果表明,在11种土壤养分中,有效锰、有效磷、有效锌、有效铁和有效铜在不同利用方式下变异系数较大。不同耕地利用方式对土壤全氮、有效磷、速效钾、缓效钾具有显著影响,而对土壤有机质的影响不显著。因农户对菜地的投入及管理水平明显高于粮田,造成菜地土壤的大量元素含量高于粮田。除有效钼在旱田和水田中的含量无显著差异外,水田中的有效铜、锌、铁、锰、硼均明显高于旱田,主要原因为水稻田施微肥较多。表4,参16。  相似文献   

6.
土壤有机质含量与磷酸酶活性关系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通过田间长期定位试验,研究经空间移位后置于相同环境条件下不同有机质含量农田黑土磷酸酶活性在玉米生育期内的变化及其与土壤有机质、养分、产量的相关性.结果表明:有机质含量高的土壤,其磷酸酶活性也相对较高;土壤磷酸酶与有机质、全氮、全磷、碱解氮显著相关,与产量达到显著相关水平.图3,表1,参10.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比分析向海湿地8种植被群落下表层和亚表层土壤有机质和全磷含量差异,研究了不同植被群落下湿地土壤有机质和全磷的空间分异特征。研究结果表明,芦苇群落、芦苇—沼柳群落和香蒲群落下表层土壤有机质和全磷含量均高于其它植物群落;根系分布较浅的碱草群落、三棱群落和碱蓬群落下亚表层土壤有机质和全磷含量较低,且碱蓬群落亚表层土壤有机质和全磷含量显著低于其它植物群落。除芦苇群落和辣蓼群落外,其它群落下表层土壤有机质含量均高于亚表层土层;对于全磷而言,除辣蓼群落外,其它各植物群落下表层土壤群落下土壤全磷含量均高于亚表层土壤。湿地土壤全磷含量随有机质含量的增加呈幂函数增长变化;土壤有机质含量随土壤C/N比和pH值的增加呈幂函数增长和指数衰减函数变化,但土壤全磷与二者之间的函数关系未达到显著性水平。  相似文献   

8.
关中东部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质地影响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陕西关中渭北作为研究区,选取典型农业耕地和人工苹果林地,分析出这两种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粒度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①研究区土壤主要由粉砂和黏粒组成,占总含量的80%以上,总体属于粉砂质黏壤土;②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土壤砂(〉50μm)、粉砂(2μm~50μm)和黏粒(〈2μm)含量差异显著。耕作土壤2v~50μm含量明显低于人工苹果林地,而〈2μm和〉50μm含量却高于苹果林地;③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土壤粒度分布的变异系数不同。耕作土壤粒度分布的变异系数整体小于苹果林地土壤。耕作土壤,〈2μm和〉50μm的的变异系数在上层较高,2μm-50μm的变异系数在整个剖面变化不大。苹果林地土壤,〈2μm的变异系数在上层较低,〉50μm变异系数的变化与〈2μm相反,2μm~50μm的变异系数在整个剖面变化不大。究其原因,人类活动如不同的耕作或管理方式以及种植作物类型可能是影响土壤粒度分布的主要因素。图1,表2,参10。  相似文献   

9.
芜湖市典型蔬菜地土壤有机质空间变异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GIS和地统计学的支持下,以半方差函数为工具,分析了芜湖市典型蔬菜地土壤有机质含量的空间变异特征,并运用克立格法进行线性无偏最优插值,制作了土壤有机质含量的空间分布图。结果表明:研究区域土壤有机质含量具有强烈的空间相关性和良好的结构性;在80m步长范围内,0°、90°、135°的3个方向上有机质的半方差函数变化基本一致,表现为各向同性,超出此范围,各向异性显著增强;土壤有机质含量的空间分布具有明显的斑块状特点,菜地的东南部和中东部含量高,大部分区域土壤有机质的含量为20g·kg-1~30g·kg-1,分布土壤面积79500m2,占总面积的80.63%。  相似文献   

