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爸爸做饭     
平常的晚餐都是妈妈做,爸爸看电视,我做作业。今天晚上,不知爸爸哪根神经兴奋,主动对妈妈说:“今天你休息,让我来做饭!”妈妈不相信似的问:“你烧的饭菜能行吗?”爸爸答:“你别门缝里瞧人—把人看扁了!”妈妈听后笑了笑。一会儿,厨房里传来了哗哗哗的淘米淘菜声,过了一阵子,又传出了吱吱吱的炒菜响声……爸爸相继端着青椒炒肉丝、红烧大鲤鱼、青菜豆腐汤等从厨房走向餐厅我嗅着香气扑鼻的菜和汤,禁不住口水直流。爸爸好像看见了我的馋样,大声对我和妈妈说道:“快来,品尝我做的菜和汤!”妈妈放下电视遥控器,特意朝鱼盘中看了又看,说:“你真是…  相似文献   

2.
一大盘热气腾腾、香喷喷的糖醋鲤鱼上桌了,五岁的儿子脆生生地说:“妈妈,快吃你爱吃的鱼头。”我怔了一下:“我爱吃鱼头?”“不是每次吃鱼你都先吃鱼头吗?”儿子反问。我明白了:每次吃鱼我怕鱼头里的鱼刺会扎着儿子,我都是先把它“消灭”掉,留下鱼肉好让儿子吃。现在可好,儿子不但没领我的情,反而认为我爱吃鱼头。我的心沉甸甸的。我灵机  相似文献   

3.
编辑同志,您好!值此新春佳节之际,走上富裕之路的人们居然讲究起“口头福”来了。我周围的人常说,如今生活条件好了,过去在这个季节想看都看不到的黄瓜、茄子、西红柿等,现在想吃啥就有啥。他们又说,如此鲜嫩的东西做熟了再吃就“糟践”了,生吃才鲜美可口,更有味道。据说,生吃还有利于健康长寿呢?果真是这样吗?  相似文献   

4.
冲绳印象     
从大阪乘“飞龙”号客轮,经过36小时的航行,我们来到著名的冲绳岛。这是一个吸引人的地方,尤其使人感兴趣的是在这里有着来自中国、日本、美国的三种痕迹。大凡日本的古迹上都有着明显的汉文化标记,冲绳当然也不例外。守礼门是古首里城的遗址,据说它是昔日琉球王宫的入口,我注意到门上的匾额仍然有四个醒目的汉字:“守礼之邦”。这显然来自中国文化的影响。有一次我们去吃冲绳莱,端上来一看,原来是苦瓜炒肉片、红烧排骨、豆腐炒豆芽菜,  相似文献   

5.
李皓 《科技潮》2009,(2):42-43
一个多月前,我看到一则消息:“北京西城区已有30所学校在校园里建立落叶堆肥栏.鼓励学生投入此项环保活动”。这让我想起1998年.我随自然之友的一个参观团去德国考察过几个学校。那些学校的绿地养护者不是绿化工人.而是学生们自己。在那儿参观时.学生与老师最乐意让我们看的就是.他们收集落叶堆成有机肥的校园一角。  相似文献   

6.
设为不宦     
“齐人见田骈,曰:‘闻先生高议:设为不宦,而愿为役。’田骈曰‘子何闻之?’对曰:‘臣闻之邻人之女’。田骈曰:‘何谓也?’对曰:‘臣邻人之女,设为不嫁,行年三十而有七子,不嫁则不嫁,然嫁过毕矣。今先生设为不宦,訾养千钟,徒百人,不宦则然矣,而富过毕矣。’田子辞。” (《战国策·齐策》)[译文]齐国有个人见到处士田骈,说:“久闻先生的高谓品德,主张不做官,而愿为人们服务”。田骈问道:“你这是从那里听来的?”这个人回答说:“我是从邻居的女儿那里听说的”。田骈问道:“你这是什么意思?”这人回答说:“我邻居家的一个  相似文献   

