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阐述了表征国家环境压力总量的本国环境载荷指标和表征经济运行之综合环境效率的环境效率指标,对中国1990~2002年的环境压力和效率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本国环境载荷的90%以上来自国内隐藏流的开挖和处置,而国内隐藏流总量的约60%~70%来自农业,所以解决环境问题仅注重末端治理是远远不够的,根本途径是从源头实现资源需求减量,并应特别重视农业对生态环境的冲击.我国经济的环境效率在该时期总体上以较高的速度增长,年均增长率为5.6%,说明我国经济实现了一定程度的环境压力相对减量.  相似文献   

2.
利用生态足迹方法对沈阳市1993~2004年的生态资源占用进行计算,结果表明,沈阳市1993~2004年人均生态资源占用平均为2.1075 hm2,人均生态承载面积平均为0.724 8hm2,人均生态赤字平均为1.3827 hm2.人均生态资源占用是人均生态承载面积的3倍.1993~2004年间,以人民币表示的生态消耗强度从1993年的3.123 hm2/万元降低到2004年的0.839 hm2/万元,生态效率从3 202元/hm2提高到了11919元/hm2,生态效率提高了2.72倍,年平均增长率为22.69%.生态效率的上升说明单位产出对资源的占用逐渐降低,进一步说明了沈阳市在这12年来对...  相似文献   

3.
分析鄂中丘陵的生态环境特征和资源开发过程中存在的生态环境问题,提出该区生态经济持续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4.
基于沈阳市生产和消费统计数据,建立沈阳市经济系统运行中的物质流账户.对沈阳市1990~2004年物质流账户进行计算,结果表明:沈阳市15年中直接物质投入增长149.9%,年平均增长率为6.8%;以1978年不变价格计算,沈阳市GDP增长了近4倍,年均增长11.7%;资源效率增长87.3%,年均增长4.6%.资源效率的提高说明沈阳市经济发展实现了一定程度的相对物质减量.通过比较可以发现,沈阳市资源效率的增长率远低于GDP的增长率,照此趋势发展下去,伴随着沈阳市的经济飞速发展,必将给生态环境系统带来更大的冲击.  相似文献   

5.
氧化铝企业资源、能源、环境效率模型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投入产出分析方法,建立了氧化铝企业的资源效率、能源效率和环境效率的数学模型。为研究和分析氧化铝企业的资源、能源消耗和环境负荷状况,提高企业资源、能源和环境效率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资源环境与生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介绍了四川农业大学资源环境与生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改革与实践情况.通过明确中心的目标定位,整合资源,优化资源配置,制订实验教学的建设方案,不断完善实验教学体系和内容,改革实验教学手段,规范管理制度,重视实验中心环境与安全,搞好实验队伍建设,推动学科建设和发展等方面的改革措施,初步建立了一套有效的运行机制和管理体制,提高了实验中心管理水平和教学质量,实践教学效果突出,已成为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相似文献   

7.
基于生态足迹成分法的基本原理,构建了度量城市固态垃圾环境压力的生态足迹与排放强度计算模型.应用该模型对沈阳市1990-2005年垃圾排放的生态足迹进行了计算.结果表明,垃圾排放的生态足迹几乎全部来源于吸收垃圾降解产生的温室气体所需要的森林面积,1990年约2O×10hm2,2005年约15x104hm2.另外,对沈阳市...  相似文献   

8.
资源环境管理与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述了保护和改善人类资源环境的紧迫性,介绍了环境管理的概念与主要领域,分析了加强环境管理对企业的价值,提出了保护和改善资源环境的主要工作。  相似文献   

9.
沈阳市经济发展的环境压力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基于生态足迹方法结合社会代谢物质流及相关指标,构建反映区域经济的综合环境压力模型.应用该模型对沈阳市1991—2005年的环境压力进行计算.结果表明:沈阳市生态足迹总量在2000年后快速上升,可见经济的高速增长是以环境压力(资源消耗)的高速增加为代价的.总足迹构成中,碳足迹占总足迹的66%~80%,直接足迹占20%~34%.可见,沈阳市环境压力的主要矛盾是碳排放,因此,应该把提高经济运行的碳效率、降低碳排放看做一项长远的重要任务.改善能源供给结构和调整产业结构是降低碳排放、提高碳效率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10.
旅游者生态足迹模型对旅游环境承载力的计算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介绍了旅游环境承载力国内外理论和计算方法的研究进展,以及生态足迹概念及模型.在该模型基础上建立了旅游者生态足迹模型,用于衡量地区旅游环境承载力.并应用该模型对我国各地区旅游者生态足迹进行了计算和分析.在计算的31个地区中,大部分地区存在旅游生态赤字,只有3个地区生态盈余,说明我国旅游业处于相对不可持续发展状态.  相似文献   