10.
对中国科学院沈阳生态实验站潮棕壤水稻田、玉米地、撂荒地和人工林地4种土地利用方式经过14年后土壤电导率在土体10个土层中的剖面分布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及不同深度土层土壤电导率差异显著。表层,玉米地土壤电导率显著低于其他3种土地利用方式;150 cm深度内土壤电导率平均值为林地>撂荒地>玉米地>水稻田。水稻田土层具有相对较高的土壤电导率,可能主要受植稻过程中土壤淋溶及复盐基作用的影响;林地深层相对较高的土壤电导率可能主要受树木根系分布的影响。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剖面中电导率与有机C、全量N、P、S、有效态N、P、S、pH、交换性Ca、Mg、K、Na、CEC、DTPA浸提态Fe、Mn、Cu、Zn之间具有不同的相互关系,反映了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元素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对土壤电导率的影响。由此,土壤电导率可作为指征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性质影响可行的土壤化学指标。表4,参13。  相似文献   

11.
顾永钢  李怀恩  杨方廷 《系统仿真学报》2002,14(12):1571-1574,1594
南水北调中是改善我国水资源配置的重大基础性战略工程,现代仿真技术已经成为分析,研究复杂系统非常有效的工具,本文将计算机仿真技术应用于中线南水北调工程水价问题的研究,提出了中线性工程水价仿真模型系统,建立了目标函数,水价模型,还贷模型及约束模型,分析确定了主要仿真参数,通过仿真分析,测算了不同条件下的中受水区供水价格的变化,并利用投入产出模型分析了水价变化对相关行业产品价格的影响,结果表明:与现状水价相比,还贷期水价将明显增长;水价增长对相关行业的影响一般都较小;还贷期水价大体在中线性工程受水区居民的可承受范围之内。  相似文献   

12.
韩军  石宇  谭炳卿  杨方廷 《系统仿真学报》2002,14(12):1579-1583
南水北调东线工程水质仿真系统首次构建了南水北调东线工程(黄河以南段)水质仿真真平台,该系统主要用于验证南水北调东线工程(黄河以南段)治污规划实施后对调水水质的保证程度,通过一系列的仿真试验,仿真系统给出了相应的仿真结果,据此,我们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量调度系统仿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孟文杰  马斌 《系统仿真学报》2002,14(12):1584-1587,1602
采用面向对象的建模方法与仿真技术,建立南水北调中线性工程系统仿真模型,开发系统仿真试验平台,借助该平台模拟水量调度过程,合理充分地利用各种水资源,实现水资源的优化配置,为决策部门提供有效可靠的参考方案,通过系统仿真试验表明近期调水方案能够较好的解决华北地区的缺水问题。  相似文献   

14.
随着工业化、农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发展,流域内水污染问题日渐严重,流域水污染防治已是一个热点。现以四川省乐山市龙溪河为研究对象,根据该流域的水文、污染物等特征和相关的调查资料对该流域水质进行分析计算,结果表明:龙溪河水质污染问题已经非常突出,污染较为严重。根据水环境容量模型计算出各污染物的水环境容量、最大允许排放量以及达到控制目标需削减的污染物量。并根据该流域污染源的实际情况,针对工业污染源、农业面源和城镇生活污染源的不同特点提出具体的防治对策。图4,表3,参11。  相似文献   

15.
水权交易的效率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教学模型证明:水权交易既可以改善有限水量的整体使用效率,也可以改善各交易用水户的净收益.即水权可交易时的用水效率高于水权不可交易时的用水效率.但是,由于水的特性,在水权交易过程中存在较大的外部效果,可能造成交易费用过高,从而使得水权交易变得不可行.因此必须通过制定诸多法律、规范明确水权交易主体的权利与责任,使得水权交易在交易双方获益的情况下,尽量不对环境及其他用水户产生负面影响,真正提高水资源的配置效率.  相似文献   

