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我国"一箭双星"成功发射2颗北斗导航卫星9月19日3时10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采用一箭双星方式,成功将第14颗和第15颗北斗导航卫星发射升空并送入预定转移轨道。这是我国第2次采用一箭双星方式发射北斗导航卫星,也是今年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组网的第3次发射。此次北斗导航卫星的成功发射,标志着我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快速组网技术日臻成熟。  相似文献   

2.
对第23颗北斗导航卫星(GEO-7)雨季发射的全区合练和发射日气象保障进行了阐述,分析了场区出现复杂天气的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结果表明,气象信息的综合分析与应用、及时的短时临近天气预报是搞好场区雨季气象保障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对北斗导航卫星(IGSO-4)发射日的临近气象保障进行了阐述。结果表明,针对卫星发射进程中出现突发强对流天气时,有必要及时启动应急机制,充分利用天气雷达、雷电监测预警系统等探测手段,为任务实施提供重要的决策依据,同时表明,航天气象保障是一项高风险的事业。  相似文献   

4.
对"北斗二号"导航卫星(GEO-2)发射日的短时气象保障进行了阐述,并对当日复杂的雷雨天气进行了诊断分析和数值模拟。结果表明,气象信息的综合分析与应用、高风险天气的有力应急机制是搞好复杂天气短时气象保障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科技博览     
《石河子科技》2011,(4):69-70
<正>我国第九颗北斗导航卫星成功发射北京时间27日5时44分,中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将第九颗北斗导航卫星成功送入太空预定转移轨道,这是中国北斗导航系统组网的第四颗倾斜地球同步轨道卫星。该卫星成功发射,标志着中国北斗区域卫星导航系统建设又迈出坚实一步。专家称,目前,中国北斗区域卫星导航系统的基本系统已建设完成,正在抓紧开展星地联调和测试评估工作,经初步测试系统运行良好,将于今年年底前为中国及周边大部分地区初步提供连续无源定位、导航和授时以及短报文通信服务,满足交通运输、渔业、林业、气象、电  相似文献   

6.
<正>11月6日1时43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第四十九颗北斗导航卫星。该卫星发射成功,标志着北斗三号系统3颗倾斜地球同步轨道卫星全部发射完毕,这也开启了北斗系统全球组网的新时代。早在2000年,我国就已经发射了两颗北斗导航试验卫星。双星组成北斗导航卫星试验系统,让我国成为世界上继美国、俄罗斯之后,第三个具有自主卫星导航系统的国家。而这两颗卫星也  相似文献   

7.
媒体纵览     
正中国成功发射第五颗新一代北斗导航卫星2月1日15时29分,中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了第五颗新一代北斗导航卫星,同时也是中国第21颗北斗导航卫星,标志着北斗系统全球组网迈出坚实一步。该星入轨后,将与先期发射的四颗新一代北斗导航卫星共同开展星间链路、新型导航信号体制等试验验证工作,并适时入网提供服务。星间链路是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亮点,不经过地面基站,就能实现卫星之间的通信,堪称"空间高速互联网"。根据北斗系统全球组网建设计划,2018年将率先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提供基本服务。2020年将建成国际一流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来源:新华网2016年2月2日)  相似文献   

8.
《太原科技》2011,(8):81-81
7月27日,中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将第九颗北斗导航卫星成功送入太空预定转移轨道,这是中国北斗导航系统组网的第四颗倾斜地球同步轨道卫星。该卫星成功发射,标志着中国北斗区域卫星导航系统建设又迈出坚实一步。按照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三步走”发展战略,2012年年底前,中国还将陆续发射多颗组网导航卫星.  相似文献   

9.
观察     
<正>我国成功发射第八颗北斗导航卫星4月10日4时47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成功将第八颗北斗导航卫星送入太空预定转移轨道。这是一颗倾斜地球同步轨道卫星。这次发射是今  相似文献   

10.
<正>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已成为全球范围内迅速崛起的新兴产业,我国卫星导航位置服务产业伴随着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建设正迈向大发展阶段。2018年是北斗系统发展史上极不平凡的一年,也是北斗系统建设任务最为繁重的一年。高强度、高密度的发射建成了北斗三号系统。我国在12个月内成功发射19星,创下了世界卫星导航系统建设的奇迹,也是我国航天发射的新纪录。2018年11月19日,随着两颗组网卫星顺利升空,我国完成了北斗三号基本系统星座部署,迈出北斗导航系统从区域走向全球的关键一步。  相似文献   

