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基于Agent的居民就医选择建模与仿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Agent建模仿真是医疗服务领域中问题研究和政策分析的一种新方法。在分析目前医疗领域中居民就医选择现状的基础上,基于Agent的建模方法,对医疗系统中的主要对象——医院、社区医疗服务机构、居民的行为进行了建模,开发了基于Anylogic的居民就医选择的仿真原型,研究了居民的就医选择问题,分析扩大不同医疗机构的费用差距及增加区域内社区医疗服务机构数量两项政策对居民就医选择的影响。实验结果说明通过调节医院与社区诊所的医疗服务的价格比,能够影响居民就医选择,但增加医院的医疗服务的价格会造成部分低收入居民无法就医;区域内社区诊所与医院的比例在2~4倍时,对降低居民无法就医的比例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2.
当医疗服务市场执行医疗费用分担制度时,由于患者收入水平存在差异,部分患者可能会因对价格更敏感而不去医院就诊.一种可能的解决办法是对贫困患者提供额外的补助使其能够去医院就诊.首先,为一个由政府、医疗服务提供者和价格敏感异质患者三方构成的医疗服务系统建立一个Stackelberg博弈模型.其次,运用逆向归纳方法,研究了博弈的均衡解及其性质.最后,将医疗服务均等化和非均等化两种情形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发现,当市场需求较小时政府应采用免费医疗制度;反之,采用医疗费用分担制度.当患者的等待敏感度或单位服务成本中等大小时,患者的自付额和贫困患者的额外补助额均达到最大.此外,研究发现医疗服务均等化政策不仅能减少贫困患者的自付额,也通常有助于降低普通患者的自付额.  相似文献   

3.
当医疗服务市场执行医疗费用分担制度时,由于患者收入水平存在差异,部分患者可能会因对价格更敏感而不去医院就诊.一种可能的解决办法是对贫困患者提供额外的补助使其能够去医院就诊.首先,为一个由政府、医疗服务提供者和价格敏感异质患者三方构成的医疗服务系统建立一个Stackelberg博弈模型.其次,运用逆向归纳方法,研究了博弈的均衡解及其性质.最后,将医疗服务均等化和非均等化两种情形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发现,当市场需求较小时政府应采用免费医疗制度;反之,采用医疗费用分担制度.当患者的等待敏感度或单位服务成本中等大小时,患者的自付额和贫困患者的额外补助额均达到最大.此外,研究发现医疗服务均等化政策不仅能减少贫困患者的自付额,也通常有助于降低普通患者的自付额.  相似文献   

4.
围绕推进远程医疗服务进程中的中心医院、远端医院和患者三个主要影响主体,借助演化博弈理论,构建三方演化博弈模型,利用复制动态方程解出三维动力系统的均衡点及演化稳定策略,并进行数值仿真模拟,演示不同数值对远程医疗服务推进演化结果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成本大于收益的情形下,行为主体将阻碍远程医疗服务的推进;收益大于成本的情形下,中心医院、远端医院和患者群体的良性互动有利于推进远程医疗服务。增加中心医院和远端医院的收益、提高患者接受远程医疗服务的效用、加大政府对中心医院和远端医院的资金支持及奖励、提高医保报销比例、减少中心医院和远端医院提供远程医疗服务的运营成本以及控制患者投诉成本、医疗费用等有利于远程医疗服务的推进。  相似文献   

5.
社会医疗保险存在多个博弈主体,其中社保机构和医院之间围绕医疗保险(费用)付费方式的博弈,决定了医疗服务的数量、质量和价格.基于双方的效用函数,以消除医院道德风险和自选择为目的,运用博弈理论推出了最优付费方式的博弈均衡解.最后给出了一个算例,结果表明此付费方式有效、可行.该方式结算程序非常简单,管理成本低,适于行政效率不高的国家和地区.  相似文献   

