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比较颈丛复合肌间沟阻滞与常规颈丛阻滞行锁骨内固定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60例行锁骨手术患者,采用颈丛复合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与颈丛神经阻滞,随机分为A、B组,每组30例.评估麻醉后感觉的阻滞程度,手术过程中的阻滞效果(优、良、失败),并观察和记录并发症.结果:锁骨外2/3部位感觉阻滞A组(16.7±1.9)min,B组(13.2±1.1)min,B组好于A组(t=2.42,p<0.05),B组优良率为90.0%,A组优良率为76.7%,B组高于A组(p<0.05).结论:锁骨内固定手术中颈丛复合肌间沟阻滞优于常规颈丛阻滞.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单纯颈浅丛阻滞复合氟芬合剂应用于甲状腺手术中的可行性.方法 将拟在颈丛阻滞下行甲状腺手术患者随机分成2组:实验组:在单纯颈浅丛阻滞后静注复芬合剂,对照组:传统C4横突一点法双侧颈丛阻滞后静注氟芬合剂.观察两组患者的麻醉效果、生命体征(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02)、术中并发症,术中配合程度.结果 两组患者的麻醉效果无显著性差异,实验组患者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均低于对照组,实验组术中并发症明显低于对照组,实验组患者配合程度明显好于对照组.结论 单纯颈浅丛阻滞复合氟芬合剂应用于甲状腺手术中,具有良好的麻醉效果,术中生命体征平稳,并发症少,患者安静配合手术等优点.  相似文献   

3.
叶静  李向军 《甘肃科技》2009,25(8):152-153
探讨老年肩关节脱位患者手法复位时最佳的麻醉方式;将60例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治疗组的麻醉方式是2%氯普鲁卡因臂丛阻滞,对照组则是常规利多卡因臂丛阻滞;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麻醉起效及完善,时间短,麻醉效果可靠,副作用少;2%氯普鲁卡因臂丛阻滞是老年肩关节脱位患者整复时比较理想的麻醉方式。  相似文献   

4.
分析腰硬联合麻醉在老年患者下肢手术中的应用价值。将武威肿瘤医院收治的102例老年下肢手术患者随机划分成对照组(51例)与观察组(51例),分别实施硬膜外麻醉、腰硬联合麻醉。对比两组麻醉情况、各时间点生命体征及术中不良反应发生率。两组麻醉后5min、15min及30min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均低于麻醉前(P0.05),但观察组各时间点血压均较对照组高(P0.05);观察组麻醉后5min、15min及30min(HR)与麻醉前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对照组则明显降低(P0.05);观察组麻醉起效时间、麻醉阻滞完善时间及局麻辅助剂量均较对照组少(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5.88%较对照组的31.37%低(P0.05)。老年下肢手术患者实施腰硬联合麻醉可获得满意的麻醉效果,利于稳定患者各项生命体征,且起效快、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5.
采用头皮静脉针法连续臂丛神经阻滞麻醉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头皮静脉针法连续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效果.方法:全组均采用7~8号头皮静脉针经颈路肌间沟穿刺,一旦出现异感,固定针头,回吸无血液后注入1.5%利多卡因3~5ml试验量,观察5min无异常反应。再注入1.5%利多卡因15-25ml,以后每隔1~2h给10~15ml药.结果:镇痛完善24例(60%),基本完善14例(35%),失败2例(5%).结论:采用头皮静脉针法经肌问沟连续臂丛神经阻滞,简便易行,并发症少,效果确切.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腰-硬联合麻醉用于老年患者手术的可行性及安全性 方法:选择拟行下腹手术的择期成年和老年患者40例,ASAI-II级,根据年龄分成两组,老年组(L组)和成人组(C组) 两组均在腰-硬联合麻醉下实施手术 麻醉后均观察起效时间、阻滞平面、镇痛和肌松效果 记录围术期MAP、HR、RR及SpO2的变化及辅助用药 术后随访有无头痛等副作用 结果:两组间感觉神经阻滞的起效时间、最高阻滞平面、感觉阻滞持续时间无统计学意义 两组间血压、心率、SpO2的变化及麻醉后并发症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老年病人选择小剂量腰麻药物如布比卡因5mg实施CSEA,效果满意,对血液动力学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单纯颈浅丛阻滞复合氟芬合剂应用于甲状腺手术中的可行性。方法将拟在颈丛阻滞下行甲状腺手术患者随机分成2组:实验组:在单纯颈浅丛阻滞后静注复芬合剂,对照组:传统C4横突一点法双侧颈丛阻滞后静注氟芬合剂。观察两组患者的麻醉效果、生命体征(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O2)、术中并发症,术中配合程度。结果两组患者的麻醉效果无显著性差异,实验组患者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均低于对照组,实验组术中并发症明显低于对照组,实验组患者配合程度明显好于对照组。结论单纯颈浅丛阻滞复合氟芬合剂应用于甲状腺手术中,具有良好的麻醉效果,术中生命体征平稳,并发症少,患者安静配合手术等优点。  相似文献   

