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序和歌是日本古典诗歌的总称。《百人一首》中的和歌,全部属于短歌。由5、7、5、7、7共31个假名构成。《百人一首和歌集》、又叫《小仓百人一首》。为日本镰仓时代的著名学者,歌人藤原定家选定。成书于1235年。上起天智天皇,下至顺德院天皇(七世纪——十三世纪)、选一百位具有代表性的歌人的作  相似文献   

2.
《唐诗三百首》和《小仓百人一首》是中日两国诗歌集的代表,它们在各自的文化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并对后世有极其深远的影响,同时,它们又代表了各自国家的不同审美情趣和艺术风格。通过对这两部诗集在编者、选诗宗旨以及所表现的民族风格和审美情趣等方面的比较,来浅析中日之间这两部诗集的异同,以及之所以能够传世的缘由。  相似文献   

3.
日本著名数学史与数学教育家小仓金之助的数学教育思想对20世纪30年代以后的日本数学教育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并且对我国数学教育的发展也产生了重要的影响.通过对小仓金之助的著作《算学教育的根本问题》的研究,系统地阐述了他的数学教育思想.  相似文献   

4.
《世界知识》2008,(20):70-70
中日两国一衣带水,同根同源,但中日两国因历史问题“天然的”不亲近仍是一个严酷的现实问题。不久前,日本青山学院大学政治学教授小仓和夫在《日本反感中国的根源》一文中指出:在几乎所有的国际民意测验中,日本在爱好和平或者在对世界和平与稳定的贡献方面得分都很高。换言之,许多国家的人都认为日本有着良好的形象。不过,有一个非常值得一提的例外,那就是中国。文章写到,尽管中国经济发展令人瞩目,政治影响力也越来越大。但在日本并不受青睐。实际上,越来越多的日本人似乎都很反感中国,或者表示不喜欢中国。这种憎恶中国的根源是什么呢?  相似文献   

5.
《围城》中的人物肖像描写独具特色 ,其中比喻手法的广泛使用是其形象生动的主要原因。从《围城》中人物肖像描写中的以物喻人、喻体的感情色彩及滑稽之美三个方面来分析其独特的比喻艺术及美学内涵  相似文献   

6.
论《老人与海》中桑提亚哥的英雄主义形象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海明威《老人与海》中的桑提亚哥是一个典型的硬汉子形象。他孤独奋斗和执着追求的性格以及非凡超人的意志力,使得桑提亚哥这个渔夫本身就成为赞颂人的精神的一首诗。作者将他的复杂情感全方位地体现出来,从而更加突出了悲剧式的英雄主义色彩。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表现理想"、"抒发激情"、"想像丰富"、"神话传说"等四个方面,论述了《诗经》的浪漫主义色彩。《诗经》中的浪漫主义色彩是很丰富的,对后世的诗歌创作,具有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8.
姚丹 《当代地方科技》2011,(8):167-167,171
众所周知,岛崎藤村的代表作《破戒》通过对主人公濑川丑松从"守戒"到"破戒"的心路历程的细腻描写,反映了消除等级差别、主张人权解放和自由平等的近代观念与日本社会残留的封建等级意识之间的纠葛。在主人公丑松身上,既表现了近代日本青年对社会的反感、不满和反抗,又反映了他们与生俱来的软弱性。本文拟从小说《破戒》这一富有宗教色彩的题目入手,从宗教中的"破戒"来进一步解读小说中主人公的悲惨遭遇。  相似文献   

9.
曹雪芹在《红楼梦》中曾借林黛玉教导香菱学诗,显示他的关于诗歌创作的见解:一是:先从几家著名的诗人作品里读上几百首,“细心揣摩透熟”,做个“底子”;然后,是广泛地“一看”古代优秀诗人的经验。林黛玉说:“我这里有《王摩诘全集》,你且把他五言律读一二百首,细心揣(摩)透熟了,然后再一二百首老杜的七言律,次再李青莲的七言绝句读一二百首。肚子里先有了这三个人作了底子,然后再把陶渊明,应(王易)、谢、阮、庾、鲍等人的一看。你又是一个极聪敏伶俐的人,不用一年的功夫,不愁不是诗翁了!”黛玉这番话,我们应该领会她的精神。意思是说:先对王维、杜甫、李白的诗细心揣摩透熟几百首,做个底子,以后旁及陶、应、谢诸家,融会而贯通之,这样就不愁不会咏诗。黛玉讲的是学诗的基本功,先对王维、杜甫、李白三个著名作家  相似文献   

10.
刘芳 《科技信息》2007,(32):120-121
本文从言语交际和非言语交际切入,论述了非言语交际的功能。从交际活动中的"人际距离"、"目光视线"、"色彩"、"体态语"等方面,对比分析了中国人与日本人的非言语行为的异同点,以便日语学习者准确地应用到语言交际中。  相似文献   

