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清朝建立以后,为了统治地域广阔、民族成分繁多的领土,对西北边疆各少数民族实行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民族政策,并根据当时历史发展的客观需要加以发展、丰富和完善,逐步形成以"因俗而治"为核心的边疆民族统治政策,这一政策对于维护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和保持边疆地区的长期稳定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康熙、雍正统治时期这些政策都得到了很好的贯彻,到乾隆帝统治时清朝发展处于极盛繁荣时期,与边疆少数民族接触更是频繁。因此,他继承了前朝这一政策,对少数民族继续推行"因地制宜"的民族政策,尤其对实力强大的准噶尔部,在政治、经济、文化上都施以"和抚"之策,并且在平定叛乱后也仍然实行安抚,同时做好善后安置措施,自始至终都贯穿着"绥抚"思想,实现了维护清朝边疆稳定,巩固中央政权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羌族是两汉时期西北地区重要的少数民族,为了巩固边防,加强汉朝的统治,两汉政府制定了一系列的民族政策。主要对两汉实施的羌民族政策进行比较,考其异同,察其变化,以梳理出两汉对羌民族政策的合理与不足。  相似文献   

3.
正缅甸曾经是世界上军人干政时间最长的国家,从1962年奈温将军发动军事政变夺取政权,到2011年军人政权向民选政府移交权力,缅甸经历了48年的军人直接统治或军人在幕后操纵的威权统治时期。如果加上1958年至1960年依照宪法组成的军人临时看守政府,军人统治缅甸则长达半个世纪。缅军不但肩负着维护国防安全的使命,还严密控制了缅甸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从中央到地方、从城市  相似文献   

4.
清王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二个由少数民族建立的统一全国的封建王朝,也是我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专制王朝。清王朝为了统治各民族,协调民族关系,在总结历代民族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制定出一系列民族政策,而且与历代民族政策相比较,有其鲜明的特点。  相似文献   

5.
云贵高原内联藏川渝湘桂,外邻缅甸、老挝和越南,其东部的贵州高原处于内联一侧,自古以来同属"泛边疆",历代中央王朝均采取"因俗而治"的政策。到元明清时期发生的"一线道"与"边墙"关系,就形成于"泛边疆"历史条件之下的"苗疆"。  相似文献   

6.
“分而治之”政策的祸害约旦是中近东许多阿拉伯国家之一。它的四周邻国除了属于犹太人的以色列外,都是阿拉伯兄弟国家。它的面积只有九万六千五百平方公里,人口只有一百四十万余人。它是一个封建王国,名义上虽然也有一部宪法,但实际上国王经常干涉内阁施政。约旦本为巴勒斯坦的一部分,从十六世纪初叶起,它曾被土耳其人统治,属于奥斯曼帝国的大马士革省。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奥斯曼帝国瓦解,英帝国主义势力在中近东迅速扩张。巴勒斯坦成为英国的“委任统治”地。英国执行“分而治之”政策以便统治阿拉伯人,便于1922年以约旦河为界,把巴勒斯坦分割为东西两部分,西部仍称巴勒斯坦,东部称为外约旦。在外约旦建立了英国殖民当局管理下的酋长国。 1946年3月,在阿拉伯民族独立运动高涨的情势  相似文献   

7.
社会主义时期不仅存在民族问题,而且由于各种因素,民族问题将长期存在,一直到阶级、国家消亡以后才能逐渐消亡。邓小平同志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科学地分析了民族问题长期存在的原因。他认为:“在中国的历史上,少数民族与汉族的隔阂是很深的。……历史上的反动统治实行的大民族主义的政策,只能加深民族隔阂,而今天我们政协共同纲领所规定的民族政策,一定能够消除这种隔阂,实现民族的大团结。”  相似文献   

8.
正2016年4月1日,缅甸新政府正式开始运转,人们欢呼着"昂山素季"时代的到来。四天后,前总统吴登盛在Facebook上发布了自己"剃度出家"的照片,对此很多外国人不免发出疑问:这位亲手给缅甸半个世纪的军政府统治画上句号、开启缅甸民选时代的总统,真的要遁入空门、不问世事了吗?"吴登盛时代"真的就此终结?"五天出家":符合缅甸的"出家"习俗缅甸和东南亚的一些国家如泰国、老挝、柬埔寨一样,都是笃信上  相似文献   

9.
李晨阳 《世界知识》2011,(21):24-26
缅甸政府搁置水电站建设的原因比较复杂,既与缅甸国内当前紧张的民族关系、上升的民族主义情绪以及缅政府与昂山素季正在进行的和谈有关,也有国际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殖民统治时期英国针对英属印度帝国体系的政策建构主要在于两方面:一是以教派分化为手段,达到对印度教教徒和穆斯林的"分而治之"之目的;二是以地缘分割为手段,达到对英属印度和印度土邦的"分而治之"之目的.前者导致了印度和巴基斯坦的"分立",后者导致了分立后的印巴对土邦归属之争.分别选举制度及相关的政治文件是印巴分治的理论基础和政策依据,也是克什米尔问题产生的根源.克什米尔问题的产生是英印殖民当局二元政策建构的结果.  相似文献   

