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带钢热镀锌数值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计算流体力学的方法研究气刀冲击射流.应用FLUENT软件,采用可实现k-ε模型着重对气刀压力场进行数值模拟.数值计算结果揭示了气流刮锌过程中带钢面上的压力分布趋势,并与实验数据进行了比较,模拟结果与实验数据符合较好.这表明,用可实现k-ε模型来预测冲击射流是比较准确的.在此基础上,研究了影响镀锌层厚度的几个因素,发现一些规律,为带钢热镀锌机组设备的进一步研究和优化设计提供了参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   

2.
气刀是镀锌生产线上的重要设备,直接影响镀锌板镀层厚度,实现气刀的无人化操作,可保证镀层厚度均匀,也能避免锌锅处恶劣生产环境对人体的影响。为此开发了一套气刀控制系统,该自动化系统接受到二级下发数据后,再通过控制模型将数据发送给伺服系统,实现前气刀、后气刀、气刀升降、稳定辊及挡板等设备的高灵敏度、高精度自动定位。该系统在唐山国丰二冷轧厂13号镀锌线投入应用,其位置初化、位置自动、过焊缝、二级控制等各项控制功能均得到了验证。  相似文献   

3.
减小带钢上不同位置的厚度差以及不同带钢之间的厚度差,是在未来板带轧制过程中优先解决的问题.本文介绍了热轧带钢AGC自动厚度控制方法,实验研究将压力AGC和监控AGC结合使用,实现对带钢厚度的控制.现场应用加入监控AGC的控制系统后,带钢的厚度差明显缩小,整体厚度十分均匀.生产实践表明,AGC控制系统设计合理,控制效果令人满意,值得在带钢热轧中推广.  相似文献   

4.
由于变刚度压力厚度自动控制系统(BISRA AGC)对于轧机内部干扰引起的带钢厚度偏差不仅不能消除,而且还对其有放大作用,因此唐钢冷轧薄板厂1650mm可逆式冷轧机采用了以BISRA AGC为主、测厚仪反馈为辅的厚度闭环AGC控制系统,研究了厚度闭环AGC系统的主要问题——调节器参数的自适应控制.结果表明控制效果良好,产品厚度偏差控制在±5μm以内.  相似文献   

5.
铸铁热浸镀铝工艺不尽成熟,将球墨铸铁热浸镀铝工艺的镀前处理及浸镀参数选择作为研究重点.分析了热浸镀铝层厚度的控制方法和热浸镀铝层的结构.实验表明,获得高质量球墨铸铁热浸镀铝层的关键是预处理工序、酸碱液配方和助镀剂.球墨铸铁热浸镀铝工艺中,合金层影响最大的因素是浸镀时间和浸镀温度.时间的延长和温度的提高,都会使合金层厚度增加.球墨铸铁与Q235钢相比,球墨铸铁镀层的合金层较薄,且合金层针齿更加连续、致密.  相似文献   

6.
减小带钢上不同位置的厚度差以及不同带钢之间的厚度差,是在未来板带轧制过程中优先解决的问题。本文介绍了热轧带钢AGC自动厚度控制方法,实验研究将压力AGC和监控AGC结合使用,实现对带钢厚度的控制。现场应用加入监控AGC的控制系统后,带钢的厚度差明显缩小,整体厚度十分均匀。生产实践表明,AGC控制系统设计合理,控制效果令人满意,值得在带钢热轧中推广。  相似文献   

7.
结合冷轧镀锌线现场生产情况,用Fluent数值模拟软件进行了三维模拟,分析了挡板和气刀楔形刀唇狭缝对镀锌板边部的影响。绘制了在不同气刀出口压力,不同挡板与带钢边部的距离和挡板与刀唇形状共同作用下,带钢边部压力的衰减分布图,从中找到合理的挡板参数,以便减弱边部压力衰减情况产生的缺陷,优化现场操作。  相似文献   

8.
分析了热浸镀时间(t)、温度(T)、待镀件成分、相结构变化对镀层中合金层形貌、厚度(H)、合金层的重熔产生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合金层的形貌、厚度、重熔与热浸镀温度有密切关系,钢基成分对合金层形貌、厚度也产生一定的影响,而合金层厚度和形貌对热浸镀时的时间因素不敏感,在合金层达到一定厚度后,就基本上不再随时间的延长而改变.  相似文献   

9.
陈星  陈健 《科技资讯》2013,(8):129-129
本文对带钢连续热镀锌生产线进行了研究,带钢镀层厚度控制系统采用传统PID控制器进行控制带钢的镀层厚度。现场的强干扰会导致镀层厚度模型参数的改变,导致传统PID控制的效果受到影响。然而,模糊控制是综合专家的操作经验,具有不依赖被控对象的精确数学模型的特点。为此,在大量现场数据的基础上设计了基于模糊控制的带钢镀层纵向平均控制系统。  相似文献   

10.
介绍了一种以三种有机添加剂为络合剂的三价铬电镀工艺,并对镀液和镀层进行了一系列性能测试.结果表明,该体系稳定,pH值容易控制;具有较宽的光亮范围(从2.5 A/dm2至25 A/dm2以上);而且覆盖能力佳,分散能力较传统的六价铬镀液要好;得到的镀层色泽明亮,接近于六价铬镀层;且镀层结晶细致;镀层厚度可超过4μm,符合装饰性镀层的厚度要求;镀层与镍的结合力良好;耐蚀性与六价铬镀层相当;可以作为取代六价铬装饰性镀层使用.  相似文献   