6.
当前我国医疗机构间的分工协作体系仍然没有形成,医疗资源紧张和闲置并存。通过应用系统动力学对两级医疗服务链系统进行建模与仿真研究。重点研究了综合医院医疗负荷的波动和医疗服务能力的增长问题。研究结果表明由于系统中存在延迟和反馈,医疗需求的波动会显著影响系统的绩效水平,而政府对基层医院实施财政补贴政策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综合医院的医疗负荷波动问题,而通过两级医院的协作能够减缓波动,提高系统的整体绩效,论文最后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基于赋时层次有色Petri网的医疗服务流程建模与优化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伍宏伟  杨东 《系统仿真学报》2007,19(8):1657-1663,1699
构建一个高效、精简、优质的医疗服务流程是医院高效、低成本和高质量运营的基础。针对目前医疗服务缺乏定量化的分析评价手段,提出了采用赋时层次有色Petri网(HTCP-net)来建模乖优化医院当前的医疗服务流程。应用建模、仿真工具CPNTools对医疗服务流程进行建模和仿真分析,从而得到患者平均等待时间、各类资源利用率等医院的外部和内部性能指标,最后在此基础之上通过合并任务、整合资源等流程重组和优化方法实现了医院服务效率的提高和服务质量的改进。  相似文献   

8.
过度医疗是我国医疗改革关注的重要问题之一,为有效遏制,国家继价格管制、取消药品加成等措施后,新出台药占比管制政策.基于此,本文构建药占比管制下医患行为的演化博弈模型,根据复制动态方程得到医生与患者的行为演化规律与稳定策略,分析合理医疗成本、过度医疗较合理医疗增加的成本比率、医疗总费用绩效系数与患病严重程度等因素对医生诊疗策略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药占比管制并不总是抑制过度医疗,其存在一重要跃迁点,药占比参考值低于该跃迁点时,反而会引发过度医疗.特别发现,在药占比管制下过度医疗与患病严重程度密切相关,医生对轻症患者更倾向于过度医疗.依据研究结论,本文对药占比指标设置,轻疾监控,分级诊疗制度及信息披露机制等方面提供可行建议.  相似文献   

9.
建立医疗联合体(医联体)是提升医疗服务体系整体效能的重要举措,也是推动建立合理有序分级诊疗模式的需要。医联体的最佳转诊模式是将病人按照病种难度水平,在医联体成员之间进行合理转诊。但是由于面临的机会成本不一致,出于经济利益的考量,医联体成员不一定会按照病种难度水平进行双向转诊,导致医联体 “联而不通”。基于图限制合作博弈的有效分配原则,探讨了医联体增量经济收益的合理分配方法,并介绍了若干算例。根据不同医联体的组成结构,给出了医联体成员间增量经济收益的合理分配方案。此外,使用概率图合作博弈的方法,预测了图结构下医联体的收益分配值。本文将医联体理论研究与合作博弈理论相结合,探索了通过经济利益的公平分配解决转诊瓶颈的方案,具有一定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随着服务创新和服务多样性的丰富,在线医疗服务的焦点已从早期的服务采纳向服务管理过渡。基于信号理论,本文旨在探索在线医疗服务情境下的医生服务多样性、服务质量信号对患者选择决策的影响。采集好大夫在线平台中的二手数据,利用倾向评分匹配(PSM)方法和OLS回归等方法,研究不同情境下的服务多样性对患者决策的影响。结果显示:在低价格组,服务多样性对患者选择没有显著影响;与中等价格组比,高价格组的服务多样性对患者决策的影响更大。与中、低热度的医生组相比,高热度组医生的服务多样性对患者决策的影响程度更大;与其他职称组相比,在副主任医师的服务多样性对患者决策的影响大于其他组。服务种类数目会显著正向影响患者决策,同时,医生热度、服务价格起到有效的正向调节作用。研究结论为医生和在线医疗平台提供了重要的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11.
本文对美国和我国国民经济的物价增长指数进行研究,给出统计规律和预报方法,在进行年度经费测算时,提出较合理的物价增长指数的修正方法,同时利用型号可行性论证阶段的经费预测整个型号研制阶段的总经费,各阶段的经费比例,建立年度投资强度模型,并利用“爱国者”实际研制费用验证了此模型。  相似文献   