11.
所谓"信仰论政治"中的"信仰",是一种权力关系的建构,即通过权力对神人关系及其神圣性的垄断而展现出来的象征权力,它是经由宗教的、与非宗教的历史事件而逐步建构起来的。从南诏大理国时期的佛教与政治之间的关系来看,佛教在南诏大理国时期的发展与变迁,充分展现出了佛教信仰之神圣系统是如何进入王权的统治秩序,又如何通过王权的运作机制,成为了统治集团内部权力建构的神圣性基础,从而重新塑造了国家统治及其权力秩序的合法性,具有一种普遍性的公权力之合法性的超越特征。可见,佛教信仰的实践及其表达,一旦与国家权力及其制度紧密整合,便会具有了国家、民族的意识形态之信仰特征。就此而言,南诏大理国时期对于佛教信仰之推崇及其权力运作机制之中对佛教信仰的最大依赖,实际上就是这种"信仰论政治"之意义在佛教信仰中的具体历史实践。  相似文献   

12.
缅甸是中国走向印度洋的重要通道,是中国开发西南内陆落后地区的经济纽带,是中国确保西南边境安全稳定的重要合作伙伴;为了免遭西方国家过于严厉的制裁,解决北部边境地区的民族地方武装问题,实现本国的经济繁荣,缅甸需要中国的帮助,这些是中缅特殊关系的决定因素。美国对缅甸政策的调整、缅甸均衡战略的实施和缅甸对中缅特殊关系的担忧是中缅特殊关系的制约因素。美国与缅甸的关系很难调和,均衡战略的影响是有限的,缅甸的疑虑将逐渐消解,从长远看,这些制约因素不会从根本上影响中缅特殊关系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王军 《世界博览》2013,(3):49-51,48
今天,仍有不少人认为身为佛教徒的吴登盛只是缅甸军方的"傀儡",推行民主措施不过是在为民主政府"装点门面"。不可否认的是,吴登盛已经带领缅甸开始新的纪元。缅甸的伊洛瓦底江三角洲深处,Kyonku村的景象仿佛是另一个世界:水牛在稻田中犁地,身着纱笼的妇女们抽着烟袋,拍打着飞舞的蚊子。数十年前,与缅甸军政府交战的克伦族武装就在这一带山区活动。今天,这些民族武装已经放下了手中的武器,村庄的生活  相似文献   

14.
略论清朝经营黔东南苗疆政策的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清朝对黔东南苗疆的经营大致可分为绥抚期、开辟期、苗汉分治期以及开放期等,前三个时期由于国内政治背景迥异,清朝对其实施了各不相同的民族政策,对于巩固西南民族地区的统治曾发挥了积极作用;苗疆最后进入开放期,是在成同苗民起义沉重打击下,清朝在苗疆的行政机构趋于瘫痪所致。  相似文献   

15.
中国共产党的"各民族一律平等"政策,是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的伟大实践,在国际社会的民族政策发展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新中国成立后,在"各民族一律平等"政策下,各民族的政治社会地位得到前所未有的提升,民族文化在巩固社会主义政权、呈现中华民族文化多样性和改革开放时期经济建设中发挥了重要的实用价值.进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将民族文化纳入"中华文化"概念框架中,并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在新中国70余年的政治、经济、文化发展中民族文化实现了从"实用"到"理念"的观念上的转变和升华,体现了社会主义中国治国理政境界的提升,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价值.  相似文献   

16.
1897年,当犹太复国主义组织决定在巴勒斯坦重建“犹太人之家”时,巴勒斯坦的阿拉伯人也正在为推翻土耳其奥斯曼帝国的统治和建立自己独立的民族国家而奋斗。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建立阿拉伯国的斗争达到高潮,以致犹太复国主义组织的代表哈伊姆·魏茨曼博士主动要求与阿拉伯起义部队指挥官费萨尔·伊本·侯赛因亲王达成协议,表示支持建立阿拉伯国并保证犹太人移居巴勒斯坦将不损害当地阿拉伯人的利益。然而,由于英国政府拒绝履行允许建立阿拉伯国的承诺,巴勒斯坦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变成了英国管辖下的委任统治领土。英国委任统治当局在巴勒斯坦实行“分而治之”的政策,挑起了阿  相似文献   

17.
和谐社会构建中民族关系面临的挑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和谐社会的构建需要和谐的民族关系。民族关系的发展是一个连续的、全方位的历史过程,从民族政治、经济、文化关系三个最基本的民族关系层面,论述当前我国民族关系面临的挑战。只有对这种挑战或影响因素有一个正确的认识,才能全面地、正确地观察和研究社会主义时期我国民族关系的发展态势,从而制定正确的民族政策和法律法规,不断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相似文献   

18.
六分而治之英帝国主义在印度维縏其权威的策略一直是“分而治之”的策略。在英国统治之下,空前未有的印回对立和教族衝突一天天顯著起来,这情形尤以在近代为甚。  相似文献   

19.
在云南怒江州最北端的贡山县及与之相邻的西藏察隅县察瓦龙乡是当代中国唯一的怒族与藏族杂居区。古代怒族与藏族在怒江流域迁徙,民族之间交往频繁。近代,在不同时期国家政权与地方权力交织的背景下,文献记载反映了怒江流域怒族与藏族关系的主要特征是藏族统治阶级对怒藏杂居区的统治,而隐藏在政治关系背后的是普通民众之间交往互动的逐渐加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新政策的实施消除了怒藏民族之间历史上的不平等,形成了民族关系融合、多元文化共存共享局面。  相似文献   

20.
新生活运动是国民党统治时期一次大规模的社会运动。从其发起的历史背景、思想渊源、理论特征及推行情况来看,它实质上是中国现代化过程中一次精神主义的民族整合。新生活运动的成败与国民党统治的历史命运或许有着某种不可分割的联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