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9 毫秒
1.
中小蚕共育操作技术是增强小蚕体质、促进发育、确保蚕作安全的有效途径。作者针对中小蚕共育操作中存在的技术问题。论述了中小蚕共育操作的技术规范和措施。  相似文献   

2.
黄汉洲 《科技资讯》2012,(7):245-245
小蚕共育得到许多知名企业家和一些有养蚕技术的干部和相关机构的认可,纷纷加入到小蚕共育开发队伍之中,小蚕共育逐渐推广开来,但在实际小蚕共育工作中,仍存在诸多问题,笔者简要分析存在的问题后提出改进小蚕共育五点主要措施,仅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3.
郭辉 《汉中科技》2009,(5):24-24
阐述了小蚕共育中要做好及时补湿、催青、收蚁和小蚕饲养管理,掌握蚕室温湿度,定量定时给桑,适时扩坐除沙,做好眠起处理和小蚕消毒防病等技术措施,以提高小蚕共育技术质量和水平。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大蚕塑料薄膜覆盖育与常规大蚕通育对比试验,得出采用大蚕塑料薄膜覆盖育能提供低温多湿环境,减少桑叶失水,保持桑叶新鲜,提高蚕儿食下量、消化量,促进蚕儿生长发育,从而达到缩短龄期经过时间,提高全茧量、茧层量、茧层率,增加经济效益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夏秋蚕优质高产饲养技术要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夏秋季蚕桑生产不利因素较多,直接影响了蚕茧的产量和质量。通过加强桑园管理、蚕品种的选择、消毒防病、小蚕共育及大蚕饲养、上簇等方面的技术措施的实施,可提高夏秋蚕茧产量和品质。  相似文献   

6.
一九八三至八四年,海盐县在圩城、之通两个乡、十四户中进行蚕室沼气红外线及煤炉、木柴、地火龙加温饲养小蚕的对照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应用沼气红外线加温的方法比一般加温方法有较多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7.
近日,高县科技情报所牵头组织5户种养业大户到落润乡国安村进行现场培训,以现身说法方式传授实用技术。种养大户就自身发展谈体会,与农户进行相互探讨,并针对不同农户的需要进行现场讲解示范。在蚕棚和桑园里,就小蚕共育、大蚕省力化、纸板方格蔟、消毒专业化、一步成园栽桑和蚕桑综合立  相似文献   

8.
桑蚕少回育是在毛主席革命路线指引下,在湖北省首先出现的,是养蚕生产上的一次技术革命。在养蚕方法上,过去有一个时期曾经推行过违反桑蚕生理特点的所谓“高温干燥,多回薄饲”的快速养蚕法,1958年大跃进以后,贫下中农创造了小蚕炕床育,炕房育,大蚕全芽育,条桑育等防干育方法,但每日给桑回数还较多。我们为了探索养蚕少回育的特点和规律,与有关单位紧密配合,在萧山县坎山公社荣星大队与贫下中农一起进行桑蚕少回育试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盐部县郭猛镇推行『三水』养蚕新技术,收到很好效果.现将这一新技术简述如下,供各地蚕农参考. 水分的需要,能有效提高蚕茧的产量和质量.其效果以早秋蚕最好,中秋蚕次之,春蚕和夏蚕效果不明显.给早秋蚕清水3回育与鲜叶4回育相比,全茧量提高13%,茧层量提高16%,茧层率提高26%.给中秋蚕添喂清水2回育与鲜叶4回育相比,全茧量提高2.3%,茧层量提高2.1%.添喂清水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建德县梓里乡和村育桑、养蚕能手王根法,把好养蚕“四关”即:蚕具消毒关、蚕儿分养关、桑叶采选关、巧防病虫关。去年,他家全年养蚕24张纸,产茧2032.3斤,收入4149.59元。又为45户农民代养小蚕79  相似文献   

11.
一、蚕丝产业发展现状 略阳县是省、市蚕桑生产基地县,也是陕西省蚕丝产业一体化建设科技示范县。当地农民素有兴桑养蚕的传统习惯,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期蚕桑生产就具有一定发展规模和水平,尤其是集中催青小蚕共育、桑树冬芽接等技术已在全市领先,曾是其它各县市参观学习的榜样。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盐都县郭猛镇推行*三水」养蚕新技术,收到很好效果。现将这一新技术简述如下,供各地蚕农参考。1添喂清水清水秋蚕添喂清水,可提高桑叶湿度,满足蚕体对水分的需要,能有效提高蚕茧的产量和质量。其效果以早秋蚕最好,中秋蚕次之,春蚕和夏蚕效果不明显。给早秋蚕清水3回育与鲜叶4回育相比,全茧量提高13%,茧层量提高16%!上层率提高26%系。给中秋蚕添喂清水N回育与鲜叶A回育相财药物失效或发生蚕中毒。性词喂过程中,要避免与氯霉素、磺胺眯等药物混合添喂!以10kg鲜桑叶上,每天中午和下午4时,用此桑叶各喂蚕一次。温开…  相似文献   