8.
应用硬膜外加臂丛神经阻滞用于拇指再造术,操作简单,并发症少,麻醉效果满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
探究腰硬联合麻醉用于老年骨科手术中的作用。回顾性分析2018年4月~2020年4月期间在本院行骨科手术的老年患者75例,依据麻醉方式不同将其分成2组,对照组(n=37)予以全身麻醉,研究组(n=38)予以腰硬联合麻醉。比较两组麻醉所需时间、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研究组麻醉起效时间、感觉阻滞持续时间、运动神经阻滞持续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镇痛维持时间长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5.26%明显低于对照组21.62%,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41,P=0.037)。腰硬联合麻醉适用于老年骨科手术中,麻醉效果好,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龙胆泻肝丸口服联合抗病毒及镇痛药物治疗带状疱疹性神经痛的临床效果.方法60例带状疱疹神经痛患者随机分为2组,A组:龙胆泻肝丸+肋间神经阻滞+抗病毒治疗;B组:单纯抗病毒治疗.以视觉模拟评分(VAS)和睡眠质量评分(QS)评定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从即刻开始至观察期(20 d)结束,A组VAS评分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1),睡眠状况也明显改善(P〈0.01);而B组患者仅在第15天开始疼痛有所减轻,睡眠状况好转.结论采用龙胆泻肝丸口服+肋间神经阻滞行镇痛治疗、联合抗病毒药物治疗对带状疱疹患者的疼痛缓解和睡眠质量改善有很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1.
将90例带状疱疹患者分为三组:A组为头面部及上肢患者组,采用行星状神经节阻滞;B组为胸腹部患者组,采用硬膜外隙注药;C组病变部位与B组相同,采用皮肤科常规综合治疗。结果表明:接受星状神经节阻滞和硬膜外给药,A,B组止痛优良率分别为90%和93.3%;C组优良率仅为40%。A,B组平均病程为12.4d和11.8d,C组平均病程为17.2d。A,B组与C组相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显著性(P<0.05)。结果表明:星状神经节阻滞和硬膜外隙注药比皮肤科综合治疗止痛效果好,且具有使患者缩短病程、康复快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X线引导下背根神经节周围阻滞治疗腰根性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在X线导引下病变层面椎间孔附近注射复合镇痛液,治疗36例腰根性神经痛病人(腰椎间盘突出20例,腰椎退变16例)。于3个月随访,比较总体和两组治疗前后的VAS评分,并分析疗效。结果:36例中28例(77.8%)疼痛明显缓解,术前平均VAS评分为(6.6±2.0)分,术后3月平均为(3.1±1.8)分,术前与术后3月VAS的结果比较,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X导引下脊神经周围阻滞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腰根性神经痛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14.
讨论了块复合矩阵的块特征值的性质和块特征向量的正交性问题,得到了Hermite块复合矩阵的块特征值和块特征向量的一系列结论。  相似文献   

15.
用记录脶神经和脶肌的呼吸性发放的方法,对新疆中介蝮(A.intermedius Strauch)蛇毒急性中毒引起的呼吸麻痹,分别用家兔和大白鼠进行了实验分析。将稍大于最小致死量(0.1mg/kg体重)的中介蝮蛇毒,经静脉或肌肉注入动物体内,一般经数小时后出现软瘫性呼吸麻痹,若及时地给予人工呼吸,则在膈肌的呼吸性发放完全停止的情况下,心电和膈神经的呼吸发放都尚可维持相当长的时间。若将蝮蛇毒直接注入侧脑室内,甚直达每公斤体重30-50微克,不引起动物出现明显的呼吸困难。若将脑室注射量加大每公斤体重100mg以上,则动物经一定时间出现4肢僵直,头后仰,抽搐等症状而死亡。在离体标本上,蝮蛇毒具有不可逆地阻遏接头传递的阻遏过程相似。  相似文献   

16.
复杂控制系统常用UML来建模,而分布式控制系统又通常以功能块来构建,文中研究了用于连接UML-RT封装体和IEC 61499功能块的模型元件:功能块适配器.通过一个实际制造系统局部功能的应用实例,描述了功能块适配器的概念、结构及接口,给出了用功能块适配器语言定义的操作的示例.  相似文献   

17.
该文运用块对角占优矩阵的性质,得到了解线性方程组的块Ja-cobi迭代和块Seidel迭代收敛的充分条件,并举例说明。  相似文献   

18.
通过使用除环上具有同行或同列的双矩阵分解定理,给出了除环上两个同阶矩阵的g-逆和自反g-逆具有子块独立性的充分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