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为了解新疆阿拉尔植棉区的土壤养分状况,本研究采集阿拉尔市15个植棉团镇的150个土壤样品进行养分测试分析。同时,以全国第二次土壤普查养分分级标准和新疆土壤盐渍化程度分级标准为依据,对植棉土壤养分丰缺状况进行分析评价。结果表明:阿拉尔市植棉土壤有机质含量整体处于低水平,均值为11.6 g·kg-1;土壤全氮含量整体处于较缺乏水平,均值为0.95 g·kg-1;土壤全磷含量整体处于中等及以上水平,均值为0.97 g·kg-1;土壤全钾含量整体处于中等及以上水平,均值为19.0 g·kg-1;土壤碱解氮含量处于较缺乏水平,均值为71.8 mg·kg-1;土壤速效磷含量整体偏高,均值为42.7 mg·kg-1;土壤速效钾含量整体偏高,均值为183 mg·kg-1;土壤pH值整体呈碱性,均值为8.06,土壤全盐量均值为4.1 g·kg-1。本研究结果为阿拉尔植棉区土壤培肥和科学施肥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为探究稻虾共作系统中水稻收割后水体营养盐和沉积物重金属的分布特征,评估其水生态风险,通过监测4块稻虾田的种养后期水体中的理化指标,评价了稻虾田中分子氨和沉积物重金属的毒性,系统分析了种养体系中水体营养盐、重金属的生态毒性风险.结果表明,稻虾种养模式的水稻收割后,水体pH值高,达到9.25;总氮、氨氮和COD浓度分别达到14.15、11.49和92.01 mg/L.常年的稻虾共作系统中,沉积物中的重金属w As (16.21 mg·kg-1)和w Cd (0.20 mg·kg-1)水平较高,分别超背景值2.35倍和1.72倍,其他重金属含量较低.综合潜在生态风险指数和潜在生物毒性评价结果均表明,稻虾共作系统中沉积物重金属的生态风险低,这与克氏原螯虾(Procambarus clarkii)养殖需要矿物质元素有关.综上所述,稻虾共作系统具有潜在修复土壤重金属污染的能力.  相似文献   

3.
水稻对土壤重金属元素富集差异及农艺调控措施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以来,土壤重金属污染已成为国际性环境问题。我国耕地土壤污染点位超标率为19.4%,其中,无机污染物超标达82.8%,而镉、汞、砷、铜、铅、铬、锌、镍等8种重金属超标达21.7%,土壤重金属污染不容乐观。水稻作为我国第一大粮食作物,其稻田重金属污染不仅导致稻米产量和品质下降,而且通过食物链,危及人类健康。因此,首先就水稻不同品种和器官对土壤不同种类重金属元素吸收、积累的差异进行综述;其次就单一或多种农艺调控措施组合对水稻富集重金属的影响进行综述,最后为快速解决稻田重金属污染的安全利用问题,提出3点看法。  相似文献   

4.
为探究金属、微塑料和二者复合对土壤性质的影响,研究了两种微塑料和锌及其复合污染对土壤养分的影响,结果表明:0.1%PE可提高碱解氮含量(21.76%)和脲酶活性(52.35%),1%PE则可降低速效磷含量(87.39%),10%PE可提高有机质含量(55.84%);PBAT对土壤养分的促进作用高于PE对土壤养分的促进作用,PBAT对养分的促进作用随添加量的增加而上升;单一锌污染(200 mg·kg-1)可提高了脲酶活性(34.43%),400 mg·kg-1则可显著降低有机质含量(21.36%)和速效磷含量(73.77%),而800 mg·kg-1则可显著提高碱解氮含量(38.35%);在微塑料(1%)和锌(400 mg·kg-1和800 mg·kg-1)复合污染处理中,PE(1%)-Zn显著提高了速效磷含量(279.18%~387.77%),但800 mg·kg-1的促进作用大于400 mg·kg-1的促进作用,PBAT复合处理能显...  相似文献   

