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首先问题是:谁开卷?当然是人开卷。所谓“清风不识字.何必乱翻书?”研究结果显示:猪狗等也爱看电视,而且对“动物世界”节目格外感兴趣;人们为了培养大熊猫的“性”趣,提高生殖率,  相似文献   

2.
假装的艺术     
俗话说:“老不看三国,少不看水浒”。像我这种天命已过耳顺尚远的不老不少之徒,既可以看《水浒》,又可以读《三国》;也可以顺应潮流,什么也不看。人的定义有多种,如:“人者,无羽毛之两足动物也”(柏拉图);“人是不渴而饮,四季有性欲的动物”(博马舍);“人类是不拘日夜,不问寒暑,发出声音的动物”(钱钟书)。如果说,人是会阅读的动物,  相似文献   

3.
马成 《科学之友》2004,(6):54-54
把头足纲动物(cephalopod)称为“柔弱动物”实在是名不符实。章鱼(Octoousvul—garis)、乌贼(Sepia offclnalls)和鱿鱼(Loligo vulgaris)除了是人们的盘中之物以外,它们还具有很多让人吃惊的本领。它们充满智慧,身体里流淌着蓝色的血液,在短短几秒钟里就可以“改头换面”——它们占据着地球上所有的海洋。  相似文献   

4.
陈杰 《科学之友》2005,(10):54-54
塔克拉玛干沙漠--令人谈虎色变的“生命禁区”,地处塔里木盆地中央,东西长1000多km,南北宽400km,面积相当于英国、瑞士、荷兰三国的总和.令人难以置信的是,这个被西方人称为“死亡之海”的“死地”,却是多种动物怡然自得的乐园.  相似文献   

5.
动物的葬礼     
张哲 《科学之友》2007,(9A):52-52
不少动物学家发现,很多动物对死亡的同类怀有“侧隐之心”、“悼念之情”,甚至出现了五花八门的“葬礼”,有些“葬礼”还很隆重。大象表现最为突出。老象一死,为首的雄象便用象牙掘松地面的泥土,用鼻子卷起土块朝死象投去。接着众象也纷纷效仿,很快将死象掩埋。然后,为首的雄象带着众象踩土,不多时就筑成一座“象墓”,  相似文献   

6.
仅仅在20多年前,西方人才提出了“动物福利”这一概念。而对于绝大多数中国人来说,“动物福利”、“3R理论”等理念还非常陌生。在这里我们编发了一组章,客观地反映闷外在此方面所做的研究和存在的争议。但无论如何,我们相信善待所有的生命,就是善待我们自己,就像人们为拯救黑熊所做的一切。  相似文献   

7.
在祖国西南的宝地——云南,滋育着异常丰富的鸟类。据统计,全国已发现的1178种鸟类中,云南就有780种之多,而其中有126种仅见于云南境内,因此云南被誉为“鸟类王国”。  相似文献   

8.
《大自然探索》2008,(3):5-5
最近,考古学家从洪都拉斯一座玛雅贵族墓中发现了一只极为罕见、雕凿精细的“死亡之瓮”。这座墓葬已有1400年的历史,而这种“死亡之瓮”则是首次被发现,瓮中物向现代人揭示了古玛雅人举行的祖先崇拜仪式中所包含的内容,包括贡献食物、用巧克力灌肠以及通过呕吐诱发幻觉等。  相似文献   

9.
不管鸟窝和小动物巢穴是多么温暖,事实上,许多动物的家正是充满血腥味的“谋杀”现场,兄弟姐妹之间为了生存而进行的相互残杀随时都可能在这里发生。我们把这种现象叫作“同类相食”,它往往是动物为平息对有限资源的争夺而采用的一种极端手段。  相似文献   

