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针对城市避震疏散场所选址和避难人员分配的问题,研究了综合多准则决策的避震疏散场所优化方案的时间满意覆盖模型.通过综合考虑备选避震疏散场所的条件,采用优劣解距离方法进行多准则决策,对可行方案进行综合评价;在建立避震疏散场所服务需求点的时效性评价函数的基础上,基于最大覆盖选址模型和"部分覆盖"思想,建立了有限设置避震疏散场所的综合多准则与时间满意覆盖模型,并给出了基于遗传粒子群的模型优化求解算法.实例分析结果表明,该算法具有较好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2.
模拟地震灾害下人员疏散,可以为地震疏散提供理论依据,减少地震人员伤亡。本文根据2013年雅安7.0级地震发生时名山中学某一教室的逃生录像,在社会力模型的基础上引入恐慌因子和各项异性因子,建立了改进的社会力疏散模型,并利用布谷鸟算法对疏散模型的参数进行优化,地震疏散模拟结果与实际的逃生录像对比分析表明:改进的社会力疏散模型可以真实反映地震情况下教室内人员疏散过程,包括人员疏散时间和人员在不同时刻的位置分布,对地震疏散的研究具有重要价值和意义。疏散模型的参数优化分析结果表明社会力模型的主要参数均会对人员疏散仿真结果造成影响。  相似文献   

3.
 人员疏散时间计算是安全疏散设计工作中的重要内容,人员预动作时间对人员疏散时间影响显著,但公众场所火灾情况下人员疏散中的疏散预动作时间基础数据匮乏。本文针对学校公众聚集场所之一的教室开展了火灾疏散模拟试验,对火灾情况下的学生疏散预动作时间进行了采集。统计结果表明,人员疏散预动作时间不符合正态分布及其他类型分布;文中应用累积概率分布表示人员疏散预动作时间,并根据累积概率分布曲线模拟产生随机人员预动作时间,模拟生成的随机预动作时间分布与实验采集数据分布吻合较好,统计参数(均值和标准差)接近;可应用本文方法在人员疏散模型中对人员预动作时间进行模拟。  相似文献   

4.
当前,由于部分设计、施工人员对国家规范标准理解不够透彻、全面,导致在疏散过道、疏散楼梯间、前室、合用前室、避难层等人员疏散场所的防烟设计、施工上存在一些缺陷,工程在设计、施工中存在一些明显的火灾隐患。本文提出了当前高层建筑防排烟系统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以期引起设计、施工,管理和使用人员的重视。  相似文献   

5.
参考当前所处位置的人员密度以及所选出口的密度大小,融合元胞自动机与粒子群优化算法,建立了一个新的CA-PSO人员疏散模型模拟教学楼中学生的疏散过程.通过对同一疏散环境中教室的学生进行模拟疏散实验对比,结果表明:在元胞自动机模型基础上结合粒子群优化算法,模拟疏散过程的结果更加符合实际,疏散效率高.将其结合地理信息系统,模拟教学楼某楼层学生疏散行为,具有较好的实用性和通用性.  相似文献   

6.
该文旨在通过对避震疏散场所的现状以及提供生活保障、医疗救治、人员疏散等作用的阐述,分析避震疏散场所在数量、分布、体系结构、设施配套和民众认知度等方面的问题,找出关于避难场所推广宣传、场所选址、规划建设、完备配套设施、建立管理体系一系列提升避震疏散场所的措施,为其在实际应用中有效保证民众的安全提供重要的依据。  相似文献   

7.
建筑火灾中人员安全疏散的可靠概率分析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复合形进化算法引入火灾环境下建筑内人员安全疏散的可靠概率分析领域,考虑了影响人员安全疏散的随机因素,以概率分布来描述这些影响变量,根据Hasofer-Lind的可靠性指数思想,建立了基于复合形算法的建筑火灾环境下人员安全疏散评价的数学模型.通过具体的火灾案例,说明此算法可以方便地实现对目标函数复杂和附加多约束条件的函数进行全局优化计算.复合形进化算法能有效计算人员安全疏散可靠度,实现对火灾环境下人员风险的概率评价.  相似文献   