12.
针对我国当前分级诊疗制度下病人下转面临的困境,研究政府协调医院转诊有效推行的支付机制及医疗服务体系的运营绩效问题.通过构建一个排队论框架下的四阶段序贯博弈模型,探讨政府,三甲医院,社区医院及病人各参与方之间的动态决策关系,进而给出包括转诊支付价格、三甲医院下转率、社区医院服务能力的均衡决策.研究结果表明,政府是否应该协调社区医院对三甲医院提供转诊支付价格,取决于医疗预算量与三甲医院对病人等待时间敏感度,当且仅当医疗预算高于一个阈值或者三甲医院延时敏感度低于一个阈值时,转诊支付方式可促使并协调各参与方共赢.数值实验发现,病人对三甲医院的服务感知水平较社区医院的差距越大或者治疗价格越低,政府应通过降低支付价格减少病人下转率,从而提高社会福利,但等待时间可能反而更长.  相似文献   

13.
本文针对单个OD对的简单交通网络,研究考虑共乘激励的交通流分配和停车收费策略.首先,考虑共乘费用分摊比例的异质性,共乘匹配的成功率,公交车内的拥挤效应和道路拥挤效应等,构建了考虑公交车、共乘司机、共乘乘客、独自驾驶等4种出行方式的交通流分配模型;然后,通过实施停车费优惠以激励共乘出行,建立了考虑共乘费用分摊比例异质性的停车收费模型.对无共乘、有共乘、实施共乘激励等三种情景展开算例分析,结果表明,共乘成本的分摊比例影响出行者参与共乘的固定成本,进而影响共乘司机和乘客匹配的成功率,匹配成功率较低的情况下共乘双方的期望出行成本都会很高,从而导致出行者共乘意愿降低甚至没有意愿参与共乘.此外,共乘的引入对于出行者和系统的效率是双赢的,而合理的停车收费和共乘激励可以显著增加出行者参与共乘的意愿,增加共乘匹配成功的人数,降低大部分出行者的出行成本,并提高系统效率.  相似文献   

14.
连续治疗(continuity of care)逐渐成为评价医疗系统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而现实中由于下一阶段无可用资源导致已完成当前阶段服务的病人滞留现象频繁发生.现有文献通常假定病人在滞留期间处于等待状态,实地研究却表明病人滞留期间会继续接受下一阶段治疗服务,且上下阶段的服务时长存在相关性.基于此,建立考虑病人连续治疗的排队模型,设计滞留可能性估计算法.与仿真结果及其它相关算法比较,新建算法具有更高准确性与稳定性.此外,对新建算法的扩展应用证明其在评价医疗系统性能与优化医疗资源配置上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5.
基于物流费用分摊比例的闭环供应链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家电零售商为制造商提供丰富的销售渠道之时,也给制造商带来大量具有盘剥性质的费用成本.针对这一现象,将第三方物流服务商引入到闭环供应链系统中来,通过分析正向和逆向物流费用在制造商和零售商之间的分担比例,发现零售商承担的正向或逆向物流费用比例越大,则供应链节点企业的利润均会得到提高,从而通过设置合理的分摊比例,可以达到优化供应链的目的.另外进一步分析了非合作博弈下的外包策略及步骤,发现运用物流费用分摊比例的大小可以进行外包决策;在合作决策下,为了避免合作失败的风险,运用不对称的NASH协商模型设计了供应链系统的利益分配方法及步骤,最后通过数值算例进一步加以说明.  相似文献   

