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通过在pH 3.0的高氯酸溶液中Fenton体系直接氧化罗丹明B产生化学发光,探讨了影响化学发光反应的因素,建立了微量Fe(Ⅱ)离子的化学发光分析方法.结果表明:该法测定Fe(Ⅱ)离子的浓度线性范围为3.0×10-7~1.2×10-3mol·L-1,检出限为1.7×10-7mol·L-1.9次平行测定含Fe(Ⅱ)离子0.35μg·mL-1的标准溶液的相对标准偏差为4.7%.根据其化学发光光谱、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和荧光光谱,推测其发光机理为Fenton体系中产生的羟自由基进攻罗丹明B的1位C原子形成的活性中间体退激发光.  相似文献   

2.
在碱性条件下,银纳米(Ag NPs)对luminol-K3Fe(CN)6化学发光体系具有显著的增强作用.研究发现,对苯二酚(HQ)对luminol-K3Fe(CN)6-Ag NPs化学发光体系具有抑制作用.结合流动注射技术提出了luminol-K3Fe(CN)6-Ag NPs化学发光(FI-CL)灵敏检测HQ的新方法.结果表明,HQ的线性范围为1.0×10-10~1.0×10-7mol·L-1,检出限为3.0×10-11mol·L-1,对5.0×10-9mol·L-1的HQ溶液平行测定11次的RSD为1.4%.将提出的方法分别用于河水和自来水中HQ含量的测定,加标回收率分别为98.0%~100.8%和99.1%~100.4%.结合化学发光光谱,对银纳米增强luminol-K3Fe(CN)6化学发光体系以及HQ对该体系的抑制作用机理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3.
化学发光测定白藜芦醇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碱性介质中,鲁米诺与铁氰化钾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产生化学发光,加入白藜芦醇后发光强度大大增强,据此建立了一种简单、快速测定白藜芦醇的流动注射化学发光新方法.在优化条件下,该法测定白藜芦醇的线性范围为5·0×10-9~2×10-7g/mL,检出限为3·0×10-9g/mL(以3σ计).对浓度为1·0×10-8g/mL的白藜芦醇进行11次平行测定,其相对标准偏差为3·93%.将本法用于红葡萄酒中白藜芦醇的测定,同时做回收率实验,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4.
在酸性条件下,甲磺酸培氟沙星分子中氮原子被质子化后与阴离子AuCl-4形成离子缔合物,该缔合物被二氯甲烷带入鲁米诺的氯化十六烷基三甲基铵(CTAC)反胶束溶液中,离解出来的AuCl-4立即与鲁米诺产生化学发光.在一定浓度范围内,发光强度与甲磺酸培氟沙星的含量成线性关系,从而间接测定甲磺酸培氟沙星的含量.在优化的试验条件下,线性范围为 0.001~10×10-6 g·mL- 1,检出限(3σ)为 0.02×10-9 g·mL-1,对浓度为1.0×10-6 g·mL-1 的甲磺酸培氟沙星进行11次平行测定,RSD为2.4%.该法已成功用于片剂、注射液和生物体液中甲磺酸培氟沙星的测定.  相似文献   

5.
当LuminolH2 O2 Ni2 混合溶液的化学发光 (CL)强度降至稳定基线值后 ,加入碱土金属离子 ,其化学发光强度再次显著增强 .基于此 ,结合低压离子色谱 (LPIC)分离技术 ,建立起Ca2 离子的LPIC CL分离检测新方法 .该方法的线性范围为 8 0× 10 -8~ 6 4× 10 -6g·mL-1,相关系数r=0 9998,检出限为 5 4× 10 -8g·mL-1,相对标准偏差为 1 33% (n =11) .测定牛奶中的Ca2 离子 ,并与原子吸收光度法对照 ,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6.
在碱性介质中,鲁米诺与还原剂盐酸羟胺反应产生化学发光,Co(Ⅱ)可催化此化学发光反应,而双酚S的存在能够明显抑制发光信号的强度,由此建立测定微量双酚S的流动注射化学发光分析方法.双酚S浓度在1.008×10-6~1.209 ×10-5mol·L-1范围内线的性回归方程为Y =550.83X+ 15 989.24(R=0.993 2).对样品浓度为1.0×10-6mol·L-1的标准溶液进行7次平行测定,相对标准偏差(RSD)为2.5;,检出限为1.0×10-6mol·L-1.应用该法测定环境样品中双酚S,简便、快速、准确.  相似文献   

