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介绍了关系数据库规范化设计的理论基础上,针对数据安全、提高运行效率两个问题,分析了冗余数据的积极意义,提出了保留合理冗余数据的方法.在设计的网络教学系统中,适当引入了冗余数据,简化了前端程序并提高了程序性能.  相似文献   

2.
一种单向卫星网络中冗余递增的数据分发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决单向数据分发系统存在的问题,设计了一种新的数据分发机制.一方面,分组级FEC机制被用来恢复接收端的误码.另一方面,发送端采用冗余递增的方式发送分组级FEC编码生成冗余信息.发送端将冗余信息分层传输,接收端通过加入一个或多个发送层次以接收不同冗余度的数据,从而有效地解决了接收端异质性引起的系统效率降低.仿真结果表明,新的数据分发机制可以使误码率低的接收端尽快接收到需要的数据,在保证数据可靠传输的同时提高了系统的发送效率.  相似文献   

3.
针对大数据量需求问题, 设计并实现了一个并行文件数据存储模型: 固定大小数据分片和有冗余数据放置模型. 该存储模型简单高效. 实验结果表明, 该模型能够对数据进行容错, 提高了文件数据的可用性.  相似文献   

4.
在关系数据库的逻辑设计中,针对一个具体问题,应该如何构造一个适合它的数据模式,即构造几个关系模式,每个关系由哪些属性组成,对于减少数据冗余、提高数据操作效率和空间利用率等都是非常重要的.基于对贵州省高校工资信息管理系统数据库设计的研究,分析每级关系模式存在的问题,并依照数据规范化理论为指导,对存在数据冗余的关系模式进行分解,体现了该理论在实际应用中的优化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5.
OPC全称是OLE for Process Control,它的出现为基于Windows的应用程序和现场过程控制应用建立了桥梁.目前,在很多数据集成系统中,都采用OPC技术来做为数据集成的通道.但是由于OPC客户端和OPC服务器之间是通过双绞线来连接的,难免会出现连接故障,从而导致整个系统停运.为了提高数据集成系统的健壮性,设计了一种通过软件实现的冗余OPC数据采集系统,通过客户端层次的冗余方式,以确保系统的安全运行.提出的双OPC客户端同时运行的"热备"冗余系统,具有切换快速、无扰动、易于开发等特点.  相似文献   

6.
针对空间失效模式下的数据存储和恢复问题,设计了一种基于数据复制的存储和恢复算法.该算法为每个数据节点分配一个冗余节点,在数据节点失效时可以利用冗余节点中的数据来成功恢复数据,并且使整个过程消耗的代价最小.理论分析和仿真实验表明,同Greedy算法相比,在保证成功恢复的同时,该方法显著降低了网络的整体能耗,从而有效延长了网络的生存周期.  相似文献   

7.
针对现有的基于矩阵的最小冗余再生码的构造方法中存在的编码和重构复杂度高及参数选择受到限制的问题,设计了一种矩阵实现的最小冗余再生码的构造方法.该方法通过改变数据矩阵和修复向量的结构,能够有效地减少最小冗余再生码的编码和数据重构的复杂度,同时参数的选择更加简单和灵活.  相似文献   

8.
提出了一种基于残差集的颜色滤波阵列(CFA)图像序列的无损压缩新算法.通过构造CFA图像序列的残差集,去除图像序列间的数据冗余;设计了一种最佳可逆滤波器对残差集图像进行通道分离滤波,去除图像内的冗余信息,提高CFA图像压缩性能.将该算法与通道分离滤波JPEG和PNG算法进行了对比,结果证明,残差集无损压缩算法具有最高的数据总量压缩比、最低的平均压缩率和最好的重建CFA图像峰值信噪比.  相似文献   

9.
基于LabVIEW开发平台,采用多传感器技术设计多点温度监测系统,并采用GPRS传输监测数据.对多个数字温度传感器DS18B20采用多传感器数据融合技术降低数据冗余,提高数据可靠性;温度控制采用Fuzzy控制器与PID控制器并行工作的策略.结果表明,基于这一方法设计的系统,在实现系统精确控温的同时,具有高可靠性.另外,使用虚拟仪器技术,使系统测控品质实时可视.  相似文献   

10.
列控系统中数据通信子系统可靠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列控系统中数据通信子系统的可靠性对于保障列车安全高效运营具有重要作用.利用马尔可夫模型,综合了随机信道恶化,越区切换、无线接入设备故障等无线信道失效因素,提出了数据通信子系统非冗余结构和冗余结构的可靠性模型,分析了不同的数据通信系统结构对可靠性能的影响.同时,给出了列车运行速度与系统可用性指标的相互关系.分析结果显示,冗余结构的数据通信子系统有效提高了通信系统的可靠性;冗余结构的系统可用性指标比非冗余结构提高了大约两个数量级,达到99.99%;冗余结构有效消除了列车越区切换对系统可靠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