5.
福建省茶园土壤环境质量现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集福建省闽东、闽南、闽北、闽中四大茶区107个土壤样本,监测了土壤营养元素,无机元素,重金属污染物,有机氯、多环芳烃、酞酸酯等有机污染物共39项指标,研究结果表明,福建省茶园土壤有机质和氮素供应较充足,硒总体水平较高;土壤酸化严重,缺钾、锰、铜元素;金属最大超标率排序结果:铅(9.3%)、有效铅(7.5%)、钒(4.7%)、有效镉(3.8%)、钴=硒=镉(2.8%)、汞=锌=镍(0.9%);金属最大超标倍数为硒1.89倍,汞1.83倍,铅1.15倍,镉1.13倍,有效铅1.06倍,有效镉1.09倍;六六六、滴滴涕残留合格率100%;多环芳烃(PAHs)合格率97.8%;邻苯二甲酸二正丁酯(DnBP)合格率97%,其余的5个组分合格率100%;83.18%的茶园土壤为污染程度为安全,污染水平为清洁。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研究氮沉降和接种菌根真菌处理对植物根际土壤酶活性和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含量的影响,探讨全球氮沉降变化背景下植物根际微生态环境及植物生长的应对策略。【方法】以1年生盆栽灌木铁线莲单一接菌(根内根孢囊霉,编号+R;摩西斗管囊霉,编号+F)、混合接菌(根内根孢囊霉和摩西斗管囊霉体积比1:1的混合菌剂,编号+RF)的菌根苗和非菌根苗(未接菌,编号-M)为研究对象,设置4个氮沉降处理试验,即不施氮[CK,0 g/(m2·a)]、低氮[LN,3 g/(m2·a)]、中氮[MN,6 g/(m2·a)]、高氮[HN,9 g/(m2·a)],测定1年生灌木铁线莲苗木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NSC)[可溶性糖(SS)、淀粉(ST)],以及根际土壤酶[β-1,4葡萄糖苷酶(BG)、亮氨酸氨基肽酶(LAP)、β-1,4-N-乙酰-氨基葡糖苷酶(NAG)、酸性磷酸酶(ACP)和碱性磷酸酶(ALP)]等指标。基于单因素方差分析、双因素交互作用分析和相关性分析方法,在氮沉降量增加的背景下,研究不同接菌处理对苗木根际土壤碳、氮、磷相关酶活性及苗木各器官内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分配的影响,从而探讨接菌处理下各指标对不同氮沉降水平的响应差异。【结果】①除BG活性外,氮沉降、接种菌根真菌及二者交互作用显著影响灌木铁线莲根际土中氮、磷相关酶活性。HN处理下,接种菌根真菌显著降低苗木根际土壤NAG活性。-M处理下,与磷相关的根际土壤ACP和ALP活性在HN条件下显著增加。+R和+F处理下,ALP均在HN处理达到最大。②氮沉降、接种菌根真菌及二者交互作用显著影响灌木铁线莲苗木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氮沉降处理下,各接菌处理苗木SS、ST和NSC含量高于未接菌处理苗木的,且在+F处理苗木的SS、ST和NSC含量均达到最大。③在LN、MN和HN处理下,-M处理苗木的各器官NSC含量大小顺序为茎<根<叶,而接菌处理苗木的各部位的大小顺序为根<茎<叶。HN处理下,+F处理苗木根内ST和NSC含量达到最大值,茎和叶内SS和NSC含量均达到最大值。④氮沉降和接种菌根真菌处理下,SS、ST、NSC含量与土壤氮相关的NAG活性显著负相关,而与磷和碳相关的酶显著正相关;其中苗木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与磷相关土壤酶ALP活性的相关性系数最高,与碳相关土壤酶BG活性相关性系数最低。【结论】氮沉降和接种菌根真菌处理对灌木铁线莲苗木根际土壤氮、磷相关酶活性的影响高于对根际土壤碳相关酶活的影响,氮沉降处理显著增强菌根苗根际土壤磷酸酶活性。氮沉降背景下,接菌处理提高了苗木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含量,其中接种摩西斗管囊霉的效果最为显著,且明显增加了高氮环境中苗木对根中非结构性碳的分配。  相似文献   

