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时事概览     
胡锦涛主席观摩"和平使命-2007"反恐演习8月6日,参加上合(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和平使命-2007"联合反恐演习的各国部队在俄罗斯车里雅宾斯克州的演习地点进行首次合练。此前3日,参加演习的中国军队抵达演习地点。  相似文献   

2.
正1981年里根入主白宫后,以"美国复兴"为己任,誓言对苏联采取强硬政策。为回击美国和西方,苏联随后举行了规模空前的"西方-81"军演。时隔37年,面对步步紧逼的美国,俄罗斯于2018年9月中旬在远东举行"东方-2018"军演,俄国防部长绍伊古称此次演习在地域范围、指挥力量、参与部队等方面均"史无前例",总计逾30万军人携数万装备参加演习。除了规模庞大外,中国军队加入演习,更令外界瞩目。中方此次派出约3200名军人、1000余台车辆装备、30  相似文献   

3.
时事概览     
<正>俄罗斯在西北部举行大规模空中演习俄罗斯西部军区3月19日起在俄西北部举行空中演习,演习持续到3月底。俄西部军区发言人奥列格·科切特科夫对媒体表示,空中演习主要是检验轰炸机和歼击机协同作战能力,内容包括空中攻防对战演练、为地面机械化步兵和坦克部队提供火力支援等,参演飞行员在电子干扰和防空压制之下完成了预定任务。科切特科夫说,演习地点位于俄西北部的列宁格勒州、特维尔州,以及临近芬兰边境的卡累利阿共和国。参演飞机超过40架,包括苏-34战斗轰炸机、苏-24战斗轰炸机、苏-27歼击机和米格-31战斗机等。  相似文献   

4.
秦豫 《世界博览》2008,(6):11-14
2007年7月27日,我作为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联合反恐军事演习参演人员,随中方先遣组飞赴俄罗斯的切巴尔库尔,开始了为期近一个月"戎马倥偬"的生活。在没有战火硝烟的年代,演习就是厉兵秣马的"战争"。  相似文献   

5.
<正>2015年4月5日,中国俄罗斯东欧中亚学会与南开大学经济学院共同举办的"俄罗斯经济形势与治理"学术研讨会在天津南开大学举行。2014年,俄罗斯经济出现严重局面。会议围绕着以下话题进行了主旨发言和充分研讨:如何把握俄罗斯经济如此复杂的发展进程;2014年出现如此复杂与困难的经济形势,除西方制裁、石油价格大幅度下滑因素外,是否还有  相似文献   

6.
<正>2015年3月15日,正值克里米亚"并入"俄罗斯一周年之际,俄罗斯电视第一频道播放了由俄罗斯拍摄的纪录片《克里米亚:回归之路》。这部纪录片片长近三个小时,拍摄耗时近八个月,通过大量采访和实地拍摄披露了克里米亚"并入"俄罗斯的内幕和一年间发生的巨大变化,为人们深度解读克里米亚的"回归"历程及发展现状提供了一种视角。如今的克里米亚,对乌克兰、对俄罗斯、对美国和西方,分别又意味着什么?  相似文献   

7.
<正>2014年5月20至21日,俄罗斯总统普京访华。20日普京总统与中国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上海吴淞海军军港,一起出席了为期七天的"海上联合-2014"中俄海上联合军事演习开始仪式。习近平和普京分别发表讲话。习近平表示,2012年和2013年,中俄成功举行两次海上联合军事演习,取得良好效果。这次演习是今年两军合作重要内容,将再次表明中俄一道应对新威胁新挑战、维护地区安全  相似文献   

8.
《世界知识》2014,(24):14-21
<正>乌克兰危机至今已经一周年。从"广场革命"到亚努科维奇出走俄罗斯;从俄罗斯"收回"克里米亚到美国西方一轮比一轮严厉的制裁;从奥巴马在联合国大会将俄罗斯的所做所为列为三大威胁之一,到普京在新近发表的《国情咨文》指出,"美国就是想愉快地在俄罗斯上演南斯拉夫剧本,把我们推向分裂和灭亡"……美国西方与俄罗斯的博弈不断升级。乌克兰危机呈现出一种高度复杂的、涵盖了多个行为体、多重政治结构、多重政治生态、体现了多类国际思潮竞争的复合型冲突。——编者手记  相似文献   

9.
<正>一年多的乌克兰危机除了撕扯着乌克兰之外,最大的后果就是再度分裂了欧洲。西方国家认为俄罗斯不仅是乌克兰政局动荡的主要推手,而且还公开"抢走"了克里米亚,于是对它进行集体打压。西方大国决定集体不出席俄罗斯5月9日的胜利日阅兵庆祝活动,中东欧的大部分国家要么一口回绝,要么不明确表态。到目前为止,塞尔维亚给了俄罗斯一个面子,表示领导人会参加,捷克也表示派高层官员出席,而更多的国家则表  相似文献   

10.
<正>2015年2月12日,德国、法国、乌克兰与俄罗斯的领导人就乌克兰问题政治解决方案以及乌东部停火在明斯克达成协议。此次会议前,包括德国总理、法国总统在内的许多欧洲国家领导人呼吁欧洲与俄罗斯进行政治协商,尽全力促使乌克兰问题得以解决。从历史上看,俄欧之间似乎存在着一种"消极循环":俄罗斯封闭落后——俄罗斯向西方学习——俄罗斯实力增长——俄欧关系紧张——俄罗斯封闭落后。随着乌克兰局势的动荡  相似文献   

