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蒙脱石吸附铀机理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蒙脱石吸附铀实验研究表明,溶液pH值为5.0~6.0时,蒙脱石对铀的吸附率最大,为55.70%~59.81%;吸附等温线符合Langmuir和Freundlich模型,但Freundlich模型更好,相关系数达0.9983;铀吸附动力学可用二级速率方程描述,相关系数达0.9199~0.9876;钾、钠释放可用一级反应动力学方程描述,相关系数在0.8782~0.9929之间;蒙脱石吸附铀主要是表面吸附.  相似文献   

2.
用非等温热重法研究了漆酚铁螯合高聚物的热分解反应动力学,结果表明,漆酚铁螯合高聚物的热分解过程是一级反应,该反应的表现活化能E=146.942KJ/mol。  相似文献   

3.
对流动相体系中光催化降解苯酚的反应特性进行实验研究.采用流动相光催化反应装置,以苯酚作为目标污染物,TiO2(Degussa-P25)作为光催化剂,针对吸附、光解、光源强度、曝气量、苯酚初始浓度和催化剂投加量等对降解苯酚溶液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并进行了动力学分析,建立了相应的苯酚光催化降解动力学经验方程.实验结果表明,苯酚在流动相光催化反应器中,吸附和光解对悬浮态TiO2催化剂降解苯酚的影响微弱;循环流量为0.5~0.6L/min时光催化降解苯酚效果最好;苯酚初始浓度在10~60mg/L之间时,苯酚的降解遵循表观一级反应动力学规律,表观反应速率常数K=Ksum(0.000 6I+0.004 7),其中Ksum=16.783[1/C0]+0.055 6.  相似文献   

4.
描述了补偿式示差扫描量热(CDSC)法考察丙烯腈(AN)/衣康酸(IA)/丙烯酸甲酯(MA)共聚纤维在氮气气氛中热解初期的热量释放情况.提出了该样品在热解时,分子中发生环化反应所生成的聚合热的释放规律遵循一级动力学反应.根据阿累尼乌斯方程得到吉林聚丙烯腈(PAN)原丝在本实验条件下,分子中腈基环化反应的活化能为91.030kJ/mol.同时,基于加热速度对其放热量的影响,获得了吉林PAN原丝在本体系中的表观活化能.  相似文献   

5.
为提高单宁酸的脂溶性和生物利用度,制备了单宁酸缓释微胶囊。对该微胶囊进行了扫描电子显微镜测试,考察了单宁酸缓释微胶囊在不同极性溶剂、释放介质、释放环境温度下的释放特性,并研究了其在猪油基质中的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该产品具有较好的包封效果,单宁酸微胶囊的缓释能力为非极性溶剂极性溶剂、模拟胃液模拟肠液,30℃下缓释效果最佳。通过控制释放,单宁酸缓释微胶囊的抗氧化能力更持久,添加0.06%的单宁酸缓释微胶囊,其抗氧化作用略强于0.02%抗氧化剂264(BHT)。  相似文献   

6.
利用程序升温法在NETZSCH STA409 PC/PG综合热分析仪上研究了草酸钾.过氧化氢在氮气氛围中的热分解动力学,测定了样品在氮气中不同升温速率下的TG和DSC曲线,采用多元非线性回归对其热分解动力学模型进行了筛选研究.结果表明,草酸钾-过氧化氢在氮气氛围中的热分解活化能为119.5 kJ·mol-1,其热分解机理可用扩展Pmut-Tompkins模型(Bna)和2级Avrami-Erofeev模型(A2)来描述.  相似文献   

7.
应用非平衡统计密度算符的形式理论,研究了二元化学反应扩散系统的非线性动力学行为,在一级近似下,计算到相互作用的二级项,获得了体系扩散和反应流以及体系中“力”与“流”的非线性关系,并对体系的熵产生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8.
改性δ-MnO2对刚果红溶液吸附脱色的动力学和机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改性δ-MnO2对刚果红溶液的脱色动力学和有关限速步骤的机理。考察了振荡频率、MnO2投量、温度、pH值和刚果红初始浓度对脱色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脱色符合表观二级动力学方程,活化能为5·1kJ·mol-1。吸附过程的限速步骤为内部微孔扩散。较大的吸附容量和较快的吸附速率使改性δ-MnO2具有潜在的印染废水脱色能力。  相似文献   

9.
本文应用非平衡统计密度算符的形式理论研究了二元化学反应—扩散系统的非线性动力学行为,在一级近似下,计算到相互作用的二级项,获得了体系扩散流和反应流以及体系中“力”与“流”的非线性关系,并对体系的熵产生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操作条件对缓释型肥料——尿素-壳聚糖微胶囊囊芯释放速率的影响,并研究了微胶囊在中性(水)、弱酸、弱碱条件下的释放速率.实验表明,胶囊中囊芯的释放速率主要由芯壁比决定,囊壁的壳聚糖质量分数以3%为宜.  相似文献   

11.
详细研究了D301R弱碱性阴离子交换树脂对水溶液中罗丹明B的吸附行为,测定了不同温度下吸附的动力学曲线,提出了吸附动力学模型,计算了吸附活化能.结果表明,吸附动力学符合表面过程控制的准二级反应模型,其速率常数k2在303K时为6.09×10-3g·mg-1·min-1,并随温度的升高而升高,吸附活化能为11.54 kJ·mol-1.  相似文献   