7.
用催化动力学法由一次实验同时测定铬(Ⅲ)和铬(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H2O2氧化邻-联(二)茴香胺的反应作为指示反应可用催化动力学法经一次实验同时测定Cr(Ⅲ)和Cr(Ⅵ),但多元线性回归法不能用于此体系,因为其表现反应级数不是常数.用“速率谱”的概念可用主成分分析处理数据.实验证明对Cr(Ⅲ)和Cr(Ⅵ)的同时测定H2O2和邻-联(二)茴香胺的最佳浓度分别为0.6和6×10-3molL-1,pH为4.0.可测(1~6)×10-5molL-1的Cr(Ⅲ)和2×10-6~1×10-5mol·L-1的Cr(Ⅵ).误差不超过10%.  相似文献   

8.
发现对氨基苯酚对鲁米诺-二甲亚砜-氢氧化钠-乙二胺四乙酸钠化学发光体系有抑制作用,在此基础上建立了测定对氨基苯酚的化学发光分析法.该法灵敏度高、线性范围宽、操作简单,测定对氨基苯酚的线性范围为2.5×10-10~5.0×10-8g.mL-1,检出限为1.9×10-10g.mL-1(S/N=3),对5.0×10-9g.mL-1的对氨基苯酚标准溶液进行15次平行测定,相对标准偏差(RSD)为0.78%.该法用于工业废水中痕量对氨基苯酚的测定,结果令人满意.提出了化学发光抑制作用机理可能是对氨基苯酚与鲁米诺竞争消耗由二甲亚砜-氢氧化钠-O2体系产生的O2-,从而使化学发光强度降低.  相似文献   

9.
鲁米诺-铁氰化钾化学发光体系测定间苯二酚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在碱性条件下,铁氰化钾(K3Fe(CN)6)氧化鲁米诺(Luminol)产生化学发光,间苯二酚对该体系的化学发光有显著的增强作用.基于此,并结合流动注射技术,建立了测定间苯二酚的新方法.该方法具有很高的灵敏度,检测限为5.7×10-9kg/L(IUPAC),线性范围为1.0×10-8~1.0×10-6kg/L,对1.0×10-7kg/L间苯二酚标准溶液平行测定11次,其相对标准偏差为3.8%.  相似文献   

10.
Cr(Ⅵ)对固定于聚氯乙烯(PVC)膜中的新试剂α,α-二苯基-4-哌啶甲醇有可逆荧光猝灭作用,研制成测定Cr(Ⅵ)浓度的光化学敏感膜.敏感膜最佳组成为50 mg PVC粉、100 mg癸二酸二异辛脂(DOS)和3.0 mgα,α-二苯基-4-哌啶甲醇(DAC).在pH=9.6的NH4Cl-NH3H2O缓冲溶液中测定Cr(Ⅵ),其线性响应范围为(1.0×10-7-9.0×10-4)mol/L,检出限为(1.0×10-8)mol/L,响应时间小于1 min.敏感膜具有良好的重现性、可逆性和选择性,除Fe(Ⅲ)严重干扰外,其它常见阴离子和阳离子不干扰测定.用敏感膜制成的光化学传感器来测定环境水样中Cr(Ⅵ)的含量,回收率为97.6%-108.0%,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11.
对二安替比林苯基甲烷(DAPM)与铬(Ⅵ)的显色反应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在磷酸、乳化剂OP及催化剂硫酸锰的存在下,水浴加热15min,二安替比林苯基甲烷与铬(Ⅵ)反应生成橙黄色络合物,λ_(max)=480nm,ε=1.56×10~5 L·mol~(-1)·cm~(-1).在0~12μg/50mL范围内,铬(Ⅵ)的含量符合朗伯-比尔定律.该体系选择性好,方法快速可靠,可用于铬含量的测定.  相似文献   

