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比表面积γ-Mo2N催化剂合成条件的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MoO3 和氮化气 (N2 H2 混合气 )的程序升温氮化气固还原反应合成了大比表面积的γ Mo2 N催化剂。氮化气空速及其组成、程序升温速率对大比表面积γ Mo2 N催化剂的形成有重要的影响。提高氮化气空速、降低程序升温速率有利于高比表面积γ Mo2 N催化剂的生成。合成气中水的存在影响着产物的组成和BET比表面积的大小。XRD分析表明 ,当合成气中含有一定量的水时 ,产物中有金属Mo生成。在富氢氮化气氛下可获得大比表面积的γ Mo2 N催化剂 ;在乏氢氮化气氛下生成的γ Mo2 N催化剂的比表面积较小 ,且产物中存在一定量的MoO2 。采用两段升温程序 ,可得到比表面积为 16 5m2 /g的γ Mo2 N催化剂  相似文献   

2.
用TPR对γ-Al2O3负载的Rh催化剂和Rh-Mo-K催化剂的还原性能进行了比较研究,发现Rh催化剂在氧化过程中形成两种Rh的氧化物;向Mo-K催化剂加入铑使得Mo易还原,且Rh的氧化物部分覆盖K-Mo物种,因而形成了含有Mo-O-Rh键的混合氧化物,该物种稳定,500℃时不能被H2还原,这些氧化物提高反应活性的机理可能是降低了CO化学吸咐,增大了表面H原子的浓度,从而有利于长碳链醇的合成.  相似文献   

3.
采用溶胶-凝胶法(Sol-gel)制备出Ce-Mo复合氧化物催化剂。并用DTA-TG,XRD,BET等测试手段,考察了制备条件对Ce-Mo复合氧化物的比表面积,晶相结构等性质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Mo—Ni/γ—Al2O3甲烷化催化剂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相似文献   

5.
探讨了活化温度、反应时间对吸附剂ACF比表面积的影响,以及比表面积与含氮量的关系;提出了制备ACF的合理方法,在该条件下制备的ACF对SO2 废气有优良、高效的吸附能力.  相似文献   

6.
析氧反应(OER)在可再生能源技术电解水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OER反应动力学缓慢,严重制约着其催化性能和实际应用.因此设计合成高效、耐用且廉价的OER电催化剂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方法.硫钼簇分子催化剂在这一领域表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但设计与合成该类分子基催化剂具有极大的挑战性.本文在溶剂热的条件下通过自组装的合成方式成...  相似文献   

7.
多功能测试装置的建立及对重整催化剂的初步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8.
采用色谱法测定了矿制载体及其制备的CO中变催化剂和CO耐硫变换催化剂在还原前、后的比表面积及孔径分布的变化情况,并对其结果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9.
乙苯在Fe2O3-K2O催化剂上的TPD研究表明,新鲜催化剂表面有α和β两种活性位,均具脱氢,脱乙基和裂解活性,乙苯吸附后能脱氢生成苯乙烯和脱乙基生成苯,若预先吸附水亦可脱甲基生成甲苯,新鲜催化剂表面氧化能力较强,脱下的氢或烷基会立即与表面晶格氧作用生成H2O和CO2,并致使催化剂表面被还原产生新的γ位裂解性能较强,但在吸附水后也具有脱氢和脱烷基活性,水对甲苯的生成起重要的作用,α活性位可能是K2  相似文献   

10.
系统地研究了SO4^2-/ZrO2-SiO2催化剂的酸性催化剂的酸性和比表面积,采用吸附吡啶的红外光谱法,BET法以及指示剂法考察了催化剂的组成,温度以及其他处理条件对催化剂酸强度以及催化剂比表面积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硅锆比小于10时,SO4^2-/ZrO2-SiO2催化剂的比表面积随催化剂中硅锆比的增高而增大;在硅锆比为10左右时,比表面可高达440m^2/g,数倍于SO4^2-/ZrO2催化剂的比表面积。在相同处理条件下,SO4^2-/ZrO2-SiO2催化剂的酸强度低于SO4^2-/ZrO2的酸强度。吸附吡啶的红外光谱证明该催化剂的表面酸点多为Lewis酸点。  相似文献   

