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在两千多年的儒法斗争史中,法家先后写出了许多战斗的《天论》篇章,其中著名的有荀况的《天论》、王充的《谈天》、柳宗元的《天说》、《天对》、刘禹锡的《天论》等。每篇《天论》都是不同历史时期法家唯物主义自然观的代表作。在法家思想中占有重要地位,在儒法两家的“尊天命”与“反天命”的两军对战中产生过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天论(节选)     
我们向理科师生和科技战线上的同志们推荐下面五篇法家和进步思想家的著作。这是我国历史上反映了朴素唯物主义的自然观的著名著作。 列宁说:“恩格斯早就嘱咐过现代无产阶级的领导者,要把十八世纪末叶战斗的无神论的文献翻译出来,广泛地传播到人民中去。”“十八世纪老无神论者所写的那些锋利的、生动的、有才华的政论,机智地公开地打击了当时盛行的僧侣主义。”荀况的《天论》等著作和其他许多法家著作一样,也是反对和批判儒家唯心主义天命论的战斗作品,值得我们认真地阅读研究。 这五篇著作的注释、译文是由我校中文系教师和工农兵学员担任的。  相似文献   

3.
自然观,是人们对自然界的根本看法。儒法两家的自然观,主要表现为儒家推崇“天命”和法家批判“天命”。这是儒法两条思想路线斗争的中心内容,也是中国哲学史上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斗争的主要特色。 儒法斗争两千多年,一直影响到现在。它的理论基础,就是两种截然相反的自然观。凡是坚持进步、反对倒退的阶级或集团,都坚持法家唯物主义自然观,推行法家的革新路线;凡是坚持倒退、反对进步的阶级或集团,都鼓吹儒家的唯心主义天命观,推行儒家复古倒退的政治路线。在当前普及、深入、持久地开展批林批孔运动中,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研究  相似文献   

4.
自然观是人们对自然界的总看法。是坚持唯物主义、辩证法的自然观,还是宣扬唯心主义、形而上学的自然观?在阶级社会里,无不受一定阶级的政治路线的影响和支配。儒家代表着腐朽没落的反动势力,采用卑劣的手法,千方百计地歪曲自然现象和自然规律。他们提出唯心主义天命论和“天不变,道亦不变”的形而上学的自然观,来替他们的反动政治观作自然科学的论证。法家代表进步的或比较进步的政治力量,针锋相对地提出了“天行有常”的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天道尚变”的辩证法自然观,明确地指出人们能够“制天命而用之”,作为他们坚持前进,反对倒退,坚持革新,反对复辟的政治路线的依据。研究法家的自然观,批判儒家的自然观,有助于我们进一步认清自然观与政治观之间的密切联系,明确自然观上的对立和斗争与政治路线斗争的关系。我们可以从法家对儒家的自然观的批判中清楚地看出,法家,包括封建地主阶级取得政权以后的法家,他们在政治上起过进步作用,同时也在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中起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今天,我们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分析研究法家的自然观,对法家的进步作用给予必要的历史的肯定,进一步肃清“孔孟之道”的流毒,吸取两千多年来不同历史时期儒法两家自然观斗争的历史经验,这对于巩固无产阶级专政,防止资本主义复辟,搞好当前的批林批孔斗争,对于发展我国的科学技术事业,都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为了把批林批孔运动深入、普及、持久地进行下去,我们发表了这份《古代儒法两家对立的自然观》资料,供同志们学习、批判时参考。这份资料篇幅较长,分两次刊登。由于有关这方面的史料所涉及的范围比较广泛,加之编写仓促,所以,这份资料的内容是很不完全的,在选辑、注释、译文方面会有不少缺点和错误,热忱地欢迎广大工农兵群众提出宝贵意见,以便继续补充和修改。  相似文献   

5.
在我国农业生产发展的历史上,围绕着“听天由命”还是“人定胜天”的斗争,一直没有间断过。一春秋战国时期,以孔孟为代表的儒家站在反动奴隶主阶级的立场上,拼命鼓吹唯心主义的天命论,妄图借助上帝的权威来维护阻碍生产力发展的没落奴隶制度。而代表新兴地主阶级利益并反映新生产力发展要求的法家荀况,以革命的姿态登上政治舞台,第一次响亮地提出了“制天命而用之”的战斗口号,举起了人定胜天的唯物主义旗帜,打击了儒家天命论。在农业生产上,是鼓吹“天命”呢?还是强调“人定胜天”?这是儒法两家斗争的中心问题。“在中华民族的开化史上,有素称发达的农业”。我国古来以农立国,农业收成的好坏是关系着人们生存的大问题。因此,在农业生产和农业科学技术领域里儒法两条路线斗争表现得非常突出,非常激烈。从法家管仲、商鞅等实行变法,大力  相似文献   