16.
In this paper,a non-uniform,mixed type model for predicting the water quality of LakeBostan(Bositeng)is presented.With corresponding boundry conditions,three modes of predictionare made for the developmental tendency of mineralization.  相似文献   

17.
为提高水资源短缺区域的水资源利用效率,实现区域水资源初始配置后的有效再配置,提出三阶段水资源短缺区域水资源优化配置方法:阶段1,利用高效的“优先规则”构建部门间水资源合作清晰联盟的用水收益支付函数,对联盟成员水资源共用、获益方式进行了合理刻画;阶段2,基于Choquet积分形式的模糊合作博弈、阶段1中的清晰联盟支付函数,构建部门间水资源模糊联盟支付函数;阶段3,基于上述成果,构建水资源短缺区域水资源优化配置模型,求解得到用水部门最优水资源合作联盟,并将求得的最优模糊联盟视为大联盟,通过求解其核仁解获得最优模糊联盟的收益分配。以京津冀区域水资源优化配置问题为例,算例结果表明:①基于Choquet积分形式模糊合作博弈的三阶段水资源优化配置模型能够最大化区域整体用水收益水平,实现水资源短缺区域中的水资源优化配置,并使区域中用水部门有机会分得更多的获益;②本文模型无需引入模糊Shapley值等分配方法作为约束条件即可求得最优联盟,模型不影响不同收益分配方法分配结果的有效性;③采用将最优模糊水资源合作联盟视为大联盟,并求联盟收益的核仁解的方法分配最优联盟收益,无论最优联盟的核心是否为空,都能保证联盟收益分配结果满足个体理性和集体理性要求,即能保证最优联盟中各成员不会“叛逃”最优联盟、联盟稳定存在,且保证获得的分配方案为确定分配值而非分配区间。即本问题中该分配方法优于Shapley值、模糊最小核、弱最小核方法。所构建的水资源短缺区域水资源优化配置模型及最优水资源合作联盟收益分配方法对水资源短缺区域的水资源优化配置问题有较好的适用性,能够为我国京津冀区域等水资源短缺区域的水资源优化配置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不同施肥措施对黑土土壤水分及保水性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在长期定位试验中,采用中子水分测量仪对其中的4个处理(F1-无肥、F2-中量化肥、F3-高量化肥、F4-高量化肥加有机肥)进行了为期3年的土壤水分监测。结果表明:施肥处理显著影响了土体内的水分变化,影响范围主要是10cm~90cm。深度超过90cm之后,施用高量化肥的处理含水量超过了其它3个处理,施用相对高量的化肥具有明显的保水作用,而施用有机肥则增加了土壤的疏松透气性,因而增加了蒸发。施肥多的两个处理比较于不施肥和施肥少的处理水分的纵向变幅要大。施入了高量化肥的处理,在高产的同时,保存了70cm以下土体的含水量,而施入同样高量化肥配合有机肥的处理,深层的含水量没有单施高量化肥的高。施用化肥降低了土壤水分的蒸发,提高了保水性。施用化肥同时施用有机肥改善了土壤的透气性。施用有机肥的处理具有如下特点:在含水量高的时候,有排水的作用;在含水量适中的情况下,蒸发量最小,有保水的作用。不施肥的处理,在适宜的水分条件及干旱的情况下,蒸发量最大;在土壤含水量较大的情况下,蒸发较慢,相对而言不具有保水及排涝的作用。图5,表2,参13。  相似文献   

19.
水资源-环境系统灰色加权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水资源-环境系统的工程实例基础上,详细论述了灰色加权模型的递增赋权、层次分析法赋权、概率法赋权和专家赋权的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20.
南水北调水资源供应链中牛鞭效应的随机控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牛鞭效应是南水北调水资源供应链信息管理中的一个重要参数。在对南水北调水资源供应链结构设计分析的基础上,采用随机控制理论方法,建立水资源供应链的动态库存模型和“牛鞭效应”的定量描述,设计以订货水量作为控制变量的牛鞭效应随机控制算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