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在以往的钢框架结构设计尤其是抗震设计中,通常将梁柱节点处理为完全的刚接或理想的铰接.但是在实际框架中,梁柱节点表现出半刚性.结合工程实例,采用结构动力时程分析的方法,在钢框架结构抗震分析中考虑半刚性连接的问题,并与传统方法进行了对比.  相似文献   

2.
简述了梁柱半刚性连接钢框架的优点、结构分析设计现状,并对欧洲、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香港及中国等国家和地区的钢结构设计规范中连接节点分类方法及半刚性连接设计计算方法进行了探讨和总结,最后阐述了梁柱半刚性连接钢框架结构分析设计存在的问题和未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3.
在钢框架设计计算中,一般假设梁柱节点为完全刚性或者理想铰接,但在实际工程中理想铰接与完全刚接是不存在的,梁柱节点为介于铰接、刚接之间的半刚性连接结构.考虑到梁柱半刚性连接,对结构受力性能会产生较大影响,运用结构力学方法结合半刚性连接梁单元的转动刚度和传递系数,推导不均匀沉降下框架附加内力.并利用SAP2000有限元计算软件,分析工程实例,将手算与电算结构进行对比,得到的计算实例表明:此计算方法快速、便捷,可用于初步计算不均匀沉降下大跨度钢框架附加内力.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带支撑节点板钢框架梁柱节点的抗弯性能.在ABAQUS有限元分析软件中采用C3D8I单元分别建立了6个由端板或双腹板角钢连接的钢框架梁柱节点模型,其中,2个不带支撑节点板,4个带支撑节点板.研究在正、负弯矩作用下支撑节点板对钢框架梁柱节点承载能力、转动刚度的影响,并分析了增设底角钢、端板外伸等措施对带支撑节点板钢框架梁柱节点抗弯性能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支撑节点板使钢框架梁柱刚度提高,具有了半刚性,明显提高了节点的抗弯性能,增设底角钢和端板外伸有助于提高带支撑节点板钢框架梁柱节点抗弯性能.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焊接连接、端板螺栓连接、角钢螺栓连接钢框架进行动力试验,同时结合工程实际设计的不同框架进行有限元模态分析,研究了框架层数、框架跨数,尤其是梁柱连接节点的转动刚度等参数对钢框架频率、周期等动力特性的影响.试验和理论分析表明:梁柱节点分别为焊接连接、端板连接、角钢焊接时,其结构的周期依次增大;半刚接钢框架的周期、频率介于刚接和铰接框架之间,节点存在的柔性将降低结构的自振频率,特别是对结构的基本频率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6.
针对钢框架梁柱半刚性节点连接受力复杂、强度及刚度影响因素多等问题,通过四种不同类型半刚性连接节点在荷载作用下的试验过程和结果,分析了半刚性节点连接的分类、承载力和延性性能。提出防止节点脆性破坏、提高延性性能、设计理想的抗震节点的有关构造措施。为钢结构半刚性节点连接的设计与应用提供试验依据。  相似文献   

7.
带节点板角钢连接梁柱节点具有较为广泛的应用,但目前对此类节点的力学性能尚缺乏完备的理论和试验研究。在半刚性钢框架研究中,节点板通常被忽略;在设计中往往将此类节点简化为铰接连接或带肋的腹板角钢连接形式。设计了三个试件通过试验对其抗弯性能进行研究;并利用有限元分析软件模拟带节点板角钢连接梁柱节点模型。通过试验和有限元分析,提出了带节点板角钢连接梁柱节点的初始转动刚度,为工程设计和应用提供必要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8.
钢框架中梁柱的节点连接一直是钢结构抗震设计中难以处理的问题,在现行的钢框架结构设计中,通常把梁柱连接处理为完全刚接或理想铰接,但是在多数实际工程中,钢框架节点的性能处于刚接和铰接之间,即半刚性连接.利用SAP 2000分别建立了刚接和不同转动刚度的半刚性连接钢框架有限元分析模型,并进行了模态分析、反应谱分析以及循环荷载作用下的滞回性能分析.根据数据结果绘制层间剪力、层间位移和楼层位移曲线,探讨了节点刚度对整体钢框架结构抗震性能的影响,通过分析滞回曲线和骨架曲线来研究节点的耗能性能,以期为日后的钢框架设计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9.
T型钢连接空间钢框架的动力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半刚性连接由于全部采用螺栓连接,不需要现场施焊,具有较好的抗震性能。国内对半刚性连接钢框架的试验研究主要集中在双腹板顶底角钢连接钢框架的性能研究方面,而对其他类型的半刚性连接钢框架的试验研究几乎没有。为了对半刚性连接钢框架的受力性能有更深层次的了解,对T型钢连接空间钢框架进行拟动力试验,在国内尚属首例。通过T型钢连接空间钢框架的节点区应变、位移和荷载反馈的变化情况,分析不同等级地震作用下T型钢连接空间钢框架的动力反应并进行对比。试验表明:随地震作用的增大,半刚性连接空间钢框架的动力响应增大、变形能力良好、具有很好的耗能性能,从而表明T型钢连接钢框架具有较好的动力性能。  相似文献   