7.
夏日北京行     
7月12日星期五晴上午,我随“少儿科技”夏令营到了北京。吃过中饭,老师宣布说到北京的第一站,是参观中国科学技术馆,大家听了兴奋不已,谈笑风生……车到科技馆外,映入大家眼帘的是一座银色  相似文献   

8.
<正> 稻田养鱼试验研究在我省还是第一次。为了提高稻田的生产效益,根据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倪达书教授提出的“稻田养鱼鱼养稻,稻谷增产鱼丰收”的稻鱼共生理论。我们从一九八四年起在黄淮流域的原阳,罗山,桐柏三县选择了313.1亩稻田开始进行不同鱼类混养,不同放养密度、不同土质的稻田及不同管理方法的中稻田养鱼种试验,现将  相似文献   

9.
随着现代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快餐已进入千家万户。世界上吃过快餐的人,大多熟知麦克唐纳这个名字,但他们与其说知其为人名,不如说是将其视为“快餐”的代名词。他们更不可能知道的是,“快餐”早已不姓麦克唐纳了。快餐始于美国,但美国人与中国人对待快餐的态度,似乎存在着相当大的差异。我们往往是把快餐当作早点吃,或是当成旅行食品,总之不算“正式”吃饭。而美国人吃饭却不追求正式,大人、小孩的嘴里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江西省泰和县藻苑村为典型个案,对农村的宗族和村治进行了深入的调查。笔者通过调查发现,该村的宗族活动并不普遍,八个自然村中只有照溪刘氏有过一些宗族活动。但同时也发现,宗族观念还是广泛存在。笔者还考察了藻苑村的村级组织和管理,如果按照著名社会学家马克斯·韦伯的“理想类型”方法划分,该村属于典型的“行政主导型”村治。从村干部对宗族的态度和实际行动也可以看出,该村的宗族力量与村级组织的关系属于“服从村政型”。  相似文献   

11.
捞月亮     
大家都知道“猴子捞月亮”这个故事吧?是不是觉得那些捞月亮的猴子很傻?可大家别笑,小的时候我也捞过月亮呢。那是在我很小的时候,我和爸爸、妈妈在奶奶家过中秋。晚上,我们吃过月饼,满手都是油。奶奶家门前有一口井,我就带着妹妹去井边洗手。当我们来到井边,突然发现井中有个圆圆的月亮。“糟了!糟了!月亮掉进水中了!”不爱动脑筋的妹妹叫道。我听见了,也以为月亮掉进了水中,便跟着嚷道:“我们快把月亮捞上来吧!要不,嫦娥会责怪我们的。如果没有月亮,晚上就看不见了。”于是我和妹妹就决定将月亮捞上来。我把绳子系在桶上,小心翼翼地把桶放…  相似文献   

12.
小桐子——生物质能源树种新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德国植物学家的一篇报道,“小桐子”一词就与“生物柴油”一起传开来。然而,小桐子是什么植物,分布在哪些地方,“生物柴油”又是怎么回事?2005年9月,我和北京林业大学副校长、林木育种专家陈晓阳教授带着这些问题开始了西南考察之行。9月5日,我们到了位于四川省东部大巴山区的达州。这里属亚热带气候,湿润温和、植被茂盛、物种报柴什柴我种始省热种丰富。到达州后,我们就赶往宣汉、达县考察油桐。油桐是一种大戟科的落叶乔木,高十几米,与小桐子一样,是很有利用前景的能源树种。达州曾大力发展过油桐,在宣汉甚至提出过“人人百株桐”的口…  相似文献   

13.
1954年7月4日,我们曾到过举世闻名的波茨坦。波茨坦在柏林市的西南,坐汽车只消半个多小时就可以到达。进入波茨坦市区,它给我们的第一个印象,和我们在民主德国所见到的其他许多城市一样,是那末地清爽、幽静,它的建筑保留着中世纪的风格。它虽然也遭受过战争的残酷摧残,但却不像德累斯顿那样满目疮痍,也不像柏林某些市街那样热闹。我们的车穿过了整洁宽广的大街,穿过了绿树成荫的马路,就到了有名的“无忧公园”。这不仅是德国,而且也是欧洲最美丽的公园之一。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到这里来参观遊览的,一天最多曾到过四万人以上。这里有大片的树林和各式各样的花卉,有喷泉,有小溪。如果你到这里来散散步,你就会头脑清新,身心愉快。我想,也许这就是为什么要取名叫“无忧公园”的缘故  相似文献   