6.
毛主席明确指出:在阶级社会里,“各种形式的阶级斗争,给予人的认识发展以深刻的影响”(《实践论》)。在我国历史上的儒法两条政治路线的斗争,对我国自然科学的发展也必然产生影响。儒家的唯心主义,形而上学的自然观和复辟倒退的政治路线,是束缚我国科学发展的精神枷锁,而法家唯物主义和朴素辩证法的自然观及其革新进步的政治路线则对我国科学发展曾起了促进作用。今天,我们研究儒法斗争的历史经验,揭露和批判儒家反动思想对我国自然科学发展的阻碍作用,肃清儒家反动思想在自然科学领域中的流毒,坚持辨证唯物论,促进科学发展,是自然科学领域革命的一项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7.
以“气”为本的宇宙本体论是张子哲学思想的重要内容,也是他整个哲学的基础。张子认为气是最根本的,气即是道,非别有道。他的“气化论”唯物主义思想有力地批判了佛道二教的理论,为儒家学说建立了一个宇宙本体论的基础。  相似文献   

8.
战国末年诗人屈原,在其哲理诗《天问》中提出了一系列关于宇宙、关于自然、关于历史的疑问。唐朝杰出的法家政治家柳宗元写了著名的《天对》,对此作了比较集中的回答。《天对》和《非国语》、《天说》等哲学著作一样,是柳宗元贬居永州期间所作,它突出地表现了柳宗元唯物主义思想。《天对》的中心思想,是批判传统的宗教的“天”的权威,充分体现了柳宗元的战  相似文献   

9.
杨泉是魏晋时期具有法家思想倾向的唯物主义哲学家和科学家。他在认真研究天文、地理、工艺、农学和医学的基础上,写下了《物理论》等重要著作,继承和发展了两汉以来的唯物主义自然观;并从庶族地主的立场出发,以唯物主义自然观为武器,对门阀士族的御用思想武器——玄学进行激烈的批判。杨泉反对玄学的斗争是这一时期儒法斗争的一个侧面。研究杨泉的唯物主义自然观及其对玄学的批判,对于了解今天自然科学战线上的现实斗争,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0.
张载的学思历程可分为三个阶段:始自《中庸》;遍读佛道;返求六经,归宿《易》学。儒家《中庸》的“性与天道”是张载一生学术求索的起点和方向,对道教与佛教的学习与思考则深化了张载的形上思辨,以《玄纲论》和《楞严经》为例可见这种影响。针对儒家的“知人不知天”和佛道的“知天不知人”的各自弱点,最后张载以《易》为宗,为儒家的伦理道德、价值理想建构起一个形上本体和终极真理的依据,形成既“知天”也“知人”的理论体系,表现了他“学必如圣人而后已”的终极关怀。  相似文献   

11.
荀子,名况,战国末期(约公元前386~前238年)赵国人。荀子是先秦法家的杰出代表,新兴地主阶级的政治家、思想家,也是我国古代卓越的教育家。 但是,自汉元帝转向尊儒反法以来,历代反动统治者都把孔孟之道作为毒害人民群众、巩固反动统治的思想武器。他们极力吹捧孔老二,竭力贬低和诬蔑法家。这样,一部中国教育史被篡改成为反动儒家树碑立传的历史。法家被诬蔑为“不懂教育”,“没有教育思想”和“毁灭文化教育”。我们应该把这个被颠倒了的历史重新颠倒过来。 教育是阶级斗争的工具,是为一定阶级的政治路线服务的。荀子等先秦法家的“以法为教”的教育思想,是为新兴地主阶级坚持法治、坚持进步的政治路线服务的,是与孔孟的  相似文献   

12.
读《天对》     
《天对》是唐朝杰出的法家政治家柳宗元的一篇著名文章。它以回答战国末年诗人屈原的《天问》所提出的关于宇宙、关于自然、关于历史的一系列问题的形式,阐述了柳宗元的无神论和反天命的唯物主义思想。今天,我们阅读这篇文章,了解法家的唯物主义思想在当时所达到的高度及其对于当时社会所起的进步作用,研究总结历史上儒法斗争的经验,这对于普及、深入、持久地开展批林批孔运动是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13.
<正>管仲(约公元前723年—公元前645年)是我国古代著名的经济学家、哲学家、政治家、军事家,他的思想集中体现在《管子》这本书中。《管子》博大精深,内容丰富,包括儒家、法家、兵家、农家等学派的观点。《法法》《明法》等究论法理,《七法》《兵法》等阐述兵法,《宙合》《枢言》等谈及哲学……其中,《幼官》《四时》《五行》等论述了气象。  相似文献   