11.
《蒸汽男孩》是日本动漫电影巨匠大友克洋十年磨一剑的扛鼎巨制,以其天马行空、引人入胜的演绎呈现而成为蒸汽朋克类动画电影的经典之作。其中流转自如、飞动酣畅、纵横交织的浓深色彩的设计运用是该片颇为引人瞩目的亮点所在,其所形成的鲜亮瑰丽、绚烂斑斓的艺术风格也极大地增强了整部作品的视觉感官的综合表现力。立足于《蒸汽男孩》中浓深色彩的设计运用,分别从人物塑造、情节铺陈以及主题传达等三个方面对其色彩运用的艺术风格进行了赏析探索。  相似文献   

12.
《了不起的盖茨比》(The Great Gatsby)是美国二十年代著名小说家司各特·菲茨杰拉德(Scott Fitzgerald,1896-1940)的杰作,它以完美的艺术形式向读者诉说了一场美国梦的破灭。在这部小说中,象征手法的运用正是其一大特色,尤其是颜色的象征意义。本文拟从色彩运用角度出发,探讨绿色、白色等颜色在小说中的象征意义。  相似文献   

13.
埃德加·爱伦·坡是19世纪美国浪漫主义的重要代表人物,《乌鸦》可谓其呕心沥血之作。诗中,诗人运用大量意象,比如,黑色的"乌鸦"与白色的"帕拉斯"半身雕像,无论从色彩还是内涵上,都形成鲜明对比。基于神话原型批评理论,着墨分析《乌鸦》中的主要意象,以期实现对该作的深刻解读。  相似文献   

14.
《潍坊学院学报》2018,(1):18-21
文会馆是中国第一所真正意义上的大学,其英文名称为登州学院(Tengchow Col l ege)。《文会馆志》是一部为纪念文会馆成立40周年编纂出版的校志。文会馆唱歌选抄出自《文会馆志》选录卷三。不管是《文会馆志》的摆印,还是文会馆唱歌选抄中的歌曲,都带有明显的潍坊印记。文会馆的学生们创作的数百首歌曲,留存至今的只有10首。在这10首歌曲中,有5首出自潍坊人之手,这实在是潍坊人的殊荣。虽然周书训、冯志谦和王元德都不以作曲家名世,其取得的音乐成就,却是不应漠视的。  相似文献   

15.
《石壕吏》是杜甫著名叙事组诗《三吏》中的一首.写于唐肃宗乾元二年三月。这首诗通过“有吏夜捉人”反映了“安史之乱”唐军溃败.官吏为保大唐江山任意抓人补充兵员给人民带来苦难,酿成无数悲剧的现实;从“妇啼一何苦”的悲剧中,揭示了封建统治者对真的、善的、美的毁灭,表达了诗人对饱经战乱之苦的人民的深切同情。  相似文献   

16.
前不久,日本《读卖新闻》刊登了该新闻社围绕日本的安全保障和防卫问题而进行的一次舆论调查的结果,它表明,百分之四十多的人已感到日本安全受到威胁。其中“感到威胁来自苏联”的人高达百分之七十八点九,有百分之六十四点四的人认为“苏联的军事动向对日本的安全有影响”。《读卖新闻》就此评论说,这在和平时期是“相当高”的数字。苏联无视日本关于归还北方四岛的要求,任意在国后、择捉岛建立军事基地;苏联还在历次渔业谈判中对日本采取“高压态度”;再加近几年来,苏联的飞机,军  相似文献   

17.
德彪西《为钢琴而作》由三首乐曲组成,分别是《前奏曲》《萨拉班德舞曲》《托卡塔》。通过对《为钢琴而作》的音乐特征进行系统分析,便于初学者了解这部作品的旋律、和声、调式和音响的特点。同时结合个人的理解与经验对演奏这部作品的要点进行诠释,从音乐色彩层次以及触键踏板等方面进行阐述,希望能够给他人在学习演奏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8.
陶宗仪《说郛》是一部杂钞性丛书,传世有百卷本与一百二十卷本两个系统。以涵芬楼一百卷本为底本,从《说郛》辑佚书目考、《说郛》辑佚的特点、《说郛》辑佚之不足三方面切入,全面客观地评价陶宗仪在《说郛》中的辑佚工作。  相似文献   

19.
拟从韩偓《香奁集》百首艳诗的情感表达入手,在诗歌的文本意义上对《香奁集》的情感脉络进行简略的分析,以期对韩偓的前期诗歌创作有进一步的了解。  相似文献   

20.
史凤玉 《科技信息》2012,(28):185-185
众所周知,日本的筷子起源于中国,但在很多方面又不同于中国。日本人非常重视筷子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在日本有筷子节,有专门教授如何使用筷子的学校。在使用筷子时有很多讲究与禁忌,而且日本人也赋予了筷子很多的宗教文化色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