7.
 为提高粉红粘帚霉ACM941 发酵过程中的分生孢子产量,本研究对其固体发酵条件进行了优化。以产孢量为测定指标,通过单因子和正交试验,确定ACM941 固体发酵基础培养基为麦麸和棉籽壳混合物,其比例为4:6;在基础培养基中添加2%玉米粉、2%燕麦粉、3%牛肉膏、2%蛋白胨可获得更大产孢量;对发酵温度、接种量等发酵条件进行了优化,确定发酵培养基初始含水量为30%;种龄48 h;接种量6%;发酵过程中24 h 全光照;菌丝生长温度25℃,产孢温度20℃。在最佳发酵条件下,ACM91产孢量达1.17×109 cfu/g 培养物,比初始发酵水平提高了12.4 倍,为生防制剂的开发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8.
利用盆栽实验, 研究了土壤柴油污染、镉污染和柴油+镉复合污染对土壤酶活性和微生物数量的影响. 实验土壤为上海郊区无污染水稻土, 通过不同的处理, 共设计了对照(CK)、低量柴油(CYL)、高量柴油(CYH)、低量镉(CdL)、高量镉(CdH)、 高量柴油+高量镉(CYH+CdH)和高量柴油+高量镉+苗(CYH+CdH+P) 7 个处理组. 结果表明: CYH 和 CYH+CdH 处理增加了土壤脲酶(urease, UR)的活性, 最高可达 CK 组的 5.25 和 2.63 倍, 且土壤微生物数量也有相应增加; CYH、CYL 和 CYH+CdH 处理对脱氢酶(dehydrogenase, DE)活性有显著抑制作用; 镉的单污染对脱氢酶活性的影响较小, CdL 处理甚至有激活效应.  相似文献   

9.
以杜仲叶渣为载体,巨大芽孢杆菌为发酵菌种,以其活菌数为指标,通过正交试验考察了杜仲叶渣固态发酵制备解磷生物肥料的最佳工艺条件。结果表明,杜仲叶渣制备解磷生物肥料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料液比(质量和体积比)1:2.5,料层厚度6 cm,接种量(每毫升细菌数量为8.56×109个)1.5 mL,发酵温度30 ℃,杜仲叶渣与倍花废渣的质量比为1:0.4。此培养条件下巨大芽孢杆菌的最大活菌数可达1.64×109 cfu/g。此外,由最佳工艺条件制备的解磷生物肥料,其相关指标均在国标限量内。因此,杜仲叶渣可以作为一种良好的载体来制备解磷生物肥料。  相似文献   

10.
以重金属污染矿区生态恢复过程中的优势植被白茅为研究对象,探究重金属铅和镉胁迫下,接种不同丛枝菌根真菌(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i,AMF)对白茅生长和生理生态特征的影响。通过温室盆栽试验,模拟矿区镉和铅的含量,对重金属胁迫下接种根内球囊霉(Rhizophagus irregularis)和摩西管柄囊霉(Funneliformis mosseae)的白茅生长和生理指标进行测定,分析不同AMF对白茅生理生态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AMF种类和重金属胁迫显著影响AMF菌根侵染率、孢子密度、净光合速率以及蒸腾速率。在铅胁迫下,接种根内球囊霉会显著增加白茅地上总氮含量,降低地上碳氮比。AMF种类、重金属胁迫及二者交互作用对白茅叶绿素含量有显著影响。重金属胁迫降低了白茅植株叶绿素b以及总叶绿素含量。此外,镉胁迫下,接种AMF显著提高了白茅的蒸腾速率,且接种根内球囊霉对白茅胞间CO2浓度、气孔导度和净光合速率均有显著促进作用;铅胁迫下,接种摩西管柄囊霉显著提高了白茅的气孔导度和蒸腾速率。重金属胁迫下接种AMF能够促进植物的生长、提高植物光合作用,接种...  相似文献   