10.
为研究空间剖分T型钢半刚性梁柱连接节点的抗震性能,以框架边柱节点为研究对象,对2个空间剖分T型钢连接节点模型、2个平面剖分T型钢连接节点模型和1个空间刚性节点模型进行了以柱端为加载模式的空间拟静力试验.通过试验现象分析了不同节点变形特性、塑性发展及破坏模式;分析了不同节点的强度、转动刚度、滞回特性、延性系数和耗能特性,研究了空间剖分T型钢连接节点与空间刚性节点和平面剖分T型钢连接节点的受力差异性.研究成果表明:空间半刚性节点在空间荷载的作用下,相关的力学特性均受到不同程度影响.  相似文献   

11.
为了探讨不同梁柱节点钢框架抗震性能的差别,通过ANSYS分析软件,对结合工程实际设计的10个系列共50个有限元试件进行时间历程分析,来探讨框架层数、框架跨数,尤其是梁柱连接节点的转动刚度等参数对钢框架抗震性能的影响.分析表明:半刚性钢框架结构在地震荷载作用下具有良好的抗震性能.  相似文献   

12.
基于钢框架稳定设计中柱计算长度的概念,本文采用三柱框架结构计算模型,通过考虑连接的非线性弯矩-转角关系,建立梁柱的有侧移半刚性连接转角位移方程,将横梁对柱子的约束弯矩按柱子的线刚度之比分配给柱;然后通过引入梁柱线刚度比修正系数的计算方法,推导了有侧移半刚性钢框架柱计算长度系数方程式,并研究了在梁-柱半刚性连接下柱的计算长度系数取值问题.本文得到的半刚性连接的柱计算长度系数公式与《钢结构设计规范》(GB50017-2003)中的刚性钢框架柱计算长度系数形式相同.算例结果表明:考虑半刚性影响后,柱的有效长度系数增大7%以上,此类钢框架计算时应考虑梁柱节点半刚性的影响.本文计算方法简捷方便,便于工程实际应用.  相似文献   

13.
运用小生境技术的改进遗传算法对半刚接多层钢框架进行优化设计,提高了算法的收敛性,可直接从H型钢表或热轧型钢表中选取截面,并且从用钢量角度分析了二阶效应对半刚接钢框架的影响.实际算例表明半刚性连接会使二阶效应的影响增大,用钢量也随之增加.  相似文献   

14.
为研究半连续组合梁结构的力学性能,进行了两榀足尺半刚性连接组合框架试验,分析了梁端节点弯矩承载力和极限转角,组合梁的曲率、挠度和正负弯矩区截面弯矩承载力。通过试验结果与理论、规范比较,考察了不同荷载水平作用下半刚性连接对组合梁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半连续组合梁比简支或连续组合梁要经济合理;梁端半刚性连接对组合梁承载力和挠度有较大影响,在组合梁设计时须考虑端部节点特性;钢梁下翼缘屈服对组合梁挠度计算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5.
输电塔半刚性节点会对结构内力及变形产生不可忽视的影响,然而,在传统的输电塔结构优化设计中,输电塔节点的半刚性连接往往被简化为铰接。为了准确评估输电塔的实际响应并对输电塔进行合理优化设计,以考虑半刚性连接的输电塔为研究对象,通过使用弹簧单元模拟半刚性节点的弯矩-转角关系,建立了半刚性连接的输电塔有限元模型,并提出了半刚性连接输电塔的优化数学模型和优化设计方案,发展了一种考虑半刚性连接的输电塔结构离散优化设计方法。优化结果表明:文中方法能够在满足结构应力及变形约束的条件下有效降低输电塔钢材的消耗量,节约了工程造价成本,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6.
半刚性连接钢框架的二阶弹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连接的半刚性FryeandMorris非线性 M-θ模型及有限元法 ,研究了我国《钢结构设计规范》(GB50 0 17)和美国钢结构规范AISC—LRFD( 1994 )有关框架的二阶内力分析法 .研究表明 ,连接半刚性特性增大了P-Δ二阶效应的影响 ,指出GB50 0 17提供的考虑P-Δ二阶效应影响的假想水平荷载简化法不适用于半刚性连接的钢框架  相似文献   

17.
基于连续介质力学有限变形理论推导了空间钢框架几何刚度矩阵.采用KishiChen幂函数模型描述半刚性连接特性,导得了半刚性连接空间杆单元几何刚度矩阵,并编制了二阶弹性分析程序,对空间钢框架在弹性阶段的性能进行了研究.分析结果表明:半刚性连接的存在使空间钢框架的双向侧移有明显增加,且随着框架层数增加影响增大.因此.在钢框架结构的分析设计中,须考虑半刚性连接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