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 毫秒
1.
董华容 《咸宁学院学报》2012,(12):173-174,216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明确地指出:高校要牢固树立主动为社会服务的意识.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地方应用型大学作为传播知识、应用知识、创新知识和培养人才的高地,社会服务职能将日益彰显,在区域发展中的推动和引领作用将会更为突出.与此同时,服务区域发展,已成为地方应用型大学办出特色和优势的战略支点,这正好体现了以和谐作为基础确立共生系统的理论发展与实践发展的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2.
浙江省成为全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试点省份、《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出台和国家、浙江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实施的现实形势,给浙江地方高校社会服务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和重大挑战。浙江地方高校要以科学发展观引领社会服务工作,落实以人为本、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强化内涵发展和特色发展,探索和拓展科学发展的社会服务之路。  相似文献   

3.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上升为国家战略为江西省的发展带来了历史性机遇。在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过程中,江西高校应充分认识到自身的不足,强化服务意识和功能,调整层次结构和专业结构,大力推进职业教育,走产学研结合的新路子,依托科技进步、理论创新和人才培养引领和推动地方经济与社会的发展,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和综合实力的提高,充分发挥高等学校服务地方经济的社会服务职能。  相似文献   

4.
在百余年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复旦大学始终与社会保持着良好的互动关系,始终与国家和民族的发展同呼吸共命运.新世纪以来,随着科教兴国战略的逐步深入落实,复旦大学更加积极主动地投身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建设事业的主战场,充分发挥自身学科齐全、人才密集、科研能力突出等方面的综合优势,坚持以服务为宗旨,在贡献中求发展,在服务社会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相似文献   

5.
社会服务是现代高校的基本功能。它主要通过提供高素质人才、前沿科学以及在基础研究、高新技术研究、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服务支持功能。在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过程中,西部高校应努力克服目前影响其社会服务功能创新的障碍,进一步提高办学水平,不断创新社会服务功能,提升对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力。  相似文献   

6.
在百余年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复旦大学始终与社会保持着良好的互动关系,始终与国家和民族的发展同呼吸共命运.新世纪以来,随着科教兴国战略的逐步深入落实,复旦大学更加积极主动地投身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建设事业的主战场,充分发挥自身学科齐全、人才密集、科研能力突出等方面的综合优势,坚持以服务为宗旨,在贡献中求发展,在服务社会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相似文献   

7.
随着江苏沿海地区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江苏沿海地区地方高校的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一方面江苏沿海发展迫切需要地方高校提供人才和技术支撑,另一方面地方高校在服务沿海发展中存在的人才和技术优势,利用好这些优势为沿海发展服务,可以实现地方高校和沿海发展的双赢。  相似文献   

8.
现代服务业是以现代科学技术特别是信息技术为主要支撑,建立在新的商业模式、服务流程和管理理念基础上的新兴服务产业。上海发展现代服务业,不仅是上海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更是国家战略。“十二五”期间上海将沿着“创新驱动,转型发展”之路寻求突破,需要科技为现代服务业提供更多的支撑和拓展。  相似文献   

9.
武汉大学是教育部与湖北省重点共建的大学,以建设国内外知名高水平大学为目标,实施跨越式发展战略,坚持走服务地方、服务社会之路,已经建立起了长期广泛的校、地合作机制,多渠道、多层次、多方面地融入到国家、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当中.……  相似文献   

10.
在111年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四川大学在加快自身发展的同时.始终与经济社会发展保持着良性互动,始终与国家和民族的发展同呼吸共命运。新世纪以来。四川大学作为国家布局在西部的高水平研究型综合大学。作为创新型国家建设中的一支重要力量。一方面立足国家战略需求与科学技术前沿.搭建自主创新平台、构建自主创新体系.不断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快推进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建设另一方面更加积极主动地投身国家和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建设事业的主战场,充分发挥自身学科齐全、人才密集、科研能力突出、国际化程度高等方面的综合优势,立足地方、依靠地方、服务地方、造福地方。 为此。本期自主创新栏目特约四川大学谢和平校长撰写文章。回顾总结该校近年来在自主创新、服务地方发展方面的经验.供兄弟院校和广大读者参考。我们也热忱欢迎国内各大学的领导踊跃来稿。为建设高水平大学.服务创新型国家建设献计献策。  相似文献   

11.
武汉大学是教育部与湖北省重点共建的大学,以建设国内外知名高水平大学为目标,实施跨越式发展战略,坚持走服务地方、服务社会之路,已经建立起了长期广泛的校、地合作机制,多渠道、多层次、多方面地融入到国家、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当中.  相似文献   