12.
基于重铬酸钾在酸性介质下氧化有机还原性物质生成Cr3 的反应与Luminol H2O2 Cr3 化学发光反应相偶合,建立了一种广普、快速测定痕量至微量有机还原性物质的新方法.研究并优化了化学发光检测的条件,测定了11种常见有机还原性物质.方法的检出限(mol/L)分别为:抗坏血酸,1.2×10-9;尿酸,1.5×10-7;肌酸酐,3.0×10-7;谷胱甘肽,5.4×10-6;盐酸羟胺,6.0×10-8;硫酸肼,4.8×10-7;水合肼,5.2×10-7;甲醛,6.1×10-7;乙醛,5.3×10-7;葡萄糖,7.0×10-6;果糖,8.3×10-6.测定的相对标准偏差(RSD%,n=6)在1.2%~2.3%范围内.  相似文献   

13.
采用荧光光谱技术,分析研究桑色素-Al(Ⅲ)与生物大分子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蛋白质对桑色素-Al(Ⅲ)体系有明显的荧光增强作用,在pH=7.7的Tris-HCl缓冲介质中,桑色素-Al(Ⅲ)复合物在520 nm处荧光强度最强,且体系荧光强度的增加与蛋白质的质量浓度在相应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蛋白质(BSA,EA)测定的线性范围分别为:5.00×10-8~3.50×10-6g.mL-1和1.00×10-8~3.00×10-6g.mL-1,检出限分别为2.6×10-9g.mL-1和2.3×10-9g.mL-1。  相似文献   

14.
当舒必利溶液注入到铈(Ⅳ)-亚硫酸钠化学发光反应体系中后,立即产生一个更强的后化学发光反应.据此建立了利用后化学发光反应测定舒必利的流动注射化学发光新方法,并对其后化学发光反应的动力学性质、化学发光光谱、荧光光谱进行了研究,讨论了可能的反应机理.结果表明,所建方法的检出限为3×10-8g/mL舒必利,相对标准偏差为1.6%(c=1.0×10-6g/mL舒必利,n=11),线性范围为1.0×10-7~1.0×10-5g/mL(r=0.999 1).  相似文献   

15.
建立了头发中半胱氨酸和酪氨酸的毛细管电泳电化学检测方法,并用该法研究了UVB辐射下头发中半胱氨酸和酪氨酸的变化.研究了电极电位、运行缓冲液浓度和酸度、电泳电压及进样时间等对电泳的影响,得到了最优化的测定条件.半胱氨酸和酪氨酸线性范围分别为4.6×10-6~1.3×10-4g·mL-1和8.6×10-7~2.8x10-5g·mL-1;检出限分别为:2.3×10-6g·mL-1和4.3×10-7g·mL-1;7次平行进样峰高的相对标准偏差(RSD)为0.20%和0.62%,迁移时间的相对标准偏差(RSD)为0.12%和0.17%;回收率(n=3)分别为:96.1%和97.3%.头发样品中半胱氨酸、酪氨酸的量随UVB辐射时间增加呈减少趋势,光照24d后,半胱氨酸,酪氨酸的损失率达到35.1%和6.25%.  相似文献   

16.
在Cu(Ⅱ)存在下,研究了luminol-Cu(Ⅱ)-盐酸二甲双胍化学发光体系,建立了测定盐酸二甲双胍的流动注射化学发光新方法.结果表明,在优化的实验条件下,化学发光强度与盐酸二甲双胍浓度在1.0×10-9~1.0×10-7g/mL范围内呈线性关系.该方法测定盐酸二甲双胍的检出限为5×10-10g/mL,相对标准偏差为1.1%(1.0×10-8g/mL盐酸二甲双胍溶液,n=11).该方法已用于片剂中盐酸二甲双胍含量的测定.  相似文献   