11.
杨峰  刘威  张成才  杨经 《河南科学》2023,(1):150-156
分析污染场地重金属污染的三维空间分布,能够帮助准确掌握场地内重金属的污染范围及污染程度,对土壤修复治理方案的制定具有重要参考价值.以某停产的热镀锌厂原厂址为研究区,首先通过分析三种径向基函数神经网络的预测精度,确定了用于计算研究区重金属Zn含量三维空间分布的最优径向基函数,并构建了基于RBF神经网络的污染物三维空间分布计算模型;然后利用该模型对研究区内重金属Zn含量的三维空间分布进行了计算;最后利用ArcEngine二次开发的土壤重金属污染三维可视化系统对预测结果进行了三维可视化显示,并对Zn污染的土方量进行了计算.结果表明:以高斯函数作为径向基函数的RBF神经网络的预测精度最高;研究区地下[0,5)m的土层中Zn的平均质量分数为492.4 mg·kg-1,约为背景值(89 mg·kg-1)的5.5倍,被Zn污染的总土方量为33 601.30 m3,说明研究区土壤的Zn污染程度较严重;Zn污染区域主要集中在研究区中部及中部偏东区域,且地下[0,2)m土层受污染最严重;垂直方向上,随土层深度的增加,土壤中Zn含量逐渐减小.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建立用于检测实验动物小鼠中唐菖蒲伯克霍尔德菌的荧光定量PCR方法。方法 参考团标公布的序列合成唐菖蒲伯克霍尔德氏菌引物、探针和质粒,建立荧光PCR方法,并对方法的线性、灵敏度、重复性和特异性等性能进行验证。同时应用建立的荧光PCR方法和细菌培养法对110份小鼠送检样品进行比对检测。结果 建立的唐菖蒲伯克霍尔德菌荧光PCR方法,相关系数R2可达0.998,线性良好;方法最低可检测至1×102 copies/5μL,灵敏度高;方法检测培养的唐菖蒲伯克霍尔德菌为阳性,检测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克雷伯杆菌、产酸克雷伯杆菌、绿脓杆菌和嗜肺巴斯德杆菌均为阴性,特异性良好。采集110只安乐死小鼠样品,分别进行细菌培养和荧光PCR检测,结果均为阴性,2种方法结果完全符合。结论 建立的荧光PCR方法性能良好,可用于实验动物小鼠唐菖蒲伯克霍尔德菌的检测。  相似文献   

13.
自然水体生物膜胞外多糖吸附铅和镉的研究   总被引:16,自引:5,他引:11  
采用长春南湖水中优势菌种胞外多糖分别对Pb2+和Cd2+进行吸附实验, 从离子浓度、 温度、 时间、 pH值、 铅镉共存等方面对其吸附规律进行了初步研究, 结果表明, Langmuir和Freundlich方程均可描述自然水体生物膜胞外多糖吸附 Pb2+和Cd2+的热力学过程. 胞外多糖吸附Pb2+和Cd2+的动力学吸附特征符合Langmuir-Hinshelwood方程的一级反 应模式.Cd2+干扰胞外多糖对Pb2+的吸附, Pb2+也干扰胞外多糖对Cd2+的吸附.  相似文献   

14.
针对镉、铅污染土壤种植的油菜和玉米存在食用安全性和秸秆资源化利用风险问题,进行了土壤镉浓度梯度为0.3,2,3,25,50,75,100,125 mg/kg与铅浓度梯度为100,200,400,800,1 600,2 200 mg/kg的盆栽实验。结果如下:(1)实验条件下油菜籽镉含量最高为7.03 mg/kg,低于安全临界值18.33 mg/kg;但浓度为25~125 mg/kg的土壤镉污染可能会造成玉米籽粒镉超标。即使在铅含量低于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筛选值的情况下,菜籽油的铅含量超标风险也较大;但浓度为100~2 200 mg/kg的土壤铅污染下,玉米籽粒的铅含量符合国家食品安全标准中食品中污染物限量的要求。(2)油菜和玉米秸秆满足植物性饲料原料对应的土壤镉含量上限分别为0.93,1.60 mg/kg;而满足有机肥料限量标准对应的土壤镉含量临界值分别为2.53,3.05 mg/kg。要保证秸秆作为食用菌培养主料的安全,种植油菜和玉米的土壤镉含量应分别低于0.61,1.31 mg/kg。(3)油菜和玉米秸秆的铅含量最低分别为54.77,101.29 mg/kg,最高分别为146.81,...  相似文献   