12.
分别利用水热法和微波法制备了具有特殊晶体形貌和介孔结构的金属有机框架材料MIL-100(Fe),并采用微波法制备MIL-100(Fe)对水体中甲基橙染料进行吸附性能研究.结果表明,与水热法相比,微波法制备的MIL-100(Fe)呈均匀的细棒状结构,孔径均匀集中(3.8 nm),具有更高的比表面积和结晶度.吸附实验结果表明,在pH值为2.5时,染料的最大吸附量为147.08mg/g,主要为化学吸附.吸附过程符合Langmuir恒温吸附模型及准二级动力学模型.  相似文献   

13.
三氯甲烷是水中最常见的一种氯化消毒副产物。本文研究了185 nm真空紫外光对水中三氯甲烷的降解动力学与降解机理。真空紫外光降解三氯甲烷符合一级反应动力学,在实验条件下,其一级速率常数为0.679 min-1,pH值在中性至碱性范围内变化对三氯甲烷的降解影响不大,溶解氧的存在会降低其一级反应速率。分析其反应机理,发现主要的降解产物是氯离子,降解过程主要依赖真空紫外光体系中产生的水合电子(eaq),而体系中氧化性的羟基自由基对三氯甲烷的降解作用相对可以忽略。  相似文献   

14.
研究了纳米TiO2粉体对低浓度含磷水体的吸附性能。考察了溶液pH值、吸附剂用量、共存离子等对除磷效果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纳米TiO2粉体在pH值为3~9范围内的溶液中都能有效去除磷酸盐,去除率均在95%以上。纳米TiO2粉体对磷酸根的选择吸附性强,吸附动力学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吸附等温线符合Freundlich模型。吸附反应主要以化学吸附为主,存在多分子层吸附。  相似文献   

15.
以非对称NNO三齿叔胺配体与无水氯化钙为原料,制得金属配合物(Ca L).测定了该金属配合物催化剂催化丙交酯开环聚合反应的性能.聚合反应的可控性研究表明,数均分子量与单体转化率之间呈线性关系,说明这种配合物能够催化丙交酯活性可控开环聚合.反应动力学研究结果表明,聚合反应符合一级动力学.  相似文献   

16.
以2-乙基己基膦酸单-α-乙基己酯为载体,考察了料液相pH、膜相载体浓度、反萃相盐酸浓度及温度对液膜迁移镧离子的影响.获得了不同温度下的表观反应速率常数.萃取和反萃取反应的表观活化能分别为15.2 kJ*mol-1和26.6 kJ*mol-1.结果表明,镧离子的跨膜迁移过程可以两个串联的准一级不可逆过程进行描述.  相似文献   

17.
聚甲醛的热降解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中研究了聚甲醛的无氧热降解机制和动力学规律.利用热分析技术进行了不同升温速率和不同样品质量下系列聚甲醛的热降解实验,确定出了聚甲醛热降解的机制为遵循一级反应规律的无规断链降解过程,并计算出了未挥发的残存最小高分子的聚合度,降解动力学参数等数据,为我国聚甲醛产品质量的提高提供了参考数据.  相似文献   

18.
采用理论计算的方法来研究β-羟基酮热分解反应机理.为了研究4-羟基-3-甲基-2-戊酮,4-羟基-2-戊酮和4-羟基-4-甲基-2-戊酮的热分解反应机理,采用密度泛函理论,在B3LYP/6-31G(d)水平上计算了反应中反应物、过渡态和产物的平衡构型和能量.结果表明:在反应中存在六元环过渡态,甲基对反应影响不大,并且计算结果与实验数据相吻合.  相似文献   

19.
以磷钨酸和稀土氧化物为原料合成了稀土杂多酸盐K8H3[Eu(PW11O39)2]·25H2O(简记EuPW,下同).将其负载在聚乙烯醇(PVA)上,制成复合膜光催化剂EuPW/PVA,用SEM、IR等对其进行了表征.以氙灯为灯源,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有机污染物一甲基橙为目标降解对象,研究了EuPW与PVA的成膜比例、合成温度、催化剂用量、pH值、反应时间、底物浓度等因素对甲基橙降解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EuPW与PVA的比例为1:1,处理温度为50℃,pH=2.0时催化降解效率最高,光照25 min,甲基橙的降解率可达99.1%.同时,研究了EuPW/PVA光催化降解甲基橙的动力学方程,实验表明,EuPW/PVA对甲基橙的光催化降解反应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该反应温度下的表现速率常数为0.197 min-1.  相似文献   

20.
Keggin型缺位杂多阴离子在D301R树脂上的吸附行为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合成了Kegsin型缺位杂多阴离子PW11O7-39(PW11),并进行了红外光谱表征,研究了PW11在D301R弱碱性阴离子交换树脂上的吸附行为,根据测定的吸附动力学曲线,提出了吸附所遵从的动力学模型,并计算了相应的速率常数.结果表明,吸附动力学符合表面过程控制的准二级吸附模型,吸附速率常数k2在298 K时为4.11×10-1g·m-1·min-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