17.
首次建立了N-溴代丁二酰亚胺(NBS)-曙红Y(EY)化学发光体系用于检测盐酸二甲双胍,在本化学发光体系中NBS为氧化剂、EY为能量受体.在碱性条件下,NBS氧化盐酸二甲双胍产生稳定的化学发光,向体系中加入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胺(CTMAB)后,化学发光显著增强.研究了NBS浓度、EY浓度、CTMAB浓度、NaOH浓度、阀池管长和泵速等因素对化学发光强度的影响,初步探讨了此化学发光可能的机理.结果显示:在最佳实验条件下,盐酸二甲双胍的检测线性范围为2.6×10^-8~2.0×10^-5g·mL^-1,线性回归方程为I=32.763C(×10^-7g·mL^-1)+98.16,r=0.9991,方法检出限(DL=3σn-1/S)为8.5×10^-9g·mL^-1.对盐酸二甲双胍片剂(标示量为0.25g·片^-1)中盐酸二甲双胍定量分析,结果平均为0.2480g·片^-1,相对标准偏差为0.4%,加标回收率为93.8%~102.7%,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18.
流动注射化学发光抑制法测定痕量亚硝酸根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基于在碱性介质中,亚硝酸根对Lum inol-K3Fe(CN)6 体系发光反应具有强烈的抑制作用,建立了化学发光抑制快速测定痕量亚硝酸根的方法.测定NO2- 线性范围为1.0×10- 8 ~1.0×10- 6 g/m L,D.L= 5.6×10- 9 g/m L;对 4.0×10- 8g/m LNO-2 连续11 次测定的相对标准偏差为2.5% .  相似文献   

19.
溴氯海因对鱼类的急性毒性试验及治疗效果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溴氯海因浓度为0.3×10-6,0.6×10-6和1.5×10-6时,4种试验鱼(草鱼(C tenopharyngodon idellus),白鲢(Hypophthalm ichthys m olitrix),日本鳗(Anguilla japonicus),红剑尾鱼(Xiphophorus helleri))是安全的;浓度为2×10-6时,前2种试验鱼全部存活,而日本鳗和红剑尾鱼的死亡率为7.5%和15%.并测定了该药对嗜水气单胞菌嗜水亚种(Aerom onas hydrophila hydrophila)、荧光假单胞菌(Pseudom onas fluorescens)、鲁氏不动杆菌(Acinetobacter lwoffi)及迟钝爱德华氏菌(Edwardsiella tarda)4种菌的最小抑菌浓度,分别为0.312 5μg.mL-1、0.156 0μg.mL-1、0.156 0μg.mL-1、0.312 5μg.mL-1.用浓度为0.6×10-6,0.3×10-6和0.15×10-6的溴氯海因预防和治疗白鲢细菌性出血病和患爱德华氏菌病的日本鳗,均取得一定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20.
铝锆柱撑蒙脱石处理Cr(Ⅵ)废水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比较了膨润土原土及铝锆柱撑蒙脱石处理Cr(Ⅵ )废水的性能 ,探讨了蒙脱石用量、Cr(Ⅵ )废水浓度、pH值等因素对膨润土吸附Cr(Ⅵ )实验的影响 .结果表明 :铝锆柱撑蒙脱石对Cr(Ⅵ )的吸附效果比原土有较大提高 ;Cr(Ⅵ )废水的pH值、膨润土用量对Cr(Ⅵ )吸附效率影响较大 .当pH =2 ,柱撑膨润土用量为 6g·L- 1 ,对浓度为 5 0mg·L- 1 Cr(Ⅵ )吸附率几乎达 10 0 % .铝锆柱撑蒙脱石应用于化工厂的铬渣浸出液中Cr(Ⅵ )的吸附效果显著 .铝锆柱撑蒙脱石对Cr(Ⅵ )的吸附包括表面物理吸附与层间离子化学吸附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