11.
12.
铈—钼复合氧化物超微粒子的合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硝酸铈和钼酸铵为原料,采用溶胶-凝胶法和微波加热技术制备了Ce2(MoO4)3超微粒子催化剂,使用DTA-TG、IR、XRD以及BET比表面测试等表征手段,考察了制备条件对复合氧化物超微粒子形成、晶相和比表面积的影响,结果表明:制备Ce2(MoO4)3超微粒子的适宜条件为:初始溶液pH=1.0,柠檬酸/(铁 钼)摩尔比等于0.4,在此条件下制得的干凝胶,经微波加热处理后,粒子的比表面积为35.8m^2/g,粒径约为40nm。  相似文献   

13.
采用程序升温表面反应(TPSR)方法,研究了F-T合成铁-锰系催化剂于不同条件下吸附CO后,在催化剂表面形成的不同加氢活性碳物种的形态和反应性。结果表明,一氧化碳在铁基催化剂上解离后,可形成三类不同加氢活性的碳物种:表面碳(或其衍生的表面碳物种)、体相碳化物和非活性碳。其中,表面碳是形成甲烷及高级烃的表面活性中间物;体相碳化物可能是催化剂在反应条件下的真实活性相;而非活性碳则可能导致催化剂的失活。适量的锰、钾助剂对一氧化碳的解离及碳物种的形成起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4.
本文采用程序升温还原法(TPR)对Co与H2合成低碳烃催化剂Co-Fe-Cu/SiO2各组分之间的相互作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钴与铁的混合使钴、铁的氧化物的还原温度明显降低,少量铜的掺入使其还原温度进一步降低,正是由于Co、Fe、Cu之间的强相互作用才使得Co-Fe-Cu/SiO2对CO与H2反应生成低碳烃显示出很高的催化活性和选择性  相似文献   

15.
为解决γ-Al2O3在高温条件下的热稳定性问题,在实验室模拟工业条件,主要从La2O3,γ-Al2O3的制备方法对γ-Al2O3的热稳定性影响进行研究.研究发现以[La(EDTA)]-为浸渍液时,[La(EDTA)]-组分的适量添加可抑制高温下γ-Al2O3比表面积的下降和向α相的转变,从而提高活性氧化铝的热稳定性,使氧化铝在高温下保持较大的比表面积.添加1%[La(EDTA)]-的样品在1 200℃焙烧10 h其比表面积达61.34 m2/g.此外,还研究了以La2O3为添加剂对γ-Al2O3样品热稳定性的影响,发现La2O3的添加未能提高样品的热稳定性.  相似文献   

16.
介绍了钼系催化剂催化合成1,2-聚丁二烯研究的历史及概况,重点阐述了钼系催化剂各组分之间的相互作用及影响催化剂活性及聚合物分子量的因素(包括催化剂的用量及配比,聚合条件,杂质等),活性中心模型,聚合机理及聚合动力学等方面的内容。展望了钼系催化剂研究的前景。  相似文献   

17.
在考查了乙烷氧化脱氢反应过程中各物种吸脱附行为的基础上,提出了乙烷氧化脱氢反应的机理,并彩和Treanor-DFP法进行数据处理,求取了各基元步 速率常数、活化能和指前因子等动力学参数;计算结果与实验值能很好地吻合。  相似文献   

18.
采用TPR、DTA和XRD等谱学方法,研究改进型铜基甲醇合成催化剂NC208的低氢活化过程和升温还原程序.低氢升温还原程序在甲醇厂成功应用并获得较高甲醇产量.  相似文献   

19.
采用程序升温氧化及脱附技术考察了CeO2对铁铬中温变换催化剂的氧化性能以及表面吸附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在铁铬中变催化剂中加入氧化铈,可明显改变催化剂的吸附性能与氧化性能。CeO2质量分数为3%时,对催化性质的改善作用最显著;CeO2具有结构型与电子型助剂的双重作用;少量CeO2的加入可以提高主剂分散度,提高催化剂的比表面积,但大量加入则会使CeO2本身积聚在催化剂表面,并对活性组分造成覆盖,反而降低了比表面积。  相似文献   

20.
在Mo/TiO2催化剂中添加Cu^2+离子,利用固定床微反技术研究了催化剂性能的变化。结果表明,Cu^2+离子的加入提高了Mo/TiO2催化剂的活性和选择性,催化剂能得到显著改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