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杨柳 《科学之友》2005,(7):55-55
正常人的眼睛能感知这个世界的五彩缤纷,识别红、橙、黄、绿、青、蓝、紫,以及它们之间的各种过渡色,总共约有60多种。那么,动物的感色能力又如何呢?科学家对此进行了研究。研究证实,大多数哺乳动物是色盲。如牛、羊、马、狗、猫等,几乎不会分辨颜色,反映到它们眼睛里的色彩,只  相似文献   

2.
《大自然探索》2005,(6):4-4
一项新的研究结果显示,袋鼠、考拉熊和它们的有袋类亲戚能分辨七彩颜色,这使有袋动物成为了已知的第二种能识别三原色的哺乳动物。在此之前,科学家只知道在哺乳动物中只有灵长类具有这种能力。大多数哺乳动物(比如狗和马)都只具有两种视锥细胞,因而不能识别红色和蓝色。视锥细胞是一种在视网膜上感受光线和色彩的感光细胞,这些感光细胞主要集中于视网膜的中央凹进处,使得这一部分区域对光线最敏感。  相似文献   

3.
狗的叫声也许听起来像是噪音,但其实它编译了复杂的信息。在2005年有科学家指出,仅通过狗的叫声便可分辨它是孤独的、高兴的或带有攻击性的。如今,他们又提出狗狗们可以判断它所听到的狗的叫声是来自伙伴还是陌生的狗,从而做出不同的反应。这个小组给宠物狗播放了狗叫声的录音来测试它们的反应,声音来自它们熟悉的和陌生的狗。  相似文献   

4.
正为什么人类的眼睛颜色不止一种?为什么有些人两眼不同色?眼睛颜色的冷知识,你知道吗?人类眼睛的颜色其实是指虹膜(可通过改变瞳孔的大小来调节进入眼内的光线的组织)的颜色。人眼颜色大概可分为6种:琥珀色、蓝色、棕色、灰色、绿色和红色(或紫色)。其中,棕色是最常见的眼睛颜色。第一个拥有蓝色眼睛的人出现在6000~1万年前。在此之前,人类的眼睛只有棕色这一种颜色。  相似文献   

5.
前已报道,具有特殊感应机能的少年儿童,不仅能够不用眼睛辨认文字图形,而且能够分辨不同的颜色。色盲儿童用眼睛不能正确分辨某些颜色,他们的特殊感应机能能否正确辨认颜色以及与用眼睛辨色的关系,是一个令人感兴趣的问题。我们先进行色盲  相似文献   

6.
隐身斗篷     
美国科学家用硅纳米材料制造了一种隐身斗篷,使普通的光学检测无法发现放置在斗篷下的物品。这种新隐身斗篷完全由绝缘材料制造,在光学频率中,它们往往是透明的。斗篷由矩形的硅片制成,厚250nm。硅片可以作为一个光波导,光线仅限于在这个垂直高度中向前后两个方向自由传播。在纳米硅材料上,研究人员精心设计了一些孔:每个孔直径为110nm,这就使得斗篷周围的光波发生完全弯曲,就好像河水流过岩石一样。它表明,当光线的方向发生改变,物品的隐身是可以实现的。  相似文献   

7.
在古罗马,每年七月,当天狗星首次从晨曦中的地平线出现时,人们总要献上红毛的狗,作为他们的祭品。他们的诗人写道:“火星闪烁着温和的红光,而天狗星的红色却比它更强。”很多有名的古典作家都把天狗星的光芒描写成红色。甚至在公元前1000年以前,古巴比伦人也用他们的楔形文字记录下这颗星的颜色是红色的。  相似文献   

8.
狗眼看世界     
正我曾在一篇文章中看到,我们人类忠诚的伴侣—狗的世界是黑白的,无法分辨彩色。这让我不禁感到惋惜,但也因此让我对狗的世界产生了极大的兴趣。通过上网查找相关资料,我才知道,其实狗的世界并非完全黑白,它们能分辨深浅不同的蓝、靛和紫色,而这不同于我们人眼对红、黄、蓝的分辨。狗  相似文献   

9.
新潮科技     
隐身斗篷美国科学家用硅纳米材料制造了一种隐身斗篷,使普通的光学检测无法发现放置在斗篷下的物品。这种新隐身斗篷完全由绝缘材料制造,在光学频率中,它们往往是透明的。斗篷由矩形的硅片制成,厚250nm。硅片可以作为一个光波导,光线仅限于在这个垂直高度中向前后两个方向自由传播。在纳米硅材料上,研究人员精心设  相似文献   

10.
韩沛 《科学之友》2002,(12):42-42
要了解彩色电视机怎样工作,就必须回溯到早期颜色的发现上。你知道为了画一幅画你所必需的东西是三原色,即:红、蓝、黄.它们可被混合调制成任何一种其他颜色。同样,如果你用放大镜认真观察杂志上的彩色照片,你就会看到它是由三原色再加点黑色构成的无数小圆点,如果你更近一点观察电视画面,你会看到它也是以同样的方法构成的。只有一点不同——这三种颜色是红、蓝、绿。  相似文献   

11.
船舷 《科学24小时》2013,(11):17-19
<正>它们似狗非狗,因为狗有5个脚趾,而它们却只有4个。它们身上有黑、白、棕三种颜色,但图案各不相同。它们大而圆的耳朵,有点像狐狸。最奇怪的是,它们会发出各种声音,有时像猫咪,有时像小鸟。协同配合,长途奔袭是它们的拿手戏。狮子捕猎的成功率只有20%,而它们却高达65%,它们是非洲大草原上当之无愧的出色猎手,但整个种群却一直徘徊在消失灭绝的边缘——  相似文献   