11.
利用西昌发射场气象网络系统作为平台,采用通用网络技术和专用气象技术,改善气象软、硬件环境,充分收集各类历史和实时气象信息,设计了基础训练、历史信息、场区实时信息、数值产品等不同模块,以天气预报专业的保障演练为切入点,以天气预报、常规气象情报、雷电监测预警等专业的网上训练为主要内容,建立气象网络化训练系统,开展了气象系统的网络化训练工作,在卫星发射气象训练和保障中取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2.
在风云二号H星气象保障中,采用了欧洲中心数值细网格模式和中国气象局区域数值模式产品等新技术。结果表明:新的数值预报产品应用以及各类气象信息的综合分析应用是雨季气象保障的有利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嫦娥二号"探月卫星发射任务西昌发射场气候背景、气象保障的难点、保障风险等进行了分析,阐述了发射日气象保障历程,研究发现发射日出现的冷空气影响场区的天气过程主要出现在"发射窗口"之后,为任务成功提供了至关重要的决策依据。结果表明,航天气象保障具有高风险性,需要加大对气象信息的研究力度,完善应对预案,提高气象风险决策能力。  相似文献   

14.
本文研究了1959~2005年西太平洋和南海热带气旋影响文昌地区的规律,总结了热带气旋的时间和空间的分布特征,分析了登陆和影响文昌的热带气旋的气候概况,分析了海南发射场热带气旋季节和强度分布,简要介绍了国内外热带气旋可用的信息资源,为海南发射场建设和气象保障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15.
针对全球定位系统(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 GPS)的应用受限于美国,涉及隐私和安全等问题给出一种新的组合导航定位系统方案,该方案充分利用中国自主的研发技术,消除对GPS定位技术的依赖.为了验证该方案的可行性,进一步研究扩展卡尔曼滤波算法(extended Kalman filter, EKF)在BDS和DTMB定位系统中的应用.给出机动目标特性的运动模型,利用EKF进行最优估计,最后从动态定位跟踪轨迹、定位跟踪误差、和误差累积分布函数3个方面进行仿真验证.仿真结果表明,跟踪轨迹能够基本吻合于真实轨迹,偏差较少,且因视距中的误差小于非视距,视距环境中的效果更优.  相似文献   

16.
为提高火箭动力返回工作模式下可重复使用助推器(RBV)的导航精度,设计了一种组合导航方案。建立了发射点惯性坐标系下的导航系统误差模型,改进了基于联邦滤波的多传感器信息融合技术。针对估计误差方差阵的特点,提出了一种分块阵求逆的部分信息融合方法。基于典型飞行环境的数学仿真表明,该组合导航方案和算法提高了RBV返回过程特别是着陆点处的导航精度。与惯性导航系统相比,组合导航的定位误差由102m级降低到5 m以内、测速误差由0.2~1.0 m/s降至0.01 m/s以内、定姿精度由0.1′提高到0.02′。  相似文献   

17.
时间同步是卫星导航系统提供定位、导航以及授时服务的关键.星座自主运行模式下需要通过星间链路组网进行星座整网时间同步,以支持正常的导航定位服务.相比于微波链路,连续建链的激光链路可以提供时标统一的、更高精度的钟差测量结果.本文提出一种星座自主运行模式下激光/微波星间链路协同时间同步方法.通过连续观测的激光星间链路建立时间比对网络,基于加权平均算法生成星间时间基准;激光比对网络外卫星通过时分体制微波链路,利用分布式卡尔曼滤波算法溯源至星间时间基准,实现星座整网时间同步.基于新一代北斗星座进行整网时间同步性能仿真,激光/微波协同时间同步方法生成的时间基准相比微波星间链路生成的时间基准,短期、中期稳定度均有明显提高,整网时间同步误差标准差优于0.05 ns.  相似文献   

18.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安全和完好性监测现状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导航现代化概念研究的深化,安全和完好性已成为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NSS)至关重要的性能指标。本文从导航战角度讨论了系统安全的内涵及组成,以及系统完好性监测的必要性和监测评估方法。结合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建设,着重介绍了在信号传输体制设计、频率规划与协调、抗干扰体系建设、星间链路和完好性监测方面取得的关键技术突破和研究成果。最后,讨论了卫星导航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9.
海洋气象服务是推进海洋经济发展的重要技术保障,研发专业定制化海洋气象服务系统及产品,更有利于海洋经济持续发展。本文基于面向服务架构,设计“近海船舶交通气象服务系统”,对面向服务架构在多源异构业务数据集成应用方面进行深入研究。系统在青岛近海船舶交通气象服务中的应用,有效减少了气象灾害对近海船只通航造成的危害,为青岛近海船舶交通气象服务提供了有力保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