14.
在阶级社会里,上层建筑领域内经常存在着两条思想政治路线的斗争,一条是革新、进步的,对科学发展有着促进作用,另一条是保守、倒退的,对科学发展则起着阻碍作用。中国历史上的儒法斗争,就是这两条路线斗争的表现。在春秋战国时期,儒家代表没落的奴隶主阶级,法家代表新兴的地主阶级,在西汉以后漫长的封建社会里,儒法两家的斗争则是反动势力与进步势力之间的斗争。“一定的文化是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在观念形态上的反映。”儒法斗争也反映在古代天文学与气象学的发展上。一些在天文气象上有成就的著名人物,无论是在思想上或政治上都同法家有着密切联系;那些站在儒家行列的顽固派,除了鼓吹“天命”的谬论外,有的敌视科学技术,有的盗窃人民群众的实践成果,为他们的反动利益服务。  相似文献   

15.
“商鞅法家论”为牵强附会之论,前人对他法家身份印象深刻主要源自于商鞅在秦国变法期间以法家思想构筑变法核心,以致妇孺皆识“商君之法”。事实上,商鞅不是一位仅通晓法家思想的专才,而是博通各家思想的通才,他是通识教育下的产物,也是通识思想的卓越践行者。因此,商鞅变法是商鞅糅合诸家思想精华部分(以法家学派思想为核心,其他学派思想为分翼)的变法图强运动,这是秦国变法效果优胜于六国变法的重要原因,更是通识思想在这一时代的合理运用。  相似文献   

16.
当百家争鸣中的那些“仁义辨智之士”正沉醉于脱离现实的政治理想追求或对自己利益的追求之中的时候,韩非以清醒的眼光洞察世事,选择法家思想作为治国之道。本文主要从《五蠹》为出发点,综合韩非的诸多著作,考察他对“仁义辨智之士”的批判以展现韩非所代表的法家思想特性。  相似文献   

17.
孔子思想是以自然经济为基础的中国农业社会的产物。孔子思想的核心是德治。“为政以德治,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论语·为政》,以下未注明出处,均引自《论语》)这是一个总纲,是两千多年前伟大的思想家孔子设计的一个治国安邦的“理想方案”。孔子是儒家的始祖,他的德治思想对儒家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儒家的德治与法家的刑治的结合,对中国封建社会的巩固、发展起了很大的作用。孔子思想与建立在社会化大生产、工业文明基础上的现代商品经济似乎格格不入,有的人甚至认为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思想是发展商品经济的桎梏,但是,二十世纪初以来,已经完成工业革命的资本主义国家对孔子思想的兴趣却越来越浓,希望能找到救治资本主义商业文明弊病的药方。亚洲“四小龙”的崛起,据说  相似文献   

18.
秦律是法家思想的集中体现,它里面到处都是严刑峻法,似乎无关儒家学说。文章通过分析儒家经典《周礼》中的《秋官》一篇,将它所包含的慎刑原则、同罪异罚原则、三赦三宥原则来阐述儒家学说对秦律在等级、慎罚等制度上的重要影响,体现了儒家思想和法家思想融合的历史趋势。  相似文献   

19.
成吉思汗利用蒙古社会传统的“长生天”思想,形成其独特的“天力论”:汗权天授;代行天职;恭行天罚;得天赞助;忠诚得天佑护。“天力论”思想是直接为忠君思想服务的。虽然它在哲学上属于唯心主义理论,但包含着丰富的朴素唯物主义思想和辩证法思想。  相似文献   

20.
前一时期,对于韩非的学说,常有不切实际的过高评价。诚然,作为先秦法家学说集大成者的韩非,其思想有不少地方是值得肯定的。比如,他认为社会是不断发展的,不同时代有不同时代的特点,解决问题的方法也应当不同,即所谓“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五蠹》),这当然是进步的社会史观。又如,他主张从客观实际去考虑言论的当否,即所谓“偶参伍之验,以责陈言之实” (《备内》),这显然是一种唯物主义的认识论,等等。总之,韩非思想的熠熠光华是不能掩盖的,其在思想史上的地位也是不容抹杀的。然而,我们也必须承认,构成韩非全部思想的一个极为重要的方面,即政治上的极端专制独裁论,则显系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