14.
一篙绿水,两岸青山……横贯青田的瓯江水碧似蓝,风景如画。这样的描述仅仅只是“生态青田”的一个简单轮廓。在中共青田县委的办公大楼里,不到一个小时的采访,县委书记王通林就让我们依稀看到了徐徐展开的“生态文明青田”的壮美画卷。他认为,对于在丽水9个县(市、区)中经济实现了率先发展的青田来说,要从“生态”跨越到“生态文明”,发展依旧是第一要务,创新发展理念、发展模式、发展内涵是生态文明建设成败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鸡血石,因为它的颜色像鸡血一样鲜红而得名。鸡血石是制作印章或工艺雕刻品的主薹材料,高化鸡血右与寿山田黄石、青田灯光冻石合称为“印石三宝”,价值不菲。  相似文献   

16.
在英国工作时,我曾参加由苏格兰威士忌协会组织的一次苏格兰高地参观活动。坦率地说,虽然这次活动包括参观饮誉世界的各种名牌威士忌的传统酿造,但更吸引我的是去尼斯湖。我早就听说过以水怪闻名的尼斯湖了。传说在公元565年从爱尔兰来传教的圣哥仑巴是最先见到这水怪的人。当时他说这头水怪袭击了他的一个随从。在现代,有4000多起关于见到过水怪的报道,其中几百人说是隐约地目睹了水怪,也有人拍  相似文献   

17.
耍嘴皮     
一个人去吃早点,他要了一 碗豆浆,店家把豆浆端来,他又改要米粥。这个人吃罢米粥欲离开,店家见了连忙走过去收钱,但这个人却拒绝付款。店家问及缘由,他说:“米粥是刚才那碗豆浆换来的,物物交换,何须付钱?”店家说:“可刚才那碗豆浆你也没付钱呀!”这个人诡辩说:“那碗豆浆我喝了吗?我没喝为什么要付钱?”店家愣了。费心思量时,这个人脚底下抹油——溜了。耍嘴皮  相似文献   

18.
寄居蟹     
“卖寄居蟹了!卖寄居蟹了!”卖寄居蟹的人在喊。我要妈妈给我买两个寄居蟹,妈妈说:“寄居蟹不容易养,我们还是不要买为好。”在我的胡绞蛮缠下,妈妈终于答应了我的要求。我一回家就为寄居蟹做了个家。我每天回家都会看一看寄居蟹,不是滴一滴牛奶,就是放点肉给它吃,它吃得津津有味,我也心里美滋滋的。可好景不长,买回来的第五天,我一回家,只见寄居蟹一动也不动,寄居蟹死了吗?我怀着疑惑的心情问妈妈,妈妈说:“寄居蟹死了。”我一听到“死”字,眼泪夺眶而出,为了怀念寄居蟹,我把它放在了花盆里。在寄居蟹“死”后的几天里我的心情一点也不好。…  相似文献   

19.
自私的群体     
<正>有一个古老的笑话,是关于澳大利亚北部鳄鱼出没区的两个人。其中一个人对另一个人说:“如果鳄鱼开始追我们,你认为你能跑得过鳄鱼吗?”另一个人想了一会儿说:“实际上我并不需要跑过鳄鱼”。“这是什么意思?”第一个人追问道。另一个人回答:“如果鳄鱼开始追赶我们,我不必跑过它。我只需要跑过你!”  相似文献   

20.
虽然叫“时间·阅读·翻译”,但实际上这几篇小随笔都是和阅读有关的琐事和杂感。虽然n多年前就有人叫嚣我们已经进入了告别文字的“读图时代”,近些年来很多人(包括时常失足的我)也大力倡导过在日常化的观影生活中进入“后影像知识时代”,但说到底,在我这个戾气日益不敌暮气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