11.
中国经济系统的物质输入与输出分析   总被引:67,自引:0,他引:67  
利用物质流分析方法,对1985-1997年我国经济系统的物质输入与输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固体和气体物质输入与输出总量呈相似的增长趋势,而自来水供应量和城市生活污水排放量之间遵循多项式的统计关系,因此,经济系统的物质输入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物质输出量,控制经济系统的资源投入量是减少污染物排放量的一种有效途径;(2)人均固体和气体物质输入与输出量也呈增长的趋势,其中,人均废气和固体废弃物的排放量增长迅速。此外,人均物质输入与输出量的年增长率明显大于同期人口的年增长率。由此可见 ,随着人口的增加,自然资源消耗在加速增长,而大气与土壤环境的污染在加速恶化;(3)创造单位GDP的物质输入量和输出量(包括水的消耗量和污水排放量)均呈下降的趋势,反映出我国经济系统的资源利用效率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2.
沈阳市交通生态足迹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介绍了城市交通生态足迹的模型和方法,并以沈阳市为例对城市交通生态足迹、生态效率做了定量计算与分析.结果表明:沈阳市2004年交通生态足迹为35×104hm2,其中,能源消费间接用地占99%,而道路和场站直接用地仅占1%;从生态足迹构成看,小轿车和出租车生态足迹较高,分别为18.5×104hm2,5.61×104hm2,占交通总足迹的比例分别为53%,16%;从城市交通生态效率看,公共汽车最高,为3.06×104人次.hm-2,小轿车最低,为0.12×104人次.hm-2;从城市交通生态足迹强度看,小轿车最高,为8.38×10-4hm2.人次-1,公共汽车最低,为0.33×10-4hm2.人次-...  相似文献   

13.
沈阳市大气污染物排放的综合环境压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大气污染物浓度年均值和排放总量等指标,简要分析了沈阳市大气质量,应用生态足迹方法量化了大气污染物的综合环境压力.结果表明:过去10年间,沈阳市SO2排放总量显著下降,但CO2排放量增长迅速.以生态足迹表征的大气污染物对生态环境的综合压力主要来自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硫,1990~1994年二者足迹在大气污染总足迹中所占比例约为各50%;1995~2000年间,CO2足迹所占份额有所增加,但增幅不大;2000年以后增加迅速,2005年达到90%.以单位GDP的大气污染物排放量和生态足迹表征的沈阳市经济发展环境效率,在研究期有较显著的上升,说明经济系统创造单位GDP对大气质量的影响和对生态环境的压力...  相似文献   

14.
福州大学城校园生态足迹和生态效率实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生态足迹成分法的基本原理和计算模型,评价福州大学城4所高校新校区2006年的校园生态足迹和生态效率,并分析其主要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福州大学城新校区的生态足迹、生态效率分别为:福建师范大学37 252.29 hm2、0.71人/hm2;福州大学33 480.58 hm2、0.57人/hm2;闽江学院14 591.67 hm2、0.75人/hm2和福建中医学院8401.79 hm2、0.63人/hm2.在生态足迹成分中,4所高校均表现为能源消费的足迹最大,其次是食物消费和垃圾,这3种成分的足迹之和占了总足迹的95%.校园内宿舍的设施配置、学生来源地、经济收入、男女生比例以及学校的专业领域结构和教学科研手段等多因素综合影响了大学校园生态足迹以及生态效率.根据研究结果针对性地提出降低校园生态足迹,提高校园生态效率应采取的措施.  相似文献   

15.
区域经济发展的碳足迹与碳承载力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生态足迹方法和指标,构建了反映区域经济发展的碳足迹、碳承载力及碳效率的数学模型,并将其用于沈阳市1991~2005年的经济发展研究.结果显示:沈阳市碳足迹总量在1998年后以15.2%的年增长率快速增加,超过同期的GDP平均增速(13.76%);碳足迹总量中,化石能源消费的排放足迹占73%~86%.沈阳市的碳承载力在研究期相对稳定,导致碳超载情况严重,2005年的碳足迹是碳承载力的4倍.另外,碳效率在2000年后呈下降趋势,即单位经济产出的碳足迹呈上升趋势.可见2000年后经济的快速增长是以碳足迹的高速增加为代价的,这意味着向低碳经济转型面临严峻挑战.  相似文献   

16.
依据我国30个省(市、区)数据,对区域创新绩效和创新投入能力进行评价,并运用集对分析评价方法分析两者之间的协调性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区域间创新资源配置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创新绩效较高的地区配置的创新资源比较多,但这种资源配置的合理性并不高,具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  相似文献   

17.
通过构建交通足迹分解模型,对近年来沈阳市交通生态足迹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沈阳市1995~2004年交通生态足迹总体呈逐年上升态势,但不同阶段各因素对足迹增长的贡献和影响不同.出行量变化始终表现为足迹的增量效应(其中小轿车是对交通足迹增长贡献最大的交通工具),但总体增幅逐渐趋缓.足迹强度和结构效应在该段时期表现为一定的增减波动,体现了由于经济发展和政策变动带来的环境压力冲击和影响差异.根据研究结果并结合该市未来交通可持续发展的形势,对沈阳交通环境减压提出了一些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