12.
我们人类的一双眼睛,能够识别红、橙、黄、绿、青、蓝、紫以及它们之间的各种过渡颜色,算起来大约有60种。那么,各种各样的动物是否也和我们人类一样,感受着五彩世界带来的奇妙呢?感色能力远不及人目前,科学家正在对某些动物  相似文献   

13.
《大自然探索》2016,(5):56-57
正生物了解周围世界的视觉感知能力取决于眼睛。在动物中,有一些可能是部分色盲,但在某些方面,它们的视觉能力比我们人类要强得多。人类是三色视者,视网膜上有三种类型的光感受器,称为视锥细胞,可分别感知红色、绿色和蓝色。还有一种不同类型的视觉细胞,被称为视杆细胞,可检测到少量的光线,让我们在黑暗中也能看清东西。  相似文献   

14.
心理学研究发现,狗也会产生与人类类似的喜怒情绪,狗还喜欢看高清电视,会做梦,甚至还会微笑。如果注意观察,还会发现摇头摆尾是它们特有的身体语言……那么,当你的宠物小狗陪伴你时,你知道它在想什么吗?当你的宠物小狗陪伴着你,酣卧在你的身边时,你可能会想:它会做梦吗?会梦见我吗?它会为在厨房里偷吃了我的晚餐而感到内疚吗?它在对着人狂吠时是想要说什么吗?它喜欢看电视吗……  相似文献   

15.
《大自然探索》2007,(7):7-7
如果外星上有植物,那么这些植物会是什么颜色呢?天文学家最近宣布,他们可能已经找到了确定外星植物颜色的方法,即分析一颗特定行星的母恒星所发出的光线,并研究这些光线怎样跟行星大气层里的不同化学物质发生反应,这样就能了解到达行星表面的光线的颜色(波长)。在地球上,红色光最丰富,蓝色光则最强劲,因此植物最易于吸收这两种光,而将不太有用的绿色光反射掉,所以看  相似文献   

16.
2亿年     
正2亿年前的昆虫啥颜色?来自中、德、英三国的科学家们通过对昆虫化石中结构色的研究,揭示了2亿年前昆虫的"真实颜色"。相关研究成果在线发表于美国《科学》杂志子刊《科学进展》上。五颜六色的昆虫如果没有阳光照射,可能是一片灰暗,因为它们长有奇妙的微结构,通过光线的折射、衍射及干扰形成艳丽的色彩。昆虫颜色分为色素色(化学色)和结构色,结构色是构成昆虫颜色的主要部分,也被称为永不褪色的颜色。  相似文献   

17.
人的意识是如何产生的?性别差异对大脑的功能有影响吗?可否用外界力量干涉大脑活动?如何通过学习让人变得更聪明?你的大脑里一定有许许多多诸如此类的问题,想不想对它多一点了解?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科学家在几个有关大脑的热门研究领域中所取得的新进展、新认识。 认识猫和狗 大脑对收到的信息大部分都因为无关紧要而被“置诸脑后”,只对少量重要的外来信息产生即时的反应。大部分信息则储存于大脑皮层而成为记忆。你得感谢上帝,幸好大脑有此功能,否则你就会被视野中的所有物体和周围的各种声音扰得心烦意乱。那么我们是怎么知道哪些信息是需要即时反应的,哪些信息是需要暂时储存起来的呢?研究人员通常是通过研究大脑特殊部位受损而丧失认知能力的病人来找出大脑主管认知的区域。目前,有大量的实验表明,大脑的额叶皮质区与高级认知能力密切相关。那么,在大脑的额叶皮质区有没有专门负责认识物体的神经元呢?有没有什么更直接的方法来研究我们是如何分辨出猫和狗的呢? 也许我们并没有意识到,能分辨出猫和狗是一项了不起的技能。定义我们周围的物体;是人的一种最基本的行为。当我们走进一个房间时,我们并不需要花费很多的时间和力气来辨认房中的物品;我们立即可以知道这是椅子...  相似文献   

18.
<正>我们都知道色盲患者对某些特定颜色甚至所有颜色分辨困难。那么,除此之外,色觉正常的人对同样颜色的感受是一样的吗?这个问题很难回答,因为没有人能真正了解他人的主观感受。可以确定的是,对于同一样东西,不同的人会认为它有不同的颜色。一个著名的例子是2015年网络上传播甚广的一张图片——这条裙子到底是蓝黑色还是白金色?  相似文献   

19.
人眼与光 光是一种电磁波,并以每秒约30万千米的速度,沿直线进行传播.电磁波波长范围很宽,人眼能看得见的叫做可见光.不同波长的可见光,在我们的眼睛中产生不同的颜色感觉,按照波长由长到短,光的颜色依次是红、橙、黄、绿、青、蓝、紫等色.  相似文献   

20.
人体的色彩     
色彩所具有令人惊讶的特性之一是有“重量”。不妨做一下这样的试验:将同样重量的两份东西分装于两个盒子中,再将其中一个盒子用白纸包封,另一个用红纸包封,用手掂量掂量,你一定会觉得用红纸包封的盒子要重一些。戴尔教授在14年前首先发观色彩有“重量”。他经过多种复杂的试验后得出结论,各种颜色在人的大脑中都代表一定的“重量”。他还将颜色按“重量”从大到小排列成如下顺序:红、蓝、绿、橙、黄、白。色彩学还告坼我们,颜色不仅具有“重量”,而且还有“味道”。这是因为我们不仅能用眼睛看清颜色,而且还能用其他感官分辨它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