11.
食品气调干燥实验设备智能测控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具有气调功能的食品干燥设备QTM,研制一种基于上、下位机的串行智能测控系统.采用89C51,实现温度、湿度、气体成分和物料重量的多路环境参数的检测与智能控制,PC机实现在线参数的可视化显示、处理及建立专家知识库等功能.通过串口方式解决单片机口线紧张问题.模糊控制加模糊自整定PID控制,实现复杂环境温度、湿度、气体成分的有效控制,其中温度具有制冷、制热调节功能.  相似文献   

12.
针对双行开沟机的关键部件开沟刀盘进行了以刀盘质量最小为目标函数的优化设计,减轻整机的质量。优化结果表明,开沟刀盘最优的结构尺寸为:刀盘内径80mm,刀盘外径600mm,每个刀盘上安装12个刀片,刀盘厚度为7.6mm,比使用常规设计方法设贾的刀盘结构质量减轻32%,从而使机具在满足设计要求的同时,尽可能减轻整机质量。  相似文献   

13.
为获得更低的平均候梯时间和长候梯率,提出一种基于知识的自适应电梯群控制策略.该控制策略汇集了区域权重控制算法、电梯运行操作知识以及层站召唤再分配规则,基于自适应的长候梯时间阈值,对长候梯层站召唤执行再分配操作,凸现了电梯群控制策略对复杂电梯交通的自适应性.与经典THV算法、基于知识的区域权重控制算法、人工免疫动态优化算法比较,该方法能获得更低的平均候梯时间和长候梯率.同时,其自适应能力使得该控制策略更易于应用在实际电梯群控制系统中.  相似文献   

14.
针对重装空投过程的飞机运动系统,考虑气动数据的测量和计算误差等不确定性,提出了带有自适应函数近似的反步滑模控制方法。首先将系统的复杂非线性不确定性分解为不确定参数向量和已知非线性矩阵,降低了控制器的设计难度,在此基础上,设计自适应算法近似不确定参数向量,并将自适应结果补偿到反步滑模控制器中,解决了滑模切换增益的选取依赖于系统不确定性边界的问题。理论分析表明,该方法能够保证飞机速度和俯仰角的跟踪误差收敛到平衡点任意小的一个邻域内。  相似文献   

15.
神经元自适应PSD控制器在直流调速系统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神经元PSD控制器的基础上 ,给出了一种改进的神经元自适应PSD控制算法 ,这种改进的算法能够根据控制过程中的误差变化改变神经元的权值增益 ,进一步提高控制器的自适应能力 对基于改进神经元自适应PSD控制器的直流调速系统进行了仿真研究 ,并与普通神经元PSD算法进行比较 ,结果表明该系统具有良好的动、静态性能 ,很强的鲁棒性和自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16.
研究执行器故障下的连续时不变线性系统主动容错控制问题.考虑执行器部分失效和偏移/卡死故障,并假设偏移/卡死故障可以被分为状态依赖时变部分和常值偏移部分,且状态依赖权值和常值偏移量未知.设计自适应律在线故障执行器失效因子和状态依赖权重与常值偏移/卡死量,并基于自适应估计值构造状态反馈控制增益方程补偿故障带来的影响.通过李亚普诺夫第二稳定性定理,证明所提出的自适应容错控制策略能够保证系统在执行器故障情况下渐近稳定.最后,通过数值实例显示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7.
采用模糊控制器和自适应神经元解耦补偿器的解耦控制技术 ,对耦合强烈的具有变风量空调系统传递函数矩阵形式的 4维传递函数矩阵系统进行解耦控制。通过解耦系统仿真研究 ,为变风量空调系统的解耦控制提供了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非线性系统的递推最小二乘自适应模糊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了一种可有效消除被控系统不确定性的自适应模糊控制方法.该方法采用模糊逻辑系统(FLS)来辨识系统的未知函数,并采用连续形式的递推最小二乘算法作为自适应律调节FLS权参数.该自适应律可保证FLS权参数稳定收敛,最终收敛至最佳值的一个很小邻域中,同时保证跟踪误差指数衰减趋于0.倒立摆仿真结果表明,采用该方法时,辨识的归一化平方误差小于2%,其相对跟踪误差较混合自适应控制方法减少了58%.  相似文献   

19.
设计了一种新的多模块机器人机械臂系统,该机械臂的每个模块具有可伸缩杆和旋转节两部分.为了进行有效控制,给出了系统的解析公式和机械臂自适应控制的相关技术.使用高斯函数的RBF神经网络对系统的动态方程参数进行了估计,使用李亚普诺夫稳定性分析确定神经网络权重的自适应修正规则,并给出了相应的自适应控制器模型.对该机械臂系统的控制进行了计算机仿真分析,结果表明:该方法在响应时间和控制精度方面都有提高,并且在有负载等非线性事件突然干扰的情况下亦能进行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20.
针对现有宽带无线网络中日益详细的业务分级,提出了基于分级业务的权重公平自适应接纳控制算法W FAC,在始终接纳高权重业务的同时,使各个低权重业务的接纳率比例与其权重比例基本相同.仿真结果表明,自适应算法可以根据当前的带宽资源和负载自适应的改变接纳策略,对各种分级业务表现出明显且合理的区分.在保持高带宽利用率的同时,合理地控制低权重业务,避免已接纳的高权重业务降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