16.
在分级诊疗体系下,运用M/M/1排队与博弈论,构建了从综合医院到社区医疗服务中心转诊的期望效益函数模型.获得了医院的均衡下转率及均衡效益,研究发现病人对综合医院越偏好,医院的均衡下转率越高;两阶段治疗划分标准的差异性越低,均衡转诊越低以及对医院越有利.给出一种支付策略,有效刺激了综合医院将病人下转,并实现了综合医院、社区医疗服务中心及整个医疗系统的共赢.通过数值实验探讨了支付费用对均衡下转率及均衡效益的影响,并比较了支付策略下、非支付策略下的均衡下转率与均衡效益等,进而给出一些管理启示,为转诊有效实施提供理论支撑及政策参考.  相似文献   

17.
基于Markov过程的冗余系统备件与冗余度联合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合理有效地降低冗余系统全寿命周期费用,同时考虑部件的故障过程、维修周转以及备件的订购补给过程,结合混合准则提出了基于Markov过程的k/n冗余系统可用度模型,实现备件库存配置与冗余度联合优化。首先,通过热备份和冷备份模式下的系统故障率和修复率计算公式,建立了使用可用度模型。然后,基于稳态概率计算全寿命周期费用,并运用备件库存配置与冗余度联合优化算法实现模型的求解。最后,通过数值计算验证可用度模型的正确性以及联合优化的有效性。通过数值计算结果表明,所提出的可用度模型是传统模型的有益改进并且具有普适性。联合优化算例结果显示,冗余系统可用度随冗余度或备件库存的增加而得到提升,而当可用度接近1时若要进一步提高可用度将导致费用急剧增长;全寿命周期费用中备件存储费用的所占比例最高,而备件订购费用最低;算例表明,与仅考虑备件库存优化的方法相比,联合优化使全寿命周期费用降低了8.01%。  相似文献   

18.
产业结构是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产业结构变动关系到资源配置和经济发展效益。运用集对分析理论和产业转换速度与方向系数,分析了1991—2005年榆林市产业结构演进的特征与机理。结果显示:①1991-2005年榆林市产业结构演变大致分为缓慢平稳演进阶段、强烈震荡调整阶段、快速平稳演进阶段;②固定资产投资增长与产业结构演进相似,也呈现类似的3个阶段。一产固定资产投资增长速度较快,主要是因为其基数小,而二产固定资产投资额度大,增长慢;③榆林市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极不对称,2005年两者分别呈现“二、三、一”和“一、三、二”格局.从1991-2005年就业结构演变趋势分析,其结构正向合理方向演进;④1991—2005年榆林市产业结构转换速度较快,方向基本合理,第一产业比例下降,第二产业比例上升的趋势明显。总之,榆林市产业结构正处于从较低水平向高水平演进的工业化过程中。图2,表2,参15。  相似文献   

19.
对于在线投资组合选择问题,充分利用历史数据能有效地减少市场噪声对投资策略的影响,但这往往会导致策略计算效率降低。与其相对应的是,高频交易的日益发展与数据量的爆发式增长愈发要求投资策略具备高效的计算能力。为此,借助于自适应矩估计,以增量的方式利用历史数据,提出了一个基于自适应矩估计的在线投资组合梯度下降策略。理论分析表明,该策略具有泛证券性,即其与离线的最优定常再调整策略具有相同的渐近平均对数增长率;同时,该策略在充分利用历史数据的情况下依然保持线性时间复杂度。实证分析表明,该策略在收益以及计算时间等指标上表现出较好的性能,同时能承受合理的交易费用,故而具有良好的实际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0.
手术服务时间受患者身体状况,医生技术水平等因素影响,具有不确定性.如何有效地调度患者手术成为医院管理的一大挑战.研究了医院的手术调度问题,以院方收益最大为目标,在考虑患者最迟手术日期限制的情况下,建立了手术调度问题的确定型模型.进一步考虑手术服务时间的不确定性,将手术的服务时间表示为有界区间,考虑了管理者风险偏好对患者服务时间不确定集的影响,在确定型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了区间型手术调度问题的两阶段鲁棒优化方法.数值实验结果表明,将鲁棒优化运用于手术调度问题,能够减小服务时间不确定性给医院效益带来的影响.同时,考虑最迟手术日期会降低医院收益,最大收益差可达到10.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