12.
《创新科技》2012,(12):32
<正>为促进长三角经济和环渤海经济的发展,中科院与地方密切合作,在上海和天津成立了两个新的研究所。11月29日上午,中科院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在天津滨海新区揭牌。此前的11月27日,中科院上海高等研究院也在浦东正式宣告成立。天津工生所是中科院在天津建设的第一个整建制的研究所。它面向国家生物制造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和发展需求,服务天津经济社会发展和滨海新区国家战略的实施,目前已组建  相似文献   

13.
在国家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大背景下,地方院校在服务乡村振兴战略中扮演着重要角色.通过建立产学研政深度合作模式,有助于为农村进步、农业升级和农民发展贡献应有力量.人文社会研究成果为农村进步提供战略指导和理念支持,自然工程科学成果为农业升级提供服务保障和技术支撑,地方院校师资教育资源为农民发展提供畅通通道和广阔市场,在解决"三农"问题、服务"三农"发展上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与功能.实际服务过程中,也面临着地方院校系统深入"三农"问题有限,关注研究"三农"问题不深,有效解决"三农"问题不多,辐射带动"三农"发展有限等问题.地方院校在落实推进乡村振兴战略中应有所为、大有可为,要着力在平台搭建、资源整合、人员激励和辐射带动方面推动建立服务"三农"的长效机制,推动实现乡村振兴的同时,推动地方院校的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4.
地方高校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就业指导的功能定位是科学发展的战略要素,以科学发展观引领高校就业指导功能定位,对存在问题的清醒认识和反思,可以帮助地方高校把服务社会、把就业指导提升到发展战略的高度来考虑,从而采取有效措施,为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提供充足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  相似文献   

15.
郑州大学是河南省唯一一所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和河南省与教育部共建高校。近年来,在教育部、河南省的大力支持下,学校不断强化人才培养、科技创新、社会服务三大功能,主动面向国家特别是河南省区域经济建设主战场,积极推进与政府、企业的全面合作,不断探索社会服务与合作创新模式,努力提高对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介入度和贡献率,在服务社会与回报社会中加快自身发展。  相似文献   

16.
正近日,上海市政府为进一步支持上海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推进张江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和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联动发展,进一步激发企业发展活力,激励人才创新创业,现推出10项纳税服务和税收征管创新举措。一、对接国家战略,创新服务模式,助力企业发展(一)打好税收服务"国际牌"以服务"一带一路"国家战略为重点,做大做强税收政策咨询服务和国际税务交流平台。  相似文献   

17.
地方高校服务地方的路径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地方高校服务地方既是世界各国高等教育发展共同的选择,也是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更是高校自身生存与发展的客观要求。地方高校服务地方在路径选择上必须秉持双向性、丰富性、多样性原则,更新教育思想,树立地方高校社会服务观;调整优化学科专业结构,增强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协调度;积极推进产学研结合,助推经济转型与产业升级;拓宽社会服务职能,成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中心”;构建地方高校服务社会发展机制,强化政策与制度引领。  相似文献   

18.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上升为国家战略,是江西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对实现江西崛起新跨越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作为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的重要地方性高校,景德镇高专理应积极融入鄱阳湖国家战略,实现景德镇高专差异化、个性化发展。这不仅是其发挥人才智力优势、服务地方经济与社会发展的职责所需,同时也是其大力提升自身核心竞争力,实现自身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19.
谷国良 《科技资讯》2006,(17):239-239
我国目前正处于由初级市场经济向高级信用经济过渡的转轨时期,目前由于社会信用体系不健全而导致的社会及经济损失问题日益严重,已成为制约国家及地方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创建和谐效益社会的严重问题之一。建立社会信用体系是地方政府创建和谐社会,改善投资环境,完善市场经济制度,促进地方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重大战略举措,具体内容为:构建统一的政府信息中心平台,建立旨在实现政府部门间信息共享的政府联合征信系统,以政府推动、市场运作为基本原则,建立服务于地方社会及经济发展,涵盖企业和个人两大领域、统一的社会服务系统,并逐步建立和完善政府信用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20.
论我国中央与地方关系的和谐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任何国家都必须处理好中央与地方的关系,实现中央与地方关系的和谐发展。对于一个处于转型期的发展中大国———中国来说,更是如此。中央与地方的关系不能和谐发展,必然影响国家的统一、民族的团结、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与和谐。因此,必须从战略高度,采取得力举措,在中央与地方之间建立符合中国国情和民主政治发展要求的、有助于社会进步和生产力发展的中央适度集权和地方适度分权的国家权力纵向配置模式,以实现中央与地方关系的科学化、民主化、法制化、特色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