8.
针对工业企业重特大事故中的人员疏散问题,提出了一种能有效决策、指挥人员疏散的物联网系统.在此基础上,以较短的时间使全部人员疏散为优化目标,设计了一种快速搜索人员疏散路线的启发式算法ERSA.该算法根据厂区内道路和当前人员的分布情况,在规定的时间内通过多次循环迭代优化人员疏散路径.大量对比实验表明,ERSA能够有效地减少疏散时间,与最短路径疏散方法和随机疏散方法相比全体人员的疏散时间分别缩短了15%和28%.  相似文献   

9.
构建了基于地理信息系统(GIS)和multi-agent系统的城市应急疏散仿真框架。该仿真平台基于Repast仿真平台开发,利用Open Map组件读取GIS道路网络数据,作为人员疏散的地理环境。构建了人员和避难空间的agent模型,定义人员的避难空间和路径选择等主观决策行为规则,并通过基于网络的交通流模型模拟人群在GIS路网上的运动。以中国某城市路网数据为基础,利用该仿真平台研究了城市应急疏散中人员对避难场所的选择规律以及信息发布对疏散结果的影响。仿真结果表明:在疏散过程中加强有关避难空间信息的发布可缩短总体的疏散时间。  相似文献   

10.
快速疏散灾民是地震发生后短时间内的首要任务之一,提前规划避震场所、设计社区人员疏散方案能为灾后应急提供有效保障.该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多目标规划和智能体仿真的社区人员疏散方案设计方法,综合考虑救援机构可达性、交通便利性、避震场所容纳能力等因素,基于多目标规划设计不同避震场所个数下的最优疏散方案,结合Pathfinder软件...  相似文献   

11.
针对紧急情况下复杂船舶环境中的人员疏散问题,从微观上考虑障碍物、出口数量、楼梯口位置以及人员速度对个体人员疏散路径的影响,提出操控行为和改进A*算法相结合的方法,实现多目标寻路及船舶多层甲板上的人员疏散.为每个虚拟人增加预判功能模块,检测障碍物及其他虚拟人行动,并采取避让行动.采用Unity3D引擎实现疏散过程的三维可视化仿真,并进行了疏散过程的数据统计与分析.仿真结果与实际疏散过程比较接近.  相似文献   

12.
吴小飞  崔金东  李旭 《甘肃科技》2013,29(8):4-5,65
建设应急避难疏散场所是国际社会应对突发事件的一项灾民安置措施,同时也是现代化大城市用于民众躲避地震、洪水、火灾、爆炸等重大自然灾害和事故的安全避难场所。唐山大地震、汶川大地震和玉树地震等灾害的灾后避难行动表明,城市必须规划建设避难疏散场所。论文调查了秦皇岛市作为主要应急避难疏散场所的公园绿地的现状,分析了秦皇岛市在应急避难疏散场所规划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为研究人流密集场所应急疏散能力,在分析构成人流密集场所应急能力影响因素的基础上,对影响人流密集场所应急能力的主要影响因素从人员、建筑、环境、交通、管理5个方面进行了的分析,建立了表征人流密集场所应急疏散能力的多层次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将评价指标优化定权方法与灰色聚类分析方法相结合,应用于人流密集场所应急疏散能力评价。应用最小二乘法优化层次分析法与熵权法得到的指标权值,克服了评价过程中指标权重主观性强的弊端,保证了指标权值的合理性;应用灰色聚类分析方法,用灰类白化权函数来量化各评价指标隶属于不同评价等级的程度进行评价,以增加评价结果的可信度,进而得出人流密集场所应急疏散能力的评价结果。应用该方法对西安火车站地下商场区进行评价,通过对评价结果的分析反映出该区域在应急疏散方面存在的不足,为该区域应急疏散能力的提升与安全管理工作的持续改进提供了的参考依据;该方法可操作性强、便于计算实现,是一种实用的综合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14.
地铁疏散路径分配模型相关问题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广军 《科技信息》2011,(31):282-283
对于地铁站内人员疏散路径分配的研究是本文的重点研究内容,在本文中,将对人员疏散路径分配模型的建立进行探讨。模型的研究应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从交通四阶段法的交通分配观点,对疏散路径问题进行重新描述;在此模型化描述的过程中,对疏散路径分配所需条件进行确认;在满足条件的前提下,按照相应原则选择适当的算法建模。本文的内容是基于以上步骤进行组织的。  相似文献   