13.
人工饲料育家蚕/杆状病毒表达猪瘟病毒囊膜糖蛋白E2基因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重组病毒Bm-BacPAK6-E2接种全龄人工饲料育及5龄桑叶育家蚕皓月×菁松幼虫、蛹,观察重组病毒的感染发病情况,调查病蚕、蛹的采血量并进行SDS-PAGE分析.结果表明,全龄人工饲料育家蚕接种重组病毒的成功率、采血量等指标均与5龄桑叶育相近,SDS-PAGE蛋白质电泳在家蚕幼虫、蛹血淋巴中均检测到1条与目的蛋白理论分子量(63 kD)相符的特异性蛋白条带,初步认为是重组病毒Bm-BacPAK6-E2的融合表达产物.  相似文献   

14.
小蚕共育饲喂过程中,饲喂机械多采用撒喂方式.针对饲喂机械桑叶撒喂均匀性不够、饲喂精度不足等问题,以一种桑叶饲喂机为研究对象,阐述了该饲喂机的基本结构与工作原理,采用SolidWorks对该饲喂机进行建模,并在离散元软件EDEM仿真环境下,以输送带速度、赶料辊转速以及输送倾角为影响因子,设计了正交试验,研究其对桑叶撒喂均...  相似文献   

15.
1972年以来,我省大面积推广了东34×苏12、东34×603两对夏秋蚕品种,取代了华10×306,对于稳定夏秋蚕生产、提高夏秋茧的产量起了很大的作用。但这两对品种还共同存在着茧层率低、茧价低、丝短、丝量少等缺点。最近东34×603净度下降很快,东34的抗逆性逐步减弱,苏12原蚕体质差秋繁困难。鉴于生产上迫切要求培育更优良的新品种,省农科院蚕桑研究所先后育成了选3×育26和丰秋×西湖两对新品种,从室内比较试验看,茧层率、  相似文献   

16.
为了寻求经济节能的沼气池加温热源,分析常规沼气池加温方式,提出一种利用矿山开采时出现的地热能作为沼气池加温热源的方法,自行设计地热能沼气池加温试验系统,以矿井地热水作为热源,对沼气池内料液进行加温实验。实验结果表明:加温后沼气池料液温度可维持在中温发酵温度,产气量有明显提升,与其他加温方式相比,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  相似文献   

17.
蚕病是蚕业生产面临的重大威胁之一,因而蚕病的防治显得尤为重要。在分析蚕病发生原因的基础上,认为蚕农的环境意识较差是蚕病发生的重要原因,并根据现状探讨了提高蚕农环境意识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8.
罗朝斌 《遵义科技》1999,27(1):21-23
养蚕技术的应用研究,目的在于提高养蚕技术水平,最终达到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能否实现这一目的的要求,就要看研究试验的设计、原理、采取方法、技术路线等是否具有科学性和实用性。本项研究以小蚕围帐育为理论依据,研究设计了符合农村条件的设备和配套技术,经济效益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9.
在毛主席革命路线指引下,萧山县广大革命干部、贫下中农、社员群众,开展了大面积拦海造田战斗,获得了可喜成绩。为了在围垦涂地落实“以粮为纲,全面发展”方针,1972年我们和坎山公社荣星大队的干部和贫下中农一起,进行了中秋蚕室外壮蚕露天育和室外上簇试验,现将获得的初步结果简介于下:  相似文献   

20.
重视幼儿园与家庭教育的整合,实现家园共育是幼教工作成功与否的关键,在家庭和幼儿园这两个系统之间形成一个重要的中间机制——家园联系,就显得至关重要。信息化时代,网络无疑成为人们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也为实现家园联系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和渠道。本文以萍乡市实验幼儿园为例,探讨如何建立有效而实用的家园共育网络平台,为幼儿园和家长们提供有效合作和互动的机制,从而达到家园共育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