11.
叶利钦作为俄罗斯独立后的第一任总统,在独立初期俄罗斯的外交政策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一边倒"外交政策作为俄罗斯独立初期处理与西方国家关系的主要政策,力图拉近俄同西方国家的距离,以期获得西方对新生俄罗斯的帮助,但事实上并没有奏效,反而使得俄罗斯成了西方国家的"小跟班",国际地位一落千丈。"一边倒"外交政策给俄罗斯带来的记忆是深刻的,受到后人的诸多批判,但客观来说,"一边倒"外交并不是一无是处的。  相似文献   

12.
正今年以来,乌克兰积极参与了美英借伦敦"俄罗斯前特工中毒事件"发动的"外交战",还阻止俄罗斯公民在乌参加俄总统大选投票,甚至借"暗杀俄记者"事件大做文章(后证明该记者无恙)。9月17日,乌克兰总统波罗申科签署命令,决定不再延长《乌俄两国友好合作伙伴关系条约》(2019年4月1日到期),再次把两国关系推向风口浪尖。更严重的是,在俄罗斯与西方严重对峙、乌克兰已经与欧盟签署了联系国协定的背景下,乌加入北约的要求也得到了积极回应,获得了北约"申请国"地位。这将导致俄罗斯与西方及乌克兰关系长期紧张,甚至为冲突爆发埋下了"祸根"。  相似文献   

13.
<正>伊核问题谈判目前已进入"最后一公里"。4月13日,俄罗斯总统普京签署命令,"解除禁止通过俄领土、从俄境内以及通过俄飞机和船只向伊朗提供S-300防空导弹的禁令"。俄罗斯选择在这一敏感节点公布解禁消息令外界颇感意外。对此,西方国家立即做出反应。美国白宫发言人欧内斯特称,"奥巴马政府此前已对俄罗斯可能向伊朗出售S-300表示反对"。以色列的反应最为强烈,总理内塔尼亚胡亲自致电普京表达"严重关切",  相似文献   

14.
乔卫兵 《科技潮》2000,(10):55-59
悲剧的发生2000年8月12日,俄罗斯核潜艇“库尔斯克”号在巴伦支海参加北方舰队演习时沉没,虽然经过俄国海军的奋力自救以及西方国家的强力援手,但最后均以失败告终。俄罗斯北方舰队参谋长莫察克于莫斯科时间8月21日17时在舰队驻地北莫尔斯克宣布,被困巴伦支海底的核潜艇“库尔斯克”号的118名官兵全体殉职,无一生还。这意味着令整个世界揪心不已的惨剧已成定局。从俄潜艇失事的当日起一直到  相似文献   

15.
声音     
<正>没知识,没意识。——4月17日上午,长沙南湖路附近的雅礼建业中学举行疏散演习,警报响起,演习时间到了。300名初中生从教学楼两侧的楼梯蜂拥而下,拉手、推搡,学生们的行动毫无规范可言,楼梯口出现拥堵,甚至堵住了消防员上楼"搜救"的路。演习结束后,雅礼建业中学校长张湘斌对这次演习作出评价。  相似文献   

16.
<正>"北极曾是和平的净土,但现在正在演变成一片热土!"5月底奥地利《新闻报》的这番感慨,正是针对北约与俄罗斯几乎同时在北极地区举行大型军事演习有感而发。这次竞相"展示肌肉"的"始作俑者"是北约。从5月25日到6月4日,"2015北极挑战"空军演习在瑞典、芬兰和挪威北部的北极地区进行,瑞典媒体称之为"可能是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空中军事演习之一"——近4000名士兵,包括F-16、F-18等115架先进战机和空中加油机、预警机,参演国家达九个,除挪威(牵头国)、美国、英  相似文献   

17.
正3月,英国与俄罗斯围绕"间谍中毒案"的外交战升级。英国首相特雷莎·梅在议会宣布多项对俄制裁措施,俄罗斯随后出台反制措施。在俄罗斯与西方关系持续紧张之际,英国又冲在了反俄的第一线。即使脱欧在即、国际影响力下滑,英国也要充当"反俄旗手",其中的原因耐人寻味。反俄"雷厉风行"3月4日,俄罗斯前特工斯克里帕尔及其女儿在英国索尔兹伯里市街头一条公共长椅上昏迷,截至3月21日仍生命垂危。斯克里帕尔曾为英  相似文献   

18.
<正>2014年,俄罗斯陷入一个集合了油价下跌、卢布贬值、乌克兰危机和西方制裁四大挑战的新困局之中。在这样的背景下,12月26日,普京总统签署了俄罗斯第四版新《军事学说》,为其防御性战略指导加入了几抹强势底色,被外媒视为俄积极回应当前困局的重大军事举措。站在2015年头看世界,希图通过构建"欧亚联盟"战略复兴的俄罗斯,与声称要推进第三个"抵消战略"以抵消掉其他大国增长优势的美国在防务领域隔空对话,为摇摆中的两国关系  相似文献   

19.
<正>俄罗斯应该认识到乌克兰是主权国家,摒弃"俄罗斯帝国意识",不能再将乌克兰变为"卫星国"。而西方也要理解,乌克兰对俄罗斯有着特别的意义,不仅仅是地缘、更是文化血脉相连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外刊概要     
<正>1另一个美洲【俄】《权力》2014年7月21日近期,西方所有举动都表明,由于在乌克兰危机中的作用,俄罗斯被国际社会孤立。金砖峰会的召开非常及时。普京在峰会中扮演了领导者的角色,积极展开了拉美外交。政府消息人士认为,俄在拉美的活跃并非由于美欧制裁,拉美国家一直是俄罗斯的重要伙伴。当然,在西方投资者对俄市场日益失去信心的背景下,俄罗斯比以往更需要经济关系多样化,也就更加关注拉美。大部分拉美国家对俄立场表现出"善意的中立"。不过,拒绝冷战思维,反对世界单极化是拉美国家一贯主张,而且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考虑,支持俄罗斯并非出于对其完全的认可。201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