15.
针对人口密集场所紧急疏散问题,在相关研究背景的基础上对问题做出不同分析、描述,找出人员疏散过程中的主要矛盾,建立以安全疏散时间最短为目标的最优化模型.在运用Lingo软件求解的基础上,对求解结果进行分析验证,优化求解结果,把定量的结果进行变量的转换,使结果更加符合实际情况,为模型的实际应用、制定紧急疏散方案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为训练客船驾驶员应急疏散组织能力,优化客船疏散方案,依托航海虚拟仿真训练平台,基于改进的蚁群算法,提出一种考虑邻接网格面积与转向角度等因素的疏散模型,采用一种改进的约束Delaunay三角网生成算法高效生成导航网格.基于"育鹏"轮建立船舶三维场景,进行人员疏散过程仿真实验.结果表明,该模型有效地优化了多层甲板复杂场景中...  相似文献   

17.
公共场所人员疏散已经成为公共安全研究的重要问题,元胞自动机可以对复杂现象进行仿真。采用元胞自动机建模,确定了元胞空间和元胞状态,对疏散过程中疏散人员建立了疏散行为规则,着重探讨了从众行为和小团体行为对疏散结果的影响,并对人员疏散过程进行仿真,对元胞自动机模拟人员疏散行为进行了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18.
研究建筑火灾疏散中人员早期行为及逃生过程中的行为规律,对于建筑火灾人员疏散模拟及安全逃生管理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火灾中人员行为反应过程的分析,把影响人员行为的因素归纳为三个方面:建筑因素、火灾因素和人员因素。利用国内外试验数据,对人员在火灾中早期反应以及火灾对人员疏散行动速度的影响进行了量化分析。引入当量速度的概念,提出了人员在火灾影响作用下的逃生速度量化表达式。用当量速度实现疏散过程与火灾发展过程的结合,使人员疏散模拟更接近实际情况。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从主观影响和客观影响两方面对地铁站火灾应急疏散过程进行了深入分析;提出了综合因子?的概念,将尽可能多的影响因素定量地反映在疏散人员的速度上;最后,构建地铁站建筑结构及人员特性仿真环境,利用Pathfinder仿真软件对综合因素影响下的地铁站火灾应急疏散问题进行仿真研究.结果表明,综合因子?考虑的影响因素越多,仿真疏散过程就会越贴合实际情况,仿真疏散结果也就越具可靠性.  相似文献   

20.
为解决结构复杂、人群聚集的建筑火灾中大规模人群智能疏散诱导问题,建立了一个基于无线射频识别(RFID)人员定位技术的火灾智能疏散无线诱导系统。首先在等边三角形模型中利用无线射频识别技术RFID采集信号,经过高斯修正,利用经验数据库,实现人员的快速、准确定位;将RFID人员定位单元等传感器节点采集到的数据通过中心节点上传至嵌入式Web服务器,利用集成了疏散路径优化算法和经验数据库的应用服务器进行人员疏散方案全局优化,并将最优疏散方案下传至控制器节点,无线智能疏散指示灯、LED显示屏和扬声器等控制器节点动作并完成智能疏散诱导。该系统根据人员定位信息、火警状态进行基于疏散路径优化的智能疏散和无线诱导,为建筑火灾疏散安全提供了技术保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