15.
钾肥对铅的植物有效性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采用室外盆栽模拟试验,研究铅及铅、镉复合污染土壤中,钾肥(K2SO4)不同施用水平下小麦干重及小麦植株体内铅的积累与分布,从小麦根际、非根际土壤pH值、铅形态分布的角度阐述了钾肥对铅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钾肥可促进小麦干重增长,随钾肥施用水平的提高,小麦植株不同部位铅的浓度逐渐降低,吸收系数逐渐降低,表明增施钾肥可降低铅的植物有效性。钾肥的施用使根际、非根际土交换态铅先略有上升而后下降,碳酸盐态铅降低,铁锰氧化物结合态铅上升,对有机质硫化物态、残渣态铅的影响很小,由于钾肥对根际、非根际土壤pH值影响并不显著,铅形态的上述变化并非由土壤pH变化所引起,而是K^+,SO4^2-与Pb交互作用的结果,但有些机理还尚待查明。  相似文献   

16.
研究了在味精废水中混合培养粘红酵母和钝顶螺旋藻,并生产油脂。将COD(化学需氧量)为32000mg/L的味精废水稀释5倍,pH值调节到5.5,接种10%粘红酵母,培养3d后接种10%螺旋藻。培养5d后,COD降解率为70.3%,油脂产量为216mg/L,分别是粘红酵母单独培养的1.75倍和5.42倍,螺旋藻单独培养的2.36倍和7.64倍。混合培养也利于废水中NH4+-N、还原糖以及谷氨酸的去除。  相似文献   

17.
【目的】松材线虫病是一种由松材线虫对赤松、马尾松、黑松等易感树种寄生取食继而引起树种死亡的病害,其发病速度快、易传播,传统的物理、化学防治成本高,且化学防治对环境易造成不可逆的污染,目前还没有较好的防治方法。为寻找安全有效的生物防治方法,笔者探究蜡样芽孢杆菌在温室下对马尾松盆栽苗松材线虫病的防治效果。【方法】采用人工皮接法将2 000、4 000和6 000条松材线虫AMA3虫株分别接种到2年生马尾松幼苗上,测定发生松材线虫病症状的临界值;蜡样芽孢杆菌NJSZ-13菌株是从南京湿地松上分离出的具有杀线虫作用的松树内生细菌,在接种松材线虫AMA3虫株的前7天、当天和接种后第7天用灌根法灌入蜡样芽孢杆菌NJSZ-13菌株菌粉水悬液,并设置对照试验:将发酵液、菌悬液和发酵滤液稀释10倍后,各取20 mL灌注到2年生马尾松根部,其中发酵液和菌悬液的菌体浓度为4×108 cfu/mL,以无菌水和培养基处理为对照,比较蜡样芽孢杆菌不同发酵产物对松材线虫病的防治效果;以灌根法分别施入20 mL菌体浓度为4×108、4×107、2×107 cfu/mL的蜡样芽孢杆菌NJSZ-13菌株菌粉水悬液;将蜡样芽孢杆菌以菌粉水悬液灌根法和菌粉涂抹法两种方式处理2年生马尾松幼苗。从施菌浓度、施菌方法和施菌时间等3个方面对经过低温喷雾干燥制备的蜡样芽孢杆菌菌粉进行防治松材线虫病试验,观察各处理下马尾松的发病情况。【结果】2年生马尾松接种松材线虫AMA3虫株后发病的临界值为4 000条。采用灌根法施入蜡样芽孢杆菌NJSZ-13菌株的发酵液和无菌发酵滤液后不能对松材线虫病起到预防作用,施蜡样芽孢杆菌菌悬液对松材线虫病有一定的预防效果(33%)。蜡样芽孢杆菌对马尾松松材线虫病的预防效果要大于治疗效果,健康马尾松在接种线虫之前以灌根法施入蜡样芽孢杆菌的预防效果会更好。将蜡样芽孢杆菌菌粉直接涂抹松枝,与菌粉水悬液灌根的方法相比,两者对松材线虫病的防治效果相当。同一菌体浓度下蜡样芽孢杆菌菌粉水悬液和发酵菌悬液对松材线虫病的预防效果相当;施用蜡样芽孢杆菌菌粉水悬液对松材线虫病的防治效果随菌体浓度的增加有所提高,当菌体浓度达到一定值以后,增加浓度也不会提高防治效果。【结论】在蜡样芽孢杆菌NJSZ-13菌株防治2年生马尾松幼苗松材线虫病前,先筛选2年生马尾松接种松材线虫的临界值,能有效避免因接种松材线虫浓度过大而使真实防治效果降低的缺点。蜡样芽孢杆菌NJSZ-13菌株菌悬液和经低温喷雾干燥制得的菌粉对松材线虫病均有一定的预防效果,在马尾松未感染松材线虫的健康状态施用蜡样芽孢杆菌NJSZ-13菌株效果更好,通过菌粉涂抹法处理松枝可以对松材线虫病产生预防效果。  相似文献   