10.
人们常说:“人有人言,鸟有鸟语”,那么,鸟类真的会“说话”吗? 动物一般都有模仿能力,特别是模仿能力比较高一些的鸣禽,常常能模仿不同的声音,并且能与它们所模仿的声音条件、地点、时间及不同的个体联系起来。它们甚至能学人“说话”。  相似文献   

11.
从SARS看人与动物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非典型肺炎的流行到如今似乎有点人人自危、杯弓蛇影了。而对“非典”的另一些反应也出现了 ,比如 ,认为动物是导致“非典”的元凶 ,那么人与动物到底应当保持什么样的关系 ?  相似文献   

12.
今年2月是查尔斯·达尔文(Charles Darwin)诞生200周年之际,但部分美国人对这位英国博物学家的开创性理念——“物竞天择”依然持怀疑态度。在2006年的一次“人类是由早期动物进化而来”的问卷调查中,超过80%的法国人、斯堪的纳维亚人和冰岛人认同,而美国只有40名的人表示认可。  相似文献   

13.
枫叶 《科学之友》2007,(10A):50-50
在非洲大草原上,狮子处于食物链的最上层,雄心勃勃、威风无比。可是纵然身为龙头老大,在猎杀食物时也难以做到所向披靡。对狮子最具威胁的是野牛和野猪,如果攻击的方式不当,野牛的角或野猪的獠牙就有可能刺入狮子的腹部而导致狮子死亡。所以狮群“绞尽脑汁”,经常采用“声东击西”和“十面埋伏”相结合的战术来对付这类敌人。  相似文献   

14.
人的标准     
对人的看法,古人与现代人真是大相径庭。从古希腊到文艺复兴,对人的定义是“宇宙之精华,万物之灵长”(莎士比亚语):而《圣经》上说得就更清楚,据说,自从上帝创造了亚当之后,就对亚当说:  相似文献   

15.
英国剑桥大学权威经济学家约翰·亨利·路易马丁发表了一篇题为《人是理性的经济动物吗》的文章,在文章中路易马丁认为现代人的很多经济行为都受到个人偏好、狭隘情绪、从众心理等非理性因素的影响,从而产生了形形色色的“理财综合征”,许多人因此犯下代价不菲的错误。路易马丁将这种“理财综合征”分为以下几种。  相似文献   

16.
在动物世界中,争斗现象是屡见不鲜的。不过,它们也有自己的争斗原则:尽量避免流血事件,防止出现“你死我活”的场面。这是为什么?据动物行为学家的研究表明,其主要原因有以下两个:第一,动物也会考虑后果。因为动物争斗时,败者必定会受伤甚至丧失生命,而胜者也有可能负伤。因此,胜者会尽量避免受伤,以免影响自己今后的正常行动,或感染其他病症。为此,动物在争斗时往往会“手下留情”。  相似文献   

17.
本刊上期文章《花儿为谁绽放》介绍,开花植物为了吸引传粉动物为自己传粉,进化出了各具特色的花朵,其结构之精细、独特.犹如“上帝的杰作”。本文将告诉读者:如果说植物的花朵是“上帝的杰作”.那么.花朵产生的花蜜则是——[编者按]  相似文献   

18.
“变色龙”一词常常被用来形容生活中那类极其善变、特别会伪装的人。那么,在自然界中,真正的变色龙是一种怎样的动物呢?  相似文献   

19.
我国有句成语,叫做“对牛弹琴”,意思是说对动物弹琴是白费劲,因为动物不懂音乐。今日看来,这话并不全对。有报道称,故意对奶牛播放音乐,结果奶牛产奶特别多。这说明牛还是“懂”音乐的。其实,不少动物并非“乐盲”。  相似文献   

20.
老虎“宪法” 印度是亚洲的产虎之地。20世纪初,印度约有4000只老虎,由于人们的乱捕滥杀,1972年已下降到2000只左右。为此,印度政府通过了一个老虎“宪法”,规定不能随意捕杀老虎,违者依法惩处。结果,只用了三五年时问,印度的老虎数量又回升到了4000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