18.
探讨了黑麦草Lolium multiflorum根际非根际土壤性状差异以及对水稻幼苗生长的影响,土壤分析表明:根际比非根际土壤的pH值低1.6%,而土壤电导率高19.3%,根际土壤多糖、酒石酸、苹果酸、乙酸、柠檬酸、琥珀酸含量分别比非根际土壤高9%、12.5%、8.3%、24.4%、12.5%、7.7%;土壤微生物的差异更为明显,细菌、放线菌和真菌分别高12倍、3.1倍和9倍,同时,根际土壤中的酶活性也比非根际土壤强,其中土壤脱氢酶、蛋白酶、磷酸酶、脲酶活性分别高37.1%、36.5%、70.6%、35.7%.水稻幼苗盆栽试验表明,在不同施肥条件下,根际土壤栽培的水稻幼苗的株高、单株叶面积、地上部地下部干物质积累量、根长、根数、叶片叶绿素质量分数和根系活力均不同程度地高于非根际土壤.可见,黑麦草的根际效应对于改良稻田土壤理化和生物性状有重要的作用,并有利于后作水稻幼苗的生长.  相似文献   

19.
NaCS/PDMDAAC微囊化肺炎克雷伯氏菌发酵产1,3-丙二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一种新型的生物微胶囊体系--NaCS/PDMDAAC,包埋肺炎克雷伯氏菌(K. Pneumoniae ZJU 5205)产1,3-丙二醇.比较不同初始菌体包埋量、胶囊/发酵液体积、发酵液pH值、初始甘油质量浓度等对微囊化细胞发酵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将细胞种子液稀释5倍后包埋,当胶囊与发酵液的体积比为1∶2、初始pH值为7、初始甘油质量浓度为60 g·L-1时,得到较好的发酵结果.考察肺炎克雷伯氏菌在囊内的生长曲线,以及底物和产物质量浓度随发酵时间的变化,发现由于胶囊引起的扩散限制,可以持续维持囊内较低的底物质量浓度,从而部分克服高质量浓度底物对菌体生长和生成产物的抑制.  相似文献   

20.
参照文献方法合成了S-亚硝基-N-乙酰青霉胺(SNAP),将硅胶导管浸入SNAP溶液中,制备了SNAP导尿管,并测定了NO释放量;考察了SNAP导尿管对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和肺炎克雷伯菌的体外抑菌性能;采用绵羊为动物模型进行体内留置导尿管实验,考察SNAP导尿管的体内抗菌性能。结果显示:SNAP导管在第一天的NO释放量可达1.8×10-10 mol/(min·cm2),此后NO释放量逐渐下降并可持续释放20天;SNAP导尿管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具有较为明显的抑菌作用,垂直插入法和平行放置法测得的抑菌圈直径分别为2.59 mm和2.75mm,但SNAP导尿管对其他细菌没有抑菌作用;在体内抗菌活性测定实验中,在监测17天后,在SNAP导尿管组的绵羊尿液中未检测到细菌,而在纳米银导尿管组和硅胶导尿管组的绵羊尿液中均检测出含菌量≥105 cfu/mL,表明SNAP导